少儿美术教学范例

少儿美术教学

少儿美术教学范文1

研究和分析儿童美术心理的发生、发展,对提高少儿美术培训效果,提高少儿学习美术绘画的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对少儿美术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促进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和形成,陶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提高学生人格成熟的进度。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特别强调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学说,并且影响了英国心理学家里德,里德于1927年发表了他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在这个文献中,里德首次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写实期“”压抑时期“”艺术复活期”7个阶段。为少儿绘画心理学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个阶段主要是小学低年段的儿童,他们刚刚由幼儿园升上来,其心理特征仍然属于幼儿阶段,教学活动仍然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实施教育和教学,并逐渐转为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的小学生活。少儿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的自由作画,与小学阶段按教材教学的教学计划不一致,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把如何转变儿童的绘画心理作为一个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都要以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有规划有计划学习美术的少儿。

所以此时选择的教材应该是符合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仅仅是教材要依照这一心理特征编排,而且教学也应该围绕这一心理特征进行,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应该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这一阶段的少儿教学,更应该以这种方法进行,多鼓励、多赞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以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为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少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这从他们的绘画能力上可以看出。少儿绘画的中级阶段可以作为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过渡期少儿的绘画心理是不稳定的,呈现波动性。他们的心理成熟了,绘画水平也成熟了,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基本上能看出其中的不足。然而仅仅是发现而已,他们往往不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所致。对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应有的能力和水准。如果不能有效引导,往往容易导致学生作画的兴趣下降,泯灭他们心里的作画热情。

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转变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发展,处在两种思维模式交替阶段。是延续学生美术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特别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便保持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如果教师过度指责,缺乏鼓励和表扬,那么很容易使大批学生失去绘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都应做到适当的转变,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少儿美术教学范文2

 

一、树立技法教学新概念   每个时代都对儿童美术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因为它必须面对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我国长期以“双基”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实压抑了一批人的创造性,妨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陈旧技法教学模式的实质有两个特征:首先,把千姿百态的世界万物标准化、概念化、公式化,并以此评定好、中、差。其次,往往以任课老师的技能、审美水平为示范,确信唯有临摹才能学会。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画,依样画葫芦,只有老师一个人的积极性,学生是被动的。当学生用巨大的代价换得了所谓技法的时候,他们可能已没有能力和欲望用技法进行来个性创作了。显然,陈旧的技法教学模式有碍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摒弃陈旧的技法教育模式,探索多元的、灵活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是当今少儿美术辅导者努力的方向。但是在实践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谈“技”色变。某些教师过分强调开放化、多元化,许多课看似热闹,其实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玩什么也没学到。全盘游戏化、空壳化的教育,对学生危害很大,这样会让学生华而不实。简单地否定“技法”作画,不符合教学实情。   技法是什么?怎样教给学生技法?美术作品是作者内心的表达,美术技法是用美术语言“说话”,情感和美的载体。美术教育的任务是帮助、鼓励表达或者激发创作热情,让他们表现得自如挥洒、赏心悦目。   树立新概念技法教育观,教师须具有探索的精神、宽泛的心态和不断进行艺术学习实践积累的体验,为学生技法的形成、提高提供一个广泛空间,让学生了解写实美、超写实美、夸张变形美、装饰美等;了解点、线、面、黑、白、灰等的美术组合规律;欣赏中国画墨分五色和西画色彩的神奇变化;欣赏达•芬奇、毕加索、林风眠等艺术家的表现风格……新概念技法教育观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去其糟粕。例如示范法,可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广泛使用,并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示范教学要做到“导放结合,范而有方”,既要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示范明了学习的目的,借鉴学习,又要激发自我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而不是完全搬抄;既要起到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又要给予学生发散的启示和自由联想的空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示范教学时,就要和学生开展良好的交流与对话活动,既把教师的理解方法演示清楚,又不断地交流看法与设想。如剪纸“手拉手,好朋友”一课中,教师的示范主要集中在折剪的方法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如何重叠反复折、如何画稿、如何仔细地用刀剪形、如何创作能连接的好看的连续形象等问题,更关注对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发散的引导,即启发学生“我们还可以以此方法创造出哪些有趣的形象”,并以范作的方式展现一些发散的构思,把教学的导与放极好地结合起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发挥教师良好的示范主导意义。由此可见,示范教学作为传统的直观教学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即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过程。“法无优劣”,重要的是在教学目的的要求下教师正确地把握与运用。   新概念技法,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美及美的构成规律,引发学生自己对美的联想和创造,新概念技法是一种多元智能的“法”,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的“法”。   二、创造性思维与技法教学两者并重,相辅相成   (一)创造性思维的呈现有赖于美术技法的表达。   人的情感思维在现实世界中是无形的,在美术作品中的呈现有赖于美术技法的生成。“儿童画都是无师自通的”这种说法比较片面。因为绘画作为幼儿的第二种语言,他们从握笔开始,就信手涂鸦,直到能表达对象的一定形体、特征,主观描绘对象。整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一直在进步。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绘画,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主,看似无师自通,但这一切与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分不开。正确引导和传授绘画方法,关键在很好地保护孩子的主见和认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抹杀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梦想。干预不能过度,技法要传授。但技法不是目的,而是表达的需要。要多方面引导、启迪,让他们学会基本技法,学会如何自如地表达想法,使他们个性更加鲜明。   (二)技法的教学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启发过程。   教师的“教”可谓抛砖引玉的过程,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维度思维和创作内驱力。例如,在技法教学中常用的示范法,就须做到“范而不死,举一反三”。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表现的难点,直观而形象地感悟,清晰有效地明了技法与步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构思,而非给予“样本”、“明晰”思想。在示范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十分重要,不应定位于教师的“真理”,“完全正确”,“从头至尾看示范,听讲解”,而应定位于老师介绍与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老师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应有自己更好、更多、更有意义的想法与方法等。这反映了理念的重要转变: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老师仅是一个引领者、启发者,教学效果的实现者。如在三年级“立体造型”一课中,我抓住“纸材立体化及构成形式上的变化”这一重点,仅演示纸张立体化造型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与众不同的造型来,讲讲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进行创造。在这样的技法教学中,实现师生的互动,诱导学生由此及彼,由点到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现自我创造的理想。   (三)技法的丰富、完善、突破更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p#分页标题#e# 任何一种技法的最初形成都是人类创新思维的成果,我们在学习前人的技法经验时,不必一成不变。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美术材质不断出现,如水溶性油画棒、刮蜡纸、彩色沙纸等,这必定促进更多新技法的出现。师生可按需选择,大胆尝试,以求更好地表现效果。   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可以自行尝试创造出新的技法。如蜡染是我国流行已久的民间工艺,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但受到材料和工具的限制,这种民间工艺在课堂上的运用就不太方便。如何结合实际,进行仿蜡染效果的制作呢?我在高年级中开展了儿童仿蜡染美术技法的创造实验:(1)画稿,在素描纸上画好图案;(2)着色,用水粉颜料给画面上色,水粉色须厚重,染黑的部分须留白;(3)制作冰纹,将画晾干放在需要部位揉折,一定要适当,不要破坏画面效果;(4)刷墨,将准备好的画稿平铺于桌上,用毛笔蘸墨汁在画面上有序地刷墨;(5)冲洗,将墨汁晾干后用流动水冲洗;(6)晾干,将作品平放于画板上阴干,一张仿蜡染作品就完成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法建议,如使用棉纸、油性蜡笔点缀等。一次新技法尝试完善,让学生明白了“法无定法,法为我用”的技法新观点。   三、不同学龄时段,技法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各有侧重点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学画从4岁开始进入涂鸦期和象征期,从6到8岁为表现期,8岁以后才进入初级写实期。   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中低年级阶段绘画的兴趣浓厚,创造热情高涨,在绘画时往往天马行空,恣意驰骋,富有激情,产生了不少具有审美价值的好作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学生的创作力明显下降。这个时期的儿童绘画面貌,开始脱离儿童的天真,拙朴而追求成人的表达能力,出现了半成熟半幼稚,既不是儿童画,又不是成人画的状态。   部分学生因为技法无法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甚至对美术失去了兴趣,许多学者称这一特定年龄段为“少儿绘画转折期”。   由此,我把小学阶段分为两个时段:儿童画表现期(1—2年级)、少儿美术转折期(3—6年级)。   幼儿经过了绘画涂鸦期与象征期,到了6至8岁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加强。他们在绘画中表现出了某种独立性,可以较自由地发挥想象和创意,这是学画的黄金时代。我们不仅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而且要深入心灵,不仅用手画,而且要用心画,激发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和联想性。儿童画表现期是儿童敢想敢画的高峰期,老师要多创思鼓励,少技法干涉,把每一个孩子看成一块天然的玉,有其内在的品质。教育需要的可能只是不断地雕琢和润泽,使之更具光华,彰显天然的珍贵。   少儿美术转折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审美逐渐形成,知识面的扩大,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童画的幻想转向理性想象和科学的幻想。兴趣分化、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等都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语言发展角度看,此时学生书面语言表达逐渐成熟,更喜欢以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见,作为言语功能的儿童画已暂时失去意义。他们开始把绘画当做审美对象,尤其是女生会很好地体会到一幅画中的情绪气氛,对写实作品更感兴趣。在这个转折时期,他们绘画的题材从陈述事物转变为刻画具体对象,表现手法从注重二维图像转向追求三维的视觉真实,主观上希望描绘得逼真而客观。技能跟不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力不从心,进步困难,画面拘谨,构图小气,造型呆板且越画越小,用尺和橡皮修改的痕迹随处可见,画面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气,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并逐渐失去了绘画的信心。如何让学生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呢?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写实的、抽象的、古典的、现代的,让学生领会写实并非绘画的唯一技法,并排最高目标。引领学生多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多积累题材和内容。在教学中逐步认识到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增加技法教学的分量。让他们学“法”用“法”,欣赏、观察、临摹、目识心记,让他们既画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又在临摹中可以“得意忘形”,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意识,在保持儿童画特点的基础上吸收适合儿童特点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从而渐渐提高表达能力,走出“少儿美术转折期”的困境。   综上所述,新概念技法与创新思维,就像人的身体与灵魂缺一不可。创新的灵感有赖于技法的包装展示,每一次新技法的出现都召唤着新的创作灵感的产生,这才是少儿美术的最高境界。

少儿美术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少儿版画艺术;小学;美术课堂;应用

少儿版画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凭借灵活生动的构图方式,多姿多彩的表现方法,各种各样的材料选择趣味生动的印制技巧,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青睐,不仅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促使幼儿手脑协调,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挖掘少儿版画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教育功能,并将其作为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版画教学,让少儿版画艺术在美术课堂尽情绽放,给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综合发展。

一、少儿版画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版画是一种具备代表性的绘制艺术,起源于中国,超过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版画艺术是拥有丰富艺术成就,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民族艺术。为促进版画艺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年龄选择合理的版画艺术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少儿版画艺术更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也有助于小学生把握版画艺术的特色,促进这一艺术的传承。将少儿版画艺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是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少儿版画艺术的学习讲求的是实践操作,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版画作品,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掌握复杂多样的制作方法。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自觉提高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多样化的制作方法,加强和同伴的互动交流,并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小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不愿意在被束缚的状态下学习,愿意结合个人主观意愿进行作品创作,并借助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少儿版画艺术灵活多样,正好能够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更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创作出能够体现个性色彩以及个人情感的优秀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顺利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三是促使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版画艺术起源于中国,在这门艺术的发展过程当中,融合了民族精神与艺术内涵,所以引导学生进行版画艺术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生成热爱和弘扬优秀文化的积极品质[1]。

二、少儿版画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手脑并用,促进协调发展手脑并用是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技巧掌握水平的重要方法,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动力。少儿版画艺术是手工和绘画有机结合的产物,更是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少儿版画的制版之前,先要积极开动脑筋,有效表现画面内容,顺利完成构思构图以及画稿这一系列操作。之后需要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把画稿内容用版画形式制成版画底版,之后进行拓印。在制版环节,由于小学生缺少相关的经验和丰富的技巧,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制作纸版画时,必须确保画面层次分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完成 …… 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有大脑的思考以及双手的协助才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先思考再实践的过程,所以是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双手的操作活动会对大脑神经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当然有了大脑的正确指挥,双手实践操作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版画学习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手脑协调并用的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手脑协调参与的机会,在实践当中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激励学生加强合作,密切互动关系少儿版画艺术虽然简化了设计和制作的难度,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版画艺术的小学生来说,仍旧是非常困难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但是因为学生欠缺必要的实践经验,大脑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常常无法在实践制作当中获得良好的发挥。如果不能够有效改变这样的情况,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动力,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单人的力量是比较有限的,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长。如果把不同的学生团结起来形成学习小组的话,将会让学生的任务完成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学生的友谊。例如,在 KT 版画的制作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组内共同构思以及合作探讨,针对勾图画稿等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建议,得到更加丰富的灵感和内容。在具体的制版、拓印环节,小组当中的各个成员可以共同雕刻。特别是滚完油墨之后利用宣纸拓印时要彼此帮忙。因为宣纸非常软,特别容易粘到版上,也容易发生移位的问题,单人操作无法确保效果,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成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可以相互商量,取长补短,培养彼此尊重和谦让的品质[2]。

(三)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表达艺术情感少儿版画艺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艺术的独特魅力,进而让学生爱上美术课程,为学生学好美术打下基础。少儿版画艺术和生活密切相关,版画制作当中选用的材料也常常来自现实生活。当然,版画题材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创作出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所以,在儿童版画艺术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与自然品质的培养,促使学生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幼儿投身于生活,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当中的创作素材,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增加积累。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树叶是有纹路的,身上有很多血管,有的还长了绒毛;有的学生在观察生活后发现袜子也是有纹理的,不同材质的袜子拥有不同的纹理。在版画制作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探寻制作材料,学会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生活。

(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深化美术体验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当注重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少儿版画艺术的特点是能够引导学生的主观想象意识,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和反复的实践达到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视觉感受具有明显的我向性色彩,这也正是主观意识思维的主要特征。我向性即为人作为独立个体根据自身思维模式对外界事物进行的习惯性判断。故而美术课堂版画艺术的融合,能够契合小学生我向性基础下的理性化进步,能够基于实践操作进行检验与尝试。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多的是引导好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在不断累积的体验收获中形成艺术认知。版画在理性架构、主观创造等方面都有优势,通过不同材料的综合应用,小学生的组合、拼接、重叠等操作也会形成理性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精美的邮票》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几张邮票实物以及多媒体文本课件,在同学们传阅了邮票之后,简单总结邮票的颜色、图案、形状等内容。同时,教师基于课件讲解更多关于邮票的具体内容,之后引入到版画创作环节。安排小学生分组,大胆想象,确定出小组内的设计方案,并在教师帮助下利用吹塑纸完成制作。将不同小组的作品统一张贴在信封上,完成信封“收件人、寄件人”信息填写后投递到讲台上的“邮筒”里。整个过程,从对邮票的认识到知识学习,从小组设计到动手制作,小学生锻炼了思考、合作、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版画属于世界性的美术艺术,深受国内外重视,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少儿版画艺术是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少儿艺术才能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

少儿美术教学范文4

儿童是有思想的主体,而我们依靠儿童在特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通过教师指导以辅助的方式以达到构建儿童想象力,通过融入故事情境化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达到全脑开发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

故事化教学;儿童;美术教学;探索

根据国内外情境化教学研究现状研究来看,我们可以创设出八种情境化教学的方式,本文主要针对情境教学之一的故事营造情境来展开讨论。往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在美术课堂中的专注力和审美力,而且还可以带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又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此达到理想化的课堂效果。而在少儿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情境故事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引导儿童进行思考,因此情境故事化教学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能够有效的实施是有其必要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学生自主型性的、学习互动型的同时又可以是教师主动型的学习方法,其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而在我们看来情境故事化教学它可以是教师指导型和学生互动型这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往往在情境故事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同是又是学习的载体。

一、故事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所谓故事化教学是指由不同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所组合而成的,然后授课老师根再根据某一故事情节去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的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去组织课堂教学,做到相互补充,综合运用,真正的去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理想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因此创设故事情境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而创设故事情境可以说有很多种方法。在创设故事情境的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予确定。故事化教学可以在多种情境下实现,不同的美术教育环境为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少儿美术教育环境都是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体的、可实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故事化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可以被大众所理解和可接受的,所谓故事化教学往往以叙述一个简短的故事的方式去看待教学,它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通过故事本身的价值去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既丰富了儿童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寓教于乐中去学习。

二、情境化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笔者曾在一所综合类的培训学校任教,所教授的年龄段儿童大多是属于一到三年级年龄段不等的学生。而在这其中主要担任的是创意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和高年龄段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情境化教学所实施的教学效果会更佳。在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儿童们喜欢听故事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通过运用故事情境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贯穿在整个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去。而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上课之前导入新课,首先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通过故事的形式以及各种动作化表演能够有效的将学生带入到课程内容当中去,使其整个教学中充满着教学的激情,而往往学生们更喜欢追求自由的,以及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段时期内锻炼他们的造型能力或者是培养他们大胆的使用颜色等等,我们将会每周设定不同的主题、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让低年龄阶段儿童去接受这些从未触碰过的新颖材料,与此同时,每当儿童在接受新颖的材料工具过程中,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将学生带入到某一故事情境中去,进而去引导他们。例如,我们在上某一周的课程内容,我们的课程主题是《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火车》首先在课程导入这方面我们通过设定一个完整故事情境,可能有一部分的儿童看过关于哈利•波特的电影,但是当老师在讲哈利波特电影之时他们很主动的告诉其他同学,而其他不知道的同学也很主动的去提问一些问题,学生时不时的还伴有动作化的表演。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的从“儿童绘画—言语发展相关论”的角度出发,既促进小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思维认识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表现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三、情境故事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具选择

对于低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儿童绘画创作中的稚拙性,在幼儿时期他们所感知事物是粗略的和情绪化的,同时还伴随着其他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问题,当他们开始过渡到这一最具有儿童画特点的年龄绘画阶段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更有选择性的去利用多媒体教具以及课堂实物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这一年龄阶段里,课堂上的他们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儿童的生理习性,选择适合学生同时他们又十分感兴趣的教学用具。例如,在《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火车》这一主题课程中,首先教师设置悬念,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我们再展示一系列有关于火车的形象,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会观察,某些学生会感觉火车的结构好复杂,不愿去思考和动手。那么我们在课程中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粘土,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又通过给同学们讲《哈利•波特和魔法城堡》的故事,为低年龄阶段儿童构建一幅完整的画面。

四、故事化教学对儿童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观也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盲目的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积极地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有选择地去建构新的信息”而所谓的故事情境就是在学生与新知识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故事情境化教学作为儿童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环节中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儿童们爱听故事、爱看表演以及好奇心的这种天性,而在新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新颖的故事情节进行诱导。例如,在选择某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鲨鱼来了小鱼慌》这一课程中,在上课之前我们往往通过故事情境化去进行开头导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让儿童进行合适的角色扮演,首先进行角色分配,让孩子们切身的去体验,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往往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儿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给孩子们讲故事,为孩子们创设故事情境,主动为儿童在头脑中主动构建出一幅画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儿童的想象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的结合,通过学生的某种性格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制定出一套正确的、合适的、有效的方法体系出来。

作者:武秀锦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少儿美术教学范文5

【关键词】少儿版画艺术;小学;美术课堂;应用

少儿版画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凭借灵活生动的构图方式,多姿多彩的表现方法,各种各样的材料选择趣味生动的印制技巧,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青睐,不仅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促使幼儿手脑协调,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挖掘少儿版画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教育功能,并将其作为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版画教学,让少儿版画艺术在美术课堂尽情绽放,给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综合发展。

一、少儿版画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版画是一种具备代表性的绘制艺术,起源于中国,超过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版画艺术是拥有丰富艺术成就,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民族艺术。为促进版画艺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年龄选择合理的版画艺术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少儿版画艺术更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也有助于小学生把握版画艺术的特色,促进这一艺术的传承。将少儿版画艺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少儿版画艺术的学习讲求的是实践操作,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版画作品,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掌握复杂多样的制作方法。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自觉提高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多样化的制作方法,加强和同伴的互动交流,并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小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不愿意在被束缚的状态下学习,愿意结合个人主观意愿进行作品创作,并借助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少儿版画艺术灵活多样,正好能够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更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创作出能够体现个性色彩以及个人情感的优秀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顺利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三是促使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版画艺术起源于中国,在这门艺术的发展过程当中,融合了民族精神与艺术内涵,所以引导学生进行版画艺术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生成热爱和弘扬优秀文化的积极品质[1]。

二、少儿版画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手脑并用,促进协调发展

手脑并用是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技巧掌握水平的重要方法,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动力。少儿版画艺术是手工和绘画有机结合的产物,更是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少儿版画的制版之前,先要积极开动脑筋,有效表现画面内容,顺利完成构思构图以及画稿这一系列操作。之后需要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把画稿内容用版画形式制成版画底版,之后进行拓印。在制版环节,由于小学生缺少相关的经验和丰富的技巧,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制作纸版画时,必须确保画面层次分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完成 …… 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有大脑的思考以及双手的协助才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实践活动需要经历一个先思考再实践的过程,所以是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双手的操作活动会对大脑神经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当然有了大脑的正确指挥,双手实践操作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版画学习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手脑协调并用的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手脑协调参与的机会,在实践当中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激励学生加强合作,密切互动关系

少儿版画艺术虽然简化了设计和制作的难度,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版画艺术的小学生来说,仍旧是非常困难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但是因为学生欠缺必要的实践经验,大脑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常常无法在实践制作当中获得良好的发挥。如果不能够有效改变这样的情况,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动力,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单人的力量是比较有限的,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非常明显,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长。如果把不同的学生团结起来形成学习小组的话,将会让学生的任务完成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也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学生的友谊。例如,在 KT 版画的制作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组内共同构思以及合作探讨,针对勾图画稿等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建议,得到更加丰富的灵感和内容。在具体的制版、拓印环节,小组当中的各个成员可以共同雕刻。特别是滚完油墨之后利用宣纸拓印时要彼此帮忙。因为宣纸非常软,特别容易粘到版上,也容易发生移位的问题,单人操作无法确保效果,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成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可以相互商量,取长补短,培养彼此尊重和谦让的品质[2]。

(三)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表达艺术情感

少儿版画艺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艺术的独特魅力,进而让学生爱上美术课程,为学生学好美术打下基础。少儿版画艺术和生活密切相关,版画制作当中选用的材料也常常来自现实生活。当然,版画题材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当中寻找创作出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所以,在儿童版画艺术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与自然品质的培养,促使学生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幼儿投身于生活,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当中的创作素材,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增加积累。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树叶是有纹路的,身上有很多血管,有的还长了绒毛;有的学生在观察生活后发现袜子也是有纹理的,不同材质的袜子拥有不同的纹理。在版画制作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探寻制作材料,学会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生活。

(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深化美术体验

少儿美术教学范文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代对学校教育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针对以往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要求学生既要有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等。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教画,更要育人,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美术教学中,发挥审美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没有艺术的欣赏,便没有艺术的教育作用。”这句名言指导了几代人的美术教育工作,例如,欣赏课上大量故事性、趣味性极强的课外知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对照。当时的社会情况、历史背景,使同学们明白了艺术是时代精神的表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进而引导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现实生活中分辨真与善、领略美的真谛。通过合情合理的疏导,让学生的人格素质中既蕴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富有新时代应具备的品格,构建健康的审美心理结构,参与和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   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进而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如唐代画家张彦远所述“:成教化,助人伦。”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感受事物,这便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画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有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物象的结构、颜色、明暗规律等,进而提高学生敏锐地观察感受事物的能力。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生天真烂漫,富于幻想。这就要求教师在绘画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大胆的合理想象,使学生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从小抓起,经过大胆发散性思维后的绘画,虽然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合乎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推“陈”才能出“新”。   培养想象、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已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优良素质。让他们在创新中去体味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动手能力的培养   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根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报告体现了学习不仅是学知,更是全素质的提高。   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主要集中于工艺制作中。包括各种小手工制作、绘画剪贴等等。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充分调动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通过美术教学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给学生完整的、理性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审美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使命。知识是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积累起来的,它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美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造力、想象力培养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他用理性的客观绘画规律来表现事物。提高他们的感知和欣赏科学美的能力,从小树立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增强学生自身的科学素质。   四、通过美术教学,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始终。想象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它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内心思想世界的机会。教师及时地肯定鼓励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手工制作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欣赏课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通过课外优秀作业展览,辅助了课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师生共同沐浴在“美”的阳光下。   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更融于我们生活的世界。它使学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辨析了真、善、美、假、丑、恶,让学生体验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严谨美,生活丰富的美等等。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在于此。   学生能否成为一名专业的美术人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适应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终究要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而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的优劣,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获得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我想,这才是美术教学的真谛所在。

少儿美术教学范文7

关键词:少儿舞蹈;多媒体技术;运用

一、研究背景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不再是新鲜话题,音频、视频、PPT的使用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教学在很多学科中已司空见惯。目前在少儿舞蹈课堂教学中,虽然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常用的音频和偶尔使用的一些图片、视频、PPT等辅助手段,但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对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少儿舞蹈教学中的系统性知识架构及相关课件的普遍运用。少儿舞蹈教学不是单一的舞蹈技能技巧的传授,而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少儿舞蹈的教学对象大多是从幼儿园中班到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员,在低年龄段教学中,由于学员缺乏生活阅历和舞台情境经验,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补充和丰富它。在中高年龄段的少儿舞蹈课堂教学中经常涉及一些舞蹈相关的知识点,比如民族相关的风土人情介绍、舞蹈风格特点、动作剖析等,目前这些内容教学都是依靠任课教师本人的学科素养和责任心,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存在内容准确性不可控、教学质量不一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统一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输出,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制作相关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虚实结合的模式达到规范教学的目的。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形式、规范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空间、增强教学效果,还能扩大少儿舞蹈学科的知识面,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育人目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少儿舞蹈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打破传统舞蹈课堂上的教师———课堂———学生的教学模式,口口相传、手舞足蹈的授课模式。通过精美的视频、图片、PPT等媒介,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更直观、更深入地展现教学新内容,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学员对内容的理解和认知。1.教学情境直观化,增强课堂趣味性。在少儿舞蹈课堂教学中,情境性教学和游戏法教学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一般由教师用语言引导创设情境。在新媒体视域下的今天,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更逼真、更生动、更有趣的情境,比如会说话、能交流的形象出现在视频或PPT中,代替教师引领学员进入童话世界,引出教学内容,再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故事发展,带领学员深入练习。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原本只有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拥有了更多的参与者、见证者甚至评判者,使情境教学更逼真有趣,赋予了课堂教学更多的可能性和趣味性。2.抽象概念具象化,帮助解决重难点。对于少儿来说,对抽象的概念理解是有限的,借助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比如低幼阶段的舞蹈教学中有节奏练习的训练内容,舞蹈中既有节奏变化又有排序时差和相应动作,三个要素不能同时教授,且重点在对于节奏的把握。我们需要分解教学,首先让学员了解什么是节奏变化,如何变化。可以运用多媒体的视频或PPT功能,为学员展开具象的、有趣的知识解析。以学员熟悉的场景代入学习内容中,如以小火车钻山洞每数两拍通过一辆,从左往右依次进行,每辆火车通过的时候,相同排数的同学就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运用多媒体帮助学员理解节奏变化,避免教师既说节奏又顾及动作的忙乱情况,既有趣又轻松地完成一课时的重难点教学。3.教学内容丰富化,拓宽教学知识面。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舞蹈课堂可以结合视听内容,从多层面了解与舞蹈相关的文化,比如可以从视频中看到少数民族生活的环境,了解舞蹈动作动律的来源,欣赏芭蕾舞演员高超的技巧和华美的服装,听到或欢快或悠扬的音乐,其他学员对某个动作的示范或理解等,丰富的内容不能一一道尽,总之有了这样一个可以连接世界的窗口,无论从深度上和广度上都为舞蹈学员开辟了更大的学习空间,有更多与舞蹈相关的知识和内容等待学员去探索和发现。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训练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舞蹈训练,能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和熟练教学内容。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虚实结合的游戏互动方式,对学员的动作做出及时的反馈,激发学员的练习兴趣,减少单一训练的枯燥感,加深学员对动作的理解,轻松巩固学习内容;或运用现场拍摄及投影功能,现场反馈学员的学习成效,让学员成为自己的老师并及时纠正,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1.及时反馈课堂教学。在舞蹈教室里都会有一面镜子,它的功能是用于模仿、对比、纠正及观赏。其中最重要的是模仿和纠正,学生通过镜子不断地观察自己与老师、同学之间动作上的差异,纠正和改进动作,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经常会在舞蹈课上设置学生分组表演、师生互评的环节,达到互相学习的效果。此时,表演者是看不到自己的表演的,通过他评感知自己的表现,这是间接的感知。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现场拍摄及投影功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表演,并客观地自我评价,就会是另一种感受,且更具说服力,再加上教师与同学的评价及指导,教学效果会更好。2.有效辅助动作训练。多媒体不是教具又如何辅助舞蹈动作的完成呢?其实只要用得巧,多媒体内容设置得科学有趣,就可以完成舞蹈动作辅助训练。如我设计的舞蹈课《好吃的水果》点头练习中运用多媒体可无线遥控功能和PPT动画功能,设计出水果形象被大嘴巴吃掉的动画帮助学员练习和掌握点头的动作。要求是对着图片将点头这一动作做得到位的同学能使图片上的大嘴巴“吃掉水果”,动作不到位的,图片就不会有反应,学员们对这一游戏表现出高度的参与热情。将单一而枯燥的动作不断地加以反复练习,使学员在吃水果的游戏中开心快乐地掌握动作技巧。在游戏过程中实际掌握水果能否被吃掉的人是教师,也就是评价者依然是教师,由教师掌控规则和上课节奏,将课件发挥出最大功效,达到最好效果。3.多样呈现课堂评价。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课堂评价激励手段不再局限于师生或生生,可以运用制作的软件介入第三方甚至更多的“人”来评价,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为学员创设更大舞台,增添更多自信。比如一堂课由课件中的某位新朋友引领学员展开教学,教师辅助引领,当学员的练习取得阶段性成效时,由多媒体中的第三方给出评价,有时会比教师给出的评价来得更加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又或者连线舞蹈大师、专业院校的老师个性化或阶段性地给予一些评价,刺激学员们强化自信心。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堂

运用多媒体技术延展课堂相关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巩固和加深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堂互动模式,实现线上课后练习及时反馈,教师及时掌握学员练习情况并加以指导,从而巩固并增强教学效果。1.延伸课堂内容,拓宽教学视野。合理运用多媒体,为课堂教学内容添砖加瓦,补充和延伸课堂内容。提供相关舞蹈佳作的赏析,加深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或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教育意义和目的,达到教育目的。2.拓展教学平台,巩固教学成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连贯性和螺旋形阶梯式成长对学员艺术修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师生互动可以线上线下立体化开展。结合线下接受教师的有限指导,实现课后线上的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学员在家练习情况,教师在线指导学员更好地进行巩固练习,帮助学员克服困难,强化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特殊阶段,多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无法面对面教学的限制。例如当前在疫情情况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个有力的补充手段,利用摄像、视频、软件直播、微信互发照片等,帮助师生建立联系,让我们可以居家学习,没有放弃特殊时期的学习和提升。未来还会有很多特殊时段,例如教师或学员出差、伤病、比赛等,无法面授时,在线视频可以完成即时互动及辅导。

三、多媒体技术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未来展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的运用不可故步自封,梦想总是先人一步到达未来,引领着人们一步一步去实践、去实现。

(一)风暴时刻助力难点教学

2019年一档舞蹈电视竞技节目叫《舞蹈风暴》,一时在舞蹈界刮起了一阵旋风。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风暴时刻”,利用视频技术手段以360度实时观测的方式捕捉舞蹈的细节,定格舞者肢体构成的瞬间姿态,呈现出精彩一刻。在未来舞蹈教学中,360度全息影像的观测方式也许可以成为难点动作剖析的教学突破法,比如空中瞬间停留的动作,或流动中的体态,教师难以示范出定格动作的时候,多媒体可以助上一臂之力,全方位的立体式分析和讲解,让舞蹈课堂变得更智慧、更科学。

(二)身临其境推动情感共鸣

在未来少儿舞蹈教学中,VR眼镜可以为情境化教学提供立体式情感体验。比如有学员没去过新疆和内蒙古,如何能跳好新疆舞蹈的喜悦与热情和蒙古舞的端庄与大气。戴上VR眼镜,在天上脚下、葡萄架下与身着民族服装的当地舞蹈演员翩翩起舞;在大草原上与穿着长袍拉着马头琴的内蒙古同胞共舞,身临其境地感受风土人情,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员在舞蹈情感表达上更加贴近、更加充沛。通过多媒体技术弥补学员生活阅历的不足,丰富情境情感体验,推动情感共鸣,为舞蹈学习和表演奠定情感基础。在多媒体操作中,任课教师要熟练掌握各项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以便课堂上顺利运用和实施,不能因设备不达标或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在实施中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设备调试,浪费学员宝贵的训练时间,得不偿失。教材是高效育人的载体,方法是实施教学的途径。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多媒体教材内容的设定和实施的形式都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员。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内容需求科学设定。多媒体教学内容具有可复制性,一定要规范、准确,传达正确信息,更好地利用教学空间、教育资源,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员。教育的温度始终是人的温度,面对面的教学仍是少儿舞蹈教育未来的主要模式,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辅助手段,都不能放弃以人为本的主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时间和频率需要遵循适时、适当、适量、适度原则,做好虚实结合、交替使用,服务好少儿舞蹈的课堂教学,为少儿舞蹈的教育事业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舞蹈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刘海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3).

少儿美术教学范文8

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绘画不仅能够释放少儿的天性,还能促进智力开发。对于少儿美术教育来说,要充分结合少儿身体和心理上的特点,通过最基本的绘画技巧,让少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少儿的个性化发展。作为少儿美术老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需要将培养少儿个性发展作为美术教学重点,从全方位、多角度上激发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

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创造力

少儿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少儿的绘画兴趣,并教会他们最基本的绘画技巧,激发少儿学习绘画的潜力和热情,开发少儿智力,让他们在学习绘画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少儿美术教育阶段,个性化的培养有利于塑造少儿的性格、能力以及气质等,因此,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少儿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少儿的内在潜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提升少儿对美术兴趣的同时,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一、少儿美术教育中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人与人之间多多少少存在差异和不同,个性化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才需求。因此,少儿教师要坚持以少儿个性发展为教学目标,开发少儿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以此来实现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在我国少儿教育开展过程中,个性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这门艺术本身具有较强的创作性,加上个性发展的理念,能够有效实现美术教学目标。在美术教学课堂上,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加上个性化发展的融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少儿的身心成长。

二、实现少儿美术教育个性发展的途径

(一)美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的,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内容能从根本上激发少儿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少儿美术教师要掌握不同阶段少儿的身心特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少儿的身心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要体现少儿喜闻乐见的题材,通过美术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拓宽孩子的眼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举例来说,在美术课外写生活动中,孩子们对大自然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理,喜欢颜色鲜艳的花朵,因此,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特色鲜明的梅花作为题材,让学生去自由发挥。在对梅花进行欣赏的同时,并进行提问,“为什么梅花开在树枝上呢?”少儿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梅花,引导学生体会腊月寒梅的意境,赋予梅花一定的思想,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的热情。作为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不能限制学生绘画的角度。因此,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少儿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不断思考、观察以及欣赏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实现学生的绘画理想。

(二)创新少儿美术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少儿教育现状,作为少儿美术教师,要创新美术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游戏优势,将其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少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体验学习绘画的乐趣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少儿借助自己的肢体动作,以此来提高少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式的思维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本的内容,利用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在欣赏其他优秀绘画作品的同时,感受绘画的魅力。比如,在学习《乌龟宝宝》这一堂课时,少儿美术教师在展示完小乌龟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小乌龟进行观察,通过仔细观察,让学生对小动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引导他们画出不一样的乌龟宝宝。此外,少儿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能力的同时,敢于表现自己,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并予以奖励,以此来提升少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有机统一,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少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提高少儿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

在少儿教育阶段,兴趣是其最重要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才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愿意学习绘画知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美术活动。作为少儿美术教师来说,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少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和热情,从根本上提升美术课堂的吸引力。少儿美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功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情绪下学习绘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少儿美术教师要对学生保持微笑,教学态度要足够的和蔼可亲,并对学生表现出极大地耐心,和少儿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教学中坚持以少儿为中心,对少儿的想法予以尊重,建立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互动。其中,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少儿想法的尊重,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轻松状态,不能将教师自己的固定思维强加于少儿的身上,在课堂中尽量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绘画氛围,提升美术教学效果,进一步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的社会需求。

结语

在幼儿教育阶段,少儿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少儿教育理念,以少儿身心发展为基础,通过挖掘少儿内在潜力,规划和组织不同的美术学习活动,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予少儿充分的自由,培养少儿积极创造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少儿个性化发展。

作者:黄志雪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代静.少儿美术教育对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5(01).

[2]高山.试论在城市少儿美术教学中增加乡土美术课程的必要性[J].宜春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