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税知识范例

企业财税知识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小微企业;企业发展;财税政策

一、小微企业发展的内涵

(一)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小微型企业已经逐渐发展为济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它创业就业比较广泛,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而灵活运用新科技建立企业,他给国家提供了丰厚的税收,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萧条,我国经济建设也受到了重创。这时候小微企业的出现,缓解了国民的就业压力,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发展。由于对新科技的发展逐渐进行企业上的创新,他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新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小微企业的定义。现在由于小微企业的多样性,我国并没有对小微企业进行具体的、明确的定义。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最先提出:小微企业就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作坊式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就目前的标准来看,小微企业分为以下两种。

1.小型微型企业。如果就规模上来划分,小型微型企业是和大中企业进行对比的。如果要找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11年6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而小型微型企业就是指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2.小型微利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就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比较容易理解。它的出处为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它主要应用于税收领域,是指符合税法规定的特定的一些企业,它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小型”和“微利”上。根据企业的特点,国家税务局对此些企业进行了一些所得税务上的优惠政策。

二、小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特点和税费负担现状及影响

(一)在国家政策上给予小微型企业支持。由于小微型企业的增加,国家的税收也在增加。全面性减税降费自开展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加财政,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发展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和经济危机的修复期,在税务方面给与小微型企业极大地优惠政策,小微型企业的认定范围增大、认定条件放宽,在财税(2019)13号实施之后,小微型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整体的减税降费成就。

(二)根据我国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小微型企业在2019年的前三个季度普惠性政策新进增加的减税金额为1?827亿元。在财税(2019)13号的减税政策在前三季度实施中,由于提高了免税的标准而使小型规模的纳税人员享用到国家免税政策的新进增加的减税为586亿元人民币,一共402万户小微型企业享用到免税政策给的税收方面的优惠。因为降低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的纳税门槛,因此而实现的新进增加的减免税务为734亿元人民币,一共469万户的小型微利企业享用到免税政策给的税收方面的优惠。因为全国各地实施了“六税两费”减少征收税费政策,从而使小微型企业纳税人员新进增加减少税费的金额为507亿元人民币,一共3238万户小微型企业享用到了国家免税政策给的税收方面的优惠。

(三)“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型企业的影响

1.企业融资困难方面有所改善。小微型企业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建立小微型企业门槛低、所用金额数目小,企业自己融资也很难办到。加上政府方面对融资有很多的门槛限制,就使小微型企业更加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诸多问题。在国家针对小微型企业优惠政策后,经过国家的积极调控,银行放宽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限制。各地方政府对小微型企业进行了财政的补助、贷款利息补助的政策,使小微型企业实现了量的增长。

2.小微型企业积极响应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了对新科技的投资,扩大了生产力。由于政府对小微型企业加大了优惠的力度,对小微型企业创建的门槛也比较低。这就带来了小微型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这就使小微型企业对自身规模方面进行扩大或者对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投资。新形势下的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微型企业来说有两个帮助:一是降低了小微型企业创建的门槛,使更多人加入到建立小微型企业的浪潮中来;二是新势下的减税降费政策变相是对小微型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支持,促进小微型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小微型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加快了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步伐。

3.提高了运营效率,增强了小微型企业对于发展的信念。新政策的实施,对一些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小微型企业的盈利问题进行了改善,减税降费政策使小微型企业在发展创新的道路上没有了后顾之忧;使一些新技术企业面临亏损时有了强大的后盾支持,给企业朝向良性发展带来了信心。

三、新形势下政策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对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新形势下的优惠政策实施中,给大多数小微型企业带来了利益和规模上持续增长的良好影响,新形势下的优惠政策也在不断地扩大影响范围和覆盖面。但是由于企业的多样性发展,使优惠政策的实施不能给予相同的优惠政策,使企业中享受国家政策的程度存在着差异。由于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不均衡,就会使一部分小微型企业享受不到优惠政策,或者享受优惠政策的力度小,这就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止步不前、生产力下降,甚至面临倒闭。

(二)优惠政策对小微型企业支持力度不高

1.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受益效果降低。国家推出有关于小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目的是促进各种小微型企业发展,和促进发展小微型企业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提升,和昂贵的劳动力等多种经济压力,这就使得即使国家带来的各种优惠政策,也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比不高,这就使得企业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受益效果明显降低。

2.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大企业占领着主导地位。小微型企业的知名度、生产力度、生产质量都比不过大企业。在销售价格、销售渠道和销售数量等多方面,小微型企业也落后于大企业,这就使小微型企业很难打开市场,只能以低价格吸引购买方,这就给小微型企业带来不良的发展,从而恶性循环,阻碍了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3.小微型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经营的业务或者生产的产品比较单一。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愈加激烈,市场对单一业务的使用成饱和状态;而且与其合作的企业单位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会考虑国家对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做出利益上的让步和支持。

(三)税收政策未能全面考虑公平性。政府颁布新税法是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型企业进行的优惠政策。由于小微型企业数量众多,种类广而杂,政府不能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考量,所以就产生了滥用税收规则的现象;一些企业利用国家对小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各种形式设立多个小微型企业或者把自己原有的企业拆分成多个小微型企业。这就违背了对小微型企业实施优惠税收政策的初衷,导致国家税务流失,真正的小微型企业竞争力加大,从而不能对真正的小微型企业进行有效的支持。

四、新情势下小微型企业有关财税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尽量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新财税优惠政策的宣传,地方政府更应该下基层,对小微型企业进行针对性的视察、宣传和讲解,让小微型企业感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该及时了解小微型企业的生产特点,鼓励其引进先进的设备,增加生产力,改变落后的生产机制,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小微型企业也应该认清自己的经营状况,不断优化自身条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使企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二)运用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减少征税的制度。当今情况下,我国政府针对小微型企业实行了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这就使很多小微型企业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待遇。由于小微型企业具有地域性的特质,各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小微型企业的情况,进行各种优惠政策的实施,对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进行一系列的保障。小微型企业也要结合自身的优点进行自我宣传,同时要不断对自己的生产情况、业务发展和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发展中逐渐提高企业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小微型企业应在保证自己健康发展的情形下,积极应用新技术和高科技设备,尽可能地改善企业产品和业务的单一化和落后状态,实现企业产品或业务的优化和多样化。

(三)提升对小微型企业的精准服务。对于有些企业钻优惠政策的空子的情况,政府应该提高警惕。对享受优惠政策的小微型企业进行一些制度上的动态监控管理,让小微型企业把信用和风险联系起来,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税收监控管理机制。各地方应对本地的小微型企业进行专案稽查、举报检查、发票协查和高风险预警外,还要定时对小微型企业进行各方面的评估,从而建立起对小微型企业有效的管理体制。

五、结语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2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经济;财税;挑战;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税工作即将面临新的挑战。财税工作作为促进我国开展各项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部门,对社会财务支配工作和社会经济的长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长远发展,新经济财税工作管理体系和政策必然要进行全面改革,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2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的挑战

2.1财税目标方面

财税工作的正常开展通常都是以财税知识理论作为当前经济财税分配工作的基础,根据当前税务的标准来规划经济财税工作。所以,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正确开展首先要结合实际财务税收要求和经济发展策略,科学合理的设定新经济财税工作的发展目标,明确好财税工作主体。其次,为了保证财税工作的平稳发展,新经济财税工作可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采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对经济财税部门结构进行科学完善与改进。最后,为了实现我国财税工作的平稳、长效发展,加强对财税体系管理的优化设计,制定好科学的财税目标,为我国财税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2财务审核方面

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的两方面:一方面,财税部门必须注重财务审核工作的规范性。大多数企业财税管理部门在进行财务报销和采买进项税整理工作时,因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增值税的转接工作与附加税的审核不能在企业规定时间内交接完成,致使财税工作出现了税务方面的纰漏,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财税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财务审核结果的不准确性。因财税工作会涉及到诸多的账目和资金流转问题,如果财税账目没有精准的处理,就会给企业财税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财税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所以,在企业财税管理工作中,财税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公司财税项目和资金报账,准确掌握财税数据。

2.3纳税申报方面

在我国新常态经济下,经济税务结构强调的是结构增长的平稳性,在已有的经济发展条件基础上,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建立在经济税务工作的可行性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当前纳税申报工作也即将面临着申报表格精准定位和表格财账数目与实际消费情况不符的双重挑战。在申报表的准确定位上:企业填写纳税申报表单时必须严格按照当地的财税标准来填写税收相关资料,若企业有增值业务的也要严格按照增值税的相关流程进行申报,避免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因为,增值税的申报工作需要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对增值税数据情况进行审核和上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财务税收人员就容易出现偏差,造成纳税申报表不能准确定位的情况发生。纳税申报表内填写的申报数目与实际情况相符。大多数企业相关财税管理人员在统计申报表格时,经常会出现申报表格内数据与实际账目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是由于财税人员在对进项税金额填写时没有与实际金额不一致,或是由于其他多种原因造成的税务遗漏,不管哪种情况,都会给企业财税纳税申报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2.4财税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方面

财税工作的重要工作管理人员是会计,网络时代下,给新经济财税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数据整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根据社会经济财务整改需求对财务部门工作进行信息化技术的操作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财税管理技能,使企业财税的申报工作,财税审核和管理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企业还要根据财务发展需要,招聘更多的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会计人员,定期的组织从业人员财税风险意识技能培训,对财税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风险预估,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为企业财税资金管理做好安全保障。

3加强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管理对策

3.1加强财务审核工作的管理

财税人才管理层面。财税管理工作人员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除了要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知识外,还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借助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增强自身的财税知识储备量。为了顺应时展,满足财务发展各项需求,财税人员不仅要学习财税的相关管理知识,还要学习高等数学、法律、经济金融发展和财税风险预测等相关书籍。除此之外,财税审核人员还有不断创新财税管理技能,将组织管理、经济风险预测评估和法律等相关财税知识融入到平时的会计审核工作中,以此提高会计的审核技能。企业管理层面。企业为了有效提升内部的财税审核工作:一是明确好各项增值税的账目金额。对进项税、减免税和销项税等其他相关财税的具体金额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管理,将增值税的管理归纳到企业的财税月末总结中,避免财务申报的遗漏影响到下个月的财税审核工作。二是,明确好企业财务税率的审核工作。不同的税率要做到精细的分类,比如相同的税率业务,其发票种类不同,把具体的票据类别可以分为未开发票、专用发票以及财税检查等其他的票据类别,并做好合理地使用税率,同时要具体分清企业中存在的租赁资产与销售物品的税率。三是,增设未交增值税管理科目。对未缴纳的增值税预征款项、简易办法统计的应交税额以及不同类别的税率计算进行具体的区分。

3.2优化财税管理

首先,相关财税管理部门要明确好各级政府部门的财税管理工作,全面优化和创新财税管理体系,形成一个由高到低、自上而下的等级管理制度。其次,对以前政府部门存在的历史债务遗留问题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财税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比较高的处理方案。地区政府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款项,自主筹资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减少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

3.3优化财税工作流程

合理利用财税管理政策规定,优化财税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相关企业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实际情况对财税政策进行合理的宣传,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内部财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革,落实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增值税票据价格,引导企业供货商对票据的专票专用,区分好各类票据的税率,为财税管理工作的平稳、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增值税申报表。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增值税申报表信息资料进行详细的填写,并对其进行系统录入,保证申报表的真实、准确性。

3.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培训

网络时代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新经济财税工作的管理水平,财税工作人员要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和专业技能。依据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财税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创新。企业部门也应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财税管理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实战演练,充分体会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信息化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专业化的网络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财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财税人员管理水平紧跟时展步伐,有利于实现我国财税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此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对财税中可能出现常见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精确的技术过程讲解。

4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相关财税政策,不断优化和改革财税管理体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不断提升财税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2020(32):225-226.

【2】江晓枫.探究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财税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34):138-139.

【3】马彦宁.关于新常态经济下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分析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7(24):10+13.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3

关键词:建筑设计;研发项目;财税管理

建筑设计企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通过引入、启动研发项目,开展多种类型研究活动,以带动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不同研发项目由于所处地域、市场和政策的因素的差异,为了规避和控制风险,财税管理成为企业探讨的重点内容。

一、财税管理在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中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企业结合研发项目情况为税务局提供一系列材料,如立项书、归集表、合同或协议、成本核算说明等,一方面,企业管理研发项目的过程中,按政策指导文件科学合理地进行财税处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有利于其他研发项目的稳步推进,另一方面,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研发项目,能够享受加计扣除或所得减免等形式的优惠以降低企业税负,有助于企业再次投入研发,促进研发力度。

二、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的类型与财税管理主要内容

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传统业务涉及的技术研发项目,该类项目常能申请获得一定的政府补贴;二是企业开发的与信息管理相关的委托开发项目;三是针对行业运营和人文科学等开发的研究项目。财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有会计核算管理(如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和各种费用的会计处理等)、税务处理(如流转税、所得税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

三、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的财税管理存在问题

(一)缺乏全过程性的财税管理思想

目前,多数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财税管理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注重计算和处理项目投资以后的各项税务,而忽视了投资前期的纳税计划和投资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总结。缺乏全过程性的财税管理思想,导致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无法制定全面化的纳税计划,而且不能及时总结、归纳和借鉴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经验和教训,不仅影响到财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而且无法及时规避和控制风险。

(二)财务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

研发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离不开财务风险的识别,但目前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重视项目建设、运营阶段,忽视判断、建设和推出等环节的风险识别,如招标阶段对税负调查和分析不够专业、推出阶段中各项应收账款政策制定和运营的工作不够专业化等,以上问题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由此来看,财务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问题较为突出。

(三)与税务部门沟通联系不到位

目前,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启动和推行虽然重视财税管理,但税务政策分析全面性不足、税务知识掌握不够专业化,对税务管理研究不够细化,与税务部门沟通联系不到位。尤其是企业启动的海外研发项目,由于缺少实践性经验,如何避税等探讨力度不足,导致企业盲目性地推进财税管理,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纳税费用,而且可能引发风险威胁研发项目和企业的运行。

(四)纳税筹划不合理

纳税筹划影响着财税管理工作推进的效果。目前,我国多数建筑设计企业为了节约工作时间和快递推进工作效率,制定研发项目的纳税管理统一规定和标准,运用固定化的模板和公式开展纳税筹划,这种僵化的筹划方法没有将多方面影响因素纳入体系,而且忽视了多种纳税方案的对比和筛选过程,盲目性的推进研发项目,影响着税收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税务管理人才的缺失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财税管理主要负责部门为财务部,财务部绝大多数人员均为科班出身的财务工作者,对税务方面知识掌握并不够扎实,还有的人员虽然具备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即正是由于税务管理方面人才的缺失现状,导致一些企业研发项目财税管理套用固定模板和统一模式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无疑加大财税管理的风险。

(六)财务与研发部门联系不紧密

企业研发项目的负责部门是研发部,项目的类型、性质、涉及内容以及预期开展情况等专业性极强,财务部门开展财税工作必须全面把握研发项目情况。但目前部分企业内财务与研发部门的沟通机制并未搭建,两种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全面、不到位甚至对一项内容进行多次核算和处理的情况经常发生,影响研发项目推进的同时也减低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的财税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构建全过程性的财务管理思想

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财税管理问题解决的核心在于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构建全过程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即从研发项目投资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全面性管理,注重前期的税务政策研究和市场调查、纳税计划制定、多套方案拟定和对比分析、中期各种重要指标的财税管理计划和后期财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等工作内容,由此形成全面且合理化的安排税收工作。

(二)健全财务风险识别机制

针对研发项目的重要阶段和环节进行税务风险识别,准确定位现阶段识别存在漏洞和不足,以纳入至财务风险识别机制之中,如招标环节合理评估项目税负、税负调查等、建设环节中合同的拆分研究、退出环节中应收账款政策研究和合理方法的制定等。将以上各部分内容形成明确化制定纳入至风险识别机制之中,进而使得机制的健全化和完善化。

(三)加大与税务部门沟通力度

税务部门是研发项目财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的重要主体之一,财税管理并非要求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地开展工作,而必须加大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即重点要搜集研发项目涉及的税收政策、税务知识,进一步细化税务管理研究工作,针对现阶段纳税政策的变化等要素拟定出相关的纳税缴税方案,争取最大程度的节省缴纳的税收费用,以此规避和控制财税管理风险。

(四)合理安排纳税筹划

对于建筑设计企业而言,首先需要明确纳税筹划是一种动态化的管理过程,财务人员应结合研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详细性分析,进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纳税方案;其次,纳税筹划需要拟定出多套可行方案,通过对比和分析方案执行情况、纳税金额、获取利润和财税管理风险等因素确定可操作性较强的一套方案予以执行;最后,有序性地推进纳税筹划,根据后期纳税情况和财税管理现状灵活纳税方案。

(五)大力培养税务管理人才

财税管理中税务方面核算和计算等各项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员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建筑设计企业应当采取“培养+引进”的方法,一方面,在财务部门中培养税务方面的人才,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丰富财税管理经验,壮大财税管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以组建财税方面的核心队伍,从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各方面带动企业内财税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加大财务与研发部门的联系

由于财税管理涉及财务部和研发部,因此,必须加大部门的联系,沟通顺畅化的沟通机制。一是通过线下方式,定期针对研发项目组织负责人参与沟通和讨论活动,便于部门内负责人全面了解和把握研发项目的具体情况;二是搭建线上沟通平台,便于两方部门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和遇到问题及时沟通,以此不影响财税管理工作的推进,进而避免财税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总而言之,建筑设计企业财税管理规避风险的关键在于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重点要对财税管理思想、财务风险识别机制、与税务部沟通联系、纳税筹划、税务管理人才、财务与研发部的联系等问题加以解决,以规避风险且进一步推进研发项目的执行。

参考文献

[1]何衷丽.浅谈建筑设计企业研发项目的财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4).

[2]蒋明鹃.浅析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建筑行业为例[J].纳税,2019(2).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4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企业;财税风险预警;预警指标;预警模型

人类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及竞争模式,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不同经营模式带来的收入、盈利的变化,企业的财税风险也有了新的变化。新经济时代具有网络化、全球化、知识化及高新技术化的特征,而此时企业财税管理则由于会计转型、数字化资产等出现了内控重心转移、绩效评价标准革新等新变化[1],这也就导致财税风险将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企业一系列管理创新。因此,及时有效处理好新经济时代的财税风险问题,有效进行预警防控,将成为企业迎接新的市场挑战的一个关键点。

一、新经济时代下的财税风险

企业的财税风险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当引起的税务风险,主要指在企业经营或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遵守国家或行业相关法规政策,使得财务管理失误或税款缴纳未按要求进行,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2]。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财税风险在传统财税风险的基础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税信息真实性风险

新经济时代,由于国家一系列财税准则细则的实施并严格化,以及高效的财税信息处理方式,财税信息的真实性风险[3]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数据安全方面。借助于网络传输,企业的财税信息面临泄露和丢失的问题,也存在着被人为篡改的风险,或者由于信息共享,海量的信息为黑客提供了投机的机会,从而导致财税信息与原始数据不一致,误导信息使用者。

(二)财税技术性风险

企业在不断适应市场竞争过程中,财税业务也在适应着大智移云所带来的方便与不方便,财税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日益复杂化。财税业务数据流化,数据仓库、数据有效共享等都要求财税人员具有与业务本身相匹配的技术水平,但能够完全适应的财税人员在企业并不多:比如胜任使用新技术有效防范风险等,这也导致技术层面上的企业财税风险的形成。

(三)财税政策性风险

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家财税要求日益规范化,财税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进而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比如一些企业对最新财税政策了解不够,导致企业税负率过高或过低,从而引起各项财税风险。尤其涉及发票方面,企业一定要慎重对待,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财税风险。

二、新经济时代下的财税风险预警现状分析

(一)企业经营者财税知识更新慢,财税预警缺少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带来的影响,要求企业经营者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并做出应对。但实际上,企业经营者未能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下快速形成大数据思维和意识,不能及时扩充知识体系,导致信息滞后。企业的财税专业人员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国家相关财税政策也在逐步适应着新技术新手段,但财税专业人员相关的专业培训不一定全员到位,导致新环境下的财税人员财税知识更新慢,对财税风险预警的机制、理论体系、处理方法认识不够,缺乏利用新技术进行财税风险预警的综合分析能力。新的环境导致原有的财税预警体系发生变化,新的技术手段需要渗透到财税预警体系的各个方面,如果财税人员知识缺乏能力不到位,那么实际工作中的财报数据或是税务信息的错误率将提升,给企业带来损失不说,财税风险预警的难度也将增加[4]。

(二)财税风险预警缺乏数据积累,风险控制较弱

新经济时代下,财税风险预警需要更多的数据积累才能更加有效地体现出企业财税预警体系的优势。企业财税风险预警体系无论是引入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利用大数据等新的技术手段可能会使财税预警更有效,但前提是有更多的数据支撑。但实际工作中,企业所掌握的和经营核算直接相关的数据严重匮乏,比如没有数字化的存储方式,即使有也存在着存储数据格式不标准等问题,这也使得新时代下的财税风险预警仍然只能和原有的一样,造成空有新技术新手段而不能使用的情况,致使预警结果不尽如人意,达不到预期。也因此,很多企业的财税预警体系只有空架子,无法有效预警,整个财税风险的控制也就不敢期望[5]。

(三)企业内部缺乏信息资源框架,财税管理的信息共享性不强

新经济时代,大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财税信息的处理也日益信息化和一体化。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是各自独立的个体,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及时,很少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只有在需要财税管理时才汇集在财税部门。这将会导致一方面某部门想要获得非本部门信息,需要搜集并耗时沟通,信息的流动性差;另一方面,财税部门在缺乏信息资源框架的情况下,收集、处理共享信息的时间大大延长,信息共享速度较低,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6]。

三、构建新经济时代下的财税风险预警防控体系

新经济时代,财税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需要企业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同时通过识别财税风险来源,收集财税风险数据进而确定财税风险指标体系,设计风险预警模型[7],评估财务风险并做出应对。

(一)完善企业财税风险预警管理体制,强化财税风险管理意识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已纳入国家宏观规划,企业正经历着全新税制政策环境、全新大数据监管环境,以及财税新旧格局变换接继的大变化环境。因此,只有更好地做好财税工作,识别政策风向、经营风险,方能跟上时代洪流不断前行,并结合财税风险来源确立企业财税风险预警防控管理机制。财税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财税风险预警的方式和方法,构建新经济时代下的财税风险预警防控体系,需要在更新和完善财税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重视每一个财税风险预警环节,即从企业管理层到每一位员工都要高度重视财税风险预警,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税风险,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1.结合时代环境强化自身财税信息安全管理意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安全状况并不乐观,病毒、黑客、木马等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必须高度重视企业财税信息的安全性,才能更加有效预防控制财税风险。2.结合最新财税政策强化财税信息的更新学习意识当前,税制改革频繁,企业对旧的规定还未全面了解掌握,新的规定已经出台,更不用说税制变化给企业财税业务带来的影响或困局。因此,相关财税信息的管理使用者增强对财税知识的更新学习也是有效进行财税风险预警的关键。3.结合新技术的发展强化对新技术应用意识大量的财税信息高度集中是新经济时代财税信息的特点,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企业想要快速、有条理地对各项财税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就需要通过新技术构建有效统一的财税信息管理平台[7],而企业自上而下合理使用新技术也是进行财税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4.结合制度体系强化企业财税风险防控创新意识新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在进行财税风险防控过程中要有自身独有的制度体系,形成风险制度保障,才能应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内部控制以及各部门制度规划方面做到有效统一和协调,通过部门之间的积极配合、沟通、交流,通过试运行,改进财税风险防控的不足,并在整改中创新应用。

(二)形成财税信息“收集———传导———监测”的过程完善机制

新环境新阶段下财税风险防控,需要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企业应从发展和变化的视角解析财务掌控的各类数据,透过企业经营的过去,把握变化中的未来。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完善财税信息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从而更有效地预警财税风险。1.财税信息的收集强调其全面性和准确性大数据应用的普及使得财税信息的收集更全面和复杂,因此,有效进行财税风险预警,企业考虑财税问题时应从数据的来源和本质出发,跳出财务思维,不仅要考虑财务信息还要考虑非财务信息。新经济时代,一些非财务信息往往被认为是了解企业面临重大机会和风险的重要依据。而大数据有密度低但价值高的特性,在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是工作必然,这导致进行财税风险预警的工作量和难度增加,因此在考虑财税信息在收集强调全面性时也要考虑其价值性。同时财税风险预警很大程度是依据数据测算,强调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在收集财税信息过程中要注重数据要符合财税法规要求。2.财税信息的传导强调其及时性和完整性信息的传导最忌失真,财税信息的严谨性要求在传递过程中不能出现失误,因此需要保证财税信息的完整性。业财信息一体化技术的使用使得业务发生的同时财税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到达相应部门,更有利于财税信息的有效使用。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需要避免主观或客观上的失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一方面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完善信息传导机制。3.财税信息的监测是动态的随着信息技术在财税管理中的应用更加普及,财税监控从传统的依靠单据、账簿检查核对发现问题,发展到依靠电子数据信息就能更及时、更准确、更快捷、更细化发现问题的动态监管时代。这样准确性更高的、更细致的财税风险预警实现就成为可能。

(三)构建企业新经济时代下的财税预警指标体系

要进行财税风险预警,离不开财税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从生产到管理、计划到考核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及时收集准确、量大、价值大的财税信息,这些都是影响财税风险的要素,而针对企业不同的经济状况、企业文化,需要不同的风险预警指标,因此需要立足企业特性,创新性地构建财税预警指标体系[5]。1.指标体系要简便灵活易理解。企业通过建立财税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借助于各项指标随时看到财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一旦问题出现,能够及时处理以避免或减轻企业的损失,从而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当前的财税预警指标各种各样,包含了企业盈利、偿债、发展、税务等各个方面,计算方法多样。随着大数据、财税智能的发展,设计好指标计算模式,计算并不复杂,但关键是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规模、生产运营等设计好适用的财税预警指标。并不是所有指标都适合企业,也并不是指标越多越好,能够灵活反映企业财税风险情况、对企业运营影响较大并被使用且都容易接受的指标就是最适用的[8]。2.指标体系要科学系统。企业在设计财税风险指标体系时,要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财税活动,就需要保证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合乎逻辑。另外,结合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特征,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考虑非财务指标并将其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层次分明、界限清晰且不重复,另一方面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各项指标具有相关性和符合科学性,指标的选取要以能够影响财税风险为目标[9]。3.指标体系要考虑预警模型建立需求。大多数企业的财税风险预警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采用各项财务指标,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找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发出警示并做出应对。因此,财税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考虑企业是否构建财税预警模型,并结合预警模型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尤其是新经济时代,利用新技术实时、动态监测企业财税风险已成为必然,而原来的各项数据模型局限于数据量、计算难度等问题已不再是问题。通过预警模型预测风险成为企业的选择,企业一方面要构建财税预警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在此基础上构建预警模型并保障两者的统一协调。

(四)形成财税风险“评估———分析———改进”的传导反馈机制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5

【关键词】智能财税;等级证书;人才培养

1引言

2019年4月,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是指学历证书,“X”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会议要求“1+X”证书要作为一个整体,形成高职学生完整的教育目标,着重于专业人才的素质模型构建。同年7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其中针对于财经类专业的证书为“智能财税”职业技能证书,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逐步由传统的核算型向智能化管理会计转型。然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

2现状与不足

2.1课程设置没有以市场为导向,体系较为陈旧。根据调查研究,目前较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为基础会计、出纳、中级会计、税法和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再辅以会计电算化、商业社会环境模拟实务和综合实训等操作类课程。但是目前的操作类课程还是聚焦传统的手工做账,或者是往前延伸的基于用友或金蝶系统的电子化做账,没有向智能化、管理型的财务迈进。这就可能导致未来输出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现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脱节。

2.2对新生事物智能财税认识不足,前瞻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智能财税已经在实际中应用,如中国移动早在2009年已经开始实现省级公司财务集中化的管理目标,并且逐步通过BOSS系统(计费系统)、MIS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由香港电信盈科公司开发,基于ORACLE数据库上的管理系统)和经营分析等系统,较好地实现了智能财务的功能。虽然目前中小企业应用智能财务系统相对较少,但是未来智能财务是专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的专业教师和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会知识,而是要及时涉入智能财务领域,积极提升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和成为新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做准备。

2.3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不足,数字化程度不高。智能财税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和电子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比如电子发票越来越普及,很多会计人员对电子发票的开具、识别和审核等相对较为陌生,对智能财税系统中的自动制单功能也缺乏了解,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电子数据流程,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老师和学生也缺乏相应的训练,数字化程度不高,此次的智能财税“1+X”等级证书首开先河,为智能财税的数字化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2.4社会实践不足,缺乏智能财税经验。较多高职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执教,主要以接受传统教育为主,理论知识丰富,对基础的会计核算较为精通,但缺乏企业实践,尤其是财务管理和智能财务方面的经验较为匮乏,未能很好地与市场上新兴的智能财务进行接轨,对智能财税了解不深,学习智能财税相关技能动力不足。

3建议与对策

3.1进行课程改革,增设智能财税“1+X”等级证书相关课程。为更好地培养智能财务型专业人才,需要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一定的精简和优化,顺应智能财税改革趋势,增加智能财税“1+X”等级证书培训的相关课程,以中联教育集团的智能财税“1+X”等级证书培训为例,增加“社会共享实务”、“社会共享外包服务”和“社会共享企业管家”相关内容,旨在对接智能财税共享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和财税主办会计等岗位群,区别于传统的出纳、会计、成本和税务等岗位,对学生的数字化办公能力和管理决策技能提出新的要求。

3.2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紧跟专业前言。近年来,我国财税政策改革力度较大,不断推出新的财税政策,比如新收入准则、新金融工具准则、增值税的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病毒肺炎疫情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等等。与此同时,智能财税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逐步推广,信息化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越来越深入,教师和学生应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要紧跟专业前言,吃透国家最新的财税政策,接受智能财税的相关培训和学习过程,为专业人才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3.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职教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教授过程中,除了基本的线上点名和考勤外,还可以进行线上布置作业和指导考核,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会计专业技能和信息化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引进最新的智能财税实训教学软件,由企业导师进行讲解,引进真实的企业案例,提升学生对实际工作的感知度,增强职业技能。

3.4加大挂职锻炼和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智能财税实践经验。在职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深入企业的挂职锻炼,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鼓励教师脱产进行挂职锻炼,教师进入具有智能财务、财务共享平台的企业,加深教师对智能财税的认识,和智能财税实践操作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方便后续教学。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和论坛,积极了解最新专业知识和资讯,吃透相关财税政策,把握最新会计导向,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4结语

综上,在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传统会计转型已成必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紧跟人工智能、智能财务的步伐,要着眼于课程改革、学习能力提升、信息化手段应用和实践经验提升等方面,为培养智能财务会计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俏颖.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J].财会研究,2019(6):12.

[2]王胜.高职院校智能财税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4):154-155.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6

【关键词】农业污染;环境保护;财税文化

早在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选择上,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同时,为了实现“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目标,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而相关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污染的有效治理和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1我国乡村农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乡村振兴需要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质量,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大国,乡村农业生产存在着大量农药化肥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家畜粪便污染等的现象未得到有效监管,其主要直接导致了水污染和土壤环境污染。

1.1农用化肥使土壤受损严重

根据我国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农业污染情况严峻,而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我国2019年1月至4月,黑龙江省、山西省天津市等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同比均有较大增长,其中天津市相比去年同期,农用氮磷钾花费产量增长达到17.16%。此外,就全国来说,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产量同比增长2.4%。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富集,而化肥会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盐渍化,造成乡村土地受污染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安全和乡村土地环境质量。

1.2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水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会进入水体中,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对地下水以及相邻水域造成一定的污染,畜牧业以及养殖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的排放同样会造成水污染。同时,在农业生产聚集的农村,存在着大量食品加工企业,一些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乡镇企业也借助城市化的便利实现崛起,其中大量生产者环保意识低下,废水不合规排放现象大量存在,直接对流经企业附近的水域造成污染。

2保护环境的财税文化对于农业污染治理的促进

我国财税文化,是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在财政税收领域的所有精神物质创造,是人们长期不断实践的产物,它主要包括财税制度、相关物质手段、财税思想,乃至与财税相关的心理等等。保护环境的财税文化,是运用财政税收的方针、政策、制度等条文,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而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进而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持国家运行的正常秩序。应用于污染治理,财税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在相关保护环境制度政策的基础之上,对于保护环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的思想的渗透作用。保护环境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财税文化和思想在我国传承已久,早在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就设定了“兽人”、“渔人”“山虞”等对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和行为做出严格的规定,为了国家的长久发展和时代延续。而发展到当代,在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农业污染的治理,宣传和发扬保护环境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财税思想显得更为重要。当以农民和乡镇企业为主的农业生产者具备了不过度消耗环境资源和实现持续经济发展的思想意识,再利用相关财税制度和政策对农业生产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才可以达到更大的效用。保护环境的财税文化对于农业污染治理的促进具体表现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相关的税收制度的设置之上。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购置并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等专用设备所花费的投资额,可以按照投资额的10%抵免应纳税额;同时,企业在从事符合条件的环保、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还可以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保护环境的财税思想运用于财税制度的设定中,会使环保意识较为低下和注重眼前利益,未考虑长久发展的企业就会有利益权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污染行为的发生。

3加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文化建设

3.1完善减少农业污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农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将有利于纳税人从事农业相关生产活动的纳税意识的提高,同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做出贡献。比如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设定方面,对于购买符合环保标准的农用机械时,可对相关企业设定一定的优惠政策,由此可以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并引导企业向有利于环境保护型的企业发展。在环境保护税税制设定方面,可以对存在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行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3.2环保财税制度和财税思想的宣传

环境保护财税制度的宣传主要在于对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企业利于环境治理的行为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通过税法知识的普及,让企业明确知道其利于环境治理的行为并不是没有回报的纯正外部性行为,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知识讲座进行税法宣传等等,同时提高其环保相关税的纳税遵从度。对于农民来说,农村地区的一些居民本身不具备足够的环保意识,生活方式非常传统。对于企业以及养殖业的污染,农民的目光并不长远,多考虑短期的经济因素,而常常忽视了污染的严重性,农村居民本身的监督作用就下降了。因而要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自身来说,要让他们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和谐相处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使用不合规的农药、化肥、薄膜等农业用品,增强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

参考文献:

[1]乔荣.农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及优化建议[J].农业经济,2016(10):95-96.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7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资金管理;优化

集团化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难题,资金管理的优化升级成为当前多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大型集团公司逐步开始探索一种集约化的资金管理模式,将各个分子公司财务系统集中统一起来,利用企业管理软件建立起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流程进行再造。形成更信息流畅、管理统一、风险管控、优化配置的财务流程[1]。目前,已经有部分集团公司将资金管理纳入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中去,更加优化了资金管理模式。

1.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依然采用的传统方式。在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手段下,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风险预警,成为被稽查的对象。当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补齐短板,将资金风险降低到零。

1.1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随着资金管理难度的加大,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财务人员多数还在从事传统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转型缓慢,无法应对新常态下会工作的需求。新常态下的企业资金管理要求财税人员不仅仅懂得资金管理,更要懂得资金运作、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金融知识。此外,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财务人员更要求财务人员懂得计算机操作,只有满足了以上技能要求才能基本胜任新常态下的企业资金管理工作[2]。然而,当前的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根本达不到上述要求,不利于企业开展资金管理工作。1.2财税人员风险意识有待提高国家税务总局正在试点推行金税四期,届时企业的账户、税收、经营等具有关键资金往来,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私人账户都将受到严格的监控。税务与银行之间信息共享,使得企业的资金往来无处遁形。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要重视资金风险的管控,主要是资金往来的合法性。目前,多数企业财税人员仅仅具备出纳、报销、信贷、结算等最基础的资金管理工作,对于顶层方面的资金风险防范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财税人员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新常态下资金的合法性使用对于企业来说极其重要,他们的资金风险防范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3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规章制度是确保资金管理能够达到理想目标的重要保障。如果想要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全合理合法使用[3],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企业尤其是集团化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就是集团总公司具备了完善的财务制度,但是当落实到各个分子公司时便无法彻底执行。资金管理的分散是当前大部分集团化企业的现状,究其根本就是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各分子公司还未形成资金总控意识。

1.4财务信息化水平较低。新常态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趋向于基于信息化平台而组建起来的管理体系,财务信息化是未来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发展,是将技术管理同企业制度充分融合的管理新思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树立起管理信息化的意识,不论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是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有管理的不规范,使得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业务部门同财务之间各自形成信息孤岛,根本无法发挥出信息化平台的优势,更别说优化资金管理了。

2.优化企业资金管理的路径

新常态下,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很多大型集团公司也正积极探索财税数字化的建设,这不仅仅能够优化企业资金管理,对于加强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是非常有利的。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优化资金管理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新常态下,随着企业的集团化水平逐渐提高,对财务管理 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企业多都在探索全面预算管理,它是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中资金预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资金预算应该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上执行。资金预算管理要始终围绕着企业具体的期间目标,对本年的利润和资金投入所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安排[4]。各个分子公司的资金预算编制应该始终围绕集团公司的经营目标进行编制。企业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预算管理为基础,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严格各个环节的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考核机制,让每个人树立预算控制意识,对有些可能发生浮动支出的费用(例如销售费用等)项目根据“月度考核、年度总控、年度考核”的原则,建立弹性管理机制。管理层应该加强对资金支出的严格审批,设定资金支出区间性审批制度,超出预算之外的资金必须要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合理的业务支撑。资金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核、执行是需要企业内部也就是集团公司与各个分子公司之间的相互平衡,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2.2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财务集约化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如何能够充分地将各个分子公司统一起来,形成网格化管理[5],财务信息化是必经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型集团企业都在逐步探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新型财税管理道路。财务共享中心就是基于企业信息化的框架,建立起“业财税”统一管理平台,将分散在各地的分子公司的业财税相关业务全部纳入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而基于财务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体系将会更加流畅高效。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后,各分子公司将在财务共享中心分设独立账号,由总公司对每个分子公司的账户收支情况进行监控,与常发生往来的银行机构建立系统直连,彻底改善传统的账户资金管理模式。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资金管理应该始终秉持上下级垂直管理的,总公司对分子公司的全面预算和经营性支出进行严格管控,要求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必须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申请和审批,彻底将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上升到集约化水平。

2.3组织流程再造。上文中我们提到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资金管理将会大大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那么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后,企业组织流程必须再造(如图1所示),财税部门必须进行内部职位的变革,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首先,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通过精简机构的方式来提升工作效率。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一人兼职多岗位,例如一个子公司的财税人员可能即担任出纳工作,又担任会计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从本质上看严重拖拉工作效率。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后,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例如在共享中心设立会计岗、票据岗、资金岗、税务岗等,每个岗位由专人负责,从而实现整个集团财务体系的高效运转[6]。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任何企业都应该建立自身的内控制度,通过内控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资金的使用。同时,我们要明确规范各种资金往来行为,防止出现稽查风险和资金风险。例如,我们要确定业务经办人和授权审批人的责任制度,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最后,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这是实现资金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加以防范。

2.4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企业资金管理其中有一项内容必须要做就是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当前,我国的财务人员大部分是传统的核算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我们需要不仅仅需要核算型财务人员更需要管理型财务人员,也就是说新常态下的财务人员应该具备懂财务、通管理、知业务、晓金融等综合能力。首先,企业应该积极引导财税人员转变理念,用创新的思维看待财税工作,改变以核算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财税人员要具备顶层设计意识,让财税管理站在更高的角度分配企业的资源,这样才能够提高包括资金管理在内的所有财税相关工作的管理效率。其次,企业要为财税人员提供学习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供接触到国际前沿财税管理思想的机会,例如为财税人员举办学习班,让他们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充分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最后,适当引进先进人才,为企业的财税队伍带来新想法、增添新活力。

3.总结与展望

一是新常态下的企业面临着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在企业财税方面“业财税”的统一融合正逐步在企业当中得到实践。新常态下的企业资金管理同样需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这是优化资金管理的基本保障。二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要基于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必须具备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监督体系、评价体系以及惩罚体系之后方可建立起财务共享中心,因为这是确保资金能够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否则财务共享中心将会成为“摆设”。三是全面预算管理是手段,集约化管理是目标。企业优化资金管理始终是建立在资金预算的基础上,只有科学合理的预算,才能够平衡好资金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只有严格地执行预算制度,才能够实现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提升资金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春燕.企业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以DS集团公司为例[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2]田昆如.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研究-以中交集团为例[D].天津大学,2016.

[3]曹玉梅.吉林森工财务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3):88-89.

[4]崔艳.信息化时代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构建分析[J].现代商业,2019(26):134-136.

[5]于森林.企业集团运营资金管理模式研究-基于M型组织结构的企业集团视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8.

企业财税知识范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一、引言

通常情况下,如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是一直以来企业家研究的课题。受到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国内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逐渐顺畅,工作效力愈来愈高,更能适应现在企业的进步。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开展的根本条件,而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需要找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不足,并采用有效手段,去研究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展现出来,帮助企业增大利润,加速进步。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搭建的概述

在互联网的情境下,企业凭借信息技能和财税信息系统进行财税管理的计算,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的过程中,财税管理的形式也随之变化,新型管理模式,能够汇总企业生产发展时各个模块的数据信息。使用新型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企业结果的实现提供帮助,最大化的提升企业经营效力。企业财税管理中有四个步骤,首先,是理论研讨阶段。在有关部门制定行业计算标准后,需要对计算系统的开发和形成进行完善。其次,是从固定的计算步入管理计算,使财税系统的功能增多。从总账明细账端口、往来端口、成本管理端口再到预算端口多维度的开发,让财税的预警、计算和管控方面在信息化平台中得以实现。再次,是财税信息的一体化。把资金的核算、进货与销售情况、生产情况进行整合管理。最后,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升级。这有利于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从基层的财税数据的处理到管理者的统计数据联合起来,最终完成企业内部与外界资源的整理与合并。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一)信息管理不足。1.管理模式单一。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缜密。在财务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仍旧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方式去工作,就会产生一定的限制。在部门划分不够清晰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有一定的干扰,让信息管理更加困难,不能有效地利用所提供的数据信息,降低工作效力。从一般情况来看,如果企业的资金链发生问题,不利于企业目标的达成。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记录企业资金状况,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实时查看企业处于哪个阶段中。伴随着互联网环境的陶染,数据的分析与整合的作用大大增强,可以利用核心价值数据,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总结,这种形式的经营为企业的进步起着推动作用。2.管理工作沟通不及时。正常情况下,企业管理者会根据财务人员汇报的相关数据来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继而开展工作。在设定组织架构时,会将每一项工作都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中,安排责任人,期望工作细节做得更好,但是这种形式在实际的工作中,仍旧会出现问题,致使财税管理工作受到阻碍,信息传输与正确率上产生错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3.经营情况的不准确。根据近年来,企业的实际业务的开展,企业财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情况有着多方位的了解,为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陈旧的财税管理流程是比较混乱的,因此,这个阶段的财税管理信息会有一定的偏差,会让企业管理者对于实际的情况不能形成准确的认知,导致计划不够科学合理。陈旧的财税管理太过古板,对于企业的持续性开展产生限制。这时就需要企业的财税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时刻获取国内财税方面的信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摒弃固有财税工作的思维模式。运用现代科技的信息化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大量的财税信息中寻找对于企业有用的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报表。

(二)管理人才不足。相比于其他行业的人才来说,由于国内经济制度的不断变化,这就需要财税方面的工作者每天都需要吸取新的知识技能。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而且需要能够了解财务核心信息,加强财税管控,对财税方面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有很多企业的老板为了将成本降到最低,忽视了人才的引入,导致财税信息化管理人才的不足,没有办法去解决财税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工作思维的单一化,也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品质。

(三)联动意识不足。在当前企业的运营中可以发现,很多企业管理者缺少联动意识,容易从渺小的视角去做决策,并不注重财税信息的互通,使管理上受到制约。企业各个部门从财税信息化管理中可以创建多维度体系,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最终完成管理目标。

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完善财务信息管理。从企业项目的拓展来看,建立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的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完善财税管理档案、保存全部数据、设置数据库、引进先进的财税系统、制定财税管理的标准、设定各个部门的权限、规范企业财税信息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应安排专项技术人员去维护系统,不断根据企业目标对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为财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保障。在管理制度的设置初期,企业管理者应该从信息化管理细节、管理标准、管理内容、管理目的、管理责任人等多个方面制定企业管理书,保证其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业务,能够在管理制度的制约、鞭策、建议的体系中,完成财税信息的共享,让员工对企业财税信息化开展有着使命感与责任感。确定企业经营目标,能够让企业财税信息管理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显而易见,确定财税信息化流程,在所有部门的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将获得的结果与信息化考核结合起来。目的在于,激发员工财税信息化的能动性,完成本职工作,让财税信息化体系更加稳固。通过这一形式,推动企业的加速进步。

(二)加强全方位人才培养。企业的财税人员对于本专业技能方面是足够成熟的,但是信息化财税管理,需要具备计算机技能,这就需要企业增强对于人员全方位地培养。在财税人员进入企业的初期,首先,要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使其了解系统的各个模块,并且可以熟练使用,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快速利用这一工具提取工作中所需要的数据。并且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财税系统更加完善。财税系统对企业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激励员工养成新的思考方式,学习先进的财税信息技术,注重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认识。让财税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加简单,有条理性,更高效。

(三)推动财务信息管理的联动性。一方面,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设定中,要保证财税信息化,财税管理与企业目标相通。并且从企业的整体视角出发,推进财税信息化管理的运行,使其具有可行性和深入性。在另一方面,需要让企业的各个部门融入其中,确保财税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完成财税管理信息的联动目的。最终,在社会的大局势下,及时调整企业开展方向,做好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让财税管理信息能够推陈出新,保证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