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和建议

乡村振兴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和建议

摘要: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形势下对于农村地区发展而言,需要全面结合新政策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规定,深化农村,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本文围绕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首先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全面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并有序发挥农村政策的功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乡村振兴;困境;措施

在农村地区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围绕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国家也提出了更多的政策要求,在此基础上,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但是可以看到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的困境,比如非粮化、非农化问题比较凸显,农民权益无法维护和保障等等。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分析

对于农村地区发展而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重视的重要社会问题,是推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和农民紧密相关的土地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么农民不仅没有基础的生活保障,甚至还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的困境和不良影响。伴随国家城镇一体化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农村土地问题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很多农村的土地经营主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不断突破耕地红线,越来越多的耕地转化为工业用地,耕地的数量不断减少,耕地的质量管理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推动农业基础现代化建设。从国家建立之初,土地问题就备受关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农业发展越来越开始关注土地的管理,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为此国家进一步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项制度的出台,明确规定了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户享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土地两权分置的基本结构。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闲置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两权分置的管理模式也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新的时期国家开始探索尝试三权分置的机制,要求进一步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放活,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伴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上升到战略层面,全面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三权分置机制的深入落实,有助于更好地为农村三农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障。通过实施三权分置,可以让更多的土地经营权获得有序的流转,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新鲜活力。同时,全面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进一步考虑农村地区的实际,推动土地实现合法化运营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管控,有助于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基础保障,推动土地流转改革发挥更大的民生保障功能。此外,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进一步将土地管理工作提上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进行管理,通过实施有序土地流转,可以更好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动土地管理方面形成更完善的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业经营管理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二、目前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土地流转方面依然面临不少的困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凸显

伴随国家城镇建设一体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方面呈现非农化、非粮化的问题更加严重,一方面,很多经营主体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农作物种植等方面谋求经济利润,寻求更高的经济作物来进行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成本比较高,但是价格却比较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那些种植经济性作物或者是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权益保障。另外,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方面将其出售给更多的企业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正常的财政支出,不得不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来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他们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更希望从事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将土地利用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领域来进行运营,农村的土地不再从事农业化生产,农村的土地不再种植基础的粮食作物,这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后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2农民基础保障丧失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活动的开展,农村非粮化和非农化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失去了基本的土地保障,很多农民由于失去了自身的土地,所以他们为了不断提高家庭收入选择到城市打工,一些青壮年农民由于受到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难以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甚至被市场淘汰,于是他们会选择到农村继续寻求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但是他们回到农村之后土地已经被流转,生活的基础保障已经丧失,且寻求不到其他的生活来源,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维护自身的权益,也难以推动土地流转改革有序推进,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和社会矛盾。

3.土地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国家没有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机制,没有对土地流转相关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通过建立完全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保障和维护农民的权益,土地流转由于没有在法律上予以明确的规定和支持,导致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土地流转合同管理不够规范,往往是通过口头协议的方式来进行转让,在土地流转的具体时间、金额、救济方式等方面也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另外在土地流转市场监管等方面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平台。农民通过自发地进行交易,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障土地流转的规模和农民的基础权益。另外,土地流转租金往往比较低。目前土地流转主要是通过一次性获得相关的收入或者是出租来获得相关的租金,这两种情形都不利于保障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加上农民自身的知识技能等受限,在合同出现纠纷等方面法律意识淡薄,不利于维权。

三、发展建议

1.立足保障耕地和粮食安全,切实明确土地流转后土地的用途

政府应当从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最大化的视角,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目前在土地流转方面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要深入分析土地流转后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可能带来的一些危害,并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的基本理念,明确土地流转后的用途,对土地流转后的用途等进一步进行规范,从而更好地避免土地流转后出现非粮化和非农化的问题。除此以外,政府还应当全面加强监督管理,对土地流转后企业用于工业生产等方面的情形进行严格督查,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破坏耕地等方面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排查和监督,加强警示教育,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规范行为。政府还应当全面加强政策的宣传,提升广大农户的守法意识和保护农田的积极性,将粮食安全全面纳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中进行有序的实施,将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从而更好地形成强有力的保护机制。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完善立法的举措,对目前在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制度的层面来予以保障农民的权益,更好地推动农村基础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给予农民更多的保障支持。针对土地流转后,土地用途可能发生改变,企业为了单纯的追求企业利润而忽视农业生产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问题,全面加强违法行为的查处,将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全面纳入到土地流转管理全过程中进行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政策的宣传,从而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保护基本农田过程中来,切实维护粮食安全和农民口袋基本利益。通过法律体系建设等途径,对农村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法律的方式来进行完善,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对那些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非政府组织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引导更多的社会管理专业的人才到农村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保障。

3.强化监督管控

要围绕土地流转构建更为完善的市场监督机制,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的作用,对土地流转等双方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针对土地流转各方面存在的一些风险,鼓励第三方机构介入来给予更多的专业化管理。市场也应当全面加强规范化运营,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土地流转主体、流转方式等各方面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监督管控,对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和问题及时查处,并予以纠偏,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当从加强乡村振兴战略有序落实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视角,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工作和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其他工作的有序衔接和规范化体系建设,形成更为完善的协同推进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顺利改革。

总之,农村土地流转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境,同时也有诸多的机遇,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以及农民等都需要加强合作。通过完善相关的立法机制、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完善市场监督监管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活动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山,周现富,杨飞.“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流转的权能及实施路径研究[J].水力发电,2018,44(07):15-19.

[2]段美琪,曾宪军.“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流转优势及措施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1):33-35.

[3]张晶;赵艺葳;解晓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10):54-56.

作者:高增霞 单位:方城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