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挂职总结范例

农村挂职总结

农村挂职总结范文1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要突出“三个强化”

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把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具体应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思想引领。要采取固化读书班、微信群推送、大喇叭播报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对标看齐、查找差距、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政治功能。在组织领导上,要依法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从体制上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常态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充实党在农村的领导力量;在组织设置上,及时跟进抓好农村各类协会、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掌握党的领导主动权;在组织优化上,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强健党的组织肌体。三是强化制度执行。要抓好党的领导制度在农村落实,突出落实好村党组织委员会议事决策制度,特别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更加注重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同时推行组织生活线上纪实、统计、核查等办法,规范“”“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执行,以严肃组织生活、提升组织力,促进党的领导规范化制度化。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核心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

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实践中,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离不开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常态化储备。村级组织后继乏人,主要是日常储备不够。要建立农村“人才池”,吸收新型职业农民、在外人才、村医村教、乡聘村用干部及返乡复转军人、大学生等储备培养,择优挂职锻炼;要建立农村“导师库”,组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与挂职的后备人才结对子、一对一帮带,成熟后在县域内统筹使用,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多渠道选任。深入推进引才到村行动,采取内部找、城外引、公开选、跨村任、县乡派等多种方式,拓宽村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并出台在外人才返乡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到村任职。三是突破式激励。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待遇,选聘进编是最大激励。要以业绩考核为主,常态化选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事业编制,成熟一批、选聘一批,从根本上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要务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指出:“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只有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切实富裕起来,我们国家才能不断从富裕走向富强。”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上重要日程,具体落实“三个一批”。一是清收化债盘活一批。守着资源没钱花,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共性问题。要紧盯虚列村级债务、侵占集体资源、机动地长期低价发包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村“三资”乱象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回收村集体“三资”,并通过土地流转、竞价发包、股份合作等办法,全面盘活村级集体经济。二是专人专事推动一批。对村集体“三资”较多、但村级带头人发展能力偏弱的村,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聘请职业经理的办法发展村级产业,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抓全面工作、职业经理抓集体经济,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确保“三资”效益最大化。三是一村一策谋划一批。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目标考评的硬杠,压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带头研究推进,立足村情、因村制宜,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本是通过办实事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

农村挂职总结范文2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充实理论,是认识深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但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实践检验,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获得提高认识能力及加强自我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纠正认识偏差,克服脱离实际和思想过激的弱点。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教师责任。因此,社会实践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实践是对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是“80后”、“海归”,成长环境优越,有过海外学习经历。但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不良倾向。开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到历史文物古迹、文化遗产胜地、历史博物馆等开展中国文明史教育,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给青年教师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示范区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青年教师亲眼目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感受国家面貌发生的新变化,感受劳动人民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和务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在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能够发现我国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和山区,能够看到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在城镇,能够看到经济发展以损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问题依然凸显;在企业,能够看到科技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去新的理念和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青年教师的所见所闻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企业对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和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开展文化和科技服务的过程,又是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都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神圣职责,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成为投身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力军。

(四)社会实践能够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其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新需求,为未来教学和科研积累了生动的素材,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打好基础。其次,青年教师还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利用专业特长解决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难题,与企业、政府开展以项目为驱动的科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这能够增强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本领。再次,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组建团队开展学习交流、调查研究,能够为日后回到学校后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和渗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既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使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二、丰富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导向,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实践与形势政策宣讲相结合

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张贴海报、聊天座谈、小型报告会、文艺互动等形式,在农村、社区、企业中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宣讲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宣讲要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讲群众听得懂、能明白的话,帮助人民群众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要对党的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让他们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宣讲,能够讲好,能够让老百姓听明白。宣讲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刻了解和领会党的政策,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的过程。

(二)社会实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党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意见》要求,要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因此,在成立社会实践团队时,要同时组建成立临时党支部,指定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党支部负责人。临时党支部要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支部生活,凝聚团队成员,推动社会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在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做好团队中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青年教师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克服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展现热爱集体、不怕吃苦、乐于学习、勤于实践的优良精神风貌,树立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非党员青年教师。临时党支部还可以利用培训间歇时间到当地的革命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与所在企业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搭建桥梁,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三)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培训相结合

不少工科院校青年教师还缺乏工程思维和意识,缺乏现代化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而这些又是工科院校开展工程教育所必须具备的。高校在放假期间组织青年教师集中到行业企业开展工程实践,以生产培训、顶岗劳动、参观实习及校企技术交流为主要形式,让青年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工程研究视野,补充工程实践背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增加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知识储备,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和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在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讨论学习,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科技合作,能够促进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日后推进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四)社会实践与开展挂职锻炼相结合

近年来,党中央、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响应号召,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挂职锻炼的工作岗位,高校要认真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做好组织选拔工作,鼓励和支持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深理论功底的优秀青年教师到这些岗位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能够发挥专业优势,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为挂职单位提供智力支持,能够为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门人员的理论水平作出贡献。而且,青年教师挂职锻炼要完成角色转变,增强了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切实提高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五)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调查研究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桥梁。青年教师开展社会调查,要结合时事热点和当地经济发展难点,要结合自身专业,选好对象和主题,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切忌走马观花,要通过走访观察、集体访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了解调查对象,并深入剖析,把握社会现象的实质,实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和教育自我的过程,同时形成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提交给相关单位和部门作为政策参考依据,为当地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出谋划策。

三、社会实践的协调与管理

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成才的必修课,通过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协调配合,也需要精心的组织和管理。

(一)高度重视,统一协调相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而言,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工作普遍比较薄弱。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尤其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做好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指定如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同时要构建宣传、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推进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合力。

(二)整体规划,构建机制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高校要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作为师德建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将之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做好整体规划,分期分批次开展,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管理考核办法,把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约束,如规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其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切实保障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经费投入。

(三)建设基地,互惠共赢实践基地的构建要着眼于体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着力点,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基地、文化服务实践基地、科技服务合作基地、工程实践基地等,满足本校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调查研究,提升专业水平、科研服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为本校青年教师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多领域的合作,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保证基地的生命力和稳定性,使基地成为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平台,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孵化区,促进高校实现大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四丰收”,实现高校与实践基地单位的双赢。

农村挂职总结范文3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充实理论,是认识深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但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实践检验,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获得提高认识能力及加强自我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纠正认识偏差,克服脱离实际和思想过激的弱点。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教师责任。因此,社会实践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实践是对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是“80后”、“海归”,成长环境优越,有过海外学习经历。但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不良倾向。开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到历史文物古迹、文化遗产胜地、历史博物馆等开展中国文明史教育,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给青年教师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示范区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青年教师亲眼目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感受国家面貌发生的新变化,感受劳动人民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和务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在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能够发现我国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和山区,能够看到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在城镇,能够看到经济发展以损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问题依然凸显;在企业,能够看到科技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去新的理念和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青年教师的所见所闻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企业对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和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开展文化和科技服务的过程,又是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都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神圣职责,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成为投身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力军。

(四)社会实践能够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社会实践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其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新需求,为未来教学和科研积累了生动的素材,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打好基础。其次,青年教师还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利用专业特长解决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难题,与企业、政府开展以项目为驱动的科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这能够增强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本领。再次,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组建团队开展学习交流、调查研究,能够为日后回到学校后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和渗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既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使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二、丰富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导向,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实践与形势政策宣讲相结合

青年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张贴海报、聊天座谈、小型报告会、文艺互动等形式,在农村、社区、企业中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宣讲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宣讲要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讲群众听得懂、能明白的话,帮助人民群众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激励、共同提高。要对党的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阐释,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让他们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宣讲,能够讲好,能够让老百姓听明白。宣讲的过程也是青年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进一步深刻了解和领会党的政策,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的过程。

(二)社会实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党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意见》要求,要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各类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因此,在成立社会实践团队时,要同时组建成立临时党支部,指定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党支部负责人。临时党支部要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支部生活,凝聚团队成员,推动社会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在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做好团队中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青年教师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克服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展现热爱集体、不怕吃苦、乐于学习、勤于实践的优良精神风貌,树立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非党员青年教师。临时党支部还可以利用培训间歇时间到当地的革命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与所在企业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搭建桥梁,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三)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培训相结合

不少工科院校青年教师还缺乏工程思维和意识,缺乏现代化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而这些又是工科院校开展工程教育所必须具备的。高校在放假期间组织青年教师集中到行业企业开展工程实践,以生产培训、顶岗劳动、参观实习及校企技术交流为主要形式,让青年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工程研究视野,补充工程实践背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增加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知识储备,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和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在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工程师一起讨论学习,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科技合作,能够促进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日后推进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四)社会实践与开展挂职锻炼相结合

近年来,党中央、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响应号召,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挂职锻炼的工作岗位,高校要认真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做好组织选拔工作,鼓励和支持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深理论功底的优秀青年教师到这些岗位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在挂职锻炼期间,能够发挥专业优势,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为挂职单位提供智力支持,能够为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门人员的理论水平作出贡献。而且,青年教师挂职锻炼要完成角色转变,增强了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切实提高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五)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

调查研究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桥梁。青年教师开展社会调查,要结合时事热点和当地经济发展难点,要结合自身专业,选好对象和主题,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切忌走马观花,要通过走访观察、集体访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面了解调查对象,并深入剖析,把握社会现象的实质,实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和教育自我的过程,同时形成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提交给相关单位和部门作为政策参考依据,为当地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出谋划策。

三、社会实践的协调与管理

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成才的必修课,通过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协调配合,也需要精心的组织和管理。

(一)高度重视,统一协调

相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而言,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工作普遍比较薄弱。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尤其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做好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指定如教师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同时要构建宣传、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推进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合力。

(二)整体规划,构建机制

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高校要将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作为师德建设、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将之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做好整体规划,分期分批次开展,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管理考核办法,把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约束,如规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其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切实保障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经费投入。

(三)建设基地,互惠共赢

实践基地的构建要着眼于体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着力点,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基地、文化服务实践基地、科技服务合作基地、工程实践基地等,满足本校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调查研究,提升专业水平、科研服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为本校青年教师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多领域的合作,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保证基地的生命力和稳定性,使基地成为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平台,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孵化区,促进高校实现大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四丰收”,实现高校与实践基地单位的双赢。

(四)合理安排,注重实效

农村挂职总结范文4

关键词: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双师型”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出及意义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提出

为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政府不断动态调整和优化高校、学科和专业资源分配确保稳定就业。2019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意义

辅助经济转型需求,当今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等,对于企业现有员工和新晋员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深化产教融合需求,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扎根企业,现有企业员工的持续化培训也应伴随着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形式丰富的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起“命运共同体”结构。对接终身教育需求,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终身教育的概念以恰逢其时的姿态出现在方案中,这是我国国情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含义

(一)社会服务的含义

社会服务面向的群体主要包括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问题群众,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的实施人员主要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含义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含义是高职院校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科研水平,以各种形式和途径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3]。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调研结果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要求和社会服务相关案例的研读,从政策出发紧密结合课题涉及概念选取我市3所高职院校和1所优质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整理数据后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实施人员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高职院校和优质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深度推进社会服务的基本现状。

(一)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西部师资培训与资源开发中心兼教师发展中心

中西部师资培训与资源开发中心承接的是三个国字号项目:国家中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中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中心。意在调动我市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扶贫,加速提升我国中西部地区中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助力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在中心的带领下与参与培训的中西部教育师生共筑职教梦。服务对象:中西部教师,目前包括新疆和田、鄂尔多斯和云南等地区的中高职教师。同时配合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承担雄安地区专项培训、津京冀合作的张家口挂职培训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服务内容:2017年下半年负责组织培训班9个班次,共500余人,包括:天津中职骨干教师班,双语能力培训班,鄂尔多斯师资挂职培训班一期、二期,中职校长班,高职校长班,国家行政学院校长班,广西挂职培训班。并回访鄂尔多斯进行培训,共130人。2018年全年负责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涉及天津市中高职2017年国培计划、2018年国培计划、新疆和田职院教师专项培训、鄂尔多斯教师专项培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天津现场教学、滇西计划的云南校长挂职培训、津雄合作的雄安地区专项培训、津京冀合作的张家口挂职培训、甘肃校长挂职培训、天津双语培训等10大类、35个项目,50余个班次,共1797人。服务人员:包括本市及全国职教领域和行业企业多名专家,同时本市各院校中的优秀教师代表也会担任相关培训课程的主讲教师。

(二)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华北大区天津分中心维保培训

城市规模地迅速扩大带来了社会对于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专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据调查,近年来各大、中型城市对于相关教育背景和有过良好培训的专业电梯装调人员需求量十分庞大。结合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待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促进就业脱贫工作,提高周边地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增收能力,帮助实现转移就业,结合学院优势全面落实好党中央的相关工作举办此类相关培训。服务对象:分别来自廊坊、临沂、青岛和北京的20余名年龄层集中在25至35岁的企业一线员工,他们目前的岗位基本集中在维保和副岗,他们对新技术学习渴望强烈,职业技能急需提高。服务内容:涉及安全、润滑作业工艺、层门、开门机、轿门保养,光幕、导靴、对重、称量、安全钳、限速器、上行保护,补偿链、缓冲器、钢丝绳、EM、ZPML-A曳引机、导向轮,无机房保养、通话、电气图纸、工具使用、救援,自动扶梯驱动装置、自动扶梯扶手系统,自动扶梯梯路、安全系统、自动扶梯润滑、电气。服务人员:历届大赛指导教师及企业工程师。

(三)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光明行”小分队

眼视光工程学院面向重要的民生产业视光行业,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帮助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光明行”主题活动,“光明行”义务下乡服务为眼病患者创造了在家门口接受专家亲诊的便利条件,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4]。服务对象:宝坻区口东镇于古庄村村民。服务内容:为村中的居民义务眼屈光检查和咨询服务,普及爱眼护眼的科学知识。师生们分成四组,一是眼病检查,二是屈光检查,三是眼镜维护与保养,四是视力保健宣传与服务。他们分工明确,学生们紧张而有序地帮助村民进行视力登记,耐心细致地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种眼睛不适症状的咨询,老师们则开始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进行眼病检查和视力检查服务[4]。活动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4点多,共有六十余名居民参与了免费检查,为百余位居民进行了眼保健咨询服务,清洗维修眼镜30余副。服务人员:学院相关教师及专业优秀学生代表。

(四)天津光电集团

服务对象:企业困难职工,主要包括享受低保及残障职工。服务内容:每月不同等级的补助和慰问活动。服务人员:工会主要负责人员。

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类型及发展方向

(一)现阶段我市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收效与不足

通过以上调研数据不难发现,我市各高职院校在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挥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上都结合自身优势主动探索,尝试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西部师资培训中心在加快中西部中高职一线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京津冀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未来河北省作为北京的重要经济疏导区域急需大量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扎根奉献,这就要求当地的职业教育也同样具备高水平。培训中心的教师反馈,通过院校提供的这个机会,教师们共同商讨合适的教学方法,借助中心平台了解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维修班的连续顺利召开,为弥补当今社会急需人才缺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员们来自周边各个省份,年龄层相对年轻,对于自我提升的需求强烈,学习新知识快、头脑灵活,这些优势也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称为行业能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津职业大学作为高水平职业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专业把服务送到人民群众中去,这不仅能解决当地群众的切身困难,也让在校学生学以致用真实地体会到掌握一门技能能服务社会,解决百姓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对于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会出现政策精准度不够、调整不及时等方面问题。

(二)教师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地提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所高职院校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深化阐教融合,增加高职院校深入企业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让这些教师形成一种从院校到企业再回到院校的职业经历,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结合企业经验在不断的“输入”和“输出”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些也得到高职院校领导的关注,他们分别启动了教师西部支援、深入企业继续教育和社会活动的支持和奖励政策。

五、构建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管理体系的策略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产业转型,同时积累资源促进院校本身办学方式和办学特色的同步提升需要企业、学校和教师形成三方联动,构建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管理体系。实验、实训基地及配套设备是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直接物质保障,而往往最先进的设备是在企业中才能见到的。区域内部优质企业应为广大高职院校提供条件允许范围内的实验、实训设备,并筛选项目在与院校合作过程中投入生产,使院校教师和学生资源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推手。职业院校要学会“三条腿”走路,即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面向在岗职工和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三者并重,协调发展。明确“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以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灵活的学习形式,充分考虑学生特点组织教学环节,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并努力提高实训环节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建立一套符合产业行业标准的培训体系,并获得行业认可度。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现代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从培养目标来看,随着人工智能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职业教育应紧跟时展,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质的新型技术人才,并配合变革自身的教学模式辅助支撑。从教学效果来看,配合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使问题讲解更生动易懂,提升教学效果、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职业院校要在教育层次、范围和就业三方面合力并举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水平,努力培养服务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扩大招生范围,对企业在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退伍军人等持续培训,保证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新鲜度”拓宽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逐年受到重视,这是因为一个职业院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过程的细节决定毕业生的素质和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应带着项目进企业,利用自身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结合企业工程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操能力实现各展所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企业日常生产中遇到的产品研发、生产流程改进和管理培训等问题。教师本身也应利用项目经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为自身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积累经验。通过企业、院校和教师的动态调整相互配合,最终实现宽领域、跨行业的合作交流,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格局。职业院校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面对越来越多的基础岗位被“机器人”所取代,职业院校应考虑更及时对接产业升级和融合,对于农村待就业人口、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负担起国家给予的社会责任,培养这些传统技术人员,实现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终身学习,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新的工作岗位。在现在已经产生的机器换人的生产流水线中,原有的流水线操作工人通过培训、技能学习,成为监控、管理、维修机器人的“新工作劳动者”,这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未来在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升级换代时最好的场景。

参考文献:

[1]李朱.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J].财经智库,2019(04):121-139.

[2]杨诗琴.基于精准扶贫开发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耕地生态补偿研究[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2.

[3]张朝元,陈丽,吴琢了.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大理州经济发展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5727-5729.

农村挂职总结范文5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刚才,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单位进行了发言,这些经验要大力推广,值得学习借鉴。同志总结了去年“三农”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指导性、针对性很强,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群体,只有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才能安天下、稳民心。我市是国家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做好“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我到工作后,经过认真调研,将结构调整确定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去年以来,我们通过政策支持、典型宣传、服务保障等措施,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有效缓解了大豆重迎茬和土地药害问题,为粮食产量实现“四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结构调整规划目标,明年我市将实现科学轮作,今明两年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大豆面积的减少,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增加,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各地一定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把结构调整规划落实到位,同时,研究好玉米、小麦生产加工和销售等问题,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持续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如何实现新突破,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施“四化引领、四点支撑、四措并举”,努力把“三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四化”引领,明确主攻方向。书记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将发展现代农业概括为“八化”,从我市看,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推进标准化、特色化、产业化和城镇化,抓好这“四化”,就抓住了“三农”工作的方向,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在标准化方面,要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推进种子繁育和供应体系建设,扩大统一供种能力,实现种子标准化,良种覆盖率要达到98%以上。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立测配供一体化体系,实现施肥标准化,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200万亩。加大农业先进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实现科技标准化,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到位率达到93%,推广农场模式化栽培面积650万亩。推进深松整地,对土地保墒十分重要,要将土地规模流转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实现整地标准化。二是突出抓好农机作业标准化。我市农业机械化程度位居全省前列,共组建农机合作社227个,覆盖耕地650万亩,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要进一步发挥农机合作社作用,制定田间作业标准,提高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同时,要完善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土地租赁、托管、统一、连片经营等模式,拓宽作业服务领域。三是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要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带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整体水平,建设示范基地28个,标准化率达到100%,作物平均产量提高25%以上。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我市基础条件很好,要确定高目标,树立“穷尽一类”的思想,争取走在全省前列。在特色化方面,要立足我市实际,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和未来发展优势,发展有机农业,在“特”字上做文章。一是特色林产业。我市从俄罗斯引进的蓝靛果忍冬和花楸等品种繁育面积已达1800亩,北药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市场前景看好。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与企业共同研究种植基地、加工项目和市场网络等问题,尽快使蓝莓、北药产业成为林业产业的重要支撑。二是特色养殖业。要加快网箱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名特优新品种放养密度和比重,开发特色冷水鱼宴,力争新建网箱3000个。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矿泉系列等特色养殖,扩大规模,打好绿色生态牌。三是特色境外农业。我市境外农业开发规模已近百万亩,市政府设立了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境外粮食回运。要加强对外营销,打造中俄边境无污染农产品特色品牌。同时,也要做好非转基因大豆的文章。四是特色观光农业。要把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依托主要公路两侧现代农业示范带和沿江新农村示范带,积极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体验和采摘。在产业化方面,要用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用市场化思维经营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农林基础产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我市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多为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少,产业链条短,比较优势不突出,农产品本地转化率和精深加工率低。要将招外地企业与扶持本地企业相结合,千方百计扶持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嵩山薯业、黑土香燕麦、辰星薯业、雨润食品等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不能只把稻子碾成米、黄豆榨成油,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向精深延伸。二是落实农产品加工基地。我市60家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500万吨,去年实际加工交易农副产品只有90万吨,有市场因素,更多的是基地建设问题。要引导企业真正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条件成熟的地方,可由龙头企业的资本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要继续抓好寒地水稻示范区建设,区都要建设寒地水稻示范基地,力争今年水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三是着力打造品牌。要加快改变我市农产品普遍存在的“有品无牌、有牌无名、有名无市”问题,实施品牌牵动战略,大力培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今后两到三年,每个县(市、区)都要培育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知名品牌。在城镇化方面,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按照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原则,编制好乡村布局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及专项规划,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要把重点放到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增强实力,发挥地域性经济和文化中心作用。要推进10个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小城镇吸引力。二是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小城镇要有产业来支撑,要依托资源、区位、环境和人文优势,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打造垦区带动、林区带动、矿区带动、口岸带动、交通枢纽带动、重点旅游景区带动等特色小城镇,形成各具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三是稳妥推进户籍改革。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在县级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及住所的可落户,在地级市有合法稳定职业满三年并有住所,同时按规定参加社保的可落户,户口管理第一次达到如此开放程度。我们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户籍改革新模式,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逐步实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与城市接轨。#p#分页标题#e#   二、“四点”支撑,夯实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支撑点很多,从我市当前情况看,最关键的有“四点”,要集中力量,力求突破,带动农业整体水平提升。一要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79亿元,新增灌溉面积5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万亩。去年,我市全部纳入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南部三县(市)还列入了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旱涝保收田规划。但实事求是讲,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靠天吃饭的成分很大。省里今年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把政策用好用足,组织实施好23个重点项目,建设旱涝保收田、高效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推进灌区配套改造和水保项目区建设,加大防洪抗旱减灾工作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各县(市、区)要落实好国家省政策,把水利建设基金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规定比例提取筹集到位。二要扩大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710个,带动10.2万农户,辐射876万亩耕地,合作组织数量不少,但在组织化程度和经济实力方面,还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有很大差距,没有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增加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争取每年新增50个,扩大辐射面,经过几年努力实现全覆盖。要协助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协会向专业合作社转型过渡,帮助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促进规范发展。要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一批相对成熟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经济实体。三要发展农林园区。去年,我们按照“飞地经济”模式,以区为原料基地,在启动了市属农林园区,按照园区共建、产业共育、税收共享的原则来建设和运作,便于统筹利用资源和集中摆布项目。园区启动实施以来,同志和各有关部门都付出了很多辛苦,目前,佐源精制糖加工、凯迪生物质发电2个项目已经落户。农林园区之所以选择在,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适中,各地要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尽快培育成我市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确定将重点建设5—10个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我们要加大争取力度,尽快完成园区报批工作,抓紧启动建设。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有大局意识,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今后新上农林产业项目由市发改委把关,原则上都要向农林园区集中。各地建设园区要充分考虑整体布局和功能定位,比如,合作区和区重点发展光伏、外贸物流、石化和进出口加工等产业,可以发展矿产业,和风景区可以发展矿泉、旅游产业,其他县(市)园区也要依托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四要搞活流通市场。近年来,我市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了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力度,但目前流通网络不健全、信息服务不到位、流通业态不完善等问题还很突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搞活流通市场,从注重研究“田间地头”向“市场端头”转变,从注重研究“产供销”向“销供产”转变,把更多的利润留给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又增收。要抓好粮食及农副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今年嫩江大豆、山珍交易市场要建成投入使用,马铃薯、区网箱鱼交易市场进度要加快,力争两年内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四措”并举,提供有力保障。客观地讲,制约我市农业发展因素很多,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破解制约难题。一要抓好局市共建。我市局市共建走在了全省前列,各地各部门在巩固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要立足垦地双方长远发展,不断把局市共建引向深入。在共建领域上实现突破。目前,各地合作共建主要集中在“三代”、土地流转、农机合作社组建等方面。今年,要依托各自优势,推进局市共建向园区、项目和小城镇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社区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延伸,拓展共建领域,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互动发展。在产业化经营上实现突破。共同推进北大荒百万吨矿泉水、完达山乳业、九三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联合建设850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交流机制上实现突破。去年,嫩江探索建立干部挂职机制,选派7名乡镇长分别到九三分局所属农场挂职,九三分局也选派1名副场长到嫩江县政府挂职,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起双方有效对接、便捷沟通的长效机制。二要加大招商力度。要将招商作为我市各项工作的引领,把功夫多放在平时,盯住国内某行业的领军企业,有针对性地登门招商,尽量少搞集中式大规模招商,增强招商实效。市政府决定在今年春、秋两季举办两次招商项目签约活动,展示各地招商引资成果。具体到农业领域,招商工作也很重要,推进城镇化、产业化,都需要招商引资。我市农业、林业、草原、水电等资源,是招商引资的最大优势,不论是已往建成投产的项目,还是今年计划推进的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都占了很大的比例,有的工业项目也是依托农业资源建设实施的。今年,省农委提出把抓招商作为首要工作,农口各部门要突破思维定势,把招商作为工作主攻方向,依托已经建成的工业园区和正在推进的农林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引进一批带动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大项目、新项目和好项目。三要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是农村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既要改革生产力,也要改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不改革,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我市去年流转土地520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905万亩,占播种面积比重已经过半。今年,各地要推行转包、互换、转让、出租、股份合作等流转模式,加强规范管理,力争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要扎实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鼓励商业银行围绕农民需求,创新支农产品,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引导保险部门开展农业农村保险,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四要强化向上争取。近年来,国家和我省都加大了“三农”支持和投入力度。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大粮食主产区补偿力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产区集中、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和措施。我省也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就将达102亿元。各地各部门要抓住国家省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不仅要争取产粮大县、天保工程、新农村建设、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还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泥草房改造及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争取提高我市粮食综合补贴标准,争取来的各项资金优先发展农业产业。#p#分页标题#e#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扶贫开发工作。关心弱势群体生活,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扶贫标准。省委省政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将扶贫标准由原来的1570元调整到2800元。从我市看,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由13万人减少到8.1万人,但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我市贫困人口将增加1倍左右,任务更加艰巨。各地各部门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省新扶贫标准,抓紧调查摸底,确定扶贫范围,研究落实推进措施。要突出抓好产业开发扶贫,今年仅省扶贫开发配套资金就达1.5亿元,要编制“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做好首批3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申报,争取更多的支持。要积极探索新的扶贫方式,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门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使困难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跨越赶超而努力奋斗!

农村挂职总结范文6

一、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情况

一是加强学习,始终坚持讲政治、遵党纪。中心领导班子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学习各项理论知识及业务知识,树立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对党绝对忠诚;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中心领导班子带领粮食系统全体人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全力做好县中心工作,脱贫攻坚、“三城同创”、招商引资、棚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三是团结合作、创新工作理念。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问题全部通过党政联席会、主任办公会集体讨论研究,做到公平公正;四是积极改进工作作风。中心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坚决杜绝不良风气,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强化自我管理与群众监督,紧紧依靠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夯实基础、积极创业,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2019年度工作亮点

(一)政策性库存大清查工作圆满结束

2019年是10年一次的全国性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由国务院统一部署,规格及要求严、任务重,我县采取了多项措施,圆满完成了任务。一是成立了以分管粮食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的县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工作协调小组,并多次召开协调会,指导协调大清查工作,同时邀请周边瑞金、会昌、广昌、南丰等县粮食部门联合召开了大清查联席会,由去年全国大清查试点县南丰、广昌作了经验介绍;二是按时完成了动员部署、组织培训、制定方案、收集资料等准备阶段工作;三是督促企业严格开展了自查工作,做到有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即时整改到位;四是配合省质检扦样组完成了全县(包括中储库)6个库点、48个货位、50份样品的扦样工作;五是顺利通过了省大普查小组对我县辖区内政策性粮食的检查,根据省普查小组情况反馈,我县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账实相符,库存粮食储存安全、质量稳定。

(二)粮食购销工作卓有成效

一是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为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我们按时启动了早稻及中晚稻收购,敞开仓库收购种粮农民符合质量要求的粮食,2019年全年共收购稻谷9288吨(其中最低价粮4458吨,省储粮2430吨,县储粮2400吨)。

二是抓好粮食去库存工作。按照上级下达的轮换计划,及时售粮信息,通过赣州粮食批发市场进行竞价交易,2019年共出库6223吨(其中最低收购价粮1093吨,省储粮2430吨,县储粮2700吨)。

(三)粮食仓储管理责任落实

一是推行安全储粮责任制,年初时层层签订了粮食保管责任状,使人人明确了责任目标,确保储粮安全;二是落实检查措施,根据季节和虫害特性,做到有针对性检查,春季进行了以防治虫害为主的检查,夏季进行了熏蒸杀虫工作,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冬季对储粮进行通风降温,确保储粮安全;三是完成迎检工作,当年顺利通过省粮食质检中心的扦样检查和中储粮的不定期检查,根据监管情况汇总,我县储存的各种政策性粮食保管安全、质量良好。

(四)安全生产全年无事故

一是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中心与各粮食企业、企业与保防人员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了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方案,明确了年度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三是强化宣传和操作技能。在基层各库点悬挂了安全生产横幅及宣传标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消防演练等,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实际操作。四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在重大节假日定期对全县国有及个体企业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其余每个月不定期对各粮库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做到预防为主,警钟长鸣,我县粮食系统做到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

(五)粮食监督检查成效明显

一是提升了政策性粮食监管水平。开展了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建立现场监管记录,确保粮食及时出库供应市场。在启动早、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后,认真开展收购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严肃收购纪律;二是加强市场巡查。检查粮食收购资格和粮食质量,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到目前已开展各类检查3次,出动人员15人次。通过系列的监督手段,规范了粮食经营者经营行为,全县粮食流通市场稳定,秩序良好。

(六)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完成直属粮食储备库二期工程建设。自2018年4月份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到2019年7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972万元,仓容量6000吨。二是粮库智能化建设顺利推进。根据上级建设粮库智能化建设项目要求,我县从2017年开始申请项目建设,到2018年年底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133.3万元,截止2019年底完成项目招标工作。

(七)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19年9月份开始,在县委第八指导组的指导下,我中心党支部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立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及学习计划表,按照“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要求,认真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有效提升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机关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

(八)完成县中心工作

一是实现挂点村整体脱贫。全体帮扶干部通过完善内业资料,宣传扶贫政策、精准施策、产业帮扶,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整治环境等工作,使赣江源村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和国家扶贫办检查,实现整村脱贫目标。二是棚改任务基本完成。我中心棚改队员多次上户对棚改户做思想工作、宣传政策等,现已签约9户,腾房7户,基本完成下发的棚改任务。三是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单位主要领导多次外出招商,推介环境,洽谈项目,成功引进医疗器械项目一个,投资商为雅利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吴志明董事长,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已完成厂房选址,正准备生产事宜。四是积极参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发放创卫宣传资料100多份,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3份,着力抓好环境整治,投入资金3万多元,雇用钩机、运输车对责任片区4条主干道、7条小巷的绿化带种菜、乱堆乱放、垃圾广告牌、建筑垃圾等现象进行整治,清除主干道墙上的“牛皮癣”,重新粉刷,对小区内陈年臭水沟进行了疏通、清理,并对6户违规防盗网进行拆除整改。经过整治,责任片区绿化带种菜、杂草和乱堆乱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小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道路通畅、墙面焕然一新。

三、2018年度考核反馈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2018年度考核反馈的问题为:领导班子成员在外单位挂职较多,目前借用县农业农村局退二线人员、两人承担单位主要业务工作,两人明确表态机构改革主要领导调整后离职,班子结构不合理,业务工作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力量需增强。

整改情况:原在外挂职的3位副主任,1人于2019年7月份回粮食中心工作,并召开了班子会议,重新调整了领导分工,新回来班子成员承担大部分主要业务工作,加强单位年轻预备干部培训,提升预备干部工作能力,保证中心业务工作正常顺利进行。

农村挂职总结范文7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一、农村社区助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

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农业的发展。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任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得农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文明程度得到全方位提高,具体讲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得到保证。农村社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载体,同时也是广大农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地区得以实现,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更为科学,政府的行政行为与农村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更好地衔接。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呈叠加的正效应。

二、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建设过程。在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需要政府因势利导、合理规划,政府要组织和带领作为主人翁的当地社区居民进行建设。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主要发挥服务和引导的作用,积极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整体规划、社会保障、规范乡村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改变地方政府直接行政干预农村社区建设的行为方式。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和加大宣传等方式逐步引导,也可以在与村集体协商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但是政府从始至终都应该扮演一个协调、组织和服务的角色。

三、农村社区建设创新路径

(一)因地制宜建设,分步实施管理。全国各地因政治、经济、人文、气候的不同,发展状况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皆不同,居民的综合素质也良莠不齐。因此农村社区建设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因地制宜。应按需确定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和建设规模,体现区域特色和地方特色。目前,全国已经有许多省市探索出了一些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晚,应在确定发展模式和规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扎实调研,夯实建设基础。要明确居民的意愿,建立认同,从他们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入手,不能生搬硬套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发展现状和规律。应分解目标,有步骤地实施建设。要按轻、重、缓、急做好分类,不能强制性地让所有社区建设进展同步。在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和农村的其他工作深入融合,把农村社区工作放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谋划,各个地方每一阶段的侧重应有所不同,各个阶段的重点要突出。先在一定的区域内将那些原有发展基础较好或者是有“撤村并居”先决条件的地方选为试点,再将发展前景尚好,可进行功能性开发的地方选为试点中的重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进行科学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期进行推广做好铺垫,成为有效的参考。

(二)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程,必须激发广大农村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农村社区建设大潮之中。应通过对农村社区居民社区意识的培养,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的热爱以及投身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对农村社区的认同,而对社区的认同的基础是对社区建设的了解,并愿意就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发声。应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农村社区居民对农村社区的认知,化被动融入为主动参与,通过动员会、走访居民、开展集体活动等措施让所有社区居民都了解并参与进来。农村社区居民有持观望态度的情况,可以多以社区的名义组织畅谈会、组织集体性的文体活动,让居民之间互相融入,互相影响,适时宣传农村社区建设,逐渐引导居民剥离对政府长久以来的依赖,提高其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同时畅通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应建立农村社区共同利益体,共同利益会让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更强。共同的诉求、共同的需要能够将社区居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农村社区建设关乎每一个居民的切实利益。当社区居民的利益与社区的利益挂钩,并且通过参与建设活动可以提升获得的利益时,他们就会有参与建设的意愿,从而成为建设主体。只有社区居民把自己当成社区的主人,树立主人翁意识,才能发自内心地支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发展,才能真正融入其中,形成具有共同发展愿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资金保障。充实的资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保证。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源源不断地资金投入,因此需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将公共财政、社会资本以及居民筹资整合,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地支持。应完善公共财政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农村社区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城市社区已经有成熟的财政投入和多渠道资金保障建设的情况不同,农村社区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育欠发达,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并以制度保障落实财政支出用于农村社区建设的部分。抢抓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机遇,将社区建设与土地增减挂钩相结合,确保村庄建设符合有关规定;整合涉农支农资金,集中进行投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用好政策性贷款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力量。通过吸引有“回报乡里”愿望的的社区精英回来投资,以资金投入的方式加入到农村社区建设的行列里。发动居民主动筹措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作为公共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的补充。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要从农村居民自治的角度,发动居民出资,承担一部分社区建设的花费。可以以个人的名义,也可以以专业合作社或者是社区组织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投资主体多元,投资渠道多元,投资方式多元的新局面。

(四)改善社区民生,提供多元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延伸主要依靠农村社区的建设来实现。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给其提供与城市相媲美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追求。以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基准,以村综合服务站为枢纽中端,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配套相应的措施,制定管理制度,使服务更加完善,以达到便利于民、有助于民、让利于民、施惠于民的效果,实现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应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化,采用多元化的供给方式。聚焦农村居民最为关切的生存和生活改善问题,如儿童受教育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生计问题等,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寓于社区管理之中,在提升社区管理的过程中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加入市场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社区服务的供给行列。农村社区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加入,用成熟的制度予以保障,消除社会资本的后顾之忧。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社区建设,不仅能使得农村的条件得到改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富裕劳动力。应发动邻里互助,建立农村社区自助互帮体系。大批农村居民进城务工,造成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度攀升,使得农村社区原始的以青壮年为主要组成人员的互助关系遭到破坏,这就需要大力号召农民工返城务工,下大功夫建设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和号召各类社区组织以及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协会参与互帮互助,提升自我服务和互助服务的主动性。

(五)善用人力资源,提升建设质量。人力资源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在这里,人力资源主要指除农村社区居民之外的人员。农村社区建设中可有效利用的人力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社区建设的规划和关注农村社区建设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另一类是农村社区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智囊团”的作用,专家通常利用其深厚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有着非常丰富的指导实践的经验。他们比政府工作人员更容易且参与到对社区居民的调研活动中,收集到有效信息。通过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建设过程中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和建议加以分析和评判,为建设献计献策,从总体上寻找出区域范围内建设农村社区的思路。同时他们也可以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广泛地吸纳专业资源加以整合为农村社区建设所用。应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农村社区建设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以及社区建设的层次高低取决于社区建设者的素质。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激发农村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外出培训、挂职、交叉轮换任职等方式拓宽农村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在一些基础较好的社区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士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从而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韩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田毅鹏.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取向[J].政治学研究,2018(1).

[3]王国勇,赵丽萍.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治理问题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2).

农村挂职总结范文8

关键词: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群;课程体系;组建逻辑

一、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国家重视“发展农村教育”

教育部等五部门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2017年12月22日,广东省教育厅最新颁布的《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师范”。

(二)粤西北地区小学教师缺口大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为适应2020年小学学位新增速度过快的需要,小学教职员急需补充编制9万多。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粤东、粤西和粤北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小学师资欠缺问题将更为严重,急需培养小学教师加以补充。

(三)农村教师的流失

“全面二孩”政策致使各学校出现“产假式师资缺口”,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也是导致农村教师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段时间内,农村小教人才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四)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的迅速发展近几年,作为广东省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快速发展,单单民办学校占有率目前就达到65%。因此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对小学教师的需求量正逐年增大。

二、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专业群的逻辑性

以小学教育专业为核心四个专业协同发展。小学教育专业是学校在传统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英语教育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建设的新兴专业,它集各个专业的优势于一身,与其他三个专业分别面向小学全科、英语、数学、语文教师岗位。因此这四个专业有着共同的教师教育实训课程、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法、共同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需求[1]。专业群发挥着学校数学教育、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这三个专业办学28年的传统影响力,协同发展,旨在把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建设为本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形成“五育并重”、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培养体系。

(二)本专业群的优势

1.专业建设体系成熟形成了“专业知识理论+专业技能+校外跟岗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依托学校教师教育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彰显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综合性教师教育训练课程体系。本体系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自主实训相结合,由基础性训练学分、综合性训练学分、个性训练学分组成。2.师生专业技能扎实近五年,该专业群的教师在教学技能类比赛中获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而近五年该专业群的学生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180余项,其中国家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40余项、三等奖50余项。3.人才培养成效显著(1)就业率高。截至目前,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每年的就业率达到99%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专插本成绩明显。近年来,我校每年参加专插本考试上线人数保持在200人以上,且上线人数为参加考试人数的35%以上,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获得自考本科文凭的学生每年均超过250人。(3)农村公办教师岗位上线率高。例如:茂名地区小学数学、语文以及英语等教师与教研员有60%以上毕业于我校,部分已经成长为各地基础教育的中坚骨干力量。(4)教育精准扶贫农村小学。2018年,学校联合茂南区政府对接广西金秀县政府进行教育精准扶贫。连续3年每年从金秀县高考生中或金秀县户籍学生中招取30人就读于我校的语、数、英三个师范专业,毕业后再回到金秀县就业,进而实现精准对接广西金秀的教育扶贫工作,为金秀县培养合格的小学教育人才奠定了根基。(5)开展小学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在茂名地区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师顶岗置换培训等。

(三)本专业群的特色

1.出版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小学教师的一体化教材出版了广东地区首套具有“特色化、模块化、案例化和微型化”的教师实训教材11本、“五育”教材5本和新形态职业一体化教材12本。基本实现了“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师综合技能、教师研究技能”培养的实践化和可操作化。2.制定教育综合技能实训学分方案增设教师教育技能课程,制定实训学分方案。建设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明确管理制度,并以课程计划和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3.建立具有产教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建立了茂名地区第一个教师C证培训基地;2014年建立了广东省农村小学教师置换培训茂名基地。4.成立“未来教育国际学院”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学校特色师范教育的模式推广出去,成立了“未来教育国际学院”,以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师范人才的目标。

三、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设想

(一)专业群服务的产业

在我国“三区”教育扶贫政策下,本专业群依托学校丰富的历史经验和雄厚的办学实力,精准对接以下产业:粤东西北的农村小学,尤其是茂名农村地区小学;地方政策帮扶下的定向培养订单;农村教育脱贫地区;基层教育文化事业单位。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群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教育事业单位和教育扶贫单位,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能力,能够从事小学多门学科课程教学和管理的综合型小学教师;面向基层教育文化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优秀的政治素养、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基层基础教育文化人才。

(三)专业群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有关文件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相关规定,立足粤西,面向全省,构建“双精准育人+五育实践教育”,打造系统全面的“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精准对接广东省小学教育及生活性服务产业,把本专业群建设成为粤西一流的小学教育人才培养高地和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师资培训平台[2]。2.具体目标(1)构建“12345”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期内,立足小学教育机构用人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12345”小学教育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1”:一个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两代师表的终身发展;“2”:两个精准:专业产业精准对接;“3”:“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4”:培养“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5”:“五化五育”的培养人才策略。(2)打造省品牌专业。立足小学教育刚成立不久的现状,在语、数、英三个专业的合力下,争取成功申报小学教育的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3)开发教材和课程资源。开放各种精品课程,建设一批面向全省的开放共享的优质课程及配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和出版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辅助教材。(4)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部级和省级各种比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的小学教学与科研教师队伍。(5)建设和完善实践基地。在广东省内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格局完善、互动互通的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实践基地。(6)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专业群中各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立足小学教育服务,拓宽社会服务项目,承接茂名地区小学师资项目,建设茂名地区一流的小学师资培训基地。(四)专业群建设内容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精准育人+五育实践教育”(1)双精准育人。即按照专业精准对接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公、私立小学、培训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制定完善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最终形成文本性材料。(2)“五育”实践教育。“五育”即生命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认同教育、养成教育,通过军事化管理、传统文化课堂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认知,实现对学生的“五育”教育。(3)制定行业标准。通过校企合作编制《广东农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为广东农村小学师资培训提供参考。

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精品课程+资源库”

(1)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双精准育人”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内实践类课程,开展学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教学,完善“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和小学教育专业群共享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2)新建精品在线课程。以小学教育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建设6门精品课程,借以共享专业群的各种资源。(3)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启动小学教育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校级立项的基础上,力争小学教育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达到省级标准。

3.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教材+训练活动”

(1)编写实训教材。根据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群的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经验总结,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针对教师岗位笔试的实训教材,以及针对教师岗位面试的实训教材。(2)制定基本功训练手册。通过多年小学教育基本功实训的经验总结,让各个专业形成文本式的材料,汇总整理成《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手册》。(3)组织和参加技能比赛。通过组织师生参加省内外技能比赛及校内基本功比赛,赢取省级以上比赛奖项若干,力争获国赛资格。

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专家”

(1)培养“双师型”团队。按照专业群要求,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团队。(2)打造名师团队。通过向企业、名校等机构招聘引进、双向兼职、在岗挂职、顾问指导等形式设立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打造具有“教学+科研”“理论+实践”的创新型专家教师团队。

5.建设校企互动互通的教学基地:“项目立项+实训基地”

(1)开展实践基地教学课题研究。通过实践基地教学课题的立项研究,充分发挥以研究促发展的作用。(2)完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全省布局。在珠三角、茂名等地建立专业群实践基地和设计创新中心。通过文化植入等形式,实现教学、实践同步。(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小学教育专业群的校内实践基地、智慧教育创新公共实训中心两个校内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按照省级标准建设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

6.建设信息化技术技能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技能实训平台”

(1)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共享4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同时又有助于教师使用平台上的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2)建设技能实训平台。技能实训平台由微格教学训练测试中心、语言培训与测试中心、未来教学体验室、虚拟环境演播室4个实训中心组成。

7.发挥优势,做实做优社会服务:“订单培养+小学师资培训+教育扶贫”

(1)订单培养人才[3]。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争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订单培养200人以上。(2)开展师资培训项目。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和学校“小学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定位,与继续教育学院、茂名人社局等开展小学各科师资培训等社会培训服务。(3)继续开展教育扶贫。在原有对广西金秀教育扶贫的基础上,拓展扶贫地区的范围。

8.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学历提升+学生联合培养”

(1)教师学历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化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加拿大国际文化教育协会等国外院校、组织的交流合作。(2)学生联合培养。继续开拓欧美优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与菲律宾圣保罗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的交流生访学、学术交流,增加赴境外合作院校学生短期交流项目。

9.健全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制度建设+发展机制+形成体系”

(1)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和执行。建立专业群项目建设机制,包括领导机构设置、专项资金使用制度等。(2)形成培训体系。提高专业群内学生、教师资格证国考的通过率,向师范认证迈进。

四、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预期成果

一是成立“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全部负责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二是构建完善的小学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群内小学教育专业重点布局,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建设一批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开放共享优质课程(6门以上)、配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和技能实训平台,开发和出版6本有特色的校本辅助教材和1本基本功训练手册。

三是构建全省布局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广东省一流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数量达100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进行国际交流,开拓国际优质合作项目。

四是本专业群综合实力尽可能达到本科专业层次,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方面打造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小学教育专业群师资团队,能承接省市级小学师资培训项目,乃至部级师资培训项目。

五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订单培养200人以上,举办具有市级区域影响力的小学教育教师人才培训100人次。

六是制定《广东农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是面向广东省农村小学、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编写针对教师岗位笔试的实训教材和《教师岗位面试实训》教材,并逐步编写各学科的教学法教材。

八是“试点毕业证+教师资格证+‘X’证书课程融通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健.基于专业群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探索———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24—128.

[2]陈玉峰.基于专业群背景下的课程整合与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