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管理范例

煤矿生产管理

煤矿生产管理范文1

通常煤矿事故都是有规律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设备的陈旧老化,生产过程中检测不到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比较低以及生产环境等等。煤炭的生产环境恶劣,也具有极高的危险性,有些管理者根本没有管理经验,也只注重于生产的产量,不管指挥是否违规,甚至不管是否违法,对员工进行不正确的指挥,导致发生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很多煤矿企业都还在使用陈旧老化的机器,工作效率低,耗费资源多,而且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好全面的监督工作,对于生产设备应及时检测,以便于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消除安全隐患。许多煤矿企业员工不足,往往是一个人做几个人的工作,更不用说检测工作了,这样就忽略掉了许多应有的环节。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安全意识,素质比较低下,在工作中经常违规操作,这又增加了煤矿事故的概率。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很多,种种原因导致了煤矿事故的发生。

2如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对于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仅要加强煤炭生产的现场管理,还要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监督,确保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有经验、爱思考的人,具备充分的煤矿生产知识,会根据煤矿生产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并及时解决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或者敷衍了事,在生产过程中,管理者要直接在生产的地方区监督和查看,以免出现问题却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在煤炭生产中,管理人员和煤炭生产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和效率,煤炭企业应该定期对煤炭管理者和煤炭生产工人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煤矿行业的认识以及明白煤炭生产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表现好通过考核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也激励那些考核没有通过的员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认真工作。聘请有经验的煤炭企业家为员工讲述安全知识,让员工明白煤矿生产中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来工作,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针对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也就是说,煤矿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减少煤炭事故的发生,而消除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作用

煤矿生产管理范文2

娄底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区内中部的盆地内,其中涟源市资源储量最丰富,占全市的35.12%,其次为新化县、冷水江市,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市的24.36%、24.34%,上述3个县市都是全国百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现已探明一定储量的矿区有芦茅江、金竹山、斗笠山等17个,分为117个井田,另有矿点5个。娄底煤矿工程地质条件普遍差,煤层顶、底板岩石破碎,采矿中有时会诱发矿震、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且境内煤矿高瓦斯井多,部分矿井煤尘严重,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和煤层自燃灾害。由于受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等影响,娄底市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事关煤矿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是影响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呈现点多、面广、基础差、灾害重的特点,曾因事故频发而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形势略有好转,但安全生产仍是悬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煤矿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如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不同煤矿的生产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有效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企业优质、高效、安全地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娄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娄底市煤炭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呈现了“两增两减”的良好态势,即产量、单井规模大幅增加,矿点、死亡人数大幅减少,但事故总量依然较大。2013年全市煤矿死亡事故仍有20起死亡49人,其中较大事故3起。近年来虽然没有出现重大及以上事故,但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意识欠缺

一些县市乡镇领导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依然严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在想到发展是硬道理,“数字”决定胜负、决定前程时,忽视了安全生产。其次,经营主体安全意识也较薄弱。在煤矿投资者中,真正懂得煤矿生产经营的专业人员很少,他们只知道煤炭行业是高回报的行业,却不知道这更是一个高危险、高风险的行业,不懂得煤矿开采安全投入是安全开采的前提条件,急功近利,铤而走险。在建井、开采、设备及管理投入上严重不足,不能达到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一味追求产量,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以生产为重,忽视安全。

2超深越界开采和自然灾害严重

随着多年开采,一些煤矿的矿井出现资源枯竭,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矿主铤而走险进行超深越界开采,如冷水江市岩口镇、铎山镇的22处煤矿,越过矿届开采省属金竹山煤矿的上部残留资源。这种非法开采比较隐蔽、难以发现,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且大多是事后查处,难以执行到位,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心腹之患。与此同时,境内矿井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虽然历经多年的煤矿整顿关闭,娄底矿井已由2004年的2447处减少到2014年的246处,这些矿井中,53%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3%为水害严重矿井,28%为煤尘爆炸性危险矿井,24.8%为煤层易自燃矿井。伴随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瓦斯、透水、矿压灾害加剧,安全风险日趋增大。

3煤矿企业债台高筑导致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煤矿企业整合技改资金投入巨大,正规融资困难,煤矿不得已向民间借贷,月利息高达20%—30%,导致企业投资方众多,基本上是小股集大股,大股再控股,产权不明晰。而获利大部分用于交利息,绝大多数煤矿企业实际上是亏本经营,负债累累,难以为继,如此内忧导致许多煤矿很难筹集到更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技改工作也难以真正落实。

4安全监管未真正到位

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少煤矿照搬照抄别人的制度和规程,不切合实际,难以落实;矿井现场管理较乱,矿井基础管理差,制度不规范;少数煤矿在利益的驱动下,无视国家法律,对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下达的监管指令视而不见,违规生产屡禁不止;“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一些监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以罚代管”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习惯于用搞“政治运动”的方式来抓煤矿安全生产,要么就强制煤矿大面积停止生产,“一人生病、全家吃药”,致使矿井瓦斯积聚,巷道淹没,井巷失修,设备失检,留下新的隐患。同时导致少数胆大的矿主“明停暗产”、“昼停夜产”,极易引发事故。

5煤矿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严重紧缺

最近十余年来,煤炭院校生源缺乏,导致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几乎出现断层。从企业层面看,煤矿相关企业近8万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5%,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足3‰,96%的煤矿缺乏采矿人员,88%的煤矿缺乏机电人员。多数企业专业人才补充量不足需求的10%;职工队伍年龄老化,35岁以下的职工不足15%。资江煤矿、斗笠山煤业公司、洪山煤矿等几对生产能力较大的矿井,采掘一线有技术员,但专业对口的少,基本上是工作后由单位选派到高职院校学习一年半载形成的“土专家”,其它煤矿专业人才更为紧缺。这种状态与产业升级、长远发展极不协调。从监管层面看,煤矿行业苦、脏、累,风险大,待遇低,专业人才引进的少、流失的多,加上个别县市未解决监管人员待遇问题,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导致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管人员纷纷跳槽外流,监管队伍人才青黄不接,这样的人才储备状况为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6技术装备与“三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首先是煤矿生产工艺、装备设施落后,目前全市绝大多数矿井仍然采用落后的采煤方法,放炮落煤,真正实现了正规壁式工作面的煤矿还不足10%。顶板支护不到位,通风系统不合理,安全设施不完善,防突、防水措施不落实等诸多重大隐患存在,本质安全型矿井极少,事故隐患严重。其次是技改进度依然缓慢,煤矿技能改造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计划进度相比,进度依然缓慢,目前仍有少数煤矿,只基本完成技改工作,机械化程度低,科技进步缓慢,发展存在不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弱,甚至有些煤矿至今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也没有进行技改,与煤矿“三化”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促生产的理念。定期进行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安全意识警示标语,认真组织落实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将安全管理摆在首要的位置,思想认识上始终把安全作为促进煤矿企业生产发展的第一要务,从领导到职工,自上而下,全面培养“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2)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监管责任。

严格遵循国家煤炭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从制度上规范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各级管理监督人员要切实发挥管理监督职能,做到严制度、严标准、严纪律。进一步将责任细化,由面及点,落实到人,确保安全生产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责任人、监督人。建立和完善责任考核体系,责任考核过程必须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将考核寓于目标完成的每个工作过程,保障责任落实到位。对于任何违规操作行为必须记录在案,进行相应的惩戒,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员一查到底,严惩不贷,对于规范行为和举报行为采取适当的奖励政策,从而增强各级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

(3)加强安全生产检查。

始终坚持安全监管与技术服务相结合,转变监管作风,改进监督方法,进行专项整治,立足于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两个重点,重点排查煤矿地面、井下现场管理、持证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则要及时采取防护补救措施,尽可能杜绝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检查督查,重点出击,分批次对重灾型煤矿实施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做到不留盲区、不留盲点,严厉打击大承包体制以及超深越界开采等行为。

(4)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着力培养和引进煤矿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实施重点培养和实地锻炼,组织实地考察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各级主管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相关法律及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5)化解企业融资压力,加大安全生产和技改投入。

设备和科技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适度加大经济投入。针对当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出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对煤矿这样的实体经济的扶持政策,甚至可以借助市场化手段,改变银行一家独大的金融格局,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税收审计、工商注册登记方面也应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解决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的“得不到”和“成本高”两层资金难题。企业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及时对老旧设备设施进行替换和更新,积极推进新兴技术引进与生产技术革新,扎实落实技改工作,从而大大提升安全生产质量。

四、结语

煤矿生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分析

对于我国非煤矿山的开采,安全生产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的管理内容。统计显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年度事故占所有安全生产问题的比例很高,严重影响了土地的使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这一考虑,在非煤矿山的生产过程中,除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明确含义外,有必要确保生产管理是任务的主要部分。要认真分析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切实解决非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增强安全管理的积极影响。

1非煤矿山生产管理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非煤矿山投资不足,生产条件差。由于目前我国对非煤矿山的投资不足,近年来大量非煤矿被开采,但数量众多非煤矿山开次都是小规模、多矿产、基础设施差、分布分散等特点得到综合体现。虽然我国有一些小型的非煤矿,但在2016年退役之前,中小型煤矿的综合利用率不会超过90%。而且,由于安全设备不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安全生产条件很差,给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问题。(2)非煤矿开采技术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大多数非煤矿山的开采是短期的,许多没有足够的地质、安全、技术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来补充采矿队。给非煤矿山的开采带来安全生产隐患,而且由于大部分的安全管理工人整体素质低下,现状不容乐观。(3)非法采矿猖獗。据统计,非法采矿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领域的非法采矿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比较严重。非煤矿井的生产对周围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往往造成树木和采伐区域的破坏,将对土地造成严重破坏,破坏大量耕地。(4)非煤矿山在深部采矿作业中不规范。对于井下深部开采作业最重要的是进行通风管理,而人为管理出现漏洞容易形成隐患。由于通风系统主要由人控制,人为管理遗漏是非煤矿安全事故的基本原因,也是规章制度实施不彻底。不恰当、不合理的管理方法,权力和责任不明确,应急措施不足都是煤矿安全问题的隐患。

2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非煤矿山在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解决,才能够确保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保证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使非煤矿山的开采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提高非煤矿山开采的安全性。由于在非煤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安全性的操作制度和设计,不仅保障了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获得和社会效益的获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非煤矿山的持续稳定的生产,确保其安全生产。基于这种考虑,在非煤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必须事先科学合理地设计开采计划和过程,并在开采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实施。(2)根据规划统一布设矿井和统一采矿。非煤矿山是在采矿过程中,因为除了主要的矿产开采,矿物的存在也是重要的。如有效利用矿山和多层次的矿井,以确保重要的矿山生产。然而,采矿过程中的一些矿山不依赖于土壤的共生开发。由于在非煤矿山的开采过程中,缺乏统一有效的布局管理,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生产效率低,不利于非煤矿山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非煤矿山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重点布局,切实保障安全生产,使非煤矿山的开采在实质上提高安全生产等级,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3)采矿前应遵循相关法律文件和程序。非煤矿山以及其他产品的安全生产只能通过法律程序和批准文件进行,由于目前缺乏手续,一旦发现必须严厉惩罚的采矿问题过程的,使其不合法部分被消除。所以非煤矿山在生产中首先要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要求,并获得相应资质。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积极进行组织协调,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有效性。既要明确采矿系统的安全程序,又要明确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4)建立高水平的安全监督小组。良好的监管需要高水平的监管领导,监管良好的监管团队是实施安全法规的重要保证。要开展制度化的培训工作,始终对企业的良好业务进行安全监督工作,确保安全监督业务人员具备国家认可制度的基本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和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实施保障人员应及时进行年度集中培训和业务交流的内容。使内容务实,及时更新商业安全机构,及时更新非煤矿山的开采监督管理数据,确保监督保护质量,建立矿山安全监控执法机构,实行特殊管理,监管机构应深入采矿前线,加强对现场工作的认知。(5)加强职业安全和技术培训。虽然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总数过高,但形式有直接原因,管理有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发展原因,以及较为落后的增长方式的原因,较弱的工业管理,监管制度不完善,安全债务严重等深层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人为因素。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通过培训,学习生产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技术,并积极实践教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技能,提供安全的技术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性。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安全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质量安全技能,防止人员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错误造成的事故。(6)建立健全非煤矿山深部采矿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在非煤矿山的开采中,大多数员工都疲劳工作。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人员精疲力竭,精神不集中,导致安全管理松懈。因此,基于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煤矿的整体安全,有必要为员工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减少疲劳的机会,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对员工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安全监管。使员工掌握安全和通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核研究的具体分析,发现安全生产管理是非煤矿生产的重要工作基础,对确保非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设计方案,加强矿山管理,统一规划矿山,按照统一规划开采,开采前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手续才能进行安全开采,对于非法程序和不允许使用等方面,严格管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煤矿生产管理范文4

摘要:我国是煤矿产业大国,煤矿生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要能源保证。其中煤矿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这个行业比较重视话题。论文就当前国内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析,并提出了优化、改进的措施,旨在为业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谐发展;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主要就是煤炭,煤矿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能源保证。虽然近几年煤矿产业在生产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来看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问题仍然层出不穷。面对这一现状,论文就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以及具体措施进行了如下探究。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2005年之前。在这之前,煤矿产业的兴盛发展是前所未有的,煤矿产业的暴利吸引很多人投入到这一行中。大大小小的煤炭矿井同样成了一个个安全事故的重灾。虽然从2005年开始,各种矿难事故终于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视,随后国家加大了对煤炭企业,尤其是一些私人小矿井的整治,并强行关闭了一大批非正规企业,使得矿难事故的总生生量逐年降低。2017年国内重特大安全事故中,将近30%的安全事故发生于煤矿产业。在所有的煤矿安全事故中,瓦斯爆炸是最常见的一种诱发因素,除此以外,水、火,顶板,煤尘,运输也会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总体来讲,引起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可以分成以下几点:①地质、水文环境原因。煤层储藏条件复杂,高瓦斯矿井数量大,透气性差,煤炭资源分布和流动可预测性差,很容易出现瓦斯爆炸;②人为原因。一些中小型煤矿开采作业都是小老板,他们只图利益,根本不会关心工人的死活,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与工作严重缺失;③安全意识理念与施工技能方面的原因。一些煤矿企业组织管理者和工人缺乏专业的煤矿开采技能,安全意识理念淡薄,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2煤矿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1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在煤矿开采中,出镜率最高的一个词语就是“安全第一”,这几乎成为了业内一致提倡的一个生产口号。但是虽然一直在强调,仍然有很多企业只是将其挂在口头而已,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确没有真正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意识观念落后。也有很多小型的煤炭矿井经营者,为了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大的利润,故意忽视一些基本的安全事故防护措施,不肯花钱聘用专业的施工作业人,一些通风设备的缺位。忽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等等都是安全事故的祸根。

2.2生产力水平较弱

与那些大规模的煤矿相比,小煤矿不管是经费还是专业技术人员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所以生产力水平也不会太高。此外,小煤矿仪器设备不足、机械化水平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工艺流程不严格、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也增加了低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煤矿开采自身的复杂性同样也会增加事故救援的难度。

2.3管理体制不完善

因为经营模式不正确,一些小煤矿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甚至有些煤矿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生产管理体制,在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时候,任何环节都有爆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有部分企业认为只要具有运营开采经验就足够了,于是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是同样的管理标准,瞎指挥、乱指挥问题很严重,要想不发生事故也很难。还有部分企业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缺乏执行力。有的连责任书都没有签订,这这环节的缺失,很容易产生安全生产形式化的现象;也有一些矿井,违规开采,二十四小时持续作业,严重危害矿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并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规范,包括煤矿开采经营许可、安全生产培训、安全事故危险排除等关键内容。形成明确的煤矿开采作业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要求,提高相关产业法律条例执行的力度。严格审查、整顿一些生产管理模式落后的煤炭企业,强制性关闭违规小作坊式煤炭矿井。2017年2月2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开展煤矿全面安全体检专项工作的通知》,对经过停产整顿中仍然未达到规范要求标准的煤炭企业强制关闭。

3.2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了更好地防控安全事故,煤矿企业应该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分,具体的人身上。对于整个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要明确他们的责任,对于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员要加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一旦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要就相关负责部门与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于那些在安全事故防御工作中表现积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也应该给与相应的嘉奖与表扬。通过严惩并施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构建,提高企业团队的安全责任意识。

3.3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

安全生产事故的防控,离不开定期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将潜在的风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企业要有专门的安全事故排查团队,对安全隐患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实施动态监测,形成专门的预警和控制体系。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积极寻找解决与防控的策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3.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生产无小事”,必须成为每个煤矿行业从业者需要牢牢记住并加以落实的理念。从企业管理人员到各个部门、岗位的从业者,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每一个矿工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聘请专业人才给与矿工技术指导,并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与技术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煤矿企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内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积极改进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任月旺.探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态势[J].现代国企研究,2017(16):149.

[2]闫凯敏.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能源与节能,2016(06):23-24.

作者:李伟 张瑞超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集团公司六矿

第二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实践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本文就常见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进行分析,论述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层次化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管理

1常见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围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对其中代表性较高,且在我国广泛应用的两种理念进行详细论述。

1.1层次化安全管理

层次化安全管理是一种将煤矿生产实践分为宏观、细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也被称为煤矿宏细微观安全管理。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的提出得益于现代社会信息化、数据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该理念能够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TARPs理论、精细化理论、流变-突变理论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率。图1为基于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的典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由此可确定层次化安全管理理论所具备的特点,即全员参与、闭环控制、动态预警。具体特点内容如下:(1)全员参与。不同于传统安全管理理念将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责任盲目的细分到每一个人,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能够将安全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安全隐患实时动态地结合起来,全体员工将由此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煤矿安全生产自然能够得到保障。(2)闭环控制。结合图1可直观发现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的闭环控制特点,这里的闭环控制创建了“宏观-细观-微观-宏观”的闭路循环管理路径、“人-机-环-管”的闭路循环系统、“隐患辨识-隐患治理-责任人认定-复查”的闭路循环子系统。(3)动态预警。建立相应指标体系与临界值、利用信息技术搜集预警指标信息、建立直接与间接预警方法、建立煤矿风险层次化动态预警响应机制均属于层次化安全管理动态预警特点的具体展现,由此可更深入了解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1]。

1.2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同样属于常见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该理念最早源于宇航技术界。这里的本质安全指的是一种系统的安全状态,使用安全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条件是其基本概念。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本质安全管理理念重点强调从根源上着手保证安全、系统中各要素最佳匹配状态、不断追求系统安全极限,这些均使得本质安全管理理念可较好服务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本质安全管理主要由四方面要素组成,即人的本质安全、机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以及管理的本质安全。(1)人的本质安全。据相关权威机构调查表明,我国90%的煤矿事故源于人的违章,因此本质安全管理理念将人同时视作安全管理的对象和主体,且这一过程需要遵循“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要求。(2)机的本质安全。这里的“机”包括机器设备、安全设施、机具,该要素要求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在追求机械化、自动化的同时,关注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设备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也必须通过加强管理杜绝。(3)环境的本质安全。该要素主要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因此,煤矿企业需保证井下生产环节符合行业要求,同时实现作业环节的整洁有序、清洁卫生、通道通畅。(4)管理的本质安全。管理失误可能造成人、机、环境的不安全,但管理同时也能够弥补其他要素存在的缺陷,这里的管理包括管理机构与人员、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和作业规程及责任制、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由此可更深入了解本质安全管理理念[2]。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

2.1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实践应用

2.1.1S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系统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选择了S煤矿基于层次化安全管理理念建设的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该管理系统的建立初衷是为了减少煤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系统具备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容量大、开放性强等特点,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安全检查标准化管理、安全培训实时化、安全规程措施管理实现信息化、违章动态管理、故障与事故的管理及预测、数据集成及分析展示、煤矿风险定量计算、风险预警的可视化属于均属于S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系统具备的功能模块。部分模块内容如下:(1)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模块。该模块由S煤矿隐患库、安全隐患处理流程、安全隐患统计分析三部分组成,其中的S煤矿隐患库由隐患代码、隐患内容、隐患级别、专业分类、建议处理措施、建议整改期限等内容组成,如隐患代码YYTSF6代表监控系统未联网,该隐患级别为Ⅰ、专业分类为“一通三防”、专业子类为集控与监控,通过查询隐患库可以明确8h内“立即整改”的处理措施。安全隐患统计分析则汇总了部门名称、专业分类、隐患级别、发生次数、隐患代码、隐患内容等数据信息,如“顶板离层或破碎,未按规定支护”隐患的代码为YC17、级别为Ⅲ、发生次数为1、采煤三队负责,由此即可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充足依据。(2)安全检查标准化管理。该模块由安全检查工作信息化、安全质量标准实现动态化、安全检查人员监督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的安全质量标准能够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要求实时更新安全质量标准,其中的项目名称、编号、设定分值、计算公式、使用公式、计算方法等内容可较好服务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3]。

2.1.2应用效果分析

为直观展示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就S煤矿近三年的事故数量、安全隐患数量开展了对比分析。具体对比如下:(1)事故数量。2015年10月-2016年3月伤亡人数为50人、2016年4月-2016年9月伤亡人数为41人、2016年10月-2017年3月伤亡人数为30人,S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系统引进于2016年4月份,可见该系统应用价值。(2)安全隐患数量。结合统计,可确定2015年1月-2016年3月时段平均每月的隐患数量为2500次,引入层次化安全管理系统后,2016年4月-2017年3月时段平均每月隐患数量下降至1500次。

2.2本质安全管理理念实践应用

2.2.1本质安全评价

结合本质安全管理理念,Y煤矿开展了本质安全定量评价,这一评价的一级指标为人的本质安全、机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以及管理的本质安全,其中人的本质安全包括安全素质、安全教育、安全行为3个二级指标以及大量三级指标,如熟练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员工对安全非常重视、员工具有很强的危险源识别能力、基本没有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等,这一系列指标的确立得到了问卷调查的支持,由此即可开展煤矿本质安全分系统评价、煤矿本质安全总体评价,其中Y煤矿本质安全程度的综合得分为3.469、本质安全程度的总体评分为3.665,这说明该煤矿安全状态为本质安全水平一般,能保证生产活动的基本安全。

2.2.2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结合本质安全评价,Y煤矿开展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该矿井的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创建原则、建设目标、保障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指导思想。坚持本质安全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由此即可实现本质安全型煤矿创建,以人的本质安全为中心、开展军事化管理、大力改善作业环境、落实安全责任等内容也必须在建设中得到落实。(2)创建原则。需要遵循技术装备保障、以人为本、文化建设先行、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四方面原则。(3)建设目标。总体目标为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化。近期目标为2018年底实现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远期目标为2020年底实现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紧密融合,以此真正完善本质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化。(4)保证措施。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均将为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提供支持,本质安全管理理念的实践价值也将得以更好发挥。

3结论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具备较高实践应用价值。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煤矿层次化安全管理系统、本质安全评价、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等内容,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内容能够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朝军,陈曦.论煤矿安全管理新体系[J].科技风,2016,(13):195.

[2]徐先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29):111-112.

[3]徐海云,等.日本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煤炭科技,2014,(2):88-92.

作者:肖朝敏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

第三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初探

摘要:近年,煤矿安全生产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大事。阐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应该遵守的原则,探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煤矿安全;国家财产;有效路径

0引言

2017年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一直都是各级政府及单位十分重视的工作议题,煤矿安全是煤矿正常生产的基本保障,是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安全的有力保证。因此,煤矿生产要认清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煤矿生产安全进行。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是针对煤矿生产流程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监测、安全管理、风险评价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从安全生产的组织及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制定开始,到生产过程监督、管理及生产设备仪器的检测、检修、维护都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生产工人的教育培训也属于安全管理[1]。安全是生产的生命线,生产的效率高低是由生产安全决定的,因此,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必须要做到生产与安全的合理控制。煤矿安全涉及很多方面,不仅存在着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隐患及事故,还存在着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必将给煤矿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建立有效的预防管理机制,从个人做起,以自我约束、互相监督为契机,加强生产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生产员工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响应关于安全工作讲话的重要精神,是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2-4]。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2015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要求各级煤炭生产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及技术规范,并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做好各项安全事宜的记录、报告、分析。煤矿生产是一项技术性高、危险性高的工业生产活动,其生产活动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等标准及要求。

2.1保安全促生产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生命线。推动煤矿企业顺利生产必定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否则煤矿生产只能是纸上谈兵。中国各级政府及生产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要求安全与生产保持高度统一,在抓生产的同时力保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员工的生产安全及职业健康至关重要。员工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进行,服从安全生产,积极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实现企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2.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包含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仪器设备检测维修、安全风险评价等多个方面,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从细节着手,面面俱到,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依据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等制定更加完善且符合实际生产的安全生产章程及标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仪器设备检测维修也要明确责任制,责任到个人,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自我安全管理能力。建立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5]。

2.3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

安全从我做起。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果因为某一个员工的工作疏忽或操作失误,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必须以全员讲安全为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上到煤矿总经理、董事长,下到普通生产工人,都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包含基础的安全知识、安全操作、安全意识、事故逃生等多方面的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切实受益。建立培训评价体系,既对培训师提出要求与建议,也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考核,真正做到安全从我做起,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路径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防患于未然,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路径就是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安全隐患的源头出发,深入安全责任制管理,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地实行安全生产管理[6]。

3.1强化依法管理制度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中国制定了《安全生产法》(2016年修订)、《矿山安全法》(1193年)、《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修订)、《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13年修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14年修订)、《煤炭法》(1996年)和《煤矿安全规程》(2015年修订)等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在依法治国的领导思想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也要强化依法管理制度,依法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依法管理就要从明确责任主体做起,建立明确、详细的责任范围,实行安全绩效考核及行政管理监督制度,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惩,并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矿长及主要领导人是煤矿生产的主要责任人,矿长及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标准、安全操作流程、安全生产计划及目标,积极有效地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时刻谨记安全大于一切的管理使命。

3.2深化安全管理改革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发展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要认真落实贯彻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积极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发展。深化安全管理改革要夯实安全基础、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基础工作包含两部分:一是安全教育培训;二是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教育培训是针对煤矿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要从基础的安全知识入手,以煤矿生产事故为例,以安全知识讲解带动煤矿生产事故的分析,讨论煤矿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如何自救及逃生等主题,增强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另外,煤矿企业主要领导人、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煤矿生产的流程、设备运行状况、煤矿生产状况及生产环境等诸多情况,从而不断提醒警示生产工人。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的复杂工作,这对消除安全隐患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煤矿生产进程中的瓦斯监测,必须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及科技来预防瓦斯灾害的发生。另外要建立高能预警系统,当安全风险系数超过正常的安全生产范围值时,必须及时做好安全隐患处理,甚至停止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其它损失[7]。

4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与国家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的,只有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煤矿才能更好地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从基层抓起,必须强化自我安全意识,在生产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及流程进行,抓重点、抓关键,具有大局观。煤矿安全生产还需要加大经费及技术投入,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技术(包括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做好煤矿生产的全面协调工作,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改革发展,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煤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巍.浅议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J].图书情报导刊,2009,19(7):178-179.

[2]刘希福,周国峰.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因素[J].山东煤炭科技,2010(5):183-184.

[3]毕思存.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108-110.

[4]赵九龙.浅议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11X):70-71.

[5]王国海.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4(38):124.

[6]郝青山.浅议煤矿安全生产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5):85.

煤矿生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安全事故的发生中,非煤矿山安全事故所占比例较高,因此,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效益的实现。非煤矿山生产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其开采规范,矿山企业在开采中还要做好相关的安全监管,保障开采工作的顺利推进。

1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开采方案不合理

非煤矿山生产中没有严格遵守开采方案,有些开采企业甚至没有执行完善的开采设计方案,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存在小打小敲、遍地开采的现象。有些企业的开采方案不合理,与非煤矿山的分布等不一致,开采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在开采过程中随意改变开采顺序等,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都造成了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开采规划不合理

非煤矿山的布局没有严格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关的管理部门没有对开采布局与规划加以科学把控,导致开采规划不合理,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近年来,随着矿山行业的发展也来越规范,国家勒令以下中小型矿山企业等加以整改,使得这些矿山企业逐步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开采中重视规划与布局。

1.3企业未能按照规定生产

在非煤矿山的开采中,企业执行力较差,未能严格按照规范组织生产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许多企业在开采中过于关注眼前的利益,没有按照有关的规定与标准组织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开采的安全性加以评估与分析,存在超采等现象,引发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1.4安全监管不到位

矿山企业开采中企业本身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开采中安全监管落实不到位,开采中的安全风险因素没有加以预防与处理。矿山企业在资源安全开采中的人才匮乏,安全人才缺口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企业开采中现场监管不足,且受到资金与技术等的约束,开采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导致安全监管工作无法对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5企业没有应急措施

当开采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以后,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就会造成事故损失的扩大,进而导致事故损失加大。而如果企业的应急机制较为完善,可以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但是,就我国非煤矿山企业而言,普遍缺乏完善的应急措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人员与经济损失较大。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2.1制定科学开采设计方案,加强管理

企业在开采之前,要组织专人进行资源分布等的勘察,随后制定科学的开采方案,开采方式是后期安全开采的前提条件,如果在开采中没有科学开采方案的指导,就会造成开采中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更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2对矿山进行统一布局,按照规划方案统一开采

非煤矿山的开采中涉及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其开采过程中,矿山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开采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有些企业在开采中不重视共生矿产的保护与利用,在开采开始之前没有做好前期的开采规划,导致在开采中矿产资源面临着开采率低、利用率低的问题。企业需要在开采之前对矿山进行统一布局,在开采中严格按照相关的开采方案严格执行。

2.3严肃矿山安全开采手续办理制度

为保障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推进,企业必须从源头上具备安全开采的意识,制定严格的矿山安全开采手续办理制度,相关的开采人员要严格依据该制度规定办理相关的手续。对于一些资质不足的中小型开采企业要提高开采手续办理的门槛,避免滥采、乱采的现象。

2.4构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非煤矿山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就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约束,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途径。企业内部有关的部门与人员要严格依据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有关规定落实安全责任,将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结合起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到个人的制度,使每一个开采人员都能够在开采中遵守有关的规范,避免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2.5建立高素质的安全监管队伍

企业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安全监管团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对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安全监管人员要具备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比如法律法规、矿山开采等有关知识等,并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丰富其知识理论,保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结语

非煤矿山开采实现了矿山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由于其开采面临着诸多的不可控因素,导致开采中安全事故频发。非煤矿山开采中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具有必要性,既可以实现开采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忠伟.试分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点[J]世界有色金属,2018(18):203+205.

[2]周凯,贾彦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要点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6(08):160+162.

煤矿生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

截至2017年12月,毕节市现有煤矿390个,规模10458万t/a。截至12月底,全市建设煤矿共有137个,设计规模3993万t/a。毕节市煤矿具有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素质差、监管力量薄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2017年全市发生煤矿事故6起,同比增加6起,死亡人数13人,同比增加13人。煤矿事故仍属多发、频发,较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246,比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106多0.14,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煤矿监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解决监管力量薄弱、不及时等问题。在煤矿领域,已有少数专家和学者将大数据引入煤矿。袁显平、严永胜、孙继平等基于矿难大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我国煤矿矿难的特征及演变趋势,揭示了我国矿难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时间分布、煤矿类型分布、矿难类型分布等具体特征,提出了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与煤炭行业深度融合的构想,以提高煤矿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煤炭行业科技和产业升级,加快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煤矿建设[1-5]。魏忠奎、袁传增等基于以大数据时代背景对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作了新的思考,审视整合过去长期积累的巨量数据,部署综合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时空多维度洞察发现大数据中隐含的知识和规律,指导煤矿安全生产提升到精细化管理的新层面,利用大数据技术设计全新的煤矿安全预警系统[6-9]。史光春、贾红果、曹庆贵等对大数据信息融合集成技术在煤矿供电系统中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安全生产监管平台、GIS地里信息平台等基础之上建立危险源管理、检测预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等,为矿区供电系统内人员提供信息查询、经营分析及决策支持的数据服务[10,11]。大数据在国外已逐渐渗透到各产业界,大数据在煤矿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专家和学者对其研究,基本上是对大数据在煤矿方面的应用前景阐述和理论研究。综上所述:国内外均将大数据提高为国家重点战略层面,纷纷展开对大数据的存储、处理及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毕节市现有390个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和设计了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模型、总体框架和平台总体功能架构,实现对390个煤矿及时监控、风险分析、事故预警、智能决策、下达整改指令、闭环监督等管理需求。

1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模型

在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应用于毕节市煤矿安全监管,可以打破单一的凭经验和个人主观判断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依靠客观实际将准确的信息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实时、高效、快速找出煤矿潜在的事故隐患,作出合理的预测和安全评价,并发出整改指令,尽可能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12]。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省、市(州)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法律条款多,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也不断更新中,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简称“采掘机运通”+排水系统。另外,我国将在全国煤矿建立完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采掘机运通”+排水系统+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构成煤矿的十二大系统。在煤矿监管过程中产生的检测监控数据、生产自动化数据、人员管理数据等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价值密度低、数据产生速度快等特点,安全管理部门重事后轻事前、安全数据挖掘深度不够,与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管理数据呈现“孤岛”现象,缺乏互联互通,利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实时化、系统化管理的需求。将煤矿安全监管与大数据技术按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原则构建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1.1确定管理系统研究对象

在构建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之前,通过对毕节市390个煤矿进行现场调研,并咨询专家、平台公司,查找文献资料,确定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煤矿从业人员、煤矿机械设备、煤矿固液气体等),从390个煤矿现有监控系统、毕节煤矿安全网络信息等进行数据采集,制定切实可行的数据采集方案,确定数据采集目标、采集要素、采集设备和采集程序,为管理系统后期数据挖掘提供基础支撑。

1.2数据提取清洗

管理系统数据提取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前期准备,从煤矿12个系统中进行提取,主要包括视频、图片、压力、速度等提取,通过遥感、传感器、红外线等技术手段采集数据,例如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红外线气体传感器、PID传感器、红外光源探测器、惯性传感器、温湿度变送器等;数据清洗(DataCleaning)是指大数据管理系统利用集成技术ETL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错误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检查数据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录入后的数据清理主要是由计算机按照系统设立的清洗规则完成,具有权限管理人员对关键数据、核心数据进行审核,目的在于删除重复信息、纠正存在的错误,并提供数据一致性,从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惟一性、适时性、有效性等方面来处理数据的丢失值、越界值、不一致代码、重复数据等问题。

1.3数据分析及风险预警等级

数据分析是指大数据管理系统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煤矿监控数据进行分析,按照系统预设的安全标准体系进行比较,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并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是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形成全市390个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报告,对发生煤矿事故可能性及重大煤矿事故灾害进行预测预判,对研究对象进行风险预警等级划分,为煤矿监管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1.4决策与措施

大数据管理系统按照煤矿决策流程对超过一定风险等级的煤矿进行决策,实现对煤矿从业人员不安行为进行预警、规范,对煤矿机械设备停止运转、超负荷运转、高速运行等进行实时调控,并按照整改案例、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应急抢救等提出整改措施建议,供安全监管人员决策。管理系统决策主要通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智能决策系统包括端口、自然语言处理系统、问题处理系统、决策核心处理系统等,决策核心处理系统包括模型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方法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及推理机等。智能决策分为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智能-交互-集成化决策支持系统(3IDSS),通过比较以上三个决策支持系统优缺点,大数据管理系统智能决策采用智能-交互-集成化决策支持系统(3IDSS),可实现决策支持过程的集成化、系统具备更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并使用知识工程、人工智能方法和工具达到决策支持系统的智能化。

2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包括煤矿生产管理子系统、安全生产监管子系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子系统、安全生产决策子系统和安生生产事故分析系统。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2.1数据采集

基于煤矿“采掘机运通排”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十二个系统,按照数据采集的目标、要素、设备、程序,通过图像识别系统、温度识别系统、气体识别系统、速度识别系统、压力识别系统、水分识别系统等采集有关煤矿安全监管的数据,图像识别系统是以图像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集中在信息量最大的图像轮廓曲度最大或轮廓方向,排除输入的多余信息,抽出关键信息,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字符格式和图形自动完成识别、评价的系统。图像识别系统对煤矿巷道的宽度、高度、运输矿车、支架倾斜、火灾、火源等进行图像数据测算,并与规则库(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炭法等法律法规构成的参照标准形成的规则库)进行对比,判定煤矿当前状态是否符合参照标准,并形成数据;温度识别系统是以热敏电阻作为感温原件,如ATC-I型通道式红外体温监测系统等对煤矿巷道、煤体、液压油、机械设备、人员等进行检测,并与规则库进行对比,判定煤矿当前状态某项状态是否符合参照标准,并形成数据;气体识别系统是对煤矿开采作业环境中由于泄漏、挥发或其他多种原因产生可燃气体(CH4、CO、NO)、有毒气体等有害气体及氧气浓度进行监测,并与规则库进行对比,判定煤矿当前状态是否符合参照标准,并形成数据;速度识别系统是基于红外隔阻原理,在定点对矿车、猴车、电机车、采煤机等进行速度测量,并与规则库进行对比,判定煤矿当前状态是否符合参照标准,并形成数据;压力识别系统主要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对液压支架压力、顶板压力、媒体瓦斯压力、巷道气压、水仓压力等进行检测,并与规则库进行对比,判定煤矿当前状态是否符合参照标准,形成数据;水分识别系统主要通过水分检测仪对巷道、采煤工作面、煤体等进行水量测算,并与规则库进行对比,判定煤矿当前状态是否符合参照标准,形成数据。

2.2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对象包括原始数据、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包括DAS(DirectAttached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方式、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数据存储方式和SAN(StorageAreaNetwork)存储方式,相比三种数据存储方式的优缺点,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采用SAN存储方式,该种储存方式是基于光纤介质,最大传输速率达17MB/s的服务器访问存储器的一种连接方式,并创造存储的网络化;存储网络化顺应了计算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网络化的趋势。SAN的支撑技术是光纤通道(FCFiberChannel)技术。FC技术支持HIPPI、IPI、SCSI、IP、ATM等多种高级协议,其最大特性是将网络和设备的通信协议与传输物理介质隔离开,这样多种协议可在同一个物理连接上同时传送,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大数据中心(贵州)优势,实现了毕节与贵州灾备中心数据的同步传输和异地备份。

2.3数据处理

经过数据清洗后,管理系统依托于煤矿生产管理子系统、安全生产监管子系统、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子系统、安全生产决策子系统和安生生产事故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高效能拟态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算粒为基本对象,深入数据应用算法的特征,合理划分各计算子任务,构造体系机构匹配矩阵,将子任务分配到合理的处理部件,并利用动态电压/频率调节技术和数据分布算法,实现非关键任务的电压控制,优化关键任务的电压控制[13-16],达到结构化数据、半结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跨库、跨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参照《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等构成的规则库,借助于ETL技术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类、归并、计算、排序、转换、检索和传播的演变与推导全过程,以便数据的多维度关联分析、标签体系的构建、策略与建议的制定提供高质量数据,为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提供精准监管决策。ETL技术常用软件包括Hadoop、HPCC、Storm、ApacheDrill、RapidMiner、PentahoBI,六种ETL技术常用软件优缺点相比较,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系统采用RapidMiner软件,它是世界领先的数据挖掘解决方案,在一个非常大的程度上有着先进技术,它数据挖掘任务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各种数据艺术,能简化数据挖掘过程的设计和评价,具有100%用Java代码(可运行在操作系统)、数据挖掘过程简单、强大和直观、确保有效和透明的数据图形、用户界面互动原型的多层次数据视图、命令行(批处理模式)自动大规模应用、强大的可视化引擎、许多尖端高维数据的可视化建模、集成开发的方法和分布式数据挖掘等特点,以保障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扩展性和数据视图化能力。

2.4数据应用

对存储在管理系统的煤矿监控大数据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并基于统计学析因设计的特征算法FFD(FullFactorialDesign)从输入数据集中自动搜索析因设计,在实际数据集中能有效挖掘与目标变量相关的特征和交互作用[17],达到实现煤矿监控大数据深入挖掘,达到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决策、整改措施等的视图一体化。

3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

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是整合毕节市390个煤矿监控系统的海量数据,充分利用现有煤矿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系统产生的煤矿监管数据,运用管理平台核心计算软件,实现煤矿监控、智能分析、风险预警、智能决策、下达整改指令、闭环监督等管理需求[18-21],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总体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分为基础数据层、应用层、表现层和访问层等四个部分。

3.1基础数据层

基础资源层是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基础,按照数据采集范围与目标,收集监控系统产生的各类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支撑。GIS监测系统、矿压监测系统、机电设备监测系统、瓦斯监控系统、通风监测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过对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读取、传输、储存及预处理,主要包含机械设备运行原始数据、传感器数据、网页数据、动态视频图像数据等。

3.2应用层

应用层是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核心层,主要是对基础数据层保存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计算分析、事故风险分析、事故应急处理、事故致因分析、平台登录管理、信息保密公开管理等核心版块,采用RapidMiner软件对基础数据层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主要是将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的转化整合为结构化数据,让监控数据以更好的姿态展示在监管平台中,搜索结果能良好地展示丰富网页摘要,能更方便搜索引擎识别分类、判断相关性,为监管人员的具体查询、风险分析、风险管控、应急管理、决策措施等提供详细重要的监管信息,同时保障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扩展性和数据视图化能力。

3.3表现层

表现层是毕节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显示窗口,是统计基础数据的原始任务、数据处理、建立大数据的目的,包括全市煤矿基本概况、全市煤矿生产销售概况、全市煤矿安全预警矩阵、单个煤矿监控系统图像视频、单个煤矿事故发生预测、重点监控监管煤矿、煤矿监管智能整改措施建议、现场监管人员检查状况等内容,显示窗口呈现表格、柱形图、折线图、饼状图、条形图、面积图、雷达图、圆环图、风险矩阵图、风险等级排名图、390个煤矿分布图、决策动画等,并实现对10个县(区)监控平台的视频监管。

3.4访问层

访问层是平台管理员对平台进行管理、实现数据传递的窗口,主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系统数据库的访问,基于授权或有权管理者对数据的查询、查收、删除、更新、信息、智能决策、应急处理、救援调度、日常监管、系统维护等,访问层实行专人负责,通过密码验证和指纹识别登陆管理平台,管理平台采用“外网+内网”实现信息交互,基于授权或有权管理者配备平台APP,方便安全监管人员实现现场监管、数据传送等表层功能,外网对平台实行有限访问,内网与外网实现高级别防火墙,保障系统稳定、不泄密。

4结语

煤矿生产管理范文7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够影响到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与煤矿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联系。当前的煤矿企业生产管理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积极地探讨更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

1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1.1缺乏安全意识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但是部分煤矿企业却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某些煤矿企业过于重视经济利益,没有将发展的眼光放长远,部分煤矿企业的生产设备都比较老旧,也不具备充足的采煤知识,甚至还会存在私开煤窑等现象,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容易导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煤矿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也并不重视,在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不能给予足够的人力与物力,煤矿中工作的工人也不具备专业的开采知识。这种情况是煤矿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的重要原因。

1.2开采环境的影响

煤矿的开采环境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来讲,煤矿的生产环境都是狭小的,有很多粉尘,照明程度也比较差,同时,随着煤矿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经过多年开采以后,开采深度的逐渐加深,开采环境也将更加复杂。这种生产环境会导致水灾、火灾以及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严重的危害到工人的生命安全以及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

1.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缺乏

部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不健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私有煤矿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的非常缺失的,这种情况下,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被发现,发生安全事故之后也不能有效的解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混乱非常不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不能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2煤矿企业管理的几种模式

2.1传统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煤矿企业中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各种任务决定也是由管理层面进行决定,这种管理模式之下员工是比较被动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并且很难发生变化。另外,当企业发生意外情况时也不能及时的做出有效的反应,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这种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员工发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员工只能够服从管理层的决定。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它有利于煤矿企业打造牢固的发展基础,同时也有稳定人心的作用,在转型的时期,这种管理模式之下的煤矿企业也能够更加稳定的完成转型。

2.2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中,煤矿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也更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员工的个人能力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煤矿企业能够在自主经营的情况下根据不同部门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单位与企业之间会存在一个交易结算的过程,但是交易的价格与运行的规则都是煤矿企业自行决定的,这就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这个过程不够透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管理,这非常容易发生腐败等问题。

2.3精细化管理模式

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是在传统管理思想方式之中发展而来的,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利用,同时还能够降低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成本。它要求单位职责的明确化、具体化以及规范化,将管理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这样能够更好的对事情负责,也能够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及时的找到负责人对事故进行处理。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的各种管理工作都将变得非常有条理,事务的办理也将更加的有效率。各种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与条例也将逐渐的完善,员工的工作将会依据规范与条例进行。但是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煤矿企业需要注意几点问题。首先,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不能过于关注领导的作用。其次,禁止形式主义,一切的管理活动都应该为企业服务,以安全生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不能开展没有实际作用的面子工程。最后,精细化的管理并不等于过分追求严格、细致以及繁杂等,企业要将注意力放在有实际意义的地方,而不是过分追求细节,这很容易造成员工的逆反心理。

3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

不管什么类型的组织与团体,都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维持运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更是如此。煤矿企业要是想提升安全生产的效果,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应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生产与运行进行管理。在安全管理制度已经建立的前提下,企业就应该注重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对于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应该通过制度来解决,不能够让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应该让安全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只有让安全管理制度真正的运行起来,并且奖惩明确才能够让煤矿企业的生产更加安全、更加有效。

3.2加强煤矿企业员工的建设

有相当一部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从根源上来讲也是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轻视,不能够对煤矿的安全开采有足够的重视。所以,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队伍的建设,在员工上岗工作之前就应该加强培训,还要做相关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之后考核通过的员工才能够有上岗工作的资格。另外,在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的部分员工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企业更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同时增强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增强每一个员工的专业素质与安全意识才能够让煤矿生产的过程更加安全。

3.3及时更新煤矿生产设备

煤矿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过程,需要运用到很多的生产设备,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生产设备方面进行足够的投入,这也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效率,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径。煤矿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既包括开采设备,也要包括检测设备。检测设备的存在能够及时的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预警,将事故在未发生的时候就预先进行处理,更好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先进的生产设备也有利于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先进的生产设备更加自动化,管理将更加方便。

4结束语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提升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煤矿企业为之不断地做出努力。煤矿企业要在多个方面意识到当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寻自身的不足,然后开拓发展思路,将新的管理方式引入到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促进煤矿企业更加安全的生产,也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书卿.浅谈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6):4416-4417.

[2]刘奇珍.浅谈如何加强煤矿采矿安全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6(15):16-17.

煤矿生产管理范文8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影响重大,但是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却不断地有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并且有的煤矿企业对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就主要针对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做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行为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生产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煤矿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而人为导致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不断加大,这就说明安全行为管理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和管理。

一、行为安全管理的意义

行为安全管理可以对预期的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规范和纠正,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于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控制,进而促进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应用。一般来说,安全行为管理对于生产员工的参与更加的注重,通过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其安全生产的意识,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不规范、不合理、不严谨的错误行为,并且还可以对生产中不安全的因素进行预测和监控,加强对于整体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煤矿生产中的安全性。

二、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行为安全管理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进行煤矿的开采工作时,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合理的安全管理小组的分工,明确各小组的安全责任,并由组长组织行为安全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行为和规定,以此来规范和维护整个小组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按照行为安全管理的程序来对煤矿的开采生产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对整个开采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分析,掌握煤矿生产中的关键数据和重要信息,并提交有关的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另外,想要使得安全行为管理能够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取得最好的成效,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应当在平时的煤矿管理工作中加大对于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提高对于煤矿中遇到的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且不断地改进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行为,创造安全、和谐的施工氛围。

2、行为安全管理在安全观察阶段的应用

想要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加大安全观察的力度,及早的发现危险因素并且对其进行规避。首先,要减少煤矿开采工作中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就要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明确,并且通过对工作环境以及人员心理素质的观察,加强人员的可度量行和可控性,从而根据这些不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其次,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组长及班长需要定期的进行煤矿安全交流学习,积极向基层的员工传达行为安全管理的相关细节,不断的加深煤矿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知,从而能够保证煤矿基层工作人员对于行为安全管理的掌握。最后,要将管理人员观察所得的工作环境、施工设备以及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等资料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整合,在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应的统计,加强管理人员对行为安全管理的了解。

3、行为安全管理在生产阶段的应用

想要切实有效的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需要对煤矿的开采工作一定的组织和预防工作,对于煤矿开采生产阶段来说,生产中的操作人员、机械设备等都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范畴。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工序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矿生产的关键工作,因此,对于工序的安全管理则是严格按照施工操作的标准进行煤矿的生产,且相应的工作人员对于材料、机械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过程控制,这种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煤矿开采中的事前控制,即对于生产中的动态控制,这种方式可以在事故还未发生之前就及早的发现并且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除此之外,在煤矿开采工作工序管理中,控制生产工序的要素可以有效地将事故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从而消除引起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现在的煤矿矿井的设置都是环环相扣,每一道生产工序都会对后续的生产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将每一道工序都进行安全行为的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煤矿开采工作受到影响,从而才能够提高煤矿开采工作的效率,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4、建立相应的安全行为保障体制

由于煤矿的开采工作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想要提高安全行为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行为保障体系,这样能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系统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另外,相关部门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的安全行为保障体系,可以使得煤矿开采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煤矿的生产工作,即可以有效地调动煤矿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安全行为保障制度还可以对职工进行相应的行为约束,避免其因自身的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安全行为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贯彻和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力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结束语

煤炭行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行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煤矿的安全开采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煤矿需求,还能够加快煤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强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加强经营管理者在生产中的安全意识,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行为安全管理能够提高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度量能力和对于危险的判断和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谢丽明 单位:伊犁永宁煤业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栗继祖,陈新国.ABC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7)

[2]魏乾柱.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