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经济范例

绿色农业经济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1

【关键词】绿色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获得较大突破,在规模水平、专业化水平和品牌效应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党的报告指出要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我们要认清发展中存在的错误紧跟党的政策,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

1在农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意义

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作为与自然生态紧密相关的产业更应当注重生态化。现代农业讲求以知识为导向,以生态为基础,因此只有农业经济绿色化才能符合我国现在的发展需要,并且农业经济绿色化所带来的产品高附加值能直接帮助农民创收,实现农村振兴。

1.1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帮助农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土地广阔,但人均耕地较少、地形复杂加上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很长时间我国的农业结构处于不合理状态。生态的破坏,土地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普遍存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农业经营模式入手,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农村经济的转型。绿色农业经济强调对农业生产环节配置的优化,让农业朝着生态化经济化的目标发展,因此要解决农业中长期存在的诟病就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速农业经济转型。

1.2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有效方法

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给农村发展和农业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农家乐和采摘果园的出现增加了人们去农村休闲的欲望,绿色蔬菜销往城市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包装产业、物流产业的发展,绿色农业所需要的技术和器械也为相关研发产业和制造产业提供了机会。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带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更加丰富,经济活力将得到增强。

1.3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减少农村城市收入差距帮助农民创收的重要一步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农产品的低附加值,农民收入低水平的问题比较严重,这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共同富裕的实现。现代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绿色化科技化的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绿色农业经济作物比较传统的农作物会有更好的销路和更高的附加值。绿色农业经济下农产品能够更好的形成相应的品牌增强竞争力,帮助一方农民就业增收。

2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

绿色农业所带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要实现绿色农业经济的真正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要在绿色农业经济上采用更好的政策来帮助其发展,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做好经济上的支持,要培育相关产业带动发展,要让农民明白绿色农业经济内涵在思想上做好准备。

2.1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市场体系

要让绿色农产品更好的打入市场就需要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帮助农民更好的利用网络交易平台,在打通销路的同时做好相关宣传实现稳定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要建立相关的市场监管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口碑,最终达到畅销的目的。

2.2增强农业科技化水平提高机械普及率

要摆脱之前落后的生产模式不但要采取更先进的生产方法,更要利用科技和机械化帮助农业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要鼓励和支持相关人才进入农村做好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要做好资金保障向农民发放无息或低息贷款鼓励其采购先进生产工具。要让科学生产落在实处真正的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强农。

2.3培育绿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发展

在绿色农业经济的实践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个或者几个企业脱颖而出,率先拥有较成功的生产体系、较大的生产规模,政府要在此过程中采取相关政策扶持企业发展,要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要让一个地区出现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有技术能创新的企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要利用该厂优势特色吸收附近地区的农产品和劳动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保证当地经济增长,同时要让该企业产品尽早打出品牌,向更高更深市场发展形成品牌竞争优势。

2.4增强农民的知识水平使农民朝着职业化科学化发展

农民是农业劳动的主体,农民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和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明白绿色农业经济的内涵,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要鼓励大学生农业人才在农村进行创业帮助农村发展。

3总结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依据国情改变绿色农业经济模式和生产方法,确保绿色农业经济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农业经济体系会更加成熟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会更加生态化科学化,农民的收入会稳步提高,我国的农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慕杰少.关于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2):6.

[2]曹艳双.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4(11):218.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2

1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现状

1.1农业基地规模初步成型

近年来,绿色农业经济在全国开始启动,在全国各地发展了适合的绿色农业基地。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到2016年底,在全国已经有530个单位建成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已经基本上超过了1亿立方米,出口额已经超过了25亿美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的总数达到了1934家,带动农户2146户,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9.5亿元以上。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基地已经出具规模,有了基本的运营模式。

1.2产业化水平提升较快

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绿色农业企业经营状况,保证制度化建设,我国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的建立了认证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已经呈现出了产业化、集聚化的发展模式,不断地提高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力度,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了绿色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形成了产业效益。

1.3农业效益不断提高

随着当前我国绿色农业的不断发展,在全国各地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些农业品牌,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绿色食品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式,一些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应运而生,收到了很大的品牌效益。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经在日本、美国等国外地区完成了注册工作。在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中,很多的绿色食品品牌认知度已经基本上超出了80%。在2016年我国国内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256亿元,出口的总额达到了22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中逐渐呈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竞争力。

2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2.1绿色农业整体水平较低

从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我国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上绿色农业经济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产业规模不够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绿色农产品分布的区域较为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经济产业,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化的需求。绿色农业产业技术含量较低,绿色农产品表现出了产量低、质量差等现象,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多的差距。

2.2市场体系不够健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在生产、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营销的网络不健全,绿色农产品欠发达,绿色食品体系发育的不够成熟,从整体上来看,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在产品生产之后,企业侵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绿色食品产业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程,严重的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影响了绿色农业经济的整体形象。

2.3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支撑条件不足

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支撑条件,例如资金投入。在政策制定中缺乏财税、金融等一些实质性的政策,通常政府制定的政策仍旧处于支持鼓励的一些大宏观背景下。此外,由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导致在部分区域同等优惠并未真正落实。再者,在技术储备方面,绿色农业经济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发展体系,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显得较为滞后,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活力,科技与生产不够紧凑,容易脱节,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3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加快构建绿色农业经济龙头企业

在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要引导一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营和管理,不断地增强其活力,加大其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当地政府要力求对一些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生产要素更加集中,向重点企业和产品集聚,形成良好的优势。此外,可以适当的依托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新建一批绿色产品加工企业,从而推动绿色企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品牌建设,依靠品牌优势,逐步的打通国内国际市场,带动我国绿色农业经济走向国际化,扩大市场。

3.2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总体上来看,绿色农业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其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各地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从当前的制度条例出发,加大绿色农业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快农业专业化立项、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从而优化绿色农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组织劳动力培训,协调农业各方力量,有效的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3.3加快绿色农业市场建设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3

一、河南省概况分析

河南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2010年我国GDP总量中河南省排名第五位,是我国中部四大经济区之一。河南省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我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河南省人口为9402万,全国排名第三位。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河南省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地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河南省的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河南省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全境内由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河流有400多条,全省气温一般保持在12-16摄氏度之间,山地和平原地区的温度差异较明显。河南省内的复杂地理环境和温度生长条件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省的农业主要以小麦、棉花、油料、烟草为主,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油料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15%,牛肉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15%,棉花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在我国的副食品加工行业河南省占比为35%,半成品与成品的销售占全国的50%。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全面,但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提高与人才的培养,在绿色农业的标准与产业化进程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二、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特点与意义

(一)河南省绿色农业的特点

1、绿色农业的标准化。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绿色农业进行标准化审查与监督的过程,绿色农业标准指的是对绿色化生产的系统性做出全面管理的一种低碳的绿色的标准尺度,利用这种标准尺度的制度、管理方式可以帮助绿色农业较全面和平稳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标准化其中包含:农业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绿色农业管理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建的标准。

2、环境保护。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又是中部地区四大经济区之一,所以绿色农业的发展会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时期的转型。会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节奏,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实现更多的绿色化转型。其中在农业的耕种、施肥、采摘、销售、食用、废弃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从绿色农业的发展带动环境保护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3、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河南省要从“无毒、无公害、无污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实际行动。“三无”为主题的绿色农业发展特点提高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力,为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方向。

(二)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意义

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首先,现代化工业发展的污染排放造成了河南省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农业发展的落后技术和传统的耕种方式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河南省必须发展绿色农业才能更好的带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有效的保障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生态环境的安全、实现低碳经济时期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次,全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消费理念不断增强,随着低碳经济转型的信号加强,绿色化的消费理念根深蒂固,对农产品的消费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而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通过创造绿色农业产业的转型生产出让全国人民放心的健康绿色产品,为绿色食品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所以河南省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最后,我国近年来与国际产品竞争激烈,尤其是与美国、澳洲、法国的农产品竞争,国际势力利用技术优势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抬高国际市场的“绿色门槛”,对农产品的要求更加偏向于高品位、高质量、无毒、无公害、无污染,这就迫使我国农产品必须面临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河南省做为农业大省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提高绿色农业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提高我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阻碍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难题

1、绿色农业品牌少,规模小,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目前,由于我国仍然处于低碳经济转型时期,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河南省内的绿色农业品牌较少,规模较小。河南省内的绿色农业品牌截止2010年有27家,占我国总体的1.5%,绿色农业试点单位在河南省内较少,而且由于分散较大,不能系统化运行发展。而且河南省本身政府投资与鼓励建设中对绿色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政府参与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没有相关的绿色农业战略规划,也没有相对应的资本投入,这导致河南省缺乏绿色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因为产业园区相对较少,河南省本身拥有的农机基础优势未能得到集群化的发展。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省城镇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加上市场化经济带来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就业压力过大,农村农用资金的使用在复杂环境影响下,大部分被挪用,农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足,农业发展的制度与管理措施不合理,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力不能得到基本保障。大部分农村的农业发展以家庭承包制为主,但是由于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过多,而留守人员大多以老弱群体为主,加上务农劳动力本身素质偏低,对农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务农劳动力的素质低下,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的比较效益就相对下降,产量增加质量和收入却为上涨,影响了农民与农业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社会资本对其的投资信心,降低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曾帮助农业发展实现大的突破,在产量上实现了飞跃,农业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很大,可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较短,现阶段许多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出现了问题,并影响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的表现主要是:第一,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基础层面尚未得到正确的认识,农民认为发展农业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价值,环境保护在务农人员看来并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务农人员也愿意为了追求农业发展而牺牲环境保护。第二,河南省内部发展农业存在掠夺式的经营模式,导致了大多数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加工较简单、企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生活负担大。第三,政府地方财政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过少、企业效益低,企业或个人难以获得除政府以外的投资金额,投资渠道的缺失导致了企业和农民个人都不愿意自己出资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失修和陈旧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第四,河南省水利建设中政府出资额度与速度较缓慢,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省内部分排水河道淤积严重,造成了引水困难,内河河道常年没有捞浅,淤泥沉积,抬高了河床,减少了单位立方米的水流量,大部分农用水泵、水闸、水阀、水桥等设施不能配套建设,导致了灌溉动力不足,维修问题严重。#p#分页标题#e#

3、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中部四大经济区之一,种植业面积可以达到726.3万平方公里,种植业面积过大造成了农业结构的不稳定,河南省主产粮、棉、油,产量均占到我国总产量的40%-50%,河南省大多数农民的产量虽然上涨,但是收入并没有上涨,而且大多数农民在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渔业、林业等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主要表现为:第一,种植的大面积粮、棉、油大宗产品在国内过剩,缺乏社会引导和有组织的农产品对接交易展览会,不能够得到准确的市场机会,在出口方面又面临难题,该难题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达不到国际化标准,出口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第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规模都比较小,在地区性还是国家性所发挥的功能还比较弱小,农业发展为目的的组织能力较低,导致了农业主导产品与新阶段的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第三,农民的生产经营缺乏社会化经营的引导,在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方法、管理措施、人员素质、市场方向等方面欠缺引导,在绿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都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引导,从而实现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四、解决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的创新对策

1、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发展产业园区,实现集群优势发展。河南省在发展与创新绿色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发挥河南省本身具有的农业基础优势,提出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改变目前河南省内部绿色农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河南省应该注重对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和试验园区的建设,将省内的原本具有优势的农业基础力量集中在产业园区或试验园区内,形成集群效应,互相弥补之间的不足与缺陷,相互帮助实现资源的互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政府应该起到主导性的发展作用,政府应该扩大绿色农业的财政预算,积极主持与发展民间资本的投资与参与,提高市场中绿色农业的投融资灵活性,通过市场集结的资本大多数要应用于绿色农业的技术开发领域,要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加强绿色农业产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利用绿色化技术的开发提升绿色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在建立好以上两种渠道发展绿色农业后,河南省政府还应该提出产业化发展绿色农业,形成从研发、种植、耕作、施肥、采摘、检验、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化的绿色农业系统工程,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扩大了绿色农业的生存空间,实现了绿色农业的经济效应。政府要突出龙头企业的作用,让龙头企业做好带头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举办更多的绿色农业产品展示展销、信息、项目推介活动。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4

[关键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产品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在新时期发展下提出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在新时期发展状况下,对绿色农业的经济理论和生活实际应用体系都要进行完善。现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应用获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社会政府和各地方工作者都比较认可,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在新时期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势在必行,要按照实际生活情况为基础进行研究,制定出有效的、规范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和制度,促进其在社会上的发展。

1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农业经济发展主体带动能力不足

近几年,我国的绿色农业经济增长幅度比较大,可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小型企业的发展空间不足,企业管理体系不够完整,没有有效的、深层的企业主体带动发展,很多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检验标准无法满足新时期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产品结构不够档次,加工程序无法满足要求,产品成型类型多,精深产品不足等。现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无法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第一点是经济投入不能满足需求,很多企业在制度上不能够促进绿色农业经济体系发展,很多体系和机制都处在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层面上,没有贷款、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第二点是现在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不够均衡,经济政策的制度不能立刻出现在所有地区和城市,没有根据本地区的绿色农业经济制定相应的多样化、信息化的经济实施体制。[1]第三点是由于绿色经济建设的技术不足,没有合理的经济科技技术作为技术保障,很多绿色的农业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重点是还会出现供给和现在社会发展无法协调统一发展的局面,农业技术制度不够完善,在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着体系不再完整、技术不足、人员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第四点是在新时期下绿色农业经济社会服务制度不够完善,企业的绿色农业检测鉴定体系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系统不够完善,更为经济、有效、合理、专业的农业经济发展系统还不够成熟,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服务不完善。

1.2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市场机制不够成熟

当前,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农业资产、农业生产、农业营销、农业技术、农业劳动、信息技术等机制还不够成熟的情况,每个领域和企业的发展都无法保持均衡,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市场不先进,信息技术的营销手段不足,绿色食品质量不高等导致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整体不够完善,相对落后。而且,对农业经济发展市场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和引导的绿色产品的鉴定、发展、认证不完善,具有绿色产品生产丰富性、执行力度不足的现象,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市场标准机制不够健全,绿色农业经济市场对很多企业对生产的产品鉴定和检验制度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的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系统。[2]还存在着很多企业对绿色农业经济研制的产品和购买者的保护权利制度不完善,企业违法研制充当绿色产品的事情时有发生,企业不能够按照相关法律和遵守绿色食品鉴定标准为基础,进行绿色农业产品生产和研发,操作流程等不能够满足现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标准,严重损害了购买者的权利,还打乱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体系的秩序。

1.3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市场水平不高

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和发展,使得绿色农业经济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提升了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但是从深程度分析,很多企业在现阶段发展和生产规模无法满足需求,规模过小,不够专业,集合发展程度不够。[3]制定和研发的绿色农业产品占据整个农业产品的比例不够高,而且绿色农业经济的食品结构不完善,出现的产品质量不高,品种不够丰富和多样化。很多绿色农业产品都是以植物、野生采集等方面为基础,像动物类的绿色产品的研发比较匮乏,而且那些研制了绿色动物类型绿色产品的地区位置不够集中,在新时期发展中无法顺应现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分析

2.1有效制定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市场

随着中国地域所处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很多地区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建立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市场体系时,要根据本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气候等条件,有效制订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计划。政府和各个地区的领导要根据本地区的发展和环境影响,及时制定能够实施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从整体出发,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定能够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机制。在机制中要划分好农业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战略目标,根据划分的制度和政策进行有效组织实施,展现出制定机制的有效作用,提升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工作。[4]政府要合理考察和检测出本地区的经济、农业发展情况等为基础,研制出有效规划制度,根据地区发展制定绿色产品和生产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绿色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2.2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建设机制建设

政府要及时完善和规范绿色农业经济科学支撑机制,提升绿色农业科学建设,要根据现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产品研发、营销等相关工作进行建设和解决,提升新科学技术研发和制作。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体系,要不断发展和检测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工作,进行技术创新工作,保障绿色农业产品的有效研发和制作。[5]要结合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和需求,制定规范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绿色生产、检验、加工、营销、服务政策,保证绿色农业产品的质量和标准。要建立良好有效的绿色产品检测机制,严格监督和检测绿色市场中出现的产品,确保产品能够合格,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绿色农业经济按发展市场的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竞争力和服务管理。

2.3加强企业带领工作

企业带领工作内部具有全新科学保证技术,在当前的绿色农业市场中能够占据一定地位,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大,而且产生的绿色产品的经济效益比较高,能够带领其他企业共同发展。国家政府要对这些带领企业进行有效培养和创建,保证这些带领企业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该企业的市场管理体制,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绿色产品的加工和研发,能够开发出更好的产品。[6]要引导带领企业发挥好自身引领作用,积极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在带领企业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效联系机制,带领企业经常对其他企业进行培训和训练,使整个社会的绿色农业共同发展,促进国家绿色农业发展。

3结论

在新时期下,我国提出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体系,能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消费者创造出合格的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新时期下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果,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国家政府要及时制定有效策略,创新科学技术,建立有效经济发展体系,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春霞.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前景分析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1,5(4):50-51.

[2]纪礼陈.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4):387.

[3]张鑫,吕小冰,肖文茜.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J].南方农机,2016,47(11):82.

[4]慕杰少.关于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农家科技旬刊,2015(2):15-95.

[5]王德章.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C]//亚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国际研讨会,2011(45):45-94.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5

1.1绿色食品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针对现代人们对绿色食品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人们认为只要是土地里长出来的蔬菜都是绿色食品,这种对绿色食品的理解是错误的。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一种食品,具有一定的安全、营养的一种食品。无污染不仅是指在生产中不受到污染,而且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绿色食品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的食品,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概念模糊,影响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由于绿色食品是一种农业的生产过程。众所周知,农业生产过程通过使用化肥、农药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现如今的社会经济中,由于农业生产缺乏对绿色食品产业的认识,对绿色食品的生产不重视,不仅对消费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还制约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生产绿色食品的同时,滥用激素的现象越来越多,改变了绿色食品的概念,不仅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而且还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2绿色食品的问题

现代社会经济主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但是在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没有一定的安全和质量上的保证,在生产绿色食品管理中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虽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由于对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都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企业在绿色食品产业中滥用绿色食品的标志,假冒绿色食品,不仅对人们的身体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不利于本企业经济的发展,还对农村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经济主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中,绿色食品数量较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规模比较小、产品较为单一,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1.3生产绿色食品成本过高

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想生产绿色食品,就必须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不使用农业化肥,对土壤、气温等各种要求比较严格。绿色食品的包装,必须要进行单独包装,还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发展了绿色食品产业,但是还要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志,在申报过程中,需要花费过多的费用,就会造成了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成本过高的问题。

2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要想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2.1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绿色食品产业就是在无污染的区域内,利用一定的自然资源,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绿色食品。在绿色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如今社会发展中,绿色食品产业是一种有着非常大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现当代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是趋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能由传统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还能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所以,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肯定是安全无公害的,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技术。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由于对生产技术有着一定的要求,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对生态环境和安全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2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

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能通过绿色食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对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能够使得绿色食品的质量达到标准。只有绿色食品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促进绿色食品产业,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3加强政府的调控

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宏观调控。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政府要建立环境保护机构,通过一定手段来加强环保管理,能够把环保责任制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绿色基地,能够保证绿色食品产业良好地发展。还要加强环保意识,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促进绿色食品消费。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的优点,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一定的宣传,这样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4提高市场营销力度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要越来越高,大多数的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渠道进入市场。需要拓宽市场,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市场,能够有效保证绿色食品流动的现代化建设,进而提高绿色食品的流通率,保障绿色食品的安全、质量等,同时还要杜绝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进入市场。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构建绿色食品网络营销平台,能够极大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进而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结语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6

1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势

综合效益更高:绿色农业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其发展的目的在于协调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利共赢。与此同时,在综合效益型农业建设过程中,绿色农业经济发挥着促进作用,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的合理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与环境协调:在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农业的发展原则,在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生态环境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发展的同时,注重使用新型农业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多种农业资源、实现资源的绿色开发。和传统农业相比,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统一。挖掘优质农产品价值:绿色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不但减少了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价格,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已实现规模化生产。2004年黑龙江省作为首个绿色农业经济生产基地,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现如今,国内已有592个绿色农业发展生产基地,绿色农业经济也初具规模。二是品牌效应日益显著。随着绿色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产品种类与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出口量和出口额度也呈逐年递增趋势。随着一批国内优秀品牌的创立,我国绿色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呈集团性发展趋势。

2.2存在问题

市场体制落后: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致使其发展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如生产、销售、流通渠道等市场制度存在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各个地区之间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市场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尤其绿色食品产品出现安全问题,这就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担忧。带头作用不明显:绿色农业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各地区发展水平没有过分失衡,但这也造成了缺乏带动效应的龙头地区和企业。大部分地区均处于摸索阶段,缺少实际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也容易导致各地区各自为政,任性发展。后继动力不足:绿色农业较传统农业想比,投入资金普遍较多,回本时间普遍较长,因此非常考验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及运作能力。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没有政策性指向,银行贷款项目没有明显倾斜,因此对经营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3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3.1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绿色农业在现代农业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这就要求现有的农业结构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具体的优化措施有,重点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模式改革与创新,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发展烟叶、药材等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逐渐扩大当前这种作物的种植规模,并强化经济林、生态林等种植模式建设。此外,重视发展家禽畜牧业,在财政方面应逐渐加大投入,注重资源方面的供给,以此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3.2强化绿色农业技术研究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7

关键词:绿色农业;农业经济;农业发展

绿色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应对当今农业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比较大,传统耕作模式已经难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生态资源退化、农民收入较低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构建新时代农业生态系统。

1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1.1绿色农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大部分国家开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点对农业生产进行优化调整。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农业产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价值。为增加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致力于构建符合21世纪农业生产力要求,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先进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绿色农业。从狭义上看,绿色农业主要是指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从广义上看,绿色农业是一种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平衡、人类社会的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角度,依托现代化绿色科技而构建的农业产业链条[1]。绿色农业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构建高效、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无公害、无污染、持续稳定、综合性和标准化的现代化农业系统特色。

1.2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促进农户增收增效,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仍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持续破坏自然环境等问题[2]。在传统农业发展中,农户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等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绿色农业是根本性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通过科学控制农业生产成本、优化配置农业产品生产、流通和管理等各环节,大力促进农户实现增收增效,实现国家提出的迈入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目标。(2)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发挥农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农产品一直是国内市场上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产品一直未能发挥和地位相匹配的重要经济价值。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更高经济收益的重要保障。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下的农产品质量大大超过普通农产品质量,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户经济收入[3]。此外,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源头上控制农业产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生态破坏。(3)促进农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更新。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构建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思路。传统农业是粗放式发展模式,消耗大量资源,难以适应新时代下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绿色农业是农业产业对循环经济的最好实践,是构建现代化生态农业体系的重要措施。

1.3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意义

(1)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现代化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将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发展的良好可循环发展模式。绿色农业经济建设对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可以大力促进综合型农业建设的水平。(2)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双赢。绿色农业经济监测的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是利用现代化农业耕种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对土地、环境最小程度的消耗,能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和绿色生态水平。绿色生态农业相比传统农业经济,可通过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实现经济和生态的高效协同进步,有效实现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合开发。(3)生产成本低。绿色农业通过削减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可以减少人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生态绿色水平,保证食品安全,有效控制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的成本支出。绿色农产品有良好的品牌口碑,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卖出更好的价格,从而获得比传统农产品更好的经济效益。

2国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国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国内绿色农业的最初发展形式是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推广绿色食品以来,绿色食品成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国家从2005年开始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示范建设单位百余家。截至2020年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超1万家,产品种类超2.5万个,每年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超1亿t。近几年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还在不断攀升,绿色食品的生产面积不断扩大,较好满足了当下人们对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和品牌化的消费需要。国内绿色食品在发展中减少了尿素等化学化肥用量,折算后减少了近3500万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020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提出,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开发,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4]。通过优化调整农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种养业的结构;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继续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和兽药的减量行动,发展生态健康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战略部署,在国家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争取到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统筹将绿色食品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部级品牌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建立推动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工作的专项财政预算,促进绿色农业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2国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农业市场上还存在大量山寨、假冒和伪劣的绿色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全产业链验证制度不健全,绿色农产品和传统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区别没有拉开。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和认可度有待提升[5]。(2)国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不够,农业现代化机械设备使用效能不高。引进高新农业技术所需资金缺乏、绿色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经济见效慢等问题,都是制约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全国大型农用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利用程度低,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转化效率差,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等问题,都是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3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和途径

3.1构建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

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普及的优势,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的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让绿色农产品都能卖出好价格。充分利用国内互联网电商平台蓬勃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共同构建覆盖全国各区域的农产品快速销售体系,缩短绿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居民家庭餐桌的距离。建立农户直播销售农产品新模式,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让优质安全的绿色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建立完善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保证绿色农产品的质量,为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奠定基础。

3.2促进绿色农业机械设备利用

政府要为绿色生态农业农户提供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持,针对农户发展资金不足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拓宽农户的融资渠道,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设。目前很多农业大省的政府部门都开始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联手为绿色生态农业农户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支持,解决了很多农户的燃眉之急。结合国家出台的最新土地权管理制度,在强化土地权流转管理的同时向绿色农业产业倾斜,提高土地利用率,坚守土地红线。结合绿色农业生态发展需要,加快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的推广使用。和农业机械设备厂家企业联手,借用“借鸡下蛋”“接船出海”等新发展模式,帮助农户尽快适用新型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加快推动绿色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3.3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从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入手,帮助农民掌握绿色农业种养技术,建立全新的农产品经营体系,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推动农民迈向小康[6]。采用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和农业经营措施,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回归家乡进行创业,促使绿色农业在年轻“血液”推动下获得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政策、人员、资金等方面向绿色农业发展倾斜,找准影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对症下药,帮助农户树立经济思维和市场理念,在绿色农产品选种、育苗、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开展创新实践,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4加快绿色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加快发展的步伐,取得更好的成效。在绿色农业发展中,要结合农产品产销环节的关键问题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升级战略,降低农业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优化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科技进步促进绿色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3.5增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引导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引导消费者认可绿色农产品,推动绿色农产品和销售服务尽快进入市场化的良性运行轨道。大力构建绿色消费需求,为企业和农民搭建共赢共进步的渠道,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和认可[7]。从农业经济的源头优化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观念,强调绿色农业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重要价值,促进人们形成现代的绿色消费理念,推动绿色食品消费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实现绿色农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8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力不足

当前,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不够理想,缺乏必要的水利工程。农民在水电使用方面也会遇到一定的问题,道路问题也亟待改善。尤其在山区农村,其耕地面积的分散性特征更为明显,无法顺利运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完成耕种,只能以人工形式完成作物的种植工作,这便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的速度,经济收益水平也更低。此外,多数农民自身未接受必要的教育,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这便导致难以实现标准化的种植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便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灾害的能力,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缺乏劳动力

目前,多数农村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常驻居民主要为老幼和妇女,对外部信息的接收能力也较差,难以形成更为科学的农业意识。此外,部分基层领导者的工作能力与文化水平较低,难以深刻意识到农业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农业工作内容相对烦琐,收入也较低,便会形成消极的工作态度,从而使其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便导致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

(三)农业种植产品单一

农业种植的品种相对单一,在传统种植思想的影响下,多数农村仍倾向于选择传统作物进行种植。此外,多数农民均独立经营,种植区域相对分散,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种植,这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农村的劳动力及物力等资源配置不均衡,这些均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

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能够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需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效果,及时掌握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相关资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信息支持,促使农业管理指导有效落实。全面发挥管理制度的功能,规范农民的种植行为,保障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稳定。此外,还需侧重发挥制度的功能,对所有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升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优化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制度对农民的传统意识进行转化,优化以往的生产模式,从而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能够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引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果,可及时准确制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农村经济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第一,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农民对经济信息难以形成准确的认知,这便导致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农民对自身经验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难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第二,从农村以往的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整个过程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概率更大,对农民的经济收益产生较大的威胁,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三)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收到预期的效果,便可有效改善农村经济的客观发展环境。第一,可向农村地区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促进农村经济模式向现代化转变。第二,在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期间,需紧密结合地方的人文环境,制订与地方发展相符的计划,同时应用各种措施来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从而尽量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保证各类资源均能发挥最佳的使用价值,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最终促使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三、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业的生产规模不应限于目前的生产品种,还需依据地方的特色和实际情况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部分农村地区仍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实现创新。对此,地方政府需派出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农村是否具备发展其他产业的可能性。如果具备充足的水源,可发展渔场;如果草木茂盛,则可发展畜牧业;如果土壤资源丰富,则可建设种植区域。通过各种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地方政府需紧密结合农村地区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特征,有针对性地发展不同产业,拓展农业发展的思路,有效借鉴具有实用性的技术和经验,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优势,从而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二)建设农村绿色经济体系

农业生产也需加强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地方政府要对农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实行统一管理。首先,政府需深化解决由于农民使用肥料的不科学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政府需依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条件来形成土质检测的报告,依据报告内容的分析结果选择正确的肥料类型。同时,政府还需对农业生产加强管理,限制农民所购买和使用的肥料类型,以此保证土壤资源不受破坏。其次,政府需严禁农民的肆意砍伐行为。农民在入冬后便需大量的木材作为燃料用于取暖,因此对木材的需求量也较高。为保证农民的正常生活水平,政府不能强制农民完全禁止砍伐行为,但需采取科学规划,明确列出相关的砍伐制度,如只允许砍伐已经坏死的树木,不能对正常生长的树木进行破坏。最后,政府需对农村产生的垃圾进行集中管理。部分农村存在垃圾乱放的情况,这样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对此,政府需派遣专业的企业负责清理垃圾,定期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为农村的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保障,共同推进农村的绿色发展。

(三)建立电商平台

农民主要通过种植与销售农产品活动产生经济收入,这便需要广泛挖掘和拓展销售渠道。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尤其在网络技术与运输渠道不断优化的基础上,电商平台的发展趋势相对乐观。政府可鼓励农民积极构建电商销售平台,借助网络渠道销售产品。政府也可自主建立线上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将区域内的所有农产品类型进行整合推荐,从而大幅提升农产品的销量,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此外,政府还可促使农民或村集体与地方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降低交易中间环节的成本。政府可搭建直销平台来提升农产品的价格,同时还可降低企业的收购价格,帮助农民与企业获得双赢。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