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发展思考探讨

绿色农业发展思考探讨

[提要]实现“绿色兴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安康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指出存在农业耕地资源短缺、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机械化落后、农民职业化水平不高、绿色农业产业创新化低等问题,并探究绿色农业发展路径,即制定绿色农业发展政策、构建绿色农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绿色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培养乡村人才,并引进农业专业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以往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自然环境资源为代价,高投入与污染、乱排放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增加生态和环境压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的任务不是终点,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构建农村农业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必然举措。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绿色农业既要重视数量与多样,更要聚焦质量,守护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构建绿色标准化农业产业链,让发展绿色农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帮手。安康市被授予“2020年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发展范例”称号。因此,本文通过对安康市绿色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分析安康市发展绿色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安康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一、安康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特色富硒农业优势明显。安康硒资源富足,被誉为“中国硒谷”,天然富硒农产品丰富。凭借发展五大富硒特色产业即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助力农民收入增加、深化乡村振兴。“十三五”时期,五大特色富硒产业发展成果显著,据安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富硒产业总额超过800亿元。其一,富硒产业不断升级,2020年安康茶叶产量3.38万吨,全市建成茶叶园区276个;近四万贫困户凭借“富硒茶”增收与脱贫。魔芋种植面积与产量和加工能力均占全国1/4,建立了90个市级种芋示范园,带动芋农10万户。其二,富硒产业品质不断提升,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就包括“安康富硒茶”“安康花鲢”等安康五大富硒产业。

(二)“三品一标”认证成果显著。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把实现农业产业兴旺作为着眼点。那么,归根到底,首先要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建立品牌,强化产业。安康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三品一标”为抓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取得显著成果,其中农产品注册商标236个,获国家认证无公害产品324个;并持续推进“一县一特”建设,有机农产品认证67个;认证产品绿色食品11个。“硒博览会”“共护南水北调水源及共建富硒茶乡”等大型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安康富硒农产品得到了推广,不仅在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而且走进欧美及丝绸之路沿线等国家市场。

(三)绿色农业模式创新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新型交叉型产业即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使其融合发展有效增强农业的供给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推动器。实施“旅游+绿色农业”项目,主要表现形式是农业型景点;绿色农业是景区的核心聚焦点,通过打造网红景点、特色农产品食物吸引游客,实现了旅游和农业发展的双重效益。安康积极围绕乡村人文自然风光,打造乡旅融合之路。安康市2015年旅游收入144.9亿元,2019年旅游收入超过329.14亿元。其中,安康蒋家坪凤凰茶山生态休闲观光茶园2,400亩,2020年建立种植生态休闲观光茶园,“茶栖谷”等特色茶园提供了“游-采-购-赏”茶叶为一体的农旅休闲游,蒋家坪村贫困农民依托茶园实现了人均年收入增收超过1,000元,凭借茶园脱贫增收,实现了“绿色兴农、绿色助农”的目标。

(四)绿色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安康市积极推进绿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政府政策支持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下,现代化进程加快。其一,全市建成多样化的现代农业园区1,034个,转变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业合作社7,222个,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同时,壮大家庭农场,拥有家庭农场3,880家,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依托联合政府与企业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其二,农业商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安康汉滨区构建了绿色富硒食品企业集群。其中,“安康富硒茶城”配套建成线上与线下销售体系,构建茶文化展示区、茶艺品展示厅、网络直播平台等功能区,茶城打造集销售、体验、展示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解决了安康富硒茶叶销售集散的难题,实现了茶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安康市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耕地资源短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牢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的底线,要采取严格的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耕地的非农占用愈加严重,绿色农田被工业园区与高楼大厦侵蚀。依据《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数据显示,2019年的耕地总面积是543.85万亩,耕地面积呈现减少态势,1996年耕地765.00万亩,耕地面积20年间减少了40.67%。同时,耕地质量差异性明显。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林地覆盖率高,耕地呈现陡、碎、差的问题,耕种条件差、实现机械化困难,虽然近年来政府采取措施使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变缓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改善播种设施,但耕地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

(二)农业自然灾害严重。2020年3月,在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上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安全。农业灾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主风险,主要指农业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其他灾害。气象灾害对安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安康地处山区,土地纵向差异明显,山地和丘陵总面积占比大,松散的土壤和岩石结构容易引发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导致土壤侵蚀和其他自然灾害。2020年,安康市农作物受灾面6,503.4公顷,粮食绝收面积1,755.7公顷,农民收成受创;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致成灾面积4,742.3公顷,造成农业类经济作物损失8,247.75万元。农业自然灾害带来的的损失给绿色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农业机械化落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发展未来农业的新趋势,充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于农业生产,加速变革生产方式、使智能绿色环保技术广泛使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率。目前,安康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缓慢的困境之一就是机械化普及率低,根据《2018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9.10%,安康市坐落在丘陵山区,农业农作物耕种收利用机械化仅为32.95%,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据统计,全市拖拉机数量占陕西的3.22%,收割机数量占陕西的1.06%,机械化水平呈现落后趋势。农田水利、农田输配电等机械化智能工具应贯穿耕种、管理、运输、秸秆综合利用等多个环节,是稳定生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播种成本和增加收入的重要设施。

(四)农民职业化水平低。“留农于地”、农民职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懂农业技术、通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先导力量,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保障。近年来,安康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农人才战略,采取了培训、“田间课堂”、线上远程教学等一系列学习方式。但农业专业人才匮乏仍是农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困境。据统计,安康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管理活动的人员,其中年龄五十岁及以上占比36.8%;数据表明年轻劳动力严重缺乏,“老人农业”趋势化明显。同时,乡村劳作者受教育程度低,初中和小学文化占大多数,为82.3%,而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仅占0.8%,培育乡村专业人才仍需多方面的努力。

(五)绿色农业产业创新化低。首先,安康绿色农业食品研发力度不够,绿色食品停留在原材料阶段。以茶叶为例,202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92.54万亩,茶产量3.38万吨。紫阳、平利茶是安康富硒茶的代表,但是多年来主打都是高品质春茶宣传、销售,导致夏秋茶利用率不高,无法使茶叶资源最优配置。其次,绿色农产品冷藏运输链不完善,产后保鲜、加工等环节科技攻关滞后。而且,绿色农业产业配套设施欠缺,安康平利等县依托本地的茶农业资源构建绿色休闲农业,打造农业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但仍停留在观光采摘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旅游服务中心、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健全。

三、安康市绿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制定绿色农业发展政策。一是贯彻和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应制定退耕还林还草、限制化肥农药施用、规范与约束污染工业产业发展等相关措施,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制定并实施发展有机农业制度,市场补偿与政府补偿等惠农政策。二是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政策。安康地处秦巴山脉区域、林地占比高,人均耕地面积不足,耕地质量不高,因此受到土地小规模经营的限制,使得现代化技术应用、农产品品质优化、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受到约束,那么,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化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三是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地方政府应将农业保险的发展与我国农业防灾救灾体系结合起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及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气象风险防御机制的构建。

(二)构建绿色农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十四五”规划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发展智能化农业。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运用智能化机械化工具推广绿色高效技术:节水浇灌、无土栽培。二是创新循环农业发展模式。2019年全市化肥使用折纯量10.50万吨,农用塑料膜使用量0.31万吨,化学污染严重;对于养殖污染与化学用品的污染,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优化养殖发展、使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化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充分利用绿色农肥。三是建立农产品追溯与监管体系。严格控制品种选择、技术培育、产品检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和监控。

(三)打造绿色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紧扣农产品生产前、中、后各个环节,构建将生产、研发、管理于一体的标准化系统体系,打造中高端农产品。加强特色富硒食品魔芋、核桃、茶叶的研发加工,创建安康市知名商标,让绿色农业品牌与绿色食品工业品牌形成互补。其次,以“绿色生态”为主方向,发挥农业的多功能附加价值性,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让农户与其他新型农民利用二三产业的高附加值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加强种植饲养结合、农旅结合等新兴农业发展模式的应用和推广,进而扩大农业发展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四)培养乡村人才,引进专业人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建设中人才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素,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与人才振兴。而农村劳动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是当前乡村地区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推动安康市乡村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人”的问题:一是“校乡联合”加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进农业院校教学专业人士传授新型培育与管理技术、普及绿色农业种植管理与市场销售等知识以增加专业技能,通过学校与乡村联合强化绿色产业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探寻农民教育与培训方式以及如何推广农业种养技术知识。努力使致力于农村建设的人留在乡村、扎根乡村,把本土农民由人力资源变为人才资源。

作者:孙梦梦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