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包探究

内部审计外包探究

【摘要】

内部审计是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所以是一种增值服务,但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如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实施内部审计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产粮食”的管理部门数量增多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这在当今不太景气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无疑会对企业的生存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很多企业选择外包自己不擅长的内部审计服务,以便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维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外包内部审计服务对企业有利也有弊,它对企业成本降低是相对的,影响却是多样的,本文将对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服务外包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监督,更是一种增值服务,可以给企业带来期望为正的价值,所以出于有用性原则,大型企业通常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与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保证对法律的遵守与对公司章程的践行,并能有效管理企业的各种风险,对企业的运营提出相对客观的建议与对策供决策层参考。然而,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与实施成本高昂,通常中小企业是无力消受的,而且中小企业对完善公司治理的需求也不迫切,“不产粮食”的管理部门往往被企业视作累赘,臃肿的“企业机关”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锐意进取的组织会竭尽所能削减管理部门的规模,内部审计部门的去留通常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快速显现井喷式发展的黄金年代似乎已经远去,普通企业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成为了企业应对新形势的一个选项,使得许多管理部门可能被精简、合并、裁撤。鉴于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很多企业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给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机构作为折中方案。

一、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

简单地说,企业要将内部审计外包无非是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但这也可以细分为许多方面:决策层既有成本方面的考虑,又有组织弹性方面的考虑,还有企业战略方面的考虑。当然,在分析外包动因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下内部审计的作用,这才是企业不“裁掉”内部审计职能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的职能动因。

(一)内部审计职能动因

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管理活动的一种,意在从企业内部创设相对独立的组织,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评价与管理风险,并从旁观者(客观)的角度提出改进营运管理的方法,为企业增加价值,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许多技术和特点是共通的,最明显的共通点就是独立性(尽管两者对独立性的要求大不相同),审计作为一项鉴证业务本身就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鉴证报告才有意义,否则就不能让人信服,这也是内部审计只能对内的原因,因为它只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够完全独立于组织本身。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第一,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财务数据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便管理层能够依据可靠的数据进行决策;第二,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监督,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这与财务活动也是相关联的,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风险,尤其是重大的财务风险、合规性风险与法律风险,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第三,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其相对独立性,可以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对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审计,并且其活动通常不受限制,从而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并向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报告;第四,内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各项决策的执行情况,包括对预算的执行和对原来内部审计所发现问题的整改状况,能够随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将情况向上反映;第五,内部审计因为其较高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充当顾问角色,向管理层提供一些咨询服务,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这也属于增值服务的一种;第六,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能够为企业的形象加分,增加投资者、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对企业的信心,而这显然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好处”。

(二)对企业成本费用的考虑

企业属于营利组织,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从短期来看,企业一般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此来实现价值最大化。所谓利润,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的差额。所以,增加利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提高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这两种基本途径还可以结合成第三种途径,那就是同时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随着经济的下行和市场的饱和,企业想要提高收入已经越来越难,那就只有想方设法节约成本了。企业自己实施内部审计的代价是高昂的,因为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保持其有效运转,聘请和培训专业人才,维持该部门的独立性,都需要高额成本,而且这看上去与企业主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自己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可能是不经济的。因此,很多企业选择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将该项职能委托给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来,专业机构通常拥有比较优势,能够在比企业本身更低的成本下实现类似的功能,其出价也较为经济,对双方都有利,符合经济学原理(有效的帕累托改进)。若选择外包,企业将节省一大笔日常营运的成本费用,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筹建和运行费用,专业人员和支持性人员的招募、聘用和持续培训费用,保持内部审计人员和部门独立性所花的费用。而服务外包则只要支付事先约定好的业务服务费,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成本,特别是对相关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所以,把企业不擅长的、成本高昂的职能和业务交给更加专业的外部机构去做,企业可以借此降低成本费用,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

(三)对组织弹性的考虑

当前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节奏也越来越快,我国的产业结构又处于深度转型中,这就要求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否则就会因为落伍而被残酷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富有弹性的组织往往就成为了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弹性组织不同于集权化的正规组织,它追求组织灵活性,强调随机应变和“可收缩———扩展性”,一般适用于不稳定的经营环境。企业会尽可能地减少固定部门,只保留一个或几个核心团队,专注于增值率最高的业务,其他非核心部门则视情况而定,有条件就设立,没条件就忽略或者外包。而内部审计部门有一定的特殊性,该部门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固定成本(公司章程的匹配、部门的建立和运行、专业人员的招募和培训、独立性的维持),可预见的开设成本会高于其他管理部门。所以,在遭遇危机时企业往往也很难狠心裁撤(虽然是与决策无关的沉没成本),高门槛带来了低弹性,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企业希望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动的,这样才最具弹性,才能最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对于企业来说,管理部门具有杠杆作用,因为其成本一般变化不大。然而其管理规模却是变化的。在业务扩张期,管理部门的职能和效率就能充分发挥出来,相当于车间的“产能”得到充分释放,“物尽其用”,有限成本提高的管理效率,能够放大企业的效益;在业务收缩期和经济不景气阶段,产能闲置,白白损失固定成本,对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杠杆作用是很明显的。杠杆越高,组织弹性越小。在调低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往往会谨慎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杠杆效应。

(四)对企业战略的考虑

20世纪70年代曾经发生了多元化经营浪潮,但到了90年代,这一潮流逐渐停止,因为企业发现盲目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并不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提高,甚至容易把企业带向深渊,把自己的主业都给搞砸了,正所谓“样样通,样样松”。企业管理层意识到,只有把精力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才是最正确的战略选择———只做自己擅长的事,这就是集中化战略。企业最擅长的领域,就是企业能够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相对低成本),一般企业显然不会擅长搞内部审计。所以把自己不擅长的职能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做也就有了理论基础,这是企业集中化战略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也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企业在实施集中化战略以后,一般会将人才集中于主业上,而不再维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特殊关注,这可能会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21世纪,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需要把能够招募到的最优秀人员投入到核心业务当中去,在其他方面只能寻找变通的方法,比如将部分职能外包给专业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就是其中之一。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劣

内部审计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优势,但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全面、综合地进行考虑。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外包内部审计职能有着众多优势,例如更高的独立性,但归根结底是企业为了省钱省精力,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做出的权衡。外包能够让企业经营更加灵活,组织更有弹性,成本也能有效降低,还能节省人力资源。另外,还增强了企业与一些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与往来,拓展了企业的人脉资源。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劣势

内部审计外包虽然可以大幅节约成本,但也有着许多劣势,甚至会给企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应当引起企业注意。第一,内部审计外包使得内部审计业务的展开需要内外部进行协调,跨组织交流显然成本更高,效率更低,交流的不通畅会影响外包审计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反馈,内部控制五要素里的信息与沟通同样会受到损害。第二,内部审计外包使得企业机密信息容易泄露,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策略的泄露,往往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另一方面,企业与外部的事务所合作也会怀有戒心,不能完全坦诚,倾向于设立一些影响的障碍,妨碍外部承包者深入开展工作。第三,内部审计外包使得企业没法培养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和内部控制人才,这对企业做大做强是不利的。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自然就不会系统性地培养内部审计人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复杂性和机构复杂性的增加,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将得到显现,缺乏熟悉企业环境的内控人才和内审人才将会困扰企业,而且会对固定的内部审计提供者产生依赖,从而在价格谈判时陷于不利地位。第四,外包内部审计的策略更适用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负担一定的内部审计成本,而外包内部审计取得的效果往往会差于中小企业,这是因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和其他事项需要流畅的沟通和实时的监督,这一点交给内部机构反而能做得更好。

三、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建议

外包内部审计职能有优势也有劣势,企业要在充分利用其优势的同时,竭力避免其劣势。

(一)有实力的企业应保留内部审计部门骨架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审计部门将显得越来越有价值,所以有实力的企业应该保留内部审计部门的骨架。企业不需要保留完整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应该留下“接口”,也就是基本骨架,方便随时扩容,也方便与外包的机构服务人员打交道,业务也能很容易地对接:一方面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扩充和缩减队伍,快速适应企业需求,使组织具备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沟通,增加沟通效率(专业人士之间更好沟通),保证外包内部审计可以发挥其应有效果,审计结果能够被重视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最后,还可以防止对会计师事务所造成过度依赖从而被漫天要价,甚至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中物色优秀的审计人才,通过“挖墙脚”,让他们跳槽来本企业工作。

(二)会计师事务所应做好的准备

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的业务是财务报表审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和税收筹划,有时也包括验资。由此可知,会计师事务所更擅长外部审计而非内部审计,事务所可能还没有做好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的准备。当然,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有着许多的相似性和共通性,事务所应该可以很快适应这一新形势。目前这一块业务在我国尚处于早期摸索阶段,正是事务所大有可为的时期,事务所应该对企业外包的内部审计业务进行充分研究,评估其风险和收益,建立自己的执业标准,力求将来在这一领域制定法律规范时为自身争取更大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即争取制定游戏规则。另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流动性很强,这在人力资源比拼的竞争中是很不利的。事务所中具备丰富执业经验的审计人员一直是广大企业界“垂涎”的对象。大型企业的吸引力也足够高,待遇又好,很容易把优秀人才从事务所里挖走,尤其是那些在当事企业中从事外包审计业务、熟悉当事企业环境的从业者,更是客户抢夺的对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为保护自身的核心人才而制定相应对策,防止在外包业务中流失关键人才。可预见的防范措施,可以包括带有特别条款的业务约定书,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特别条款等;更主动的措施是事务所的激励政策和待遇,要能留得住人才。

(三)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外包的规范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开展时间不长,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来评价和规范类似行为。这就需要相关行业协会(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工商联),通过协会牵头和自愿协商,逐步形成执业标准,然后再提交人大或者国务院,将之升格为法律规范或行政规范。通过强制性的规范,可以对这一业务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发生混乱而影响企业管理和损害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

作者:张越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志远,任得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2015,(1).

[2]申斐.内部审计外部化程度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上海,2013.

[3]王海兵,董倩.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