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监督管理范例

内部监督管理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1

(一)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政府部门、企业内部以及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的相关监督工作时保证企业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审计的监督主要是外部针对企业会计状况开展的一种监督工作,其坚定性和强制性较为明显,企业在这两种监督作用下较为被动,企业内部所实施的会计监督则是为了能够帮助其在市场经济下获得更大发展而实施,和其他的两种监督存在一定的差距,属于主动型、自觉型的一种监督,通过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管理能够和外部监督共同构成较为完善的一个监督管理工作体系。

(二)减少国有资产出现损失的几率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雄厚的资金、较大的市场份额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或者一定的地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作为国有股份占据中的最大者,为了能够避免国有资产因为各种不合理的会计计算出现流失现象,进行内部会计监督则显得较为重要。

(三)企业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会计法》的要求所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依然处在较为初级的水平,因此,企业需要能够针对其具体的会计工作状况做好相关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工作,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份额。

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法律机制有待完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建设工作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方法若不能够实现与时俱进,沿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则必然会导致企业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我国现阶段很多企业选择的会计监督制度概念不够明晰,把企业的审计监督当成会计监督来运行,导致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较为混乱,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法律约束工作机制。

(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企业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受到管理和领导阶层做出的各项决策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自身利益,从而导致个别管理工作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进行会计证伪造、做假账、纵容各种会计事项等,这些行为都违反了《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其非法操作一般都是由企业管理者进行操纵,所以导致管理者的约束机制作用相对较低,阻碍了会计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合理科学的会计管理体制,缺乏控制制度以及内部监督制度,无法对会计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监督。及时部分企业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竞争力提升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度,但是,当具体状况没有有效进行落实时,就会导致管理体制出现流程化和形式化的发展趋势,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导致整个会计工作秩序相对混乱,诱发各种徇私舞弊的现象。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会计工作人员作为参与企业资金流动的一手工作人员,企业的所有财务、账目、资产等相关信息都是由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统计。所以,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显得较为重要。其中业务能力就表示对资产、账目以及财务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统计以及上报;综合素质则表示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以及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范围逐渐扩大、企业发展的不断影响下,会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企业在进行会计人员招聘时,可能会主动降低一些硬性标准,招聘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相关学历以及会计证书的工作人员来从事日常会计工作,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受到影响。而且,企业中的管理方法不够严谨,让日常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自我监督能力相对较差。在“权力至上”的影响下,个别会计工作人员会出现有意造价的现象,这都会给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推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

(一)制定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离不开稽核制度的支持,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会计管理的作用相对较大。科学合理的稽核制度是保证会计核算制度完整和真实的基础。稽核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对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遗漏或者徇私舞弊行为能否及时地资质和纠正,是否能够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减少因为会计工作失误诱发的腐败或者资金不明的现象产生直接影响。稽核制度的顺利建立和落实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稽核工作人员,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稽核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解,掌握会计工作内容。包括会计人员之间开展轮值稽查等,从而让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能够有所保障,实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为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稽核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够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有效、真实的辅助资料。

(二)企业会计人员之间进行互相监督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出现的原则丧失、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以及中饱私囊等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其正常发展受到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尽早建立其会计人员监督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会计工作中建立末位淘汰制和轮岗制,前者需要会计主管对工作人员实施定期考核,通过优胜劣汰来提升会计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以及业务能力。后者的实施则能够减少监督工作人员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且在实际监督过程中深入了解自我本职工作;其次,要能够制定有效的会计会审制度,定期形成会计会审工作报告;最后,需要能够坚持财务主管的正确领导,对会计人员的资产、现金以及账目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错报、遗漏等行为。

(三)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能够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力度得以强化的主要措施,内部审计工作包括控制评价内容、稽查会计账目等。审计工作则是根据企业内部相关政策的评估以及审查,对企业项目活动加以核实、审查,其中包括项目的社会动态、市场动向、经济回报、资金投入以及顾客服务等。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够保证会计获得更佳的效果。会计的阶段性工作集中在资产统计以及账目管理之上,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能够分析企业发展目标以及经济效益,还要能够综合了解企业的社会效益,从而保证会计工作范畴能够得以扩大,为会计工作宏观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工作人员需要达到综合素质的要求,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以及展业学历。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需要能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处理能力。其次,引导会计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的工作责任感,员工需要能够进行互相监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上报和解决,强化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并养成自我工作监督的习惯。

四、结语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2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其资产、确保会计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提升生产经验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而制定的各项政策而建立执行的各种制度或组织计划。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配合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而形成的,它属于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通过董事会、企业管理层以及其他部分员工来实施,能够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各项制度的遵循性等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通常可以分为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内部监管这五个因素。企业只要在进行经济活动,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撑。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运营,而企业要想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完善与企业经营生产相适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很快的得到了发展及完善,但是对于我国来说,企业内控体系的发展相对较晚,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在过去我国有很多大型的企业,曾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最终因为亏损或不能偿还债务等原因,纷纷走上了破产、倒闭、改制的死路。分析其中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到位、不能遵循企业管理制度、弄虚作假或以不正当手段窃取企业资产等现象导致的。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很多企业都缺乏内部控制体系。要改变这种现状,保证我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本质上的手段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有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融入全球经济圈,它们所面临的竞争势必将会更加的激烈。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国的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在技术与管理这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而企业管理方面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实际需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说法最开始来自于内部牵制,它指的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理合法性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内部牵制的范围日益扩大,已经慢慢发展到企业生产经验决策目标的计划与实施、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与评价等等,之后逐渐的形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样一套完整科学的控制体系。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控观念薄弱

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生产经验管理方面的重要意义,很难接受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以风险管理为主要指导的内部控制体系,很多企业甚至对内控制度的含义都不能正确的理解,对内控制度的内容不能准确的把握,根本没有建立起一系列规范的操作流程,管理工作缺乏透明度,始终还是遵循过去那种一人办事、一人了结的旧方法,由企业管理者直接控制和进行评价,这就导致了很多内部指控制度流于形式。

(二)企业内控体系不完善

从企业内部环境控制上来说,有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置一个比较独立的机构来对内部控制制度直接负责,各项规章制度并不完善,有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设置内部控制体系架构,但是缺乏相应的执行力与执行制度,就让这些内控体系机构形同虚设。从风险控制方面来说,企业要对自身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仔细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策略,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他们不能正确的看清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风险,在进行风险决策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自身的原因或者主观因素而错误的决策,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损失。在信息沟通系统方面,企业表现出的问题也有很多,例如沟通制度缺乏执行、各类信息反馈失真等。

(三)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由于它们一直受到过去那种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根本不屑一顾,即是建立了内控制度也不能保证它能够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多企业中成为一纸空文,并没有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去,例如不相干的岗位不能独立控制、授权审批程序混乱、各种决策一人决定、不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只知道服从指令、企业的社会责任没有履行到位等等,这些危害都让企业在很多方面蒙受着损失,甚至还会带来社会危害。

(四)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在内部监督上,我国的很多企业始终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不能建立一种定期的评估机制,而内控制度日常监督也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这就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与问题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有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监督部门,但是其内部监督工作还是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监督以及管理建设等方面还是依赖一些中介机构的建议书,导致内部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要提升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重视度,必须要创造一个好的内部管理环境。企业内控制度是通过单位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共同来开展的实现内控目标的一个过程,不管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员工都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明确的认识,要积极的树立起内控制度制约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意识,保证企业各项活动能够真正列入内部控制体系之中,将非可控性的因素降到最低。另外,企业还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管理理念,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抛弃过去的管理观念,建立一种能够有权力制衡的法人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与生产经营效益之间的联系,将内控制度的建设放在企业战略目标的首要位置,将它作为企业发展壮大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战略事项来抓。

(二)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之内,企业应该充分把握自身的实际状况,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这两项法规,按照全面性、符合性、均衡性、重要性等原则,来建设符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对会计内控制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企业内部条件以及外部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当企业建设内部控制时,必须把握好不同控制阶段以及组织体系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出不同部分的作用以及其协调性,另外还应该让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根除危险;通过对不同业务环节进行评估之后找到风险控制点,即企业经营业务活动中可能产生风险之处。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应该要保持控制活动和控制目标相一致。

(三)建立内控评价及监督机制

企业首先要明确的认识到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时首要实现的目标,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来设计本企业的内控制度,让内控制度最大限度的与自身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文化相一致。另外,企业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评价及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合法性、全面性以及有效性的原则,尽量将不相容的职务独立开来,确保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而企业在建立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时,主要注重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结合企业相关的经营业务的流程,有计划有步骤的来对关键风险点进行控制,建立完善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环节的内控体系,努力做到既要确保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独立,又要确保会计部门能够与企业其他部门能够有效的进行沟通,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此外,企业还应该善于运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评价与监督。

(四)兼顾总体控制与具体控制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中,应该积极构建以宏观大局的总体控制与微观的具体控制相结合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每一个企业都有必要去建立这样一个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监管体系。例如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资产接触限制机制,在会计方面则应该建立诸如一些内部牵制制度等等。但是这些监督管控手段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必须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最后,企业必须要利用一切手段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任何一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它再完善,如果无法保证其能够有效的实施,都会流于形式。所以,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之外,企业还应该不断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一些优秀内控人员的提;要把企业内部审计当成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来做,将其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建设;对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其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为了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企业必须要建设一套完整且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依据,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规范性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原则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而服务的,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内部管理制度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在建设制度之前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生产经营规律特点,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使其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其次内部管理制度必须是合法的,企业管理者要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此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应当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企业的管理者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既要体现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定性要求也要体现定量要求,为后续的考核和制度执行提供准确的依据。最后管理制度是面向所有的企业员工的,因而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需要清晰明了,方便企业员工掌握和执行。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员工对于内部管理制度的认识

企业员工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意义,必须要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和了解内部管理制度,让制度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尺度和原则,员工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培训以及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员工对于内部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新进员工必须要接受内部管理制度培训,了解岗位必须遵守的制度要求后方可上岗,避免不合规行为的出现,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效性。

(二)构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内部管理制度涉及企业经营生产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者要综合多方面的需求,对一系列相关联支撑的单项制度进行整合,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不同的制度条文间的协调性,使整个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相适应。不同的制度间应当是紧密衔接密切配合,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制度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在内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特征、发展情况、外部环境以及组织结构等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内部管理制度的整体效应。

(三)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

内部管理制度的文本应当是简单准确的,使企业员工可以快速明白制度所要表达的内容。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内容要注意不可过杂,根据企业的规模确定体系的细致程度,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内部制度体系可以较为简化。针对企业的主要业务以及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活动,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应当作为重点,一些经营生产中涉及较少的部分可以较为简略。管理者在构建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先将较为紧急的制度内容确定出来,后续再进行不断的完善。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内部管理制度内容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确保内部管理制度的先进性

创新是现代企业利润提升的重要动力,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企业管理者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思想,不断学习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原有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与企业变化的人员结构和经营结构相适应,让内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保障,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长远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要体现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使内部管理制度成为凝结企业员工的重要途径,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三、结束语

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原则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建设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自觉性的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浅谈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管理制度[J].天津经济,2016(09):68–69.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4

 

2001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立案调查,1998-2001年期间,“银广夏”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万元;1998年11月2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了对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门、负责该公司上市审计及盈利预测审核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查处决定,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当年上市当年亏损的先河,1997年“红光”公司存在虚构利润问题,仅上半年就虚增利润8174万元。近几年来类似的情况仍然层出不穷。当前,如何治理做假帐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同发展共繁荣,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注入了活力。单位做假帐和内部审计势必产生新的矛盾和不可调和的冲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杜绝做假帐的现象,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治、加强监督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正视做假帐问题的严重性。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簿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帐外设帐;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做假手段日趋隐蔽,做假技术不断翻新等等。会计领域的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增强治理做假帐问题的紧迫感,并把此项工作摆到重要日程,切实抓出成效。   其次,坚持依法治理做假帐,大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内审质量控制。在单位(系统、行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机构及内审人员要认真贯彻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准则,修改完善部门单位的内审制度,努力提高内审工作规范化水平,加强内审工作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新《会计法》为防假、治假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他们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刑法》也对相应问题作了规定。治理做假帐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内部审计要健全,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有充分认识,且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会计管理制度。没有条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经济组织,可设置专制的内部审计人员。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棣属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内部审计机构棣属于部门、单位的财会部门,由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主管领导。(2)内部审计机构与部门、单位的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由单位的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领导。(3)内部审计机构由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其地位和职权超越部门、单位的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要切实履行其职权,所在单位可以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权内部审计机构经济处理、处罚的权限。积极开展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效益审计、风险审计等现代审计业务,既是对部门、单位的新要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防止做假必须从原始凭证这个源头抓起,在单位内部形成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授权批准、信息质量、财产安全、业务程序、内部审计控制等。以利于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避免把潜在的危机转变为现实的损失;也有利于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纪违法行为。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旨在规范本单位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会计管理体系等。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开展和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要结合部门、单位的实际,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探索操作性强的科学评价方法,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方面的监督与制约作用。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督和经常性的检查。他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单位外部监督。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提高内审人员和会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特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否则,他们就会上顶不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查处力度,约束和管制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要求,有造假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因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关的审计法规也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法律的约束,将促进从业人员增强责任感,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   在重视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素质教育,提高从业资格的门槛;加强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全体从业人员终生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坚持原则,不做假帐,不作虚假评价,助纣为虐。审计机关和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地区、部门、系统内审工作的管理、指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定期检查落实,加强内审工作的宣传,及时报送内部审计工作信息,惩恶扬善,惩前毖后,促进内审工作的顺利发展。#p#分页标题#e#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5

关键词: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控制管理;制度研究

0引言

2012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内部控制管理,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作为财政预算中的一员,其资金来源、资产归属都是国家,从保障国家资产安全、合理使用国家资金方面出发,更应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管理的开展。

1内部控制管理及其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度制定、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行以下4个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覆盖单位的各项业务和事项,贯穿单位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区分不同岗位的风险程度,防范颠覆性风险。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合理设置关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实施不相容岗位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于其他单位的实施经验不能简单地搞拿来主义,而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加以分析运用。

2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1)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保证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对单位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单位经济活动做到事出有因,行事有则,事毕留痕。事出有因保证了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行事有则保证了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事毕留痕防范了经济活动出现违法违规行为。2)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通过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对单位的业务进行有效梳理,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使每个岗位的职工都能按照相应的程序和流程开展工作,保障单位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更好地履行保民生、促发展的职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3)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国有检验检测机构防腐抗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单纯地依赖人们自身的约束性、道德性是无法彻底约束人们行为目的,只有形成相关的制度条款,建立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才能更好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内部控制管理就是通过加强对制度的建设,将岗位内容、流程、处理措施、职责义务等明确下来,用制度来约束和管理人的行为,从制度上防范风险。4)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保证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会计信息是对一段时间内单位经济成果的直接反映,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单位的运行情况,帮助管理者做出相应决策。

3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层大部分为技术出身,更侧重于检测工作,注重检验质量,加之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推行时间较短,导致领导对内部控制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甚至有些检验检测机构领导认为内部控制运行成本过高,管理制度多且细,执行过程中会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部控制的执行缺乏积极性。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面上、检查中,未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监督作用。2)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不充分。内部控制管理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对组织结构、职责范围、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经济活动等方面进行要求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无地放矢的情况,简单地将所有工作都纳入到内部控制管理中,而没有区分岗位风险程度,无法突出风险等级排序,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量庞大而繁杂,影响了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推进。3)职工全员参与度较差。由于《规范》为财务部下文,领导、同事就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只是财务人员的事,只要财务人员制定好内部控制手册就可以了。殊不知,内部控制管理涉及到单位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全员性、系统性的工作,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只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中一环。4)内部处室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是检验检测机构提高工作质量、提升运行效率的重要保障之一,但目前许多检验检测机构可能对检验检测业务中的信息沟通流转相对重视,但对整个单位包括财务部门与检测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与检测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重视度不够,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时差,单位内部之间无法第一时间共享信息,割裂了单位运行的整体性,致使单位运行效率低下。

4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1)提升领导认识,重视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实施负责”。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单位领导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主体作用,自觉地维护内部控制的分离和制约,自觉地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每一项规定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工作部门,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从而促进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2)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涉及单位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不是某一科室的工作,单位应定期进行培训,提升人员对风险的分析应对能力以及面对全新业务时的分析应用能力,建成一支业务范围广、应变能力强且专业技能扎实的内控队伍。3)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全员参与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让每个职工都树立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人员素质,使职工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按照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开展业务工作,将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成为常态化,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4)健全内部信息沟通平台,提升运行效率。为了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应当进一步完善信息传递机制:一方面通过建立横向的信息沟通机制,使信息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前及时、畅通、完整地传递,避免因信息不畅产生信息不对称,影响对外输出的结果;另一方面畅通上传下达的渠道,员工能及时了解单位发展目标的变化,也能将在工作中所了解的重要信息及时传递到领导层面,从而使上下级之间形成合力,统一单位运行的目标朝向。

5结语

在深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检验检测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已经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内部控制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全体人员自上而下,长期坚持。只有将内控意识深化于心,将内控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内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推动内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更好地履行职能、服务人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晓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检验检测行业发展中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21).

[2]任路明.关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措施分析[J].财会学习,2016,12(24).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一)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正确认识

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缺乏全面分析,没有将单位的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导致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不明确,这就无法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单位的领导与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在单位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另外,部分单位的基层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将内部控制与自身的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这也是阻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X高新区为例,该高新区是政企合作开发模式,开发建设10年,目前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相对完备,项目也在持续引进,但是,财政体制还未健全,还不是独立核算的财政体制。综合考虑单位自身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随着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也必须随之完善,当前单位虽然在做内控手册,但各部门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根据内外部环境与发展需求的变化随之改变,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际管理需求之间存在不符,这阻碍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与内部控制活动的具体实施。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资产管理,因为资产是单位运行发展的基础,也最容易在资产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规范行为。在资产购置方面,部分单位规划性不足,没有考虑调剂使用或者低成本租用,而是在有需求时随时购置,不考虑单位实际的资金状况,这很容易导致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三)监管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管理活动的支持,为了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必须加入监管制度的建设。当前,部分单位的内部监管制度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无法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管,这对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一方面,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无法对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也无法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评估,进而影响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另一方面,单位最主要的监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不健全,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足、审计制度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也是阻碍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是重要的服务机构,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外部环境的客观分析,全面了解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并在此目标指导下,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与管理者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全面认识,了解内部控制在单位运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毕竟,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是单位推行一项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关键因素。另外,单位还需要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内控制度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分别在各自工作领域中发挥专业特长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出合理意见,并将内部控制与自身的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使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针对X高新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的问题,该单位领导不仅需要增强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还应该运用各种有效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构建完善的组织框架,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二)加强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将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单位的运行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管理需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权限审批与跟踪管理制度,明确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方面工作人员的权力与职责,使工作人员在权限范围内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避免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规范行为。同时,单位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跟踪监管制度,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过程进行全面跟踪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行为,避免资产管理风险扩大。其次,在资金管理方面,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需求,制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在编制资金预算的过程中,单位为了避免资金支出方向不确定等因素导致的资金管理风险,可以加强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结果与单位对自身未来发展战略的规划,保证单位的购置支出、项目管理、内部运行等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后,单位还需要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不断提高,为资产管理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

(三)完善内部监管制度

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单位为了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可以从绩效考核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两个方面入手。在绩效考核制度建设方面,单位需要在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考核方法,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公正、合理的部门与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流程与标准,提高绩效考核水平。同时,单位应将绩效考核与奖惩约束机制联系在一起,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与工作人员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促使各部门与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积极性与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在内部审计方面,单位应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明确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以及单位的运行管理所起的积极作用,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三、结语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不断提升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单位实际运行管理的需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丁莹.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学习,2017(1):233.

[2]邵友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4).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7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思路研究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为了应对严峻的商业挑战,民营企业应当通过内部控制手段,有效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势。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分析。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从定义上来讲,内部控制可分为五大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以及信息沟通。内部环境是企业开展以上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基础,其包括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文化制度建设、思想意识形态、运营管理状况等方面。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目的,所有管理措施是帮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风险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控制活动是企业为了实现设定的长期战略目标,以及降低企业风险所进行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资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以及绩效考核控制等方面。内部监督是指企业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合理、合法地监督检查,确保企业运转按照事前规定的流程规范进行,尽可能降低因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信息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内容,风险评估、内部监督、控制活动都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因此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贯穿整个内部控制活动,企业应当加强信息沟通效率,尽可能消除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全面性特征,需要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共同参与进来。企业内部控制通过明确全员的权责范围,使彼此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使其处于高效的工作状态,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确保企业资产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其次,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先的管理制度以及组织结构就无法适用于当前的管理需求,民营企业可通过内部控制活动,对自身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各个方面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帮助企业获得健康长远发展。

3.民营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原则有四个。首先,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因此所有控制活动应以风险导向为出发点;其次,适应性原则。民营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因为企业在不断发展,制度必然要适应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而灵活做出调整;再者,实质原则,企业在进行新制度建设工作时,要注重与现实情况相结合,避免出现制度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流于表面形式,要注重实际成效;最后,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点尤为关键,企业开展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需要消耗资源,内部控制活动也是如此。企业要确保内部控制活动所消耗的资源,要小于内部控制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平衡好企业的成本和效益。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方面。当前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环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架构、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在企业组织架构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内涵缺乏深入理解,为了节省管理成本,企业管理人员没有遵循关键岗位不相容原则,一些员工身兼多个岗位,权责没有明确划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比如公司出纳兼任节能、新风公司和研究院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项目现场材料、备件的采购及出入库管理制度及执行层面均存在较大缺陷,财务部无法核实材料、设备是运送到工地已安装还是未安装,也难以核查项目现场存货的实存数量,导致实际成本核算不准确,易造成公司资产被盗、丢失。

2.控制活动方面。在企业的控制活动方面,问题出现在资金控制、财务保护控制。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控制问题主要是缺乏严格授权和审批制度,导致企业的资金管理与实际管理状况发生脱离,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在关联方资金往来、关联方交易较为频繁,账务处理较为混乱,涉及金额较大,关联方定价机制、关联方交易审批机制缺失,商业合理性、交易真实性存疑;其次,民营企业的财产保护控制需要借助资产管理以及清查制度,对企业资产进行严格管控。但是民营企业并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审查,而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对资产情况进行检查和维修。

3.风险评估方面。企业的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应当以风险评估为重点。但是部分民营企业由于风险意识的缺乏,企业还未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程序,一旦遭遇外部风险,将会为企业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具体表现在公司多个银行账户同时用于收付货款、支付报销、员工借款等事项,不同银行账户之间还频繁进行无真实交易支撑的大额跨行转账,虚增银行存款发生额,以满足银行贷款有关流水的相关要求,以上行为潜藏着较大风险,而企业却未针对问题制定合理应对措施。

4.信息沟通方面。企业的信息沟通工作应当贯穿民营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帮助企业高质量完成管理目标。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层级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各层级之间信息传递效率较低,阻碍了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其次,部分民营企业对信息资源缺乏合理规划,没有建立信息传统和整合分析系统,使得诸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大量流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5.内部监督方面。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管理组织结构、人员专业素养以及生产工艺流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必然导致企业管理工作难度的增加,因此民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内部监督力度,确保企业健康稳定运营。但是部分民营企业并没有建立与企业匹配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在监督制度方面,企业未能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管理流程,使得监督管理人员缺乏执行依据,具体表现在公司股份改制时以评估净资产折股,公司账面净资产未经审计。一般来说,公司应以评估价值、审计的账面价值较低者折股,在缺乏内部审计的情况下,账面机制评估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监督组织方面,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内部审计职权,不仅违背了不相容职位分离原则,而且还影响了财务部门的正常工作开展。

三、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民营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活动,需要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完善和优化,其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在人员岗位安排方面,企业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中的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相关规定,严禁出纳兼任会计档案管理。在管理制度优化方面,企业在投标前,利用内部控制活动明确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权责范围,根据标书要求绘制投标方案图,工程部、预决算部、采购部对材料、劳务统计预算,目中标签订合同后,工程部设计组对项目进行深化设计,预决算部、采购部对材料、劳务进行复核和调整,经过总经理审批后,下达到工程部及财务部,财务部以此作为核算依据,确认实际工作状况。由内部控制活动实现各部门的有效配合,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2.强化控制活动。强化民营企业的控制活动,需要做好资金控制和财务保护控制。对于企业资金控制问题,企业要依据实际管理状况建立严格授权和审批制度,并合理配置企业资金,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针对以上具体问题,企业要严格遵照审核要求梳理关联方,健全关联方交易定价、审批等机制并严格执行,保证关联方交易符合独立公平交易的原则,留存有关关联方交易真实性的佐证材料。在财务保护控制方面,民营企业要梳理资产管理流程,与此同时,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3.加强风险评估机制。随着目前国内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系统融入到企业的管理系统当中,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风险评估方面,企业要借助信息系统构建风险评估机制以及预警系统,借助信息系统及时发现异常使用的账户信息,并对其进行注销,明确规定企业所有银行账户的专门用途和使用规范,并在实际经营中严格按照专门用途完成企业资金的收付。企业还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数据库,将企业常见的、遭遇过的风险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通过系统分析计算,归纳出各风险类型的特征规律,提炼出风险预警模型,并针对各个风险类型提前制定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

4.提高信息沟通效率。针对民营企业信息沟通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其一,为了促进企业部门之间、层级之间的高效沟通交流,企业要借助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定期将工作进展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上,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层级之间也不用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传输信息,极大提高了信息沟通效率。在信息使用方面,企业应积极面对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借助有效信息实现业务扩展,提高企业信息使用效率。

5.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应当对内部监督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要依据内部控制的职能定位,建立科学内部监督机制。在监督管理制度方面,民营企业要紧随时代脚步,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流程,要以当前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紧抓工作重点,以制度落实工作。对于以上股权改制时存在的问题,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以规范有效的制度流程来约束企业人员行为,在必要时聘请具有证券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股改审计。在监督管理组织方面,企业要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避免财务审核权和监督权集于一个部门。企业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人工和自动化的方式全程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向管理层汇报执行工作进展,管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工作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要赋予审计人员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审计结果符合客观事实。综上所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身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当前的重要工作,也是企业战略转型的必经之路。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内部控制的工作开展,不断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控制活动,提高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实现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的战略转型,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方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优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8,000(005):189-190.

[2]经剑军.浅谈拟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路和步骤[J].现代商业,2017(34):87-88.

内部监督管理范文8

近年来,我国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在企业内部大力执行。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钢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明显,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全面。由于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钢铁企业对风险管理认识还不全面。风险管理并不是某一部门的专门职责,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参与。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将风险管理工作分派给审计、管理等部门负责,但是这些审计、管理部门日常的工作侧重点各不相同,从而就导致由不同部门执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同时,由单个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内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因而使得企业风险管理丧失系统性。

第二,缺乏有关风险管理的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当前,虽然我国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设置了董事会、经理层等多层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某一层次“一家独大”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民主决策形同虚设,企业决策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不高。混乱的企业组织管理也就使得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无从谈起,企业风险管理难以顺利实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为确保企业生产经济的正常进行,杜绝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想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然而,在实际中,由于监督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监督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混乱,风险管理也就无从谈起。除了外部的监督管理之外,企业也需要进行内部监督管理,但是当前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找错”,而对于其他的却放任不管。这种缺乏全面性的监督管理方法很难满足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从而使得企业难以对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造成企业风险管理难以取得效果。

第四,企业风险管理过于偏向财务活动。当前,我国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过于偏向企业的财务活动,只对自身的财务报表、资金转入转出等进行管理控制,却忽略了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控制。这使得企业难以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造成企业经营业务活动混乱,最终会影响企业财务活动效果,从而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二、如何构建钢铁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一)钢铁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各个部门的具体业务,同时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督评估。因此风险管理机制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针对性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项庞大的工作,虽然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但是仍然要有急有缓。我们要找出会给企业带来重大风险的关键点,然后针对这些关键点构建风险管理机制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控制,从而使风险管理效果更明显。

第三,适应性原则。企业采用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有适应了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此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要能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外部经济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的具体要求不断进行修订与完善,从而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钢铁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第一,优化组织管理结构。钢铁企业要在内部进行组织管理变革,理清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经理层等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同时明确各层次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率,进而为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打下基础。

第二,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钢铁企业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并且这一风险管理结构要与企业各生产部门联合组成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对此,钢铁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总责任归于董事会或者总经理,由它们负总责;同时将审计、管理等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并要求其他部门对风险管理继续协助;另外,钢铁企业还要明确各子公司或分公司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从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风险管理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第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合理的制度是工作执行的保障,因此钢铁企业要制定一套有关风险管理的制度。钢铁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订企业风险管理办法,并且针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各环节分别制定专项办法。另外,钢铁企业还要规定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操作流程、方法手段等。

第四,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保证,因此钢铁企业要在现有内部监督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企业需要定期收集与风险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并结合信息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针对不足之处对风险管理进行修正以确保风险管理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