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贪污腐败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为贯彻执行各项管理政策,为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防止舞弊行为发生,提高服务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良好的运转,中央大力提倡事业单位设立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机构对单位内部财务收支等方面进行管理与监督,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在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内部控制与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应对措施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内涵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实现单位内部管理的控制目标,通过制定的制度、实施措施与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做出的有效防范和管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种保障体系,为的是单位能够履行职责,实现总体目标,该体系包括了几大要素,即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监督等,同时也是将行政、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架构为一体的政策、程序与措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足够完善,是单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内部审计则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它通过规范和系统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审计质量,而审计又对内部控制起着再控制的作用,从而确保内部控制不断趋于完善。实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发挥管理职能,促进单位经济管理活动运行合法、完整,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的现代化,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改革过程中,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正式引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全面实施。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缺陷

(一)单位管理人内控意识淡薄。国内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单方面的重视企业的发展,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当作一项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来抓,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等问题。有的单位虽然形式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只是一种未执行的形式化制度,这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使得会计内控流于表面,无法在事业单位财务中进行贯彻落实。会计内部控制的财务监督控制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并且其固有的先审批再审核的会计工作进行方式使其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漏洞,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及财会工作混乱情况。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是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规范,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的推行范围较窄、速度较慢,使得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信息沟通不够,经费运行透明度差等问题出现,从而导致目前国内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规范。有很多已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财务部门与业务、纪检部门横向联系不够,同级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协调性差,难以形成人人参与内部控制活动的氛围。还有一些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时候,没有根据单位自身特点明确指出控制流程,流程过于简单,缺乏监督和审核等环节,事业单位不能够具体报告经费的收支情况。还有些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上由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存在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一些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甚至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有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按照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自行设置和随意使用、混用会计科目,造成会计核算不准、会计信息失真。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

(四)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当前我国企业或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大多归属于行政部门,使得在执行工作任务的时候会受到行政部门一定程度上的干预和制约,严重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由于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使单位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就目前来讲内部审核还在刚刚发展的萌芽阶段,尚未发展健全,有的事业单位甚至不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担任,不能够行使审计监督应有的职能。事业单位领导人不够重视单位的管理,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权利。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和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

三、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意识。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意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控制是否合理和有效的认定因素。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与相关知识方面的学习,掌握关于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理和完善,积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保证其各项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执行。加强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与会计法及会计内部控制有关的培训工作,转变事业单位内部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认识及观念,使会计工作可以参与到事业单位的决策及业务中,积极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国家还没有关于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制法规,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实际内部管理情况和业务内容,制定具有相对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将单位的业务管理以及活动等各个部门、环节以及工作人员联系在一起,积极加强内部控制实行。就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而言,只有较少的企业单位设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使得其他的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缺乏指导思想和可借鉴的经验,所以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在施行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有效地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逐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直至建立一个符合本单位的制度体系。

(三)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素质水平的工作团队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改善用人结构,拓宽招聘渠道,使更多的会计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加入事业单位。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来提升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加强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建立一个独立、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独立行使相应的权利。制定适用于该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谨性,明确划分内部审计重点,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和理念,对单位内部出现的问题,积极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使单位的管理行为不断规范。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来加强事业单位对内部的有效控制。对各种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发挥其他结构以及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以便于充分做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事业单位要积极寻求相应的强化措施,持续优化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体系,合理的设置内部控制机构,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和内控环境,设计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促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参考文献】

[1]刘艳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管理现代化,2012(4)

[2]徐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

[3]李焦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1(15)

作者:罗玉丽 单位: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