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

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

【摘要】智慧供应链是我国未来供应链发展的方向,其具有的资源整合性、共享性有利于企业扩大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助于评价智慧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带来的效益。本文通过研究智慧供应链与绩效审计的关系,探讨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总结了当前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应用;问题;对策

一、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的实质分析

(一)智慧供应链目标分析

“智慧供应链”是联系企业和企业间的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概念,最终形成供应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管理的综合集成系统。区别于传统供应链,智慧供应链加入了智能信息网络技术,目前智慧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识别技术,用于对物联网中物体标识和位置信息的获取;可视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形成能被人体视觉感知的图像,便于接受和理解原始数据的信息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即为供应链中物体提供定位;物联网技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将物转化为信息,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物与物之间的控制与管理;移动互联技术,将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到互联网技术中,进行终端设备接入;云计算,结合网络与互联网的虚拟化资源,使智慧供应链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大数据,即巨量资料数据库,并随时可以提取、管理和处理,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基于以上技术功能的智慧供应链,其目标是使企业或企业间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消除信息不对称影响,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中间产品生产及产成品,到最终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功能网络结构,并通过现代智慧信息网络技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连接成一个功能整体,提升供应链的效率。

(二)智慧供应链特点分析

现代技术使智慧供应链具备了五个特点:一是渗透技术更强,供应链管理者及运营者利用包括物联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各种现代技术,实现技术革新;二是系统更加可视化、移动化,智慧供应链偏好利用图片、视频等可视化工具展现数据,访问数据更加人性化;三是整合信息能力更强,智慧供应链系统利用智慧网络,能整合并共享供应链的信息,解决内部信息系统的异构性问题;四是协作性更优化,在信息更好共享的前提下,供应链内部企业能更全面地了解成员信息,掌握来自内外部的消息,应对变化作出适当调整,协作性更强;五是延展性更强,随着智慧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信息共享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企业实现随时沟通,供应链的绩效继而延展到递增的供应链层级,绩效不降低而延展性增强。供应链在具备“智慧化”能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成本控制问题、可视性问题、风险管理问题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任务,因此,对智慧供应链的绩效审计随之而来。

(三)绩效审计与智慧供应链的结合分析

绩效审计主要是指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主要包括对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审计,对供应链中的资源如人力、财力等的使用效率开展审计,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包括对被审计单位供应链绩效的有效性开展审计。因此,绩效审计即对被审计供应链的管理经济性、资源有效性、效果性、可持续性等目标开展的评价活动。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是对供应链运行状况和运营成果的全面评估。智慧供应链管理力求供应链价值最大化,对涉及的供应链各环节展开系统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持续优化其运行状态;还包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局部、不同阶段对供应链系统各环节、要素,各部分和不同时段的运行状况及管理成果的审计,同时也包括各环节之间内在关系以及与整体绩效之间联系的展示。由于智慧网络信息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其绩效审计目的在于实现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有助于识别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控制因智慧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成本控制问题,有助于供应链整体优化。综上所述,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是为了准确并及时识别供应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快速而持续优化管理,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现供应链价值最大化,对其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可视性问题和风险管理问题等运行状况和管理成果持续开展全方位、系统性评价工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可运用数理统计、运筹计量等工具,采用定量、定性分析等方式,作出审计评价。

二、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的应用现状

(一)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流程

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应用于全周期,通过前期介入、中期跟踪、后期监督开展全方位的审计评价,主要程序可分为资料调查与分析、制定绩效审计方案、实施绩效审计和出具审计报告、监督反馈五个阶段。

(二)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的应用现状

目前对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的应用研究尚不足,研究热点集中在对绿色低碳供应链以及精益供应链方面。少数研究对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进行了各种程度的研究,研究方向在定性层面,分析目前智慧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而专门针对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的研究较少。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几个方面:1、基于SCOR模型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SCOR模型是指基于流程的供应链运营评价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流程的一般定义、与流程绩效对应的指标标准、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的描述和所选择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信息描述。SCOR模型可分为顶级、配置级、流程单元级三等级。顶级有计划、采购、生产、配送、退货或回流五个流程,发挥企业基本战略决策的指点作用。配置级标准定义了供应链的核心流程,起到智慧供应链管理时对流程进行区分的指导作用,单元级是对配置级设定流程的更深一步分解。因此,SCOR模型被业内理解为是辨别、评价、监管智慧供应链绩效较为系统的一种方法。其以业务流程为依据,不仅对企业按程序进行规范的供应链绩效审计提供帮助,同时也对企业完整供应链绩效审计流程提供帮助。其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供应链配送的可靠性,供应链的反应、柔性、成本,资产利用率。该指标体系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因其系统考虑了计划、采购、生产/组装、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等流程,有利于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工作的正规化和程序化。刑淋淋(2015)专题研究了基于SCOR模型的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指标,构建了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模型。选取计划、采购、生产3个指标用于供应链绩效审计指标的构建,针对供应链的智能技术应用增强管理意识和智慧度属性,将以上5个属性具体细化,建立一套完整的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指标从三个层面分类:一级指标是智慧供应链绩效;二级指标包括供应链柔性、企业采购、企业生产柔性、企业计划、供应链智慧度及供应链管理意识5类;三级指标基于模型选取了21个执行层指标,用于衡量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内容包括企业从计划到产品产出全部过程,同时包括智慧供应链管理意识,以及企业在智慧供应链管理中对现代技术的应用程度指标。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指标建立后,当前以调查问卷方式统计的评价较多。通过对我国不同城市各个行业的企业进行实证应用分析,发现企业智慧供应链的绩效水平普遍偏低,并且供应链智慧度指标绩效评分最低。供应链管理意识在企业中已成型,但大部分企业对智慧供应链的管理仍有成熟空间。绩效审计结果发现,从行业角度,汽车及制造业的绩效审计评分最高,其次是农业和医药行业、物流及快消品行业低于平均水平,这跟物流快消品行业准入门槛低、品牌认知度低而忽略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有关。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系统。模糊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多目标评价问题的性质和总目标,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形成由下而上的层次结构。徐新新和郭唤唤(2017)认为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具有整体性,应全面反映整条供应链的运行状况,因此,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指标需反映供应链运营状况的各个方面。与传统供应链相区别的是,智慧供应链具有可视化和智慧化等特点,具有较强的信息整合和成员协同性,因此选取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供应链运营可视化、精敏化、信息治理、客户管理及供应链预警。运营可视化是智慧供应链具有的显著特点,该流程的完善能更有效监控供应链各环节运营情况,提升管理效率。可视化可细分为三类:流程处理可视化即对订单处置、订单查收、到账等实现全流程监控;仓库可视化即对仓库存储的物品进行监控管理;物流追踪管理可视化即对产品物流流程信息进行实时追踪。精敏化是精益化和敏捷化的结合,智能敏捷化使供应链快速响应并服务顾客,追求服务和速度,高效精益化追求总成本最优,强调效率和成本。信息治理指标是指利用网络将最有效的整合共享到整条供应链,使供应链成员形成默契合作,其评价指标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即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信息可控性即确保信息可靠的能力,信息持续性即持续、高质量运用和产生信息的能力。客户管理指标评价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及对新客户的争取率,注重企业满足核心顾客的需求及偏好,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供应链预警审计指标目标建立涵盖供应链各环节、主体及各层次的预警体系,进行风险管控、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利用智能化工具管控供应链活动的持续进行、质量稳定和成本可控。通过模糊平均法对这五个方面进行打分,得出绩效审计结果。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智慧供应链全面评价指标在智能制造业的应用,得出智能制造业绩效水平普遍较高的结论,智慧经济的运用,使制造业取得了飞跃性发展。采用全面评价指标对于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具有可行性,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3、基于战略平衡计分卡(BSC)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应用的平衡计分卡模型使用指标分财务层面和非财务两个层面和四个维度,分别是财务维度用于衡量企业完成股东利益的程度,顾客维度用于考核对顾客要求的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用于审计企业内部运营情况,学习与成长维度用于评价衡量企业发展潜力。使用BSC模型能体现四个方面的平衡,即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滞后与超前指标、内部与外部绩效。该指标以战略为导向,评价范围较广。目前BSC模型较多运用于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马士华等(2002)运用平衡计分卡模型,从客户维度、供应链运营、发展潜力、财务价值角度构建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客户维度包括供应链中订单完成总周期、客户保有等;供应链运营角度指标包括供应链生产时间柔性、持有成本和目标成本的比率等;发展潜力角度指标包括新品开发循环期、销售比率等;财务价值角度包括资本收益率、现金周转率等。从四个维度的财务和非财务层面,设计审计评价指标。

三、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供应链绩效的概念缺乏明确界定

因当前学界对智慧供应链绩效定义模糊,使得相关研究较混乱。虽然部分研究人员对供应链绩效审计给予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多种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但仍没有一个确定的、被广泛认可的智慧供应链绩效定义,造成研究各自发挥所长。当前所总结的智慧供应链绩效定义,仍有待不断完善,进行系统性构建的空间。如何正确、严谨地界定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的概念和内涵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智慧供应链绩效应包含的内容尚未有清楚界定,使得当前研究指标散乱。虽然已有的评价指标既包括财务方面,也包括运营方面;有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也有以成本为主同时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但仍缺乏在质量管控、未来发展、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

(二)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有待完善

已有绩效审计模型中,通过供应链整体视角分析,基于SCOR模型的评价指标,已考虑到内部结构、供应商关系、客户关系、信息共享和质量等维度,但对于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其信息共享情况未有深入挖掘,缺少与供应链管理实质的结合,没有说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各维度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该指标体系对企业智慧供应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度尚不够,同时审计指标数据基本来自企业内部流程,在同行间比对较困难。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的模型,从战略整体上考虑了物流、信息流、工作流和风险管理及客户管理,指标体系已较为全面,但在与分销商的绩效关系和智慧供应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度上未作考虑,有待提升。基于BSC模型的审计指标体系兼顾了企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兼顾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但是企业战略不是单一的,与此对应的企业目标也是多样的,使得该模型在审计评价结果上具有的可对比性不强,在自身指标审计的同时,还需综合考虑核心供应商与客户关系的因素,平衡企业内外部的多重因素。在每个战略维度上审计绩效时,因该指标模型对智慧信息流的关注度缺乏,在智慧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应将影响信息流的实质性因素纳入。

(三)供应链整体绩效与各成员绩效关系的研究有待深入

当前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的应用虽已综合考虑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但缺少供应链整体绩效与各成员绩效关系的研究,供应链的各成员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子系统对供应链整体绩效也存在一定影响。目前研究未对此方面有深入探讨,也很少考虑到组建供应商、分销商等对以后运行绩效的影响及对综合绩效审计评价的影响。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模型一方面应考虑和解决整体绩效和各子系统绩效的评价,另一方面供应链各关系网间的关系也应纳入评价体系。

四、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的完善建议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联系更加紧密,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智能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不断应用到供应链中,企业开始走进智慧供应链阶段。由于发展较晚,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智慧供应链绩效还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物流、农业等行业。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机制,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智慧供应链,同时加强物流管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客户管理机制,提升产业链效率。绩效审计是衡量企业智慧供应链运用的检测石,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已越来越受重视,针对未来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展智慧供应链环境绩效审计

随着社会对环境破坏及自然资源过度浪费方面认识的提升,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相关专家开始将环保问题作为现代智慧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加入到绩效审计中作为重要一环来考虑。在供应链绩效审计中考虑环境绩效在美国早有开展,其提出的雏形来自于“绿色供应链概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在密歇根大学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项目,将供应链管理中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改变或增加一些评价指标,包括资源回收率、核心回报率、废物比、生态有效性等,形成环境审计指标,这些指标为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供应链环境绩效评价将成为后期研究的重点。

(二)开展智慧供应链发展潜力审计

供应链的特点是组成企业众多,与各成员企业的长远发展直接决定了智慧供应链的发展潜力,企业不断形成的收入、减少开支而节约的资金以及企业的利润都能形成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一个企业若只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但是不注意企业的积累,把所有利润都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消费,这样即使企业的绩效审计指标很高,也不能因此定义该企业的发展潜力大。因此,将长远发展潜力指标应用到智慧供应链及各成员企业绩效审计中具有重要价值,从宏观角度可刺激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从微观角度可促使管理人员重视供应链及各成员的企业经营,促进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三)深化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与方法的研究

未来的智慧供应链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系统的管理与运营效率,合理且有效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模型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指标应包括供应链各个方面的情况,充分反映供应链绩效,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建立综合、全面的供应链绩效审计指标。评价模型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层次,明确评价内容、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不仅考虑供应链整体绩效,还需评价与各子系统绩效的关系,将整体绩效与供应链各成员关系的指标纳入进来,使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指挥供应链绩效审计,使审计指标体系更具综合性与针对性,注重指标的全面性、重点性和可定义性。在设计上应综合吸收现有模型的优点,构建涵盖较全面、针对性较强的智慧供应链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儒晶.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企业经济,2012,(10).

[2]刘永胜.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唐山学院学报,2003,(01).

[3]宋华.智慧供应链的核心要素与实现路径[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12).

[4]邱大灿.大型工程总承包供应链绩效审计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5]邢淋淋.基于IDEFO模型的智慧供应链构建及绩效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5.

[6]徐新新,郭唤唤.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智慧供应链绩效研究[J].智慧工厂,2017,(08).

[7]张先敏.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2).

[8]赵然,安刚,周永圣.浅谈智慧供应链的发展与构建[J].中国市场,2015,(10).

作者:王耀燕 单位:义乌工商学院外语外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