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研能力评价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以课堂理论教学方案、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和科技材料撰写能力培养为方向,将形成性评价融入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方面,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开启了该领域研究的先河。斯克瑞文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在于保障课程的有效开发,他指出教学材料的模型和草案应在最后成型之前进行学生试测,以便在教学材料的形成阶段就能进行有效性评价,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后成品之前进行调整,并把这一过程称为形成性评价[6]。从此,形成性评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教育及其他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中等教育委员会采用基于学校日常教学的评估手段,并认为这种手段可以测量出“某些不能轻易或充分地总结性考试中所获得的学业成绩”[7];澳大利亚学者麦格劳等人认为形成性评价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进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质性取样,因此在教育评价上比外部考试更加全面[8]。在我国,由于教育评价中“一考定终身”模式根深蒂固,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形成性评价的相关文献与研究,尽管起步晚,但研究进展迅速[1-5]。
2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2.1形成性评价体系课堂理论教学方案探究
当前,中药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病,教师在授课中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框架的构建,却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对学习方法、科研问题、科研思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理论教学中由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后期的学习研究中有较多的实验操作时间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理论教学常常脱离实践。理论教学历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更是研究生教育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宣讲让学生了解形成性评价,形成以分组讨论、案例教学、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和调查问卷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模式,同时,也可以建立以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测验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为主体指标的评价模式。以随堂考试、分组调研与汇报、教学互动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改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的总结性评价。在以往的中药学本科生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已初具规模,实践表明开展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12]。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初探
摘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不尽完备导致部分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不公正。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对于改善科研环境、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仍存在部分高校学者缺失科研评价意识、在实践中科研评价对行政权力的影响较大及科研评价体系不现实等问题。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需要不断提高科研评价能力,切实可行地改善科研评价现状。
关键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
何为科研评价?笔者认为,科研评价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认可与肯定,是科研活动价值的一种体现,是科学研究课题,也是对科研主体、科研方法以及科研过程的价值评判。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提高科研评价能力对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公正性,对改善科研评价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迅速发展。一方面,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培养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它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环境、资源配置、未来人才的科学培养。我国现行高校科研评价机制拥有一定体系,较为系统规范地以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量为评判依据,注重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及数量,这一规则被广泛应用在我国社科类科研中并作为青年教师和学者的部分评价内容。然而,这种被一些高校认可的评价体系在现阶段存在着单一化问题。因此,为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提高科研评价能力,改善科研评价现状,则需要高度重视科研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些许问题。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研评价的思想意识
科研评价是高校学者对真理知识的一种求真状态,高校学者对知识的求真精神的追求,则需要提升评价能力,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却缺少这种思想意识和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科研评价在部分高校学者眼中成为学术评价中的一种形式,而并非了解科研评价是什么,科研评价有多么重要,因此,部分学者欠缺应有的科学评价思想意识。(2)部分高校具有较多高层次的人才和管理者,但在这些高层次的人才中能够重视和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人数却占少数,多数学者并不经常共同研究科研评价中的问题以及科研评价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3)处于中层的科研学者虽然会根据教育部或者高校的指示关注并构建符合特点的科研评价体系,但多数学者仅仅是根据指示做事,形成的科学评价体系并不具有个性特点,缺乏相应的创新精神以及部分青年学者应有的活力。(4)高层次的科研学者大多是年龄偏高的教授,并不都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且不容易接纳青年学者好的有创新性的科研评价思想,一时难以接受和采纳有意义的重要建议。高校教授以及高层次学者科研评价思想意识的欠缺已成为部分高校的现状,该现状淡化了有思想的青年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将缺乏严谨求真,追求创新的科研思想,从而滞后、不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评价体系给高校的学术发展带来了较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科研评价体系偏离实际
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和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和理念,培育优质合作企业和实践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拓展合作教育模式,完善合作教育评价体系等方式,共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信息安全等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以及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在行业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具有创新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还是通过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式,这种培养方式的结果就是,由于脱离企业与社会需求,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投入到企业中工作,往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或者在企业中的见习实习,才能逐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真正的软件研发工作。当前,在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是软件工程专业提高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1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1.1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和理念落后
目前,多数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采用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些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也主要是对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综合训练,选题基本来源于课程内容,缺乏新颖,难以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因此,这种脱离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很难毕业后就能马上投入到企业工作中去,必须在企业中通过一定时间的实习期或者通过一定的培训,才能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软件研发工作。
1.2优质合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选择机会少
医院科研绩效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摘要:构建一种科学、准确的科研绩效预测模型,为医院科研绩效评价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7—2018年的科研投入和产出数据,分析科研产出指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考虑科研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时滞效应,采用滑窗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构建多因素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数量是科研产出指标的关键因素。科研项目经费对SCI论文数和影响因子有贡献,反之,SCI论文数和影响因子也能帮助提升科研项目数和经费。SCI论文影响因子对科研奖励数有较大的贡献;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SCI论文数和影响因子、科研项目数和经费,但对于科研奖励数的预测能力不足。结论在基于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引入加权移动平均法构建科研绩效预测模型,使得科研绩效评价趋于合理、更具可靠性和预测性。
关键词:医院;科研绩效;预测模型
我国三级综合医院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医院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1]。科研绩效评价作为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对医院的科研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阶段性评价,使管理部门全面、系统地掌握科研发展现状和水平,并找出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2]。然而,科研评价是一个多参量技术体系,且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只有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才能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推动医院科研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杠杆[3]。目前,国内外有多种科研指标评价方法,涵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4]。从宏观层面看,2017年10月,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国科发创〔2017〕330号)提出以能力导向、不以论文为唯一标准的要求,但没有对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作统一规定。从微观层面看,医院或者学科也有各自的科研产出考核方法,但这些方法更多倾向于简单统计项目、论文、奖项等显性、可计量的内容,缺乏如实验室管理、科研诚信、学科等级(声誉)等隐性内容,也缺乏时间权重的考量,致使决策层很难根据现有的科研评价指标进行规划与部署。本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7—2018年的科研投入和产出数据为分析对象,建立多因素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科研产出的未来趋势,为医院学科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仁济医院56个科室为调查对象,对2007—2018年各学科的科研数据进行调查。
1.2调查内容
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对科研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更好的支撑。但是在科研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不少困难需要解决。文章主要针对西藏部分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预算绩效管理主动性不强、预算编制不精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够等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与对策,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关键词: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党的提出要“坚持稳重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对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但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科研单位还存在预算编制不精准,预算执行进度过缓,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成效不明显。为加快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各科研单位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建立完善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夯实预算编制基础数据,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切实将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评价结果有运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1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绩效管理主动性不强
目前,科研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强。[1]通常是被动按照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预算编制、预算评价,预算管理主动性不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或者可操作性不强;预算执行时,预算执行进度过缓或者存在无预算支出、随意调整预算等现象;预算评价时,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标准化,评价考核结果的参考性不强。
1.2预算编制不精准
谈军工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建设
摘要: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都是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单位经营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是推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虽然各成体系,但又存在诸多共性,联系紧密且互相促进。本文在分析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存的问题进行诊断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军工科研事业单位
一、引言
内部控制绩效评价目标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目标紧密相关,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内部控制为单位绩效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是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基础。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科学选择绩效评价指标,不断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规范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提高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内部控制绩效评价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工作中,能够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可以提升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具有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增强单位凝聚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已基本建立,初见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开展较平稳,权力制约和流程监管初步形成。如何对内部控制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以及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管,是下一步推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加完善的关键。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关系到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对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和提高管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如何体现出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价值,以及增强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是促进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在内部控制绩效评价建设过程中,单位层面应为上级主管部门综合评价提供基础目标导向,业务层面应为单位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提供要素导向。通过整合目标导向和要素导向,关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合法合规、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及相关评价方法。尤其是在业务控制层面,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应该针对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本建设和合同管理等类别,着重满足可比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要求。因此,应将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全员参与的动态运行和监督评价体系,发挥协同效应。本文通过梳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如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价方法落后等,提出了加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整合共享,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有效地提高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效率。
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建设存在的问题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科研和生产的特殊职能,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既要遵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框架,又有别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其内部控制建设既关系到单位能否高效平稳运行,同时又影响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自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来,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政策环境,基本上建立了基础性的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制度,经营管理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单位的经营效率。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运行模式正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对于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二者进行整合的需求愈发迫切,不仅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优化完善,而且亟须构建一套融合共享的控制评价体系,以促进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不佳,内部控制前瞻性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与政策思路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只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但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技推广效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机构和人员分类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重点解决这几方面问题,才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新阶段,也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进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本文重点围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技推广效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机构和人员分类评价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关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创新问题
近年来,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徘徊不前,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乏力。主要问题有:一是投入结构不合理制约了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近年来,国家农业科技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稳定支持的科研经费仅占20~40%,竞争性比例高达60~80%,这一方面导致重大、关键和长期性农业问题难以得到持续攻关,另一方面导致一流科研人员争项目、二流人员做项目,农业科研短期化、功利化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产业导向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尚未建立制约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农业科研产业导向、问题导向坚持不够,科研项目指南编写、组织实施、验收评价都由同一圈子专家完成,专家“自娱自乐”的项目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导致不少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生产脱节,没能充分体现农业产业部门的重大需求,科研成果有效供给不足,对产业发展支撑不足。三是农业科研与推广相互分割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和推广分段运行、各成体系,一方面农业科研项目很少有推广和用户单位参与,另一方面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转化经费严重不足,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成为整个创新链条上的突出短板。四是协同创新机制尚待完善制约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明显滞后,跨部门、跨单位、跨学科的科技资源整合亟待加强。中央、省、地三级农业科研机构分工不清晰,竞争有余、协作不足。此外,科技“大牛”、项目“寡头”垄断科技资源,成为新阶段农业科研“专家倾向”的新特点、新表现。为此,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创新需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兼顾农业特点及体量与结构的投入机制。充分考虑“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特殊性,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总量的基础上,调整资金投入结构,重点增加稳定投入和基本公用经费,聚焦品质、节本、高效、绿色等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的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促进前沿技术、重大理论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创新,推动农业科技从过去的跟跑、并行向超越、引领转变。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将产学研企科技创新联盟科研和运行费用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促进协同创新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在新一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有效发挥农业行业部门作用。充分考虑农业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和民生保障作用,发挥农业行业部门熟悉产业需求的优势,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需求征集、指南编制、项目评审、组织实施、监督评价中,强化农业行业部门的作用,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建立农业科研和推广一体化组织管理方式。借鉴美国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和韩国科研、推广一体化管理的成果经验,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科研与推广一起布局、同步验收的机制,应用型科研项目的研发要把推广单位参与作为重要环节,确保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农业技术推广要把新技术研发和熟化作为的源头活水,确保推广技术的先进性和针对性。四是优化农业科研体系和主体结构。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精神,明确中央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职能和定位,中央农业科研单位侧重于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地方农业科研机构侧重于技术开发和转化应用,改变农业科研单位“上下一般粗”,竞争有余、协作不足的局面,构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同时,完善农业科研主体结构,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提升农技推广效能问题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机构、条件、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但实力不强、手段落后、似有似无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制约体系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主要问题有:一是无财难推。农技推广走村进户,面广量大,既需要稳定经常的工作经费支持,也需要中试、熟化和试验示范投入,而普遍存在“有钱养兵,没钱打仗”实际,致使许多应推技术难到位、亟需技术难熟化、先进技术难储备、试验示范难实施。二是无技可推。由于科研、教育、推广结合不紧密,源头技术供给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够,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出现的生产实际问题,一些农技推广机构出现“无技可推”的窘境。三是无力能推。长期以来,农技推广系统普遍存在年龄老化、队伍断层、知识陈旧、手段落后、方法单一等问题,加上机制不活,不少地方的农技推广机构面对农户综合、集成、高效的技术需求和全程、全产业链、保姆式的服务需求,显得无能为力。为此,要大力提升农技推广效能需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投资强度,解决“无财难推”。增加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经费、条件保障、试验示范等方面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农机、畜牧、水产等分设的基层农技站条件建设投入,提升体系整体功能。对经营性农技推广机构,依据服务效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补贴。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经营性服务领域,满足多元化需求。二是强化需求导向,破解“无技可推”。建立“政产研学推”科技创新联盟,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对农民经验和创造的总结提升,增加适销对路技术和产品供给。加快构建“专家+科技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等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三是提升推广能力,改变无“力”能推。继续实施特岗计划,解决农技人员“进得来”的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技推广人员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和骨干农技人员培训工程,对人员学历提升给予学费补贴,解决“用得上”的问题。加大“一衔接”政策落实力度,优先解决基层农技人员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解决“留得住”的问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手段,普及农民田间学校,创新服务方式,解决“推得广”的问题。
医院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及设计探析
【摘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的构建对于医院内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医院医疗、科研及内部管理水平的关键途径。文章主要结合厦门市儿童医院的具体情况,研究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并设计相应的评价系统,同时还借助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增强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另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医院科研绩效评价工作面临着重大改革挑战,文章主要以平衡计分卡方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依托对该医院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并对其进行重建,以此促进厦门市儿童医院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评价系统设计;信息化技术;数据库;磁盘镜像技术
在公立医院医、教、研融合发展趋势下,医院科研水平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衡量一家医院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医疗临床领域衡量医护工作质量及评估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依据,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关注。本文主要以厦门市儿童医院发展现状为例,它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但其中科研绩效指标较少,难以对各科室科研水平作出有效评估[1]。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的设计改进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科研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并适当引进信息化技术,以此提高科研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使其能够为厦门市儿童医院的高质量运营提供重要助力,促使医疗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1厦门市儿童医院概况
厦门市儿童医院从建院以来,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较快发展,业务量持续增长,已开满编制的500张床位,是一家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在建院4年多的时间里,厦门市儿童医院的绩效评价工作主要为上级管理部门对医院开展的年度综合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医疗服务(320分)、运行管理(320分)、社会效益(190分)、可持续发展(170分)。其中,有关科研绩效的考核仅为可持续发展项目下的学科建设,评分为60分,主要是对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进行考核。而在医院内部,没有对各科室的科研绩效进行考核评估。根据《厦门市儿童医院2020—2025发展规划》(草稿)以及《科主任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征求意见稿),为实现厦门市儿童医院现阶段发展目标,应以医院科研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其中,科研绩效指标具体应包括科研项目、科研论文、承办继教项目、新项目、新技术和团队建设等。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大维度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提升厦门市儿童医院绩效考核评价管理水平[1-8]。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2.1平衡计分卡方法。平衡计分卡方法(BSC)是由美国卡普兰教授与诺顿合作提出的,被《哈弗商业评论》评选为全球范围内对企业经营理念影响第二大的理论。据美国《财富》杂质统计,全球排名1000名的企业大多数都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并创造出辉煌业绩。平衡计分卡已成为组织战略发展的重要导向及管理手段。平衡计分卡主要从四个维度对组织绩效进行评价:(1)财务维度,根据组织战略目标,确定经济效益应达到的指标,以此提高组织内部管理和执行能力。(2)客户维度,围绕客户满意度指标,为客户提供理想的产品和服务[9]。(3)内部业务流程管理维度,通过对组织内部业务流程进行评价和改进,不断提升组织的价值输出能力,提高组织内部运转效率。(4)学习与成长维度,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判断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内部人员培训和组织建设问题。在具体构建过程中,需要在每个维度下体现出科研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全面反映公立医院科研发展水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