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能力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研创新能力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研创新能力

创新科研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探析

摘要:科研管理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文章结合润滑油行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年来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总结了科研管理过程中的创新管理方法,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科研管理可有效驱动科技创新和科研创效工作,显著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科研管理;科技创新;策略;企业

1概述

科研管理是指运用调查研究、计划规划、决策实施、修正监督等方法或手段,有效管理分配一定的资源,以较优方式达到预期总体目标,提高企业的科研效率和竞争力[1]。企业开展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技术攻关均属于科研项目,是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2-3]。科技创新是企业为获得潜在赢利能力,重新组织生产要素、建立更加高效的生产系统、推出新的生产方法或工艺,研制开发、应用推广、迭代更新等一系列技术活动的集合,是科研管理的目标[4,5]。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就是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科研管理流程,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新的技术突破,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并推向市场,产生经济效益[4-6]。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科研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科技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7-10]。本文基于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在科研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具体工作实践,探讨了润滑油企业研发中心对科研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阐述了创新科研管理能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润滑油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核心技术难以突破。润滑油添加剂单剂及其复配技术是决定润滑油品质的核心关键技术。国际上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已形成四大复合剂公司和四小特色添加剂公司为主的市场格局,各有特长,均以雄厚的研发实力和领先的技术水平为核心竞争力,占有全球润滑油添加剂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国产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面临原材料质量不稳定、部分核心单剂技术缺失、添加剂协同作用机理研究滞后、复合剂开发和评定费用越来越高、核心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等问题。

2.2跨行业间技术融合度不高。API(美国石油协会)与润滑油厂商、添加剂公司和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了密切合作,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出润滑油行业的应对方案。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要求、不同产品的限值、测试方法开发运行与监测均由OEM、润滑油厂商、添加剂公司和第三方测试机构共同制定。而我国跨行业间的技术融合才开始起步,2016年由中国内燃机学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石化标委会、添加剂、润滑油和发动机行业的参与下成立了“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第一次实现了润滑油跨行业间的技术融合。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作为创新联盟的创始单位,将与行业相关单位一起承担自主规格台架和产品标准的开发工作。

阅读全文

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调查

摘要:科研训练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在校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法对参与科研训练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回归分析法构建模型,探讨参与科研训练对药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3个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科研训练;创新能力;调查研究;统计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的后备梯队,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高度,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高教研究领域的紧迫课题[3-4]。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理论知识,更离不开严格的科研实践能力训练。科研训练是专业知识的纵向深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5-6]。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独立学院为例,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现状,在进行成因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对策,为独立学院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依据和借鉴。

1研究设计

1.1调查对象

2021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本院所有在校药学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13份,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为98.2%。

1.2调查工具

阅读全文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提升

摘要:科研创新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在对创新能力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群体以及会计的职业基本特征,提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通过强化交叉学科的学习、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文献阅读及梳理能力的培养、开设逻辑及会计科研创新能力等相关课程、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等,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宏观经济体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此外,“大智移云”背景下,新技术、新经济、新商业模式、新经济业务不断涌现。这能够把会计人员从传统会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把工作重点从传统会计信息生产活动转移到会计信息利用活动。而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全球化进程。跨区域、跨国家的经济活动往来更加频繁,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对全球范围内的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这要求更多的中国会计精英能够参与全球会计规则制订并能够为中国的跨国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服务。这些新的背景和形势,对会计人员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是会计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更有效地把握这些新机遇的基础条件,而会计科研创新能力具有一般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是研究生教育需要着力培养的能力。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作为未来高端会计实务人员和会计研究人员的主体,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未来职业发展机遇,也有助于我国高端学术会计人才培养。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创新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含义、科研创新能力的具体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会计学术研究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培养和提高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1创新能力的含义

最早研究创造性心理或者创新能力的学者是英国的高尔顿,其《遗传的天才》专著成为世界上创造心理学的首篇科学文献。美国的吉尔福德[1]回归了23年来发表在《PsychologicalAbstract》的文献索引,发现该杂志发表的121000篇文献中仅有186篇涉及创造性主题。为此,他呼吁心理学家应该高度关注创造性研究。从此,创造性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创造性或者创新能力的基本定义,主要可以归纳为4类。第一,能力观。创新能力被视为是发展新联系,产生不寻常观念和背离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能力。如吉尔福德把创造性看成是以追求多种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为特征的发散性思维能力[1]。创造性是一种发明新事物、获得重大发现的能力。创造性是指创造新颖的、高质量的恰当事物的能力[2][3]。创造性是能够产生新颖和有价值的观念的能力[4]。创造能力是多维度的,主要包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统摄思维的能力等14种才能[5]。因此,创造性能力并非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不同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第二,过程观。依据创造活动的发展过程和个体创造活动的认知过程,将创造性分为不同的几个阶段。沃拉斯把创造过程分为准备、酝酿、分析、验证四个阶段。创造性视为一个过程,即对问题、不足、知识上的缺陷、基本元素的丢失、不协调、不一致现象变的敏感,并找出困难,寻找解决途径,做出猜想或构成假设,对假设进行检验、修改和再检验,达到最终结果[6]。创造性就是对已有观念或关系的重新联结和组合过程,并认为新的情境中,联想与组合的各种要素越是遥远,其创造性越突出[7]。第三,人格说。人格说强调个体人格对创造性的决定作用,认为创造性的本质在于个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不同于常规的人格特征。譬如,有人对建筑工程师的创造性进行研究,发现创造能力强的人具有独特的个性。第四,产品观。近期西方心理学家主要从创造性产品角度界定创造性。关注创造性产品,许多研究者强调新颖性和恰当性两种重要特征。创造性的成果必须是独创的和恰当的[8]。个体的创造性活动必须产生新颖的、高质量的恰当事物[9]。“如果一个事物是原创的、出乎意料的,那么它是新颖的,当一个事物完全符合一个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案时,它是恰当的。”秉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创造性深藏于主体内部,很难客观评价,但在特定条件下,创造能力一定表现为创造性产品。因此,创造性产品的新颖性、恰当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体的创造能力。

2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界定及具体能力要求

2.1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界定

阅读全文

医药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探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必然推动和要求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在《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国际化将是未来高等教育的特有特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被突出强调。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学习,在全球范围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推动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目前,在此种国际化背景下,医药专业亦需要与时俱进顺应发展需求且扩大国际影响力,加强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提升,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加快科学培养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科研创新能力;医药专业研究生

一、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

(一)传统医药专业的学科特性。传统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科,因其学科属性和内容的独特性,需要学生最终不仅要具备医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够学习并传承经典医药理论体系、提炼并发扬传统医药文化精华,在相关医药卫生等领域从事专业性工作。而对于现代医药专业研究生,则更强调在延续传统医药专业学科特性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国家重大需求,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且素质高,能够从事药品生产、分析鉴定、营销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究开发等多方面工作,成为创新精神、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三者兼具的医药专业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目前,我国医药专业研究生培养除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开展之外,中医药类大学也是人才培养重地。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中,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为857966人、在校人数为2731257人、毕业人数为604368人,其中医学学科研究生招生人数为95172人,在校生271406人,毕业生70708人。据此,2018年全国医学学科研究生总人数(437286)占比所有学科总人数(4193591)约10.43%,所占比重不容忽视。以下,从几个维度对目前医药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与讨论。1.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尚需继续加强,方式尚需多元化。目前,在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分析问题相对浅表、资料查询能力不足、调查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实际实验操作中,生搬硬套研究方法、基础实验技能欠佳、纵向深入思考能力薄弱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导师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追求快速成果,疏于言传身教也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恰当做法。加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尚有待于提高和完善,整体便会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欠佳,水平参差不齐。2.需进一步促进跨学科科学研究,在交叉融合中发散思维和拓广范畴。从跨学科交叉的程度及成绩来看,相比于医药学科本方向内交叉融合,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相对较少,科研项目内容、主旨及解决的关键问题多停留在医药学科本方向内的范畴和领域。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即是在精分细化的基础上同时高度交叉融合,不仅依赖传统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渗透、交叉和融合,更倾向于拓展新的理论范畴和实践天地,因此,跨学科交叉也被普遍认为是增强科研创新性的必经之路之一。目前,国内与国(境)外知名大学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成立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心,联合核心的技术手段与特色的资源优势,契合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已体现出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高校应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报考,增加招生政策中学科背景的灵活性,甚至可尝试个性化制订跨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学生的培养计划,全方位促进多学科背景下的交叉性科研工作开展,并在交叉融合中发散思维和拓广范畴,以实现创新能力的根本提升。3.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需要继续增加。近年来,国内各大学愈加重视对外交流工作和国际化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持续飞速增长。同时更多地让有志于科研的本科生提前进入角色,参加各种暑期学校、交流交换项目,拓展国际化视野,感受国外教学方式与节奏,为有意深造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是目前高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和国际化发展的有效渠道。同时,为鼓励研究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均以多种方式如联合培养、短期学习、实验室资源优势互补等,增加研究生输出交流份额,积极尝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多种形式。其中中外联合培养模式被广泛实践应用,也已形成几种较为成熟的具体模式,如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国家公派出国(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国家公派出国联合培养研究生,再如由国内高校与国(境)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组织之间签署协议的校际联合培养研究生等,通过课程学习、学分互认、科学研究计划等具体方式,短期以强化学术训练、提升科研成果产出为目标,长期以搭建深层次合作平台,推动科研能力整体提高为目的。同时,利用多渠道多方式如网上学术研讨、学术沙龙等,实现实时交流协作,互动学习,丰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涵与外延。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长期对外开放发展的发达区域来说,中部地区、东北三省、西北西南地区更加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例如,对于西北地区,那些处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区位节点,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活特点,发挥科研方向特色优势,开展以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开发特色产业产品、拓宽地区就业途径、助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旨目标的科研项目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通过与外埠的交流与合作,将本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

二、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下培养医药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主体的科研兴趣。要摸清学生科研兴趣的初始来源,从育人的角度量体裁衣,对学生个体采取针对性的科研兴趣激发策略,引导并加以支持,最终激发其个人本身的科研兴趣,增强其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归属感,最后乃至影响其职业理想与规划。例如,可开展文献分享活动,通过让学生自主挑选其有兴趣的科研文献,总结归纳,现场讲解,分享与评价的方式,从侧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点、思维方式和擅长技能,为下一步为其选定适合的科研课题方向打下基础。对于一些非常有创意且具可操作性的想法,鼓励一定金额经费预算下的预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预算、购买并结算、进行实验、收获结果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形成一个让学生完全自主负责的任务体系,教师仅从侧面监督最终成绩,让学生有自由度、发挥敢想敢干的精神,锻炼学生理论付诸实践的实操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问题探讨模式、学生学术论坛模式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改进过去导师规定科研课题方向的单一方式,侧面引导和挖掘科研课题的产生,增强课题的可行性,让学生成为项目设计到孕育孵化全过程的主人,为其未来独立科研能力奠定前期基础。在学位授予机制上,可参考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学位中学位互授的办法与经验,以及欧美国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中的形式,再结合医药学科实验为主的特点,综合考虑项目经费资助与分担、学费与奖学金制度、学习成绩考核和评价要求等具体措施,探索出一条在国际化视野下联合实验室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的新型培养体制。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有效补充,依托国内单位进行合作课题的申报、管理、中期检查和结题,国外单位则辅助项目的开展和推进。学生在国内先完成主要课程学分的学习,而后在国外投入主要精力进行科研素质的培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仪器使用,具体实施合作课题的关键实验,参与科研动向研讨、汇报课题进展,形成先国内夯实基础、后国外技能提升的培养路线。依靠国内国外双方面的优势专长,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医药人才,并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交流项目,增强双方合作单位的学术影响力,发表高水平论文,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

阅读全文

岩土工程研究生科研试验创新能力思考

摘要:围绕我国岩土工程研究生培养中暴露出一些试验动手能力弱和科研创新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现状,结合现阶段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思路,为迎合国家经济战略发展和社会需要,针对岩土工程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关于提高研究生试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科研试验;创新能力

一引言

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端人才储备和科技兴国的重要战略,党的报告提出:“要鉴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表明当前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对全球核心科技和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数量已高居世界第一,但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和培养模式仍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研究生创新能力弱、动手能力差、工作适应力低等问题,也说明了尽管当前尽管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上遥遥领先,但真正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却少之又少这样一个深层次的内在原因。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形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对于工科研究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多是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专业型硕士,当初教育部增设并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应用型的高级人才,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强调应用和技能。这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大多与培养初衷相悖。

二岩土工程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实践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传统学科,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学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涉及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边坡与基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等。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建设也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各类超级工程层出不穷,施工水平、设计能力和科研支撑也致使岩土工程学科及专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岩土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岩土力学、地基基础、边坡工程等,有如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地震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等综合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这些交叉学科的出现和发展,会带动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然而事与愿违,尽管我国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从培养效果和培养模式上看远落后于欧美高等教育强国,专业研究生的自主科研和创新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相当数量的硕士研究生还不能够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依赖于导师手把手的指导,甚至是需要导师协助才能完成论文,因而失去了研究生教育中会充分挖掘个人基本潜质的初衷,造成了资源和人才的浪费。

三岩土研究生试验能力培养途径和思考

阅读全文

谈专业课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文章旨在从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课程改革入手,融入科研创新性培养内容,如进行科研课题综述、设计和解析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创新点,使课堂呈现科研的创新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基础医学;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

在高等教育的研究生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未来国家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创新是保持国家长久竞争力的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硕士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因此,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即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科研能力包括:科学理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能力,逻辑思维与展示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1-4]。但是创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基石,具备创新能力是科学工作者必备的基础[5,6];任何科研活动如果不具备创新性,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或老调新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则缺乏生命力,也不具备基本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既浪费了人力和物力,也浪费了国家有限的资源。因此,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考取生源,他们入学后第一学期首先进行课程学习,其中包括专业课学习,为后续科学研究打基础。以往这部分专业课讲座内容是关于本专业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和研究手段等介绍[6,7]。由于是理论讲解课,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很难在这个阶段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现出来。如果研究生继续按本科阶段被动接受教师授课,学习、复习、熟记,然后结业考试,这样的模式显然不利于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和后续科学研究实践。为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研究生入学的初始即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创新性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体现及其重要性。进而,我们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中以下改革过程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课程设置

我们以研究生心血管药理学专业课设置为例,本课程共4个讲座,分别讲授抗血栓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治疗进展、离子通道药理学、细胞内钙信号转导和研究方法与手段,共20学时。除这4个原有课程设置外,我们在课程最后阶段增加学生的科研项目介绍(3学时),重点介绍学生各自科研项目的立题、实验设计及其实验内容(涉密内容除外),尤其侧重介绍此立题的背景、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通过此过程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入学初始即开始熟悉自己课题,在讲解和查找文献背景过程中发现不足处,加深理解其研究内容,寻找自己课题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及其科学意义所在,这样便于研究生快速建立科学思维与培养学生在科研中的创新意识。此外,每次课上留给学生几篇顶级学术刊物中与本专业相关论文进行课后研读,后期的授课中陆续请同学们自己讲解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解决了何问题,其创新点和意义何在。通过这种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正确解读科研论文的能力,并逐步理解原创论文研究的精髓所在。

2授课内容

在理论授课内容中增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演变和发展过程的内容介绍。例如,在第4讲座(细胞内钙信号转导和研究方法与手段研究)中讲解离子通道常用膜片钳技术时,增加了整个离子通道研究历史的演变过程,先介绍电压钳技术的研发和发展及其在膜电位发现中的作用,再讲解膜片钳技术发现和发展及其技术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所在。让学生了解任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不是凭空产生,均为应运而生并有效应用于实践解决科学难题,从而使科学研究发展大幅前进。如电压钳技术使科学家发现了膜电位是由离子通过各自通道跨膜转运的结果,从而揭示了生物体中离子通道的存在和分别在细胞膜电位形成中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一技术的应用发现了钠通道和膜电位的新理论,发明者因此获得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膜片钳的研发成功使科学家进一步发现单个离子通道开启与关闭动力学及其调控规律,进而研发了一系列选择性作用在离子通道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使医药学领域出现重大突破。也正因如此,膜片钳技术的发明者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在课程中还增加我们课题组科研中具有明显创新价值和科学意义的研究论文介绍,让研究生具体体会某一个项目是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研究及其分析过程中所呈现的科学价值及研究乐趣。最为重要的是体会每个科研项目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和创新性成果的产出,只有具备创新性和研究价值才值得我们努力进行探索。

阅读全文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型拓展实验探讨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缩小理论与实践距离,结合教师科研部分成果设计了金色颖壳水稻种质资源创制研究综合型拓展实验,包括选题的背景、实验内容、实验结果、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等。实践结果表明,选题结合实际,学生参与感强,在完成综合型实验过程中,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适合在我校更大学生群体中推荐与推广。

关键词:综合拓展实验;创新能力;遗传转化

高效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实现的[1-7]。教师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是实验教学模式的更新[8-9]。通过这种模式缩小了理论与实践距离,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10]。农学专业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弥补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实验项目独立、前后项目无关联、综合型项目偏少,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动手实操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覆盖本专业育种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等多门主干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型拓展实验项目:金色颖壳水稻种质资源创制研究,该实验选题结合实际,学生参与感强,在完成综合型实验过程中,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1选题背景

CRISPR/Cas9(clusteredregulatoryinterspersedshortpalindromicrepeat)基因组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靶向基因敲除技术,由于其突变效率高、制作简单及成本低的特点[11],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组定点改造分子工具,将对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本项目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拟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携带了靶标位点的CRISPR/Cas9植物基因编辑表达载体pSK51-Cas9-OsCHI转入水稻受体材料TP309,获得部分植株并对其进行潮霉素筛选标记基因阳性鉴定,最终通过表型鉴定筛选获得金色颖壳的突变植株,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实验内容

选用水稻TP309成熟种子,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通过水稻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的农杆菌浸染及共培养、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抗性愈伤组织的潮霉素基因特异引物检测、T0代植株再生等几个步骤完成实验。实验设计思路完整,各实验项目之间联系紧密,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点。

阅读全文

科研项目提升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依托科研项目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企业“可降解聚合物的合成与配方优化”课题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在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过程中高职学生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企业项目;高职;实践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大师彼特说: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1]。创新可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善与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科研课题研究是高等职业院校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2012年全国高职成教工作会议提到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时,强调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任何时期更需要科研先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核心[2],随着高职院校的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日益增加,教师的科研能力明显增强,但在此过程中却很少有高职学生参与其中。所以高职教师没法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也没有机会在科研过程中发挥创造力。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高职教师的科研项目,可更快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案例

本文作者主持了企业“可降解聚合物的合成与配方优化”课题,在整个横向项目的研究过程中,让高职学生充分参与项目的研究,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充分了解企业的课题研究过程。教师在完成该横向项目研究的同时,同时也通过让高职学生参与企业横向课题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该横向科研项目是企业中可降解聚合物的合成与配方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资源、固体废物污染等等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提出低碳-循环经济理论,企业研究关于降解聚合物的合成有利于防止白色垃圾污染,有益于加快国内的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过程中针对可降解的具体性能要求设计合成方案的同时总结归纳聚合反应的一般规律,通过依托企业横向科研项目,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方面得到提升,研究结果如下:

1.1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核心竞争力,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并且规模壮大,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今天。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会设置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但是结果学生还是被动去接收课程教授内容,学习态度还是总体不积极。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依旧得不到充分培养,长久下去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也受到了限制。本文研究发现通过使学生参与高职教师的企业横向科研项目,不仅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高职学生参与的教师的企业横向科研项目为可降解聚合物的合成与配方优化,研究课题中各项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并进行深入探讨。在实际企业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采用哪类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如天然高分子材料、微生物合成的可降解材料、人工合成型的生物降解材料等等,这些材料各有特点,学生在考虑采用哪种材料、考虑材料本身特点和优缺点时、在确定采用何种聚合方式(直接缩聚、低聚物的固态聚合、溶液共沸缩聚和开环聚合)时、在研究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产品的可降解性能等等,高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在确定采用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使用直接缩聚进行聚合方法后,进而研究不同的反应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整个聚合过程中的合成成本、应用到产业化工程中等问题,研究更低成本的生产方法,即实现了可降解聚合物的合成与相关性能研究,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产业化,以上这些做法,都是团队通过研究探索得到的合理研究理论,取得了预期的科研目的,实现了科技创新。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协助老师一同完成了科研项目的研究,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与锻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