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研费用管理办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企业下政府补助项目财务管理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从政府补助项目预算编制环节、申报立项环节、项目实施环节以及项目验收环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解析,经过思虑和领会,针对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供相关企业参考,以提高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企业开展科研活动,通过创新助力国家科技发展。
关键词:政府补助;项目管理;单独核算
政府通常会采用财政补助方式,引导企业开展科研活动。从近几年项目补助实施效果来看,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意愿,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科技项目研发进展显著。但部分企业在项目期内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国务院关于科研经费管理最新部署,从为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松绑入手,突出激励科研人员释放创新活力,围绕项目管理从全局进行分析,提出规范政府补助项目管理相应对策。
一、科技计划与政府补助概述
科技计划是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式,通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合力促进综合国力提升。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等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审议科技计划的布局、任务和指南。专业机构对实现任务目标负责,具体包括统一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政府补助是科技计划实施的有效保障,项目经费遵循“谁使用、谁负责”,项目管理则围绕“谁立项、谁监管”,从形式上分为财政贴息、财政拨款、税收返还以及非货币性资产的无偿划拨,从方式上分为前补助和后补助(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事后立项事后补助)。
二、企业政府补助项目管理中常见问题
1.项目申报立项环节常见问题
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
成本核算是指单位对实现其职能目标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类耗费,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等,并向有关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的活动。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使用了大量财政资金,对其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可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单位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2019年《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正式印发,实行成本核算管理不仅是为了满足单位管理需求,也是适应制度要求的必然举措。目前,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还存在诸如成本管理与项目管理及资金管理不协调、缺少自发的成本信息需求、实务管理中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需要解决。
一、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成本核算概念引入课题管理,到2019年成本核算顶层设计搭建完成,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概念经历了逐渐明确逐渐细化的漫长过程。
(一)将成本核算引入课题管理
1988年国家科委、财政部印发的《科研单位实行经济核算制的若干规定》(国科发条字〔1988〕637号)将成本核算概念引入了课题管理,《规定》指出各种类型科研单位原则上以科研课题(包括项目、产品)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核算。进一步明确了成本核算原则、成本开支范围、成本计算期等内容。
(二)明确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办法
1997年财政部、国家科委印发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5号)明确指出,为加强支出管理,主要从事应用开发研究和科技服务的科学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专业业务及其辅助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办法。《制度》将成本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其中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科研课题、项目、产品等成本中,间接费用按一定比例分配计入各课题、项目和产品等成本中,期间费用即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科研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计入当期结余。2012年财政部、科技部对《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将科学事业单位成本费用进一步细分为科研项目成本、非科研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明确在支出管理的基础上,将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支出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成本费用。
企业视角下政府补助项目财务管理初探
摘要:本文主要从政府补助项目预算编制环节、申报立项环节、项目实施环节以及项目验收环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解析,经过思虑和领会,针对共性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供相关企业参考,以提高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率,加快企业开展科研活动,通过创新助力国家科技发展。
关键词:政府补助;项目管理;单独核算
政府通常会采用财政补助方式,引导企业开展科研活动。从近几年项目补助实施效果来看,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意愿,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科技项目研发进展显著。但部分企业在项目期内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国务院关于科研经费管理最新部署,从为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松绑入手,突出激励科研人员释放创新活力,围绕项目管理从全局进行分析,提出规范政府补助项目管理相应对策。
一、科技计划与政府补助概述
科技计划是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式,通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合力促进综合国力提升。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等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审议科技计划的布局、任务和指南。专业机构对实现任务目标负责,具体包括统一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政府补助是科技计划实施的有效保障,项目经费遵循“谁使用、谁负责”,项目管理则围绕“谁立项、谁监管”,从形式上分为财政贴息、财政拨款、税收返还以及非货币性资产的无偿划拨,从方式上分为前补助和后补助(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事后立项事后补助)。
二、企业政府补助项目管理中常见问题
1.项目申报立项环节常见问题第一,恶意套取国家资金,有些企业主观上就存有骗补想法,通过虚假项目进行申报,骗取财政资金,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第二,大局观不强,部分课题负责人对预算编制要求不清楚,思想上也不够重视,认为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给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带来阻力。第三,部门协同不紧密,针对项目技术任务和关键目标,业务部门会先行启动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待申报前再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对于前期参与程度不高的项目预算,财务人员审核时不易发现问题,即便发现问题也难以有效调整。第四,业财融合亟须提升,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的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囿于对课题内容不了解,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准确,以致后期项目预算执行偏差较大。第五,部分负责项目申报人员,未能勤勉尽责,因工作上粗心、不严谨等原因,造成申报资料不全、预算编制不准等问题出现,进而影响到项目立项工作。2.项目实施环节常见问题第一,制度建设滞后、企业相关制度制定不及时,不能有效规范项目支出范围与费用标准,例如发生超范围计提间接费用超标准列支劳务费等。第二,资金管理不规范。中央、地方和企业资金未能按照“专款专用”要求统一管理,例如,有些企业将政府资金用于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发生截留、挪用政府资金等问题。第三,财务核算不健全。企业未将项目资金与企业资金分开核算,或者未将项目资金按不同来源分开核算,导致无法通过财务系统完整地呈现单独核算情况,而是借助台账、凭证加标注等方式进行辅助管理。第四,项目预算调整滞后。企业在项目实施中发生重大事项、其他事项和预算调整时,没有及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给后期项目验收带来影响。第五,职责履行不全面,科研诚信待提高。承担企业没能全面履行项目主体责任,项目负责人也未能有效推进项目顺利实施。3.项目验收环节常见问题第一,经费未及时足额到账。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或企业自筹资金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到位,导致虚假承诺,以致后期验收工作受到影响。第二,项目制度执行不到位。有些是因为项目制度未及时制定影响到执行效果,有些是因为项目支出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给后期验收带来影响,例如,企业购买了非项目需要的设备,列支了不必要的劳务费。第三,财务核算不规范。企业未按照“单独核算”的原则进行核算,导致不能准确反映各类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例如,企业将与项目无关的生产经营支出计入拨款项目中,或者将企业资金支出混淆为国拨资金支出。第四,项目实施未达预期。企业受内外因素影响,项目关键技术或经济指标未能按期完成,经申请延期后仍未能完成的,最终导致项目无法通过验收。第五,验收资料不完整。项目承担单位日常对资料保管工作不重视,发生经费支出不符合制度要求或者缺少必要的形式附件。第六,项目结余资金应该如何管理问题。
军工科研单位财管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由原来以承担国家计划任务单一科研型向科研、生产、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转变,面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全面发展,其经营收入由国家指令性计划经费拨款向多种经营收入方向转变,同时也要求财务管理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现就转型经营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作初步探讨。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是1997年由财政部《军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该制度对规范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生产、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面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现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军民品科研生产的发展。 (一)会计核算制度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一致 随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承担军工科研任务的增大以及国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拨款也是多渠道的,各渠道拨入的专项科研经费都下发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现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各渠道拨入的专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一致,同时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之间也存在不一致性,其人员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的分摊、管理费用的比例、收益的比例、拨入科研费确认收入的标准等都不一致,影响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 (二)会计核算制度与税收政策不一致 现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结余由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部分构成,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科研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所得的收支结余为事业结余。其事业结余免交所得税,可直接在事业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进行分配。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结余为经营结余,应交纳所得税。而现行的所得税法中取消了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收入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这样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中技术收入形成技术结余也要交纳所得税。现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拨入科研费采用收付实现制,即:款到确认收入。随着军工科研经费拨款制度的改革,有较多型号入科研费要求先开具发票而后到款,而税务部门要求开出发票后应该确认收入, (三)会计核算制度与科研生产活动的范围不一致 现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核算的会计科目和科研费用项目规定较明细,而对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科目和成本费用项目规定就不够明细,不利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生产、服务的经营行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随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发展,现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求。综合以上的实际情况建议由国家财政部门,根据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现阶段科研经费拨款多渠道,科研、生产、服务经营的多样化,制定统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并进一步完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其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增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 随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面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全面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目的就是提高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也由原来科研经费收支核算向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发展,财务管理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中作用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二)积极参与科研生产活动的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由单纯科研型向科研生产经营型转变,各级经营领导部门在经营决策时迫切要求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要定期将本单位的军民品科研生产的收入、成本费用情况以及经营成果等数据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通过经济运行分析,及时发现在科研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各级领导正确认识科研生产经营状况,确定科研生产经营策略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管理能力 不断提高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参与科研生产活动的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是很重要环节。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廉政从业思想;建立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国家有关科研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财务业务学习制度,使其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增强财务人员综合的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打造“六项基本功”,强化财务人员服务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履行好会计职责,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理顺财政资金拨款渠道, (一)加大大型军品科研设施维修、维护费的拨款 随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增多,国家对科研项目进行试验、测试、调试的保障条件建设投入增加,形成较多试验、测试、调试设施,这些设施具有专用性强,使用的间隔时间比较长的特点,要保证这些设施安全、完好,要有较大维修、维护经费的投入。现阶段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自有资金的积累还不多,无法满足这些专用设施维修、维护经费的需求,为了保证这些试验、测试、调试设施安全、完好,避免重复建设,国家财政部门加大大型军品科研设施维修、维护费的拨款,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保障条件建设项目的转固和挂账工作,根据科研任务的需要认真做好大型军品科研设施维修、维护费的预算和上报工作,加强大型设施维护经费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p#分页标题#e# (二)建立新产品规模化发展的资本金的投入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由原来以承担国家计划任务单一科研型向科研、生产、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面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全面发展,其生产规模和新产品开发都在不断地加大,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原来只是单一的从事科研工作,资金的积累较少,无法满足新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注册资金小,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低,不利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的发展。国家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开发生产关系国家安全、国家重要领域、重要环节的高新技术产品,应给予资本金的投入,使其增加科研生产的国际竞争能力。 (三)完善融资、筹资能力 由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生产规模和新产品开发的不断加大,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融资、筹资工作将成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工作。要根据单位的资金需求情况,开拓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融资、筹资多领域、多渠道,合理确定融资、筹资的长短期限和资本结构的配置,认真做好融资、筹资的资金成本分析,以及筹资中的纳税筹划工作,降低融资、筹资的成本,通过科学合理组织资本结构的配置,实现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税后收益最大化。 总之,随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由原来以承担国家计划任务单一科研型向科研、生产、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面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全面发展转变,财务管理成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及其重要环节,进一步增强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其增强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
摘要:应用型科研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深化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但目前的相关科研管理制度严重滞后,亟需加强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横向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应用型科研机构管理制度、应用型科研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科研;科研管理;制度创新
曾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指1999年以来通过“专升本”途径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和民办本科高校,截至2019年6月,该类本科高校共计有448所,占我国本科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该类本科高校目前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既不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也不利于提高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而造成该类本科高校科研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就是科研管理制度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水平较低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宏观而言,科研观念落后、科研定位不准、科研管理制度陈旧、科研队伍水平整体较低、重点科研项目较少、科研经费较少、科研条件较差、科研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制约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的快速发展。就科研管理制度而言,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有待改进
在诸多科研管理制度中,校级层面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居于统领地位,直接关系着整个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二级院系或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如果二级院系或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制度创新与学校层面“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相抵触,那么二级院系或科研院所在科研管理制度的任何创新就无法施行。由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校级层面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主要模仿研究型大学的奖励制度,与学校的转型发展和产教融合发展极不适应,一方面,重视纵向科研成果(包括纵向项目、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成果奖)而轻视应用型科研成果(包括横向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智库研究报告等);另一方面,成果奖励额度偏低,如文科发表一篇普通CSSCI期刊论文,奖励额度3000元左右,严重挫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高校经费管理与科研管理论文
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问题
1.科研经费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科研经费管理活动在申请金额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课题在申报科研经费方面没有依据,不实事求是按照经费客观使用情况来申报经费,而是过多的依靠主观猜想来申报经费。其次,在课题经费申报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存在一些费用支出较多,甚至基本都是一个项目,而另一些经费项目支出却非常少,甚至是零的情况。应当科学合理设计课题经费使用项目表格,不能够将申报经费表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必须科学设计,严格执行。
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下拨环节存在问题。目前科研经费使用必须按照项目审批机构的下拨额度予以落实。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限制了首期经费的下拨额度,反而在结项后才讲经费落实,从使用的角度来看,会对整个课题的进行产生限制。我们认为,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科研经费使用清零的制度使目前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存在着弄虚造假的情况。一些理论研究问题往往不太需要过多的经费支出,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依靠研究者自身的思考与创作。科研项目经费应当保证专款专用,弄虚作假是一种必须予以修正的行为。
二、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成因
1.国家政策制定层面上的原因。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1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依据
课题经费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如何编,怎样保证预算的真实可行,做到既能保证科研课题计划的顺利完成,又能合理地节约使用项目资金,编好课题经费预算是科研课题预算管理的关键。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按照一般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收入必须有经费来源,支出必须有计算依据。对科研单位而言,收入预算一般较易编制,因为按科研课题经费来源说,大体有申请国家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资助三项收入,在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时,自身有无自筹能力,能否得到社会资助都是可以预测的。而对支出预算的编制依据就遇到很大困难。因此,首先应研究确定的是科研周期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不可能像物质产品生产那样,从原料投入经过加工到产品产出,可以准确确定生产周期。科研活动是创造性劳动,是探索未知,就很难预测从开始到完成课题计划的准确研究周期,是一年内,一年以上,或者更长,都不好预期。然而编预算应该是有预算周期的。目前现行的办法,就是按认定的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来编制阶段性课题预算,在执行中随着课题研究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再者,就是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耗费、预算编制依据的研究。它不像物质产品的生产,每一件产品生产不论是物资消耗,还是劳动消耗,都可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成本预算可以按消耗定额乘生产量进行编制。科研课题研究的消耗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无法掌握它的定量指标。一项研究,谁都无法确定需要经过若干次的实验,就可以达到理想要求。应当说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科研活动也一样,这就更需要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去不断地探索,逐步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对物资消耗和人力消耗的规律性,从而对科研单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三,还有一个费用定额问题。前面我们讲的是物质、劳动量的问题,也涉及一些费用定额的问题,但是按照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对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现行规定,课题项目费用中,还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这其中除“管理费”规定“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进比例法核定”外,其他费用项目,因各个科研课题的任务不同,目标不同,周期不同,涉及科研领域不同,采用科研手段不同等,都是无法按定额编制,这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经费预算编制依据是预算编制的关键。无依据的预算最多只能称为估算。所以认真研究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不仅关乎预算编制准确程度,更关系到预算能否适应科研课题研究的需要,预算资金能否保证科研计划的实现,也是搞好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特别是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
2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执行问题
对课题预算的执行,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近年来出台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都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预算管理的主体,所有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财务及课题主持人的管理职责;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按政府采购规定执行;要执行预算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严禁挤占挪用,严禁支付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等,并对实际执行中的预算调整,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办法的贯彻执行,对管好课题经费经费预算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使我们在预算执行中有了准确的执行依据。然而在课题经费预算执行中还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则是科研单位如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即需要建立哪些内部管理制度,如何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比如预算经费使用决策权、审批权,报销程序,核算办法,物资的使用与管理等。在研究所(院)领导、课题主持人、科研管理部门、物资采购供应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划分职责范围,如何加强协作配合等等,都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3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问题
纵向科研经费绩效管理制度优化
摘要:为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4年后国家先后多部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大幅提高了绩效经费的比例,并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文章以A大学为例,通过研究其绩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委托理论、权变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提出其绩效管理制度优化方案。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关键词:大学;绩效管理;优化;问题
一、引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在2%以上,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标准(1.5%~2.5%),这表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开始,国务院、科技部及财政部陆续多部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重要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中央财政科研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优化了科研绩效管理,提出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科研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体现科研成果的有效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新要求。我国的绩效经费管理分别经历了探索阶段、规范阶段和完善阶段。目前,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含绩效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大,相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和绩效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好间接经费使用和科研人员绩效激励之间的关系,并真正实现绩效经费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挂钩的一致性。本文将结合国家相关新政策的要求,以A大学为例,分析其绩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完善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二、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A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现行绩效管理制度包括《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2017年3月6日),学校各层级在纵向项目间接费用上的管理架构、权责分配及其与科研新政新要求的呼应关系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表1,可以得出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1.A大学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较为清晰,学校向项目组发放绩效支出主要依据项目的年度进展、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但是,在间接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缺少了审计部门的相关职责,这与中办发(2016)50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2.项目组成员的绩效支出直接由项目负责人发起,而个人绩效的发放依据主要是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和完成情况决定,但是发放的具体比例没有参考标准,主要由任务负责人直接决定,缺少相应的绩效考评方式或指导意见,这与中办发(2016)50号、财科教(2016)113号、财科教(2017)6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
三、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