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安全管理范例

科学安全管理

科学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教育

1引言

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理论实践的重要平台[1-2]。目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机房数量众多,学生使用频繁,所以能够给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对于实验室工作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学科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实验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使用频率高、维护工作繁重、系统安全、防火防盗等。我们只有合理的预防和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确保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更好地为计算机学科教学服务。

2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老化和故障问题

一般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周期都比较长,计算机主机及服务器等设备普遍都存在着超期服役的状况。这些设备在经过多年的高负荷运转后,不同批次的设备之间在合作上经常表面上是一片“和谐”,可在实际使用中,哪怕只是偶尔地发一次小脾气就会给实验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此外设备故障也是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最急迫的工作之一。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课程往往安排比较紧凑,因此机器使用频率高,设备故障问题特别突出,这就使得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逐年增大。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故障中有一部分是设备自身的问题,更多的原因则是由于学生的非正常操作而导致的异常损坏,比如个别学生为了自己的使用偏好,遇到问题私自打开机箱,随意拔插设备部件等;部分学生甚至还会恶意破坏和删除程序,设置BIOS系统密码等,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2.2系统安全问题

目前计算机学科实验室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学期初实验室都会根据课程要求,提前安装各种相关应用软件,所以基本上每台计算机主机都安装多个系统[2]。这种多操作系统的模式大大方便了平时的教学与考试使用,可是也容易因学生的误操作而导致系统受损、感染病毒甚至于系统崩溃。这其中最难预防的是病毒,因为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不固定,而且经常用移动存储设备,这样如果设备携带病毒或者木马,病毒会对系统程序进行恶意篡改,造成系统瘫痪,信息丢失,而木马则会非法入侵我们的计算机,影响系统的运行安全。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实验室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一旦病毒和木马大规模发作和传播,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3环境安全问题

目前高校特别重视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而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存在很大的漏洞[3]。由于各个实验室都需要承担繁重的授课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个实验室都是满负荷、超年限工作,设备使用时间长、卫生得不到及时清理、空气得不到流通、电路超负荷、电路老化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时有发生,电子设备引起的电磁干扰与高温也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同时,实验室内几乎都是电子设备,一旦出现实验室漏水,必将会导致对实验室设备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坏。

2.4管理人员问题

在安全领域,普遍认为最大的漏洞就是人。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实验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需要对大量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同时还需要兼顾防火防盗和网络安全保障[4]。另外,由于课程需要和学院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中午和周末还需要上实验课,值班压力也大。这些因素都容易使得实验管理人员忽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然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新名词更是层出不穷,各种故障的排除方法也日新月异,这些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5]。

3加强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通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才能够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平稳的运行。

3.1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所在的实验大楼里配备了红外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场地火警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智能安全设备,并聘请专业保安人员全天候巡逻,以确保实验大楼的安全。每个实验室都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设备,在楼道内配备了应急照明灯和感应式走廊灯。同时在实验室内部也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标准的接地保护,安装包括总配电开关、分线配电开关和设备供电开关的三层漏电保护装置,封闭实验室内部所有可能造成漏电的金属部位,以及使用全封闭的实验导线与插座[6]。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还将建成机房内部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安全监控系统,从而大大提升整个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指数。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国家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制定的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工作。网站信息系统的内容管理和安全审计由安全责任人执行,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网络由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针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预防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实验室出现紧急情况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指导方针进行妥善处理,最大程度保护实验室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3增加安全保障措施

及时更新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提高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保证计算机系统病毒库的及时更新。所有计算机设备定期进行木马查杀,检查系统运行日志,确保个人信息和网站的安全。后期考虑采用云桌面的模式,云桌面普遍使用沙箱系统,在虚拟机内的木马病毒仅存在于差分盘中,随着虚拟机的重启,差分盘会自动清除[7]。更重要的是定期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涉及到的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实验室的服务器机房规范使用艾默生精密空调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有效地保证机房内部的恒温恒湿,从而保证机房内部所有服务器安全平稳地运行,提高服务器的安全使用寿命;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保证所有服务器在突发断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数据保存和恢复,从而保证实验室内部重要数据的安全。机房地板隔层铺设防静电地板,机房还配备烟感温感联合报警器,既能保证防火安全,又能有效降低误报率。

3.4重视师生安全教育

实验室定期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加安全防范意识,首先是对实验室人员培训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全体教师和值班员接受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新生一入学就分发实验室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同时要求全院师生必须认真阅读和严格遵守。加强对新上岗人员和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新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次课就是关于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室使用注意事项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室和各科研实验室的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措施的学习,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安全防范的主动性[8]。

3.5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为了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使用安全,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后,实验室都会组织所有实验管理技术人员对各个实验室内配备的实验设备及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实验室都会经常进行安全自查和检修,确保所有的计算机设备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牵头,开展期末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检查,要求实验教学中心各个机房重视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科学管理,落实实验环境安全管理和实验室整洁状况的检查。此外,实验室严格执行学校推行的安全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各个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确保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安全有专人负责,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安全落实到细节。

4结语

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针对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所遇到的关键问题,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措施进行有利的保证。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又将迎来新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坚持学习,多走出去,多交流研讨,努力探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证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提高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校的计算机学科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保障,为我校建设省级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瑞杰.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策略探讨[J].福建电脑,2015(7):131-132.

[2]胡建,徐汶.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意识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7(3):183-185.

[3]贾雅娟.分析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5):73-74.

[4]余观夏,吴林根.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96-300.

[5]马晓燕,张文娟.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J].电子制作,2015(4z):133-134.

[6]周晓兰,廖志鹏.论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97-100.

[7]孙艳.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v.31;No.213(6):169-171.

[8]王凡,陈纯炼.基于桌面云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3):190-193.

科学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网络安全;远程渗透;安全测试

2017年5月12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WannaCr新型“蠕虫”式勒索病毒,有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台电脑遭该勒索病毒感染,造成损失达80亿美元。随着大数据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大数据衍生出独特架构,并推动存储、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国际社会已经将大数据安全列入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国内学术界、信息安全界、产业界也正逐步关注大数据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科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促进农业科研运用新技术、优化科研服务方式,提高院所的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门户网站将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图书管集成管理系统、国家科技示范转移平台及文献资源平台等数据集中存储、智能化管理,大大推进了信息化建设进程。目前,数据信息已经是网络上最宝贵的资源,但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等特点,网络安全防护成了门户网站数据安全的基础保障。

1门户网站概况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门户网站始建于1999年,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涉农网站之一。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产业信息等为主要内容,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而建设的网站。是展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形象、拓宽农业信息传播途径、服务农业科研的重要平台[1]。

2门户网站安全保护管理机制

2.1网站备案

2.1.1网站ICP备案

网站ICP备案管理体系是网站建设中的一部分,备案是国家工信部的规定要求,主要是为了规范网络安全化,维护网站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网民的合法利益。备案可提升网站可信度、访问速度快、不容易被封。

2.1.2网站公安部门备案

依托公安部门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的统一监测,实现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同期取证、加固防范等工作流程,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打击防范的整体工作能力[2]。

2.2建立网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度

根据甘肃省省委网信办《关于对全省党政网站集中开展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精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确定主管领导和具体联络人,明确检查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落实管理体系,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责[3]。规范网站建立、、变更与关闭的审批流程,明确内容建设与管理要求,包括信息保护的要求。严格网站备案、漏洞管理和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制定网络见色号管理的奖惩机制。

2.3软硬件安全防护配置

为了加强科研单位网站安全运行,采取了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硬件配备有防火墙以及备用服务器,软件有日志管理系统及病毒防护软件至少2套,网站备份系统1套,以保证网站安全运行。同时对重点网站进行重点防护,高频次进行网站安全扫描和日常监测,通过不断的扫描,主动发现安全隐患并整改,来提升网站的整体安全性。这些工作已常态化,不能寄希望于突击检查来解决问题。

2.4建立网站运维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制定了《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局域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局域网安全管理办法》、《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网络管理服务办法》、《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守则》等内部网站运维管理制度,来具体分工落实网站运行维护管理。

3门户网站主要安全防护措施

3.1物理安全

网络中心重要区域配置电子门禁系统,以控制、鉴别和记录人员访问事件。机房内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避免机房设备、设施因水患威胁发生事故。机房供电采用冗余供电方式,建立备用供电系统,避免因电力中断对系统造成影响。

3.2网络安全

为了防止非法信息进入网络内部,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重要网段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防止因访问非信任网络资源引入安全风险。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监查,防止内部用户被操控或被植入恶意代码对系统造成破坏。对网络设备的运行日志记录进行分析,审计报表记录文档,直观对审计记录进行查询分析,便于管理员及时准确地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和发现网络入侵行为。对设备管理员的登录地址进行限制,防止误操作及被非授权用户恶意操作。对用户管理操作权限进行划分,防止误操作及被非授权用户恶意操作。所用设备均对同一用户采取两种及两种以上组合的身份鉴别方式进行身份鉴别,防止用户身份被冒用的风险。

3.3主机安全

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防止恶意用户通过反复输入密码猜测用户密码的安全隐患。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避免出现权限漏洞而使一些高级用户拥有过大的权限。合理配置安全审计功能,有效检查和防止虚假数据和欺骗行为,保障计算机系统本地安全和网络安全。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防止被恶意用户利用或被其他非授权用户利用的可能性,有效保证系统安全的可控性。

3.4应用安全

合理配置访问控制策略,保证应用系统被合法地使用。通信过程中的敏感字段采取加密措施,防止重要信息泄露。对空闲会话时间进行限制,防止大量网络资源和系统资源被恶意用户占用。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防止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防止重要信息泄露。

3.5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

采取技术措施防止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以免造成数据泄露。重要数据提供异地备份功能,当本地系统发生灾难性后果不可恢复时,可利用异地保存的数据对系统数据进行恢复。

4门户网站远程渗透安全测试

渗透测试工作往往作为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图1),为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原始参考数据。渗透测试由具备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安全服务人员发起,并模拟常见黑客所使用的攻击手段对目标系统进行模拟入侵。渗透测试服务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和暴露系统的弱点,从而让管理人员了解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对于客户而言,渗透测试可以带来以下收益。一是明确安全隐患点。渗透测试是一个从空间到面再到点的过程,测试人员模拟黑客的入侵,从外部整体切入最终落至某个威胁点并加以利用,对整个网络产生威胁,以此明确整体系统的安全隐患点。二是提高安全意识。任何隐患在渗透测试服务中都可能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效果,因此渗透测试服务可有效督促管理人员杜绝任何一处小的缺陷,从而降低整体风险。三是提高安全技能。在测试人员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可提升用户的技能。另外,通过专业的渗透测试报告,也能为用户提供解决当前流行安全问题的参考。

5信息审核机制

5.1领导审核

根据安全和保密工作的要求,制定了网站信息严格程序。按照党管宣传的原则,先由供稿单位党组织审核后,再提交党办、院办主要负责人把关审核,最后由网站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方可上网,从审核程序上确保了信息对于安全、保密的要求。网站主页新闻应围绕院所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科研、贴近服务“三农”、贴近职工的原则,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科研改革与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展示科技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科研院所发展提供良好地舆论环境。的稿件须经本单位主管宣传的县(处)级领导审阅并签字,正文后面必须注明文(图)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和来稿单位。无作者、无审核人、无标题的“三无”稿件不予采用。

5.2管理员审核

门户网站设有各级管理员账户、权限和口令设置,由系统管理员全面负责,采用实名制原则。并设有加密机制,3个月修改密码1次,保证后台账号安全。口令密码设置采用多种字符和数字混合编制,要有足够的长度(至少8位以上),并定期更换,以有效地破解攻击。

6结束语

科研单位的网站是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的“窗口”。网站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加强统筹规划,不断深入研究安全保障技术,将安全理念始终贯穿于网站整个生命周期[4]。不能仅依靠杀毒软件、防火墙、漏洞检测等各种各样的安全产品,还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注重树立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将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可能防微杜渐,把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建立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稳定的网络系统[5]。

参考文献:

[1]马海霞,杨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网站数据迁移重建实践与特点[J].甘肃农业科技,2017(12):73-76.

[2]樊荣.网络安全检查常态下政府网站面临的安全状况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8(7):51-57.

[3]张健,常青,王琚,等.政府网站安全问题的研究[C].第三届全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论文集,[出版社:不详],[出版地:不详],2014:509-513.

[4]宁章.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与防护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科学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地铁;车站;安全;管理

1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车辆数量急速增长,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渐严峻。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中城市纷纷上马地铁工程。基于进一步强化地铁站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本文以青岛地铁车站管理为例,就青岛地铁站的安全运营管理模式展开探讨。

2现状分析

青岛地铁自2015年运营以来,地铁车站管理层级分为部门层、车间层、车站层三层管理模式。其中,车站层级主要承担落实责任,车间层级主要承担检查和现场具体实施的细化及问题的收集,部门层级主要进行标准的制定、宣贯及修订工作。各层级的划分及人员组织架构明确,人员配备充足,为后续线路进行人员培养。同时,部门层级、车间层级技术人员充足,对车站现场安全的管理及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年进行标准的细化修订、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线路扩张后,有经验的人员摊薄,先期标准严格、管理严谨的情况下,怎样重新划分职责及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放宽标准所带来的风险。

3体系建设

3.1安全管理基础制度。安全管理基础制度的建立,一是为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将公司标准中宽泛的条款,根据车站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要求。其中,安全管理基础包含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双体系、劳保用品、治安保卫、安全奖惩等内容,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车站安全管理所涉及的方面。3.1.1安全通用内容车站安全通用内容主要指各行业都须建立的安全架构,且无特殊要求,只需明确具体内容及责任层级即可。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会议、安全奖惩四项内容,通用内容均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标准的要求。因车站点多、面广,通用内容均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标准的最低要求执行,防止因标准过高无法执行或执行力度不足,带来严重后果或埋下安全隐患。3.1.2安全特殊内容车站安全特殊要求主要指根据地铁车站自身的运作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达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主要涉及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双体系、劳保用品、治安保卫五项内容。其中,安全检查采取跟岗、现场、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且根据车站运作特点梳理安全生产检查的所有项点,明确车站、车间、部门各层级的检查频率及覆盖要求;安全教育除涵盖三级安全教育、转岗、复工、“五新”等法规要求的内容外,还包括下现场安全教育、委外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资料存档等方面的详细要求,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2应急组织实施制度。应急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方向,行业内各家地铁公司均有各自的思路及成果。此次只从地铁车站的应急组织实施的四方面进行阐述,主要是应急基础、应急组织、应急演练和一站一预案,较为全面地覆盖车站的应急管理。3.2.1应急基础管理。车站应急基础管理包含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联络及应急档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从建立、内容、更新方面进行明确。应急物资从配置、存放、保养、检查方面明确标准。应急联络主要从应急汇报、应急响应方面进行要求。应急档案从员工个人能力出发,根据岗位详细描述本岗位须掌握的实操技能、预案学习、演练参加情况及演练效果和问题,较为全面地体现员工的应急能力。3.2.2应急组织实施。应急组织为应急的根本目的,提高车站员工应急组织能力,能有效地降低事故事件的影响程度。除日常演练的方式外,清晰的组织及响应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事发站的第一时间处置、相邻站的支援响应、管理岗和技术岗的响应,全面保障各层级在事发后,能快速、有效地处置,明确人员到场后的职责,防止场面混乱,降低事件影响。3.2.3应急演练要求。演练作为提升应急能力的主要方式,必须严谨规定相关的要求,达到练兵的目的,防止演练造成的事故伤害。演练从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组织、演练总结几大方面进行明确。演练计划应根据演练内容的发生频率、事故影响等因素进行确定。演练方案的编写要求、会议讨论、通过流程都须明确。演练组织须详细描述正式演练前的预演、设备检查、备品检查,正式演练由牵头部门负责签到、人员安排、演练开始前的确认沟通、演练收尾,使整个流程有序进行。演练总结须明确总结会的开展形式、时间、记录要求,总结报告的记录、上交要求及演练问题的跟进整改要求。3.2.4一站一预案。当前,地铁线路不断扩张,车站站点不断增加,而每个站在线网中的位置、车站的平面、站内设备设施、周边环境等因素都是不同的。为做到因地制宜,每站编写本站的现场处置方案十分必要。主要明确编写车站现场处置方案的事件类型,更新、存档、培训要求,为车站现场处置提供有效的指导。

3.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地铁车站大部分为底下车站,因场地疏散条件的限制,火灾发生后,不及时控制,后果将尤为严重,所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措施到位十分必要,这也是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必然要求。3.3.1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职责须根据部门、车间、车站三个层级的管理范围及职能进行明确。各层级消防安全职责的明确,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须根据岗位设置及特点,明确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确保各组织机构及各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从整体到个人进行全面的覆盖。3.3.2消防装备器材。车站消防物资方面主要是装备器材的管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消防战斗服、消防斧等微型消防站须配备的装备器材,是由车站管理。而气体灭火系统、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消防设备设施主要由设备部门进行管理。但车站所有消防相关的设备设施及装备器材,车站人员均须掌握操作方法、启动及响应要求,并明确培训频率及培训对象,确保车站员工对消防相关设备设施及装备器材的熟练掌握。3.3.3消防巡视、值班。消防值班室的值班要求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因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较为全面且完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地铁车站设备特点,明确消防设备监控及操作要求,并进行消防控制室的制度上墙。消防巡视为车站工作中的重点,巡视到位既能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取得有利的条件,又能有效地确保车站有序运作。因此,应根据消防重点部位的要求及乘客出入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巡视频率及巡视内容,并进行记录。3.3.4消防档案、资料。消防档案的建立既满足消防要求,又有利于车站的消防管理。消防档案的内容既要满足消防规定,同时,可以增加地铁车站的特点内容,建立后更有利于车站查阅和消防大队的检查。此外,要明确消防档案每章节的检查和更新要求,防止消防档案建立存档后无人查阅,关键时刻需要时,无借鉴功能。除消防档案外的其他消防资料、台账,要存档明确、统一管理,从而有利于日常的使用和管理。

3.4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涵盖的内容更加繁杂,因生产是整个车站的生产运作,既要管理细微之处,又要监控整个过程。将车站运作中通用的内容进行整合统一,防止各个业务模块各自为政,不便于车站的管理运作。统一的生产规范更加利于车站学习及落实,不至于流于表面。其中大致分为信息报送、事件分析、设备设施、施工管理四方面内容。3.4.1信息报送。生产信息的快速传递,可以保障各层级响应的及时有效,又可以在车站处置中,给予指导。车站作为现场一线的信息收集处,将车站各类信息进行梳理,明确信息类别,须上报内容、对象及方式,达到快速反馈的目的。其中,信息汇报对象应根据公司架构及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信息汇报方式为重要的信息应电话汇报,防止事件处置中处于被动状态。3.4.2事件分析。车站各类事件(主要为安全、服务类)时有发生,为更好地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应明确事件分析会的流程、须召开分析会的级别及各类事件中有召开必要的事件类别。事件分析会召开前事件分析报告的模板应确定,确定事件的过程、影响、措施、处理结果、存在问题等,让车站快速通过模板梳理清楚,进行反馈,达到分析透彻的目的。3.4.3设备设施。车站设备设施种类繁多且专业化,为确保各类设备的有效运转,明确车站属地可以进行简单维修的设备及处理步骤,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转。在车站无法处理时,进行报修。根的响应时间及修复时间,根据设备故障管理的相关标准进行考评,最终达到安全和服务质量标准。3.4.4施工管理。车站施工管理不当常常会影响车站的客运服务,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第二天的运营。施工管理应在公司的框架下,将施工计划提报、审批,临时动火作业审批的内容中,明确具体流程、时间节点及责任岗位,从开始就严把。同时,将车站各类别施工请销点作业的具体步骤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进行明确,将施工相关台账、资料的存档及填写明确。提高整个过程的详细程度更利于新员工的熟悉掌握。

4管理中的不足

本文主要对车站安全基础、消防安全、应急安全及生产安全进行简单的论述,究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缺少行车安全方面的内容,行车安全也是车站安全的重要模块,行车发生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影响面也更广;第二,在青岛线路扩张迅速的时间段,将标准贯彻落实及监察力度相对欠缺;第三,对于严谨、详细的标准在何时进行简化、优化,标准简化的程度怎样与现场运作匹配仍有待研究。

5相应的整改措施

车站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后,可将行车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公司级规章中明确,翔实的行车组织和操作手册,可满足车站层面的需要。在标准落实方面,依靠监察往往不够,应不断提高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在人员引进前加入品德考察。在标准简化、优化的阶段,须逐步简化,分模块开展,顺序为从轻到重点模块,时机应在人员三年内相对稳定后开始优化。

6结语

科学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管外科;优质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学科划分也比较详细,专科化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血管外科主要是诊断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包括静脉曲张,肾动脉夹层,颈动脉狭窄以及血管畸形等。血管外科多为老年患者,该类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退化且基础疾病比较多,容易造成致残和猝死,用药风险也比较高,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2]。因此血管外科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血管外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分析这种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3~78岁,平均(65.7±4.3)岁。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6.8±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1)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通过临床实践以及文献研究,分析血管外科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等不良事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广泛采纳相关意见,总结出血管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重视程度不足,腹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破裂,摔倒与坠床,抗凝治疗引发出血,肺栓塞以及压疮。(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思想。采用集中和分散方式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定期举行护理安全教育活动,并且利用早会和例会,强调危急重症患者的安全管理。对于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进行重点管理教育,定期组织其参与业务学习,及时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问题[3]。实习学生入科之后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并且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护理部所通报的不良事件,以此强化安全意识。同时还应当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确保其能够相互监督全面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②预防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破裂。护理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压,给予患者硝普钠泵入治疗,并且嘱咐患者轻微活动,在护理过程中,禁止热敷和挤压腹部。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确保排便通畅。③预防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必须卧床休息,禁止热敷和按摩患肢,避免血栓脱落[4]。当发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应当及时配合医生治疗。④预防出血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采用抗凝治疗能够防止血栓形成。在治疗干预前应当明确患者具有出血性疾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出血倾向进行密切观测[5]。在给予患者肝素类抗凝药物时,则需要定期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则必须定期监测INR。当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月经不停,消化道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症状时,应当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切口持续渗血,应当及时压迫切口,并且进行换药止血处理。但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应当考虑脑出血症状。⑤防止坠床和摔倒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在入院之后需要填写防坠床,防跌倒评估表,给予患者健康教育[6]。护理人员应当制订警示板,并且填写患者的一般资料,将高龄患者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针对截肢,肢体缺血等活动性障碍患者,则应当嘱咐患者避免单独行走,以免引发意外[7]。住院患者如厕过程中极易发生摔倒事件,所以需要在卫生间和走廊安装扶手,确保地面干燥清洁。⑥防止压疮护理。由于血管外科多为老年患者,且部分患者合并肢体肿胀,偏瘫等,该类症状又属于压疮的高危因素[8]。所以患者入院后应当建立压疮评估表,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每天进行参与确保皮肤干燥清洁。

1.3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等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宣教、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患沟通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包括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总分值为100分。护理总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评价结果比较。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护理过程中,研究组发生2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发生9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科学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危机管理;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应用

安全管理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水平高低,也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对于心血管内科来说,其接收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具有疾病种类多、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及治疗任务繁重和治疗内容复杂等显著特点,往往就需要医务人员在安全管理中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1]。通过对照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危机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共11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纳入标准:经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符合相应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自愿签署实验意见书。排除标准:排除有恶性肿瘤、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的患者,排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31~83岁;冠心病患者17例,高血压患者13例,脑出血患者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例,其他疾病患者1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30~84岁;冠心病患者16例,高血压患者11例,脑出血患者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例,其他疾病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危机管理。(1)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建立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组成的危机管理小组,实现管理工作的分层负责和岗位落实,由护士长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与指导,由护理组长落实管理计划并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由责任护士进行具体的护理工作。(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根据病区情况完善抢救制度与风险责任制度,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细化要求。同时不断完善人力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监管,每月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动态跟踪与评价。(3)加强人员培训。对于新入职的护士安排一名经验丰富且护理技能过硬的老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由老护士向新护士传授有益的护理经验与护理方法。对于科室新引进的仪器或药物要邀请专门人员召开使用讲座,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反复学习。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技术考核,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4)加强护理细节管理。在病床旁放置“防跌倒”等提醒标语,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识对药物、玻璃管等物品进行标记。取药、输液、用药等过程中要由2名护士对医嘱进行仔细核对,经签字确认无误后才可进行操作。对同一患者的不同药品要分门别类进行摆放,避免护士匆忙中拿错或搞混。(5)合理排班。遵循新护士与老护士搭配及弹性排班的排班原则,尤其在夜间时段要采用双人值班制,在假期患者人数较多时则应根据情况增加值班护士。(6)突发事件应对。对以往安全事故进行反思讨论,并总结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将其各项内容装订成册供护理人员查阅,同时在工作之余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消防栓使用、灭火器使用等专项训练。

1.3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同时采用医院问卷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格式表述,并通过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出现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用药错误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患者对临床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心血管内科的管理实践来看,其主要存在如下危险因素:①疾病因素。心血管内科诊治的疾病大多比较危重,且患者往往会合并有糖尿病、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不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②患者因素。心血管内科接收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其本身理解能力、抵抗能力出现退化,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不足,往往更容易出现摔倒等意外事件。③药品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抗凝药、强心药等药物,若护理人员出现药物配伍不当、未按医嘱用药、错发药物、用药时间不当及用药剂量不当等问题,就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2]。④护理人员因素。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量一般比较大,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不足、护理技能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护理质量,同时护理人员面对巨大压力时也容易出现护理记录潦草、查房不严谨等问题,进而增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而危机管理也被称作“PPRR”管理,是指以减少或避免各种危险因素为目标而对工作过程进行有益规划调整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危机出现前预防、危机出现前准备、危机出现时应对以及危机结束后恢复共四个部分,具有明显的应激性和预防性特点[3]。将危机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中一方面可以对临床护理中的各项流程进行具体化、明确化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安全,充分保障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帮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和患者的就医便利度[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对安全管理的满意度则远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与常规安全管理相比,危机管理的应用价值更加显著,可以有效保障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专家的研究也是一致的[5]。综上所述,危机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李艳凤,曾映琼,邓玉泉.危机管理4R理论在构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3):169-170.

[2]杨璐璐,薛晓莹,陈海玲.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危机管理理论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282-283.

[3]陈颖,钱卫玲,王翊飞.危机管理在颅脑术后即刻行CT检查安全护送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7,49(42):414-416.

[4]赵文文,王琳.优化安全管理流程在心血管内科晕厥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2(35):187-188.

科学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科护理;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患方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尤其是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明显较高,作为医疗服务工作者,做好血液科护理的各项工作,对提升患者以及家属对医疗服务满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血液科疾病主要是原发于造血系统或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由于血液科疾病治疗的特殊性,在入院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风险事件[1]。所以,在对血液科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以患者的全面康复为终极目标,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贴心、周到服务,对提高护理水平与血液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为分析并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患者300例展开对比研究,正文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1年内血液科住院患者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男78例,女72例;年龄14~71岁,平均(48±2.5)岁;对照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14~70岁,平均(47±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模式,①风险评估,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总结2016年血液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对其进行归因与总结,评估血液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情况,并由小组共同讨论定制风险控制措施。②风险控制,主要的风险情况有用药错误、护理文书书写错误、静脉穿刺失败等等,风险控制措施主要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制定护理人员培养教育计划、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等进行,深入剖析风险事件的内在原因,制定并组织科内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计划,反复训练护理专业技能操作技术,加大对护理的执行和考核制度,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贯彻风险控制各项措施。③再次风险评估,血液科部分患者因年龄较大,贫血严重,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因而在初次风险评估后,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对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再次评估,评定风险规避措施是否有效,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指出及时沟通并解决,在必要情况下对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患者出现意外事件。④持续风险管理质量改进。定期检查血液科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检查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护理工作中必须做到分工协作,拾遗补缺,绝不准互相拆台,以患者的安全为出发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总结护理工作中的失误之处,并定制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下次护理中,降低护理风险因素,要从根本上杜绝护理上的技术性差错的发生,有效地减少失误[2]。⑤加强护理查对管理与药物、医疗设备管理,实行弹性排班,不定期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培养护士主动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力争做到护理到位,提高血液科护理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护理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本院自制调查满意表,对此次护理工作进行评分,满分10分,8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8分为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院的一切医疗护理都是以方便患者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为宗旨。血液科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各项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自主免疫力比较弱,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难以适应,血液科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因素也由此增加。了解患者的这些基础生理特点,对患者临床护理具有重要作用。在血液科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努力做到从生理、病理、心理状态等全方位去护理,积极为患者及家属解决实际问题,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护每一位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3]。在本次研究中,应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实施风险管理,不仅可以使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而且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减少患者在医疗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也能提高血液科护理工作质量。综上所述,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采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消除风险因素,有效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倪耀华,黄惠君.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86-287.

[2]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8-10.

科学安全管理范文7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庄越,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21~24.

[2]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9(6):175~176.

[3]魏钟波,沈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4]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7.

[5]李阳春,阙斐.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36~238.

[6]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61~1270.

[7]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8]周岱,刘红玉,赵加强,等.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J].科研管理,2008,29(2):154~165.

[9]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10]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0~31.

[1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8(3):174~176.

[12]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42~445.

科学安全管理范文8

关键词:风电场;安全管理;专业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资源有着越来越大量的需求,同时风电企业的装机量、发电量都在不断扩大。但是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相比之下进步缓慢,无论是安全管理的理念还是安全管理技术、方法都已经趋于落后。因而这就需要风电企业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来适应新时代的风电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

1重视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现阶段部分风电公司也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过于广泛,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所使用的培训资料大多也是之前火力、水力发电厂留下的技术资料,而没有风电场的配套教材来供安全管理人员学习。与此同时,培训过程当中,大多数内容也集中于安全技术方面,而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的内容较少。因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途径接触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对于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较为不利[1]。因而从上述情况来看,首先需要风电公司能够重新编写培训教材,在这项工作中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对书籍编写进行指导,另外,也可以和高效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来更为系统性、科学性地进行书籍的编写,从而完善风电技术理论知识[2]。除此之外,在确保培训内容的广度的基础上,也要适当加深培训内容的深度,侧重于安全管理能力、安全管理意识、专业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为风电场的安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体系

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也最为直观的作用就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职责体系,将每一项工作的责任都落实到人头上。如果风电场安全管理中没有良好的考核体系给予支持,那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体系的落实也将存在困难,从而对于风电场安全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上述情况来看,风电场安全管理需要以风电场安全管理人员的情况和现阶段安全管理的现状,制定一套完善而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并且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以严格贯彻落实。大力推行安全生产网络监控考核平台的创新模式,以风电场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安全管理理论及情景模拟测试、现场安全监督、应急管理、安全档案资料、光荣榜、处罚曝光台等功能模块,打造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人员监管水平。

3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风险辨识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碳中和”理念的提出,风电技术不断优化的同时,风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都推动者风电自动控制水平的提高,因而这也对安全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而作为安全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能够制定风电机组运行方案,同时也要具备故障检验的能力,并且不断学习先进的只是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目前的风电企业虽然会开展岗前培训、组织日常学习活动,但是在对工作人员的进修机会方面却有所不足,限制了安全管理人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例如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对于安全管理工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很容易在风电场运行的过程中形成危险点[4]。这就需要风电场能够为安全管理人员提高是进修和培训学习机会,系统性地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完善,对于不同年龄段、知识层次的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工作。

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

对于安全管工作人员理而言,其专业素质也体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就需要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作为风电公司来说,也需要鼓励安全管理人员开展科研活动,充分挖掘其潜能。目前风电安全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风电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用较为科学的方法研究这些安全问题,探讨其成因和对策,就可以对于安全管理人员人实践进行指导[5]。所以风电公司需要首先筛选安全管理人员,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工作人员来开展相关工作,积极对现有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创新,科学分析目前风电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风电场安全管理的稳定高效运行,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