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例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1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不断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数目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工作,注重其绩效考核工作,科技计划项目在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深对于这方面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

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绩效考核

1研究目的及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影响极为关键的因素,近些年来,世界经济正在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党和国家、政府十分注重高校科技项目的发展,并且提出了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相关工作,并注重起绩效考核这一块内容,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高效、科学地管理,并保障科研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科技活动,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实现人民的幸福。在正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和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且相关的科学技术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高校是基层的科研单位,而且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责任,因此,高校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整体科技战略目标的具体操作单位。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而且高校在各个方面也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在科技工作中,我们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需要对高校科技计划项目进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科技计划的功能。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考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这需要科技计划管理部门与高校进行合作,并确保科研资金得到有效使用,这也是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水平、促进科研进步的有效措施。

2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科技计划体系与科技计划项目。根据国家的发展计划,我们可以了解科技计划体系是为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技术问题而诞生的,我们可以通过科技体系来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科技计划是根据国家的战略规划来进行设定的,而且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国家科技计划体现了我国的科学战略目标,通过计划的实施,我们可以弥补科技市场的失灵,让我国科技发展形势更加健康。

(2)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问题。一是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传统的高校科技计划已经过于老旧,其中的很多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也不能适应科研活动管理工作的需要,因为它们对于科技活动已经不能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了,由于受到高校的科技计划项目影响和科技政策导向影响,有许多高校往往只注重科研项目本身,但是却忽略了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只注重相关科研项目的科研立项工作,但是却忽略了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和实施管理工作,只注重承担的科研项目数目,但是却忽略了工作的完成质量。二是科技绩效评价机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工作的开展,例如,在科研项目人员的评价机制中,对于科技计划项目的考核不够全面,没有从多个层次和多个角度来进行综合评价,而是仅仅看重第一负责人,这就导致很多的科研人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不紧密。三是评价中的指标数量和权重难以确定,这就会导致公众们对于指标体系的不信任,最终会导致工作的难以开展。

3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核的理论体系

3.1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

绩效主要是指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某种任务和所取得的效益,以及完成的效率,分析绩效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进行综合考虑,不但要涉及组织和个体完成任务的方式,还需要把时间和结果等因素考察在内,评估和管理相关绩效时,我们需要考虑投入因素,也需要考虑产出因素。我们需要把绩效的内涵、概念和决定因素彻底搞清楚,这是为了加强绩效管理,提高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的效率。为了实现组织和个体的目标,我们需要通过绩效管理来控制组织和个体的任务完成过程,并且逐渐的提升绩效。绩效管理则是与绩效所不同的另外一个概念,绩效管理更为科学化和完整化,它主要包括计划、评估、实施和反馈等等,这些步骤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只有绩效水平不断改进,组织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3.2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我们必须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精力投入和实践投入,因此,在构建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综合评价,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客观性,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客观性,也就是不能够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够客观反映出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明确限定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评价指标的含义,从而做到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统一,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项目,我们需要让其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并让两者进行有机统一,因此,在选取科技计划项目的时候,我们需要充分关注这点,从而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另外,我们需要意识到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价指标并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积累过程,而是清晰合理、具有鲜明层次性的东西。三是多类型多层次设置,科技计划项目的类型是有很多种表现形式的,而且它其中包含的内容也是千变万化的,承接科技计划项目和科研任务的单位也是不同的,因此,指标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化的水平,而是应当寻求多元化的发展方式,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具体的问题做具体分析,从而让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总而言之,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和分析,为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开展而不断努力。

作者:陈帅 单位:淮阴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艾晓宇.基于绩效考核机制的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2

关键词:科技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系统研发

随着国家的日益发展,科技项目的创新与实施带来的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问题越发严峻。人们不断的创新新科技推动了国家快速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项目管理面临着知识管理系统问题。知识管理系统的主题对象是科技项目管理,这是一项高层次的知识管理体系,科学技术事业的研究与知识的发展需要具体的管理系统操作与统一规划,这样不仅节省人工成本,也对科研方面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成本。

一、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目的是在项目进行中工作人员更好的管理知识系统,处理科学数据、信息,促进科技项目更好地进行管理与实施。知识管理系统是科技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知识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知识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开发可以有效地推进科学技术管理体系,更能系统地操作与管理。

二、目前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科学项目管理是由多个人多组织、不同层次相互协助共同管理的,管理过程所遇到的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都需要系统的处理。知识系统与人员操作管理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管理与发展。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在目前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缺乏多重资源与创新意识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离不开多重信息的整合与重组,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知识管理系统老旧,对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无法有效地进行优化整合与管理。缺乏多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无法对接受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地输入与更新,才能与科技项目更加匹配。人工创新意识薄弱,传统思维意识占据主导地位,人才的选拔与储备需要更高层次管理。不断创新,对知识管理系统不断改进与完善,让知识管理系统更适合科技项目管理。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机制的不健全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还处于经济发展中,对科学技术发展处在不完善体制下,习惯用传统低效率的管理模式,思维落后,缺乏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动力。这不仅影响管理效果,还无法对新知识进行优化与管理。

三、研究知识管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系统离不开对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与整合优化。

(一)整合多重信息资源与共享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是遵循国家科技发展规律产生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整合多重信息资源,实现知识共享更有利于科技发展与管理。1.整合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离不开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与信息资源,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存储,优化知识库资源,给有需要的科研项目提供信息基础。人才资源的选拔与储备很重要,只有不断地选拔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断地整合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强大的知识库信息。2.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对文化知识信息、数据信息、员工信息、科技信息等进行收集整合与优化,形成知识库。该知识库实现共享机制,科研人员、部门、单位、专家及其他组织共同分享知识库中的信息。不断整合多样化信息资源,优化知识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研发与管理。

(二)新知识系统取代旧知识系统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只有不断地研发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新知识系统取代旧知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是必然趋势。新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地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输出,完善信息基础,科研人员不断获取先进知识,不断实现创新、创造,不断完善科技项目的研发才能取得科技项目的进步。

(三)优化人工管理机制

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是由相关工作人员操作管理,优化人工管理机制,促进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能力提升与进步;优化人工管理机制对人工,人才信息资源更快速地整合、输出。人工管理机制的优化有助于科技项目层次化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的优化。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研发越来越重要。科技项目管理是由多个人多组织、不同层次相互协助共同管理的,管理过程所遇到的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都需要系统的处理。知识系统与人员操作管理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管理与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科研领域,不断创新是不变的真理。

参考文献:

[1]胡景荣,黄毅华,李永逵,张洁.科技计划项目知识管理递进策略[J].情报杂志,2011,30(01):146-149.

[2]李海峰.科技项目管理中的知识共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周育红.工科院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

[4]钱超.高新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的问题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3

关键词:基础数据层;知识管理;科技项目管理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十分注重科技项目,并且致力于对科技项目进行不断创新和研究。科技项目在进行创新和实施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问题。虽然科技项目的推进能够推动我国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对科技项目进行推进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就是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科技项目的发展将会出现滞后的情况。任何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发展都必须要以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系统为前提基础,这样才能有效节约成本,同时也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此方面进行研究。

1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价值

之所以一直强调要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大力的研究,主要是因为知识管理系统对于科技项目的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加科学合理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归纳,提高整个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推进科技项目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实施。对于科技项目的管理来说,知识管理系统是十分有效的一个途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使得在对科技项目进行管理和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推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发展。换句话来讲,科技项目和知识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如果能够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开发则能使得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变得更加高效且完善,这样就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更加简便的应用系统进行操作与管理。

2信息技术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层次

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综合且复杂的工作,该项工作由多人多层次协同来完成,在具体的管理业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每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数据信息以及知识处理,因此,信息技术对科技项目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将其充分应用在以下三个不同层次中,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1数据管理层

数据管理层简单来说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将科技项目管理中的科技项目、科研人员以及科研单位等静态显性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储存,以建立一个与科技项目有关的数据库或者是科研数据人员的基础信息情况。

2.2信息管理层

信息管理层面是指在对科技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前提基础来对前期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再次的加工和整理,通过加工和处理来获取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2.3知识管理层

在对知识管理层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理解为数据信息的深层次加工环节,知识管理层主要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去挖掘一些有用的知识,通过挖掘来挑选出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这样来为后期科技项目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3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多重资源与创新意识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知识管理系统,存在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多重资源及创新意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多重信息的整合和重组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得知识管理系统存在老旧的情况,这就使得无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整理。由于缺乏多重资源和数据信息,使得所接收到的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这样得到的一些数据信息就无法与当前最新的科技项目所匹配。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传统的思想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对原有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不断地优化与改进,这样才能使得知识管理系统更适合当前最新的科技项目。

3.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知识管理系统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目前我国仍然处在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在此背景之下存在体制不完善的情况,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会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思维较为落后,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改进,这就直接导致整个知识管理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会严重缺乏内动力,这不仅会对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还无法对一些新知识进行优化。

4知识管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4.1对于多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

在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建设的过程中,其最为关键的环节应该是对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因此需要对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必须要始终遵循我国科技的发展规律,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背规律的情况,将会严重影响科技项目的整体发展。通过对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多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能够有效推动科技的发展,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分别对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对于原有的知识库资源进行优化,根据目前现有的科技项目所提出的需求来提供与之对应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还要将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选拔优秀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上,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4.2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除了要对多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外,还要根据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使员工基础数据信息以及文化知识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共享,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相关信息进行随时调取,不断地对多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能够使得知识管理系统变得更加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推动科技项目得到更好的研发与管理。科技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更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将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需要对旧知识系统进行更新换代,对于信息资源进行优化以及输出,完善最为基础的信息,科研人员需要对先进的知识进行不断的获取,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再造,以此来推进科技项目不断的进步。

4.3优化人工管理机制

在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都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对人工管理能力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拉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能使得组织的总体能力得到更好的进步,对于人工管理技术进行优化能够更加快速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输出,可以使得整个科技项目的管理更具有层次化和系统性。

5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1设计原则分析

在对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首先必须要保证专业性的原则。所谓专业性的原则是指系统中的每一个数据体系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功能单元,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使得系统的功能单元有一个专用的数据库,两者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样更有利于对系统进行运营和维护,如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除了要遵循专用性原则以外,还要遵循统一性原则。系统中各个不同的应用体系之间所产生的工作都需要由基层来完成,因此必须要依靠相应的对象逻辑关系来开展组织管理工作,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5.2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分析

5.2.1应用层

在对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应用层、功能层、应用数据层以及基础数据层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在对应用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每个构成单元和组织业务中的业务活动一一对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真正实现对管理业务的支持。

5.2.2功能层

在对功能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出发,保证功能层具有共性和一般性的特点,这样才能对数据进行抽取。对于功能层来说,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都必须要有基本数据处理的独立单位。

5.2.3应用数据层

在对应用数据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设计,分别是操作性数据体系、分析型数据体系以及知识管理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只有保证对这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数据层。

5.2.4基础数据层

在对基础数据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基础数据体系、元知识体系分别进行设计,数据体系所面向的不是具体的应用,而是能够按照现实世界中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组织和架构,其整体的结构一定要具有稳定性和包容性,这样才能为系统提供稳定的数据源。

6结论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4

质检机构传统科研管理在人员能力、管理模式以及经费监管等方面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将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科研制度上进行创新,经费使用环节上进行掌控,才能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走向课题管理精细化道路。

关键词:

质检机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创新管理

为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科技竞争先机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随着各级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成本的大力投入,质检机构更加注重自身软实力方面的建设,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各质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技术机构能力得到空前发展,在重大质量安全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模式,是当前质检机构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我国质检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1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单一,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很多质检机构科研业务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科研管理人员主要通过office日常办公软件来处理项目信息、数据,很难准确快速的反映出科研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为统计和分析工作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课题研究基础数据分布在各个项目组成员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数据库,很难对项目的整体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把握,因此面对新形势,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和观念难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如何运用工作流控制技术来改造科研管理工作现行模式和管理制度已成为质检机构科研管理中面临的一大任务。

1.2经费使用环节监管不严,管理过程缺乏统筹

通常科研项目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其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签订任务书、项目验收等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拨付、核算、报销等工作;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经费的使用。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行支配,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少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有效参与和指导,容易出现项目经费支出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等现象。科研管理人员侧重项目实施进度、科技成果等方向,忽视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财务人员侧重经费下拨、经费核算,因没有参与课题管理的各个阶段,不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由于各部门掌握信息不对等而导致经费使用环节监管不严,管理过程缺乏统筹,容易出现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等问题,影响项目的有效运行和整体进程。

2做好质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2.1搭建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搭建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功能上实现了质检机构科技计划项目的在线申报、项目实施进度管理,论文、标准等科技成果管理等,替代了繁琐的人工录入和统计,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无纸化,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可以了解到在研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使项目的执行情况实现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国家最新的课题以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单位内部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本单位科研情况、论文数量、标准制修订情况、课题奖励情况等方面内容。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质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另外,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还方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者以及其他技术人员进行成果浏览,有助于科技成果在单位内部实现小范围的试用,使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为日后转化与推广奠定基础。

2.2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保障体系

据文献介绍,美国建立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由国会、审计署以及部门内设审计机构组成,国会参众两院设有预算委员会以及拨款委员会,专门从事审查和批准科研预算;审计署参照国会和议员要求,或者依照法律从宏观角度对美国项目经费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部门内设审计机构包括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内设监察办公室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内部自查自究。通过外部监督,内部审计的方式,以科研经费预算为出发点,展开全过程管理监督范围,进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因此,只有不断探索适应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制度以及相应配套的经费预算、评估、监督审计等系列规范以及处罚制度,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深化成果转化,利用科研成果推广带动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检测技术、检测装置、检测方法等方向的科研课题研究,质检机构不断提升检测手段,在应对突发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形成检验方法,与此同时推进科技成果向检验技术能力方向的转化,也是科研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与推广,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实现行业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带动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可以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产品质量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新产品的鉴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科技成果标准化,积极参与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以科技发展带动行业技术发展,捍卫质量安全,把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第一关。

3结论

质检机构的科研项目虽然在数量上相比高校或大型科研院所相对较少,但其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改变现有传统管理模式,需要将创新思维融入科研管理中,结合质检机构自身产业特点,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课题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提提升科研综合能力,充分发挥质检机构的优势,把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第一关。

参考文献

[1]康卫国.高校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2):39-41.

[2]卢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58-59.

[3]王晶.医学院校临床科研信息化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181-183.

[4]周文泳,李娜.机遇科研过程的科研风险形成规律与防范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3-28.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5

【关键词】激励机制;高校管理;科研项目分析

科研项目需要在高校发展战略下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科研项目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定期全面开展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活动,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将激励机制作为科学指导意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决策、组织、监控与评价。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高校的科研项目进行统筹管理,以此方式才能达到预想目标。重视科研项目实践,及时总结项目管理经验,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促进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规划引导的作用。高校制定了科研发展方向以及有关规划,重点突出高校特色,在此过程中将学生教育和经济建设服务及时结合起来,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申报奖励一直到科研档案归档,这整个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在科研项目申请环节,有必要对高校科研项目进行大力宣传,及时组织人员学习项目知识,正确指导他们认真填写申请书,加强对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和成员组织等方面的具体探讨,指导申报者及时填写推荐书,充分了解科研项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二)组织协调的作用。在项目申报、立项研究、成果奖励等过程中都始终贯彻了组织协调作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积极采用短信、公告、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来介绍申报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充分体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先进性。

二、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一)利用激励机制的激励性来提高人员的主动性。针对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将激励机制作为基础,及时制定有一定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科研项目管理策略,在应用激励机制的同时,有效促进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更多的关注自身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价值,突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作为管理人员要深刻意识到自身肩上的重担,帮助科研人员进行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将自身需求融合在项目研究中。组织给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承担工作职责的同时,重视科研项目管理,从而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的主动性。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在高校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同时及时做好充分的授权和沟通,尤其要在目标和业绩上达到共识。积极运用激励机制来进行授权管理,首先要信任科研人员,有责任感地去做,在科研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积极实现项目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友好沟通。利用现有资源给科研人员及时提供物质保障。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宣传科研项目,不断加大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力度,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支持和协助,从而在科研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之间实现本期业绩完成情况的共识,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做到互相沟通,彼此信任,在部门之间友好沟通的情况下,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有效结合。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及时结合起来,这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物质激励能够给员工更大的满足,使得员工日常活动的有序进行得到了保障,进而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自我实现等产生积极影响,使得人员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受到了重视,从而以努力和拼搏来回报集体,其中报酬激励是物质激励的一种,比如采用福利、工资、带薪休假等方式来实现。当人员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时,就会追求精神激励,常见的有:荣誉、职业发展、晋升等主要方式。在新时期,人们更趋向于精神需求,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促使自身潜能在集体中得到有效发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需求,要想满足不同程度的精神需求,就要找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融合点,需要充分了解员工,明确科研项目管理任务,保证追求最大化,从而在能力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最理想的报酬。由于不同人员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不同,因此雇佣关系中的均衡点也有所不同,及时根据人员偏好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精神激励措施,并加强对物质激励制度的有效调整,随着科研项目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在逐渐上升,因此雇佣平衡点也发生了改变,在科研项目管理曲线中及时将平衡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条能力成长线,教育员工,要想得到更多的报酬,就要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

三、结束语

对高校来说,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为了确保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将人才资源管理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以此方式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取得预期的目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立恒.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方法与机制构建实例研究[J].商业会计,2014(6):84-86.

[2]李恒,王小绪.基于委托—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建模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57.

[3]赵颖.基于激励机制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38-140.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6

1、研究背景

高职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其目标,是我国高等教育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的应用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服务,是高职教育的热门专业。目前,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没有跟上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学的模式、内容、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针对高职计算机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从而来不断培养我国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管理化教学方法与职业教育有着很深的渊源,项目管理化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际的工程来作为研究对象,由授课老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和师范,随后由分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从而最终达到完成项目,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目的。采用项目管理化教学方法,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解决高职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的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2、研究意义

通过对高职实践性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管理化教学,能够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将高职的教育理论与项目管理化的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更好的丰富了高职教学的方法和理论,能够促进我国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教学。同时,还能够促进高职教师的职业角色的转变,不断的促进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从单一的知识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的人才,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项目管理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出学生的个人能力、专业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我国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内涵、流程和注意事项

1、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管理化教学是在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或者是项目的教学,是将传统的知识转化为通过生产实践等实际项目,通过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一个教学项目活动。项目管理化教学适合当前高职实践性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和条理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探索和彼此间的合作,来完成一个指定的项目,从而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法相问题、解决问题和采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项目管理化的教学过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不断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在解决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通过知识和实践的桥梁,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间的无缝结合。

2、项目管理化教学的流程

高职的计算机课程有着十分强的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无法满足教学和学习的目的。目前,在高职的计算机课程中采用项目管理化的教学方法比较普遍。项目管理化教学要遵循着相应的流程,其流程如下:确立项目的任务———制定出整个项目的计划———项目计划的实施———评估检查。其中,项目的任务可以是由教师来进行提出,并且要经过学生的讨论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项目的计划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制定,但是要经过教师的审核,而项目的计划实施需要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最后,还需要教师对项目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估和自我评估。

3、项目管理化教学注意事项

对于高职实践性计算机课程的项目管理化教学,还需要有着一些注意事项。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是人人都要进行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注重结果,更加的注重项目完成的过程。在项目管理化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项目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计算机课程的项目管理化教学过程中,要确立一个合适的项目,要综合考虑到所确立项目的多方面因素,如项目要包含所在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尽可能多的融合其余学科的内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制定项目的难易程度;所制定的项目要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等。其次,授课教师要能够给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在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能够介绍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准备资料;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新知识和难题,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在项目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引导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问题。再次,人为的设置一定的障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人为的设置一些疑难障碍,从而进一步的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的激发出他们的潜力,通过深入分析和仔细思考来解决问题。最后,及时有效的开展项目评估活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的开展项目的评估活动,对项目进行及时的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的发生自己的优缺点,要多角度的考核学生的设计,力争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同等的重要,进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中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应对措施

高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十分适合采用项目管理化的教学方法,我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项目教学可以广泛的应用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之中,如平面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站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基础等多种编程语言。通过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了利用项目管理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措施,从而为众多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项目

项目管理化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其基础是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项目的选择要根据所授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要能够与所学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与他们的生活和未来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择和设计项目,要设定好项目目标,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像灯塔一样来指引着学生向着项目的目标不断前进。问题的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确保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还要综合的考虑所需资源等。对于项目的选择,最好是授课教师所熟悉的并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来选择具体的项目,最后经过教师的审核。

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针对计算机的工程项目开发,往往是有着一个严格的生命周期的,要想确保项目的成功,必然少不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授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来制定出项目的计划,特别要注意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方面来进行严格把关。项目的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项目的选择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要按照计算机课程的项目生命周期来制定项目计划,由专人负责总体规划、编程、测试、功能模块、进度和资料的查询等,要计划好项目完成的时间,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按照项目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而确保项目的成功。

3、项目的实施和控制

项目的实施是整个项目管理化教学的主体,主要分为项目的导入、实施和整合。教师在课堂讲解新内容之前,往往会通过说课的形式来讲解项目的基本要求、实施安排、组织安排和评价的标准等。通过案例来讲解项目的基本任务和关联知识,给予学生方向性和框架上的指导和规范等,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相应的监督,避免违规现象的发生。当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意外时,教师要能够及时的进行引导和援助。教师要给予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确保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全程的接受教师的监督,防止出现学生应付现象的发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4、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项目成果不仅包括项目实施完成的最终成果,还包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相应的记录资料等。最终成果可以是计算机的源程序、Flash动画、设计作品、研究报告等。最终成果是项目完成的展示,在其评价中所占权重较高,学生要高度重视最终成果,在最终成果上要分工明确,充分合作,在内容和形式要保证符合项目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的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记录资料。项目成果的评价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客观评价,其所解决的问题是解决项目如何运行和及项目运行的效果如何。项目成果的评价一般采用表现评价和档案袋方面进行评价,在整个项目实施之前,授课教师要制定出比较细化的项目评价标准和方法,并且要力争让学生了解。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在各个阶段进行项目评价证据的收集和制作,同时根据自我表现来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最后由相应的专家和教师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

5、项目的总结和提高

项目在实施之后,需要有着相应的总结,只有不断的进行总结,才能够不断的积累经验。学生要根据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自身的感受和项目成果等来总结项目是否顺利完成,如何更好的提高和改进项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项目成果和在项目中的综合表现等总结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且针对项目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来不断的改进和总结经验,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

6、项目管理化教学的多种教学策略

计算机只是一种应用工具,无法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进行学习,只是一种应用技能的掌握。衡量高职计算机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标准,是看会不会干,而不是知不知道。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通过计算机来验证所学,而高职所采用的项目管理化教学是将教学的内容设计为一个项目,通过采用解决项目的形式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项目管理化教学往往有着多种的教学方式,如理论课、上机课、竞赛课、毕业设计课、阶段和综合项目科等。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不断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的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探索未知知识世界。

四、结束语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7

关键词:科研单位;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优化措施

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国家层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不同研究项目的开展。在这一形势下,项目支出的预算与绩效考核工作更加重要,深刻影响着科研资金分配的科学性以及使用的高效性。

一、研究背景

(1)项目概述。本项目为保证医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的主要工作而设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项目和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的技术支持,包括项目方案制定、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督导检查与质量控制、技术报告编写和年度总结等工作。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同广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2)目标及方案。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和“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管理,保证改水中心所承担的医改相关项目的有效运行和开展。分阶段目标以及方案:2018年2―5月,修订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技术方案;2018年7月前,完成“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培训与“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技术培训;2018年9月前,完成两个监测项目的技术指导与督导检查工作;2018年10月前,完成两个监测项目的实验室质控与抽样复核工作;2018年10―11月,完成两个监测项目的阶段总结与数据审核工作;2018年12月,完成两个监测项目的资料分析、总结及总结报告研讨工作。

二、绩效管理过程

对于农村医改相关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按照如下方案进行:第一,完成监测方案的制定;第二,完成监测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第三,完成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和环境卫生监测数据管理与维护工作;第四,完成技术指导与督导检查工作;第五,完成质量控制与抽样复核工作;第六,完成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第七,编写监测技术报告与工作报告。

三、绩效评价体系

1.绩效目标

所谓绩效目标,是指科研单位根据自身的责任以及具体的发展要求,在预算安排的基础上,为项目支出所设立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具体来说,绩效目标可以根据其时效性,划分为年度绩效目标以及中长期绩效目标,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者设定的重要基础。该项目的绩效目标为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和“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管理,保证改水中心所承担的医改相关项目的有效运行和开展。

2.评价指标

(1)产出指标。根据项目既定的预算情况,修订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技术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以及技术指导,相关指标的设定以项目方案为主。(2)质量指标。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和环境卫生监测数据是这一项目最终监测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对相关人员监测技术培训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收集农村饮用水水质以及环境卫生方面的具体数据,主要需要设定农村卫生监测培训、防控能力培训以及水质卫生数据监测合格率等三项指标。(3)时效指标。所谓时效指标,是指该项目研究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完成情况。主要包括对监测培训工作的督导与评估,从而为全面、高效地获取监测数据,以及项目的按计划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起对监测方案的规划、对检测点的维护以及对监测系统的完善这几项工作的评估,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设定完成日期。(4)效益指标。所谓效益目标,指的就是该项目最终可以创造的社会效益,与项目目标的设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该项目的开展具有广泛性与基础性的特征。其目标在于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村卫生情况的问题,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加重视相关工作的开展,为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5)满足度指标。该项目计划为两个项目的执行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两个监测项目的日常组织管理、维护等工作,通过对相关检测人员的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了农村饮用水以及其他卫生方面的现状,具备了一定的监测能力,实现了对该项目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具体的满意度指标值参照工作计划进行设定。

四、优化措施

(1)加强宣传,增强资金利用效率。要想切实提升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要让科研单位的各个工作人员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工作的作用与价值,增强自身的绩效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想实现这一目的,科研单位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项工作,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许多项目责任人只重视项目产出结果,而忽视了对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的现象,科研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既要全面考察各个项目的产出结果,同时也要重视项目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给予那些有效利用项目资金并且产生社会效益的责任人一定的奖励,从而使每个项目主体更加重视对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高效配置。(2)强化管理,落实政策。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托于各项政策、规范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才有可能做到有序、高效。基于此,中央及地方政府首先应当制定有关科研单位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各个科研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的绩效工作体系,并且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对其工作开展的监督。根据工作体系以及工作目标的具体要求,科研部门应当组建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并为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将每一项工作落实。(3)完善机构,确保评价公正独立。现阶段,我国各个科研单位绩效管理工作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指导理念以及健全的管理体系,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积极探索、分步实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开展模式,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应当充分发挥单位财务部门的主体作用,首先从该部门的自我管理入手,开展这一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等的监督作用,建立起一套立体式的绩效管理模式,推动考核指标的科学化,考核工作的透明化以及考核结果的真实化。总而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使其共同服务于科研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助力我国科技事业的高质、高效发展。(4)科学调研,构建合理评价指标。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想实现自己原有的作用与价值,首先必须构建起一套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评价方法。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充分考察各个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的不同性质,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案和研究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专家评议法、查问征询法、成本――效益法等等,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判。需要注意的是,对许多项目的评价,都应当重视非公式化评价方法的应用,而不是直接套用固有的计算公式。除此之外,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数据库,借助于网络化的平台,实现不同单位数据库资源的共享,从而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理论来源。(5)结果公开,提升绩效管理效能。绩效评价结果产生之后,只有将其应用于绩效管理工作之中,才能实现其原有的作用与价值,所以相关主体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来改进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切实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真实性,让不同的主体认同评价的结果。其次,评价结果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评价”与“应用”的有效对接。最后,要让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社会上的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评价结果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提升绩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科研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应当将其作为单位考核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这一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从而保障其所具有的权威性。总而言之,就是要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完善相关的工作体系与制度,扫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障碍,助力绩效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五、结语

在信息快速流通的现代社会,科研单位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个科研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进而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综合国力强弱。相关主体应当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同这一工作开展的价值,并且具备合理、有效利用科研资金的意识;健全工作体系与工作制度,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选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结果全面性、科学性的有效提升;推进评价结果的公开,让更多的人认同评价、考核工作的价值,切实提升绩效管理效能,助力我国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全.部级科研项目绩效预算管理研究.中国财政,2011(16).

2.高新华,李莹,张倩.农业科研单位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优化研究――基于S单位水果体系项目绩效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16,35(1).

3.鲍晓艳.论科研单位项目绩效预算管理.江苏商论,2012(33).

4.童慧,黎大志.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研究.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4).

5.郑大喜,戴小喆.卫生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16,36(2).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8

科技人员是公司最主要的资源之一,有效地激发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是公司最强劲的发展动力,是公司价值增值的源泉。所以“以人为本”文化,除了技术体系建设上实施内部技术职务聘任、内部技术创新评定等一系列机制外,在项目管理上,主要是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展开良性竞争,打破平均主义,支持差异化待遇。

1.1项目等级

科技项目主要包括新产品、工艺革新、测试与完善等几大项目类型,依据其创新性和先进性,分成如下等级,一般的订单设计不属于科技项目管理范畴。

1.2项目申报

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原则上采用不同的申报机制。(1)立项竞争机制:针对战略型项目、全新产品、重大工艺工装项目等,实行内部竞争招标制。任何技术人员只要有完善的新思路新方案,就能够组建团队参与项目申报,在新项目面前人人平等,“不唯权、不唯上”,给任何员工以公平、公正的机会。在良性竞争中,更能实现理论上或技术上的突破。项目申报内容一般需包括:前瞻性调研分析、行业动态、技术可行性、项目链资源、社会效益、项目内容、项目时间、项目组成员等内容,其团队组建不受固有的部门隶属关系制约,可灵活借用组合。项目全面系统的分析,为后续可行性论证奠定坚实基础。(2)组织分配机制:系列化开发产品、复杂订单设计等实行分配式立项,以确保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也确保对原有项目整体性、系统性及经济技术条件的考虑,同时也是对原有研发团队所做贡献的肯定,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申报的项目均由技术委员会组织答辩,审议项目技术水平先进性、项目开发条件和工程价值、组织管理能力及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同时评定项目等级、确定项目工资总额等。项目申报及评审情况均向整个技术体系公开。

1.3项目工资

为了激励技术人员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积极参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以科技项目为导向,以待遇差异化为目标,推动集团科研工作不断发展,在基本工资、能力工资、部门绩效、岗位津贴等之外设立专门的项目工资。T、A、B、C、D类单个项目对应工资总额分别为:10万元、8万元、6万元、4万元、2万元。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组成员工作量、重要度预先确定项目工资分配比例,并报相应技术主管批准。在项目工资结算时,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组成员实际工作量、重要度、贡献、工作质量等调整预定的项目工资分配比例,并报相应技术主管批准。项目工资按照设计完成、样机完成等分阶段结算,原则上设计完成可结算项目工资总额的70%。T、A、B类项目,试制完成后需要进行样机评审,否则不予结算剩余项目工资;C、D类项目完成后应编制项目总结。项目工资分配情况向项目组成员公开,相关业绩与个人年终考核直接挂钩,是技术人员年终考核的核心依据。

2成本管理:紧抓过程监管,降低潜在风险

2.1项目状态

科技项目计划与监管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项目开发计划主要分成:年初计划、季度调整计划。在已经制定了研发计划的基础上,对项目在每个月中的运行状态定义为:正常运行(细分为设计、加工、装配、样机完成)、延迟、暂停、取消。项目状态用以对所有科技项目进行有效追踪、评估,动态监测项目执行成效,作为季度项目工资发放依据;最终在年末考核项目达成率,作为年度项目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项目成功,降低潜在风险。

2.2项目季报制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每个科技项目的价值都具有不确定性,每个项目投资也不可避免地充满了高风险性。为了有效应对客观存在的风险,每季度对运行中的项目均实行评估与再确认,主要内容有:①项目本身是否按照计划正常运行:设计、加工、装配、样机试制等各环节是否存在瓶颈,时间进度、成本预算以及质量等是否可控。②市场需求是否有变:任何新产品研发均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判断,市场策划部门每月反馈的市场信息用以引导和调整研发方向,市场调研信息的跟进可以说是项目状态变更的核心依据。③内部条件是否有误判:技术成熟度、加工制造能力、外购外协条件、成本预算等。④是否有设计初期未预料到的因素,影响项目的执行质量,需要变更处理。综合上述评估结果,形成项目执行状态甘特图(Ganttchart),是项目季报的核心内容。

3资本管理:资本输出侧重远期投入,知识积累推动又一轮创新

3.1侧重远期研发项目的投入

为了能保持长久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技术项目上倡导“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理念。现有的技术及其完善,现有产品的批量制造和销售,是公司资本自我积累的源泉;但是,资本的输出则着眼于三、五年后的市场,对前瞻性新产品项目、基础研究和测试、工艺工装改善等予以重金支持,以取得在发展中巩固的成效。由此,公司也积极参与申报工信部、经信委及科技局等单位组织的政府科技项目,积极自筹经费投入新技术研发,提升公司项目档次,为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也为国家和行业的技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项目知识积累推动创新

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公司最巨大的无形资产。在项目的结项管理中,不论采用总结报告方式还是验收结项方式,均强调项目经验的整理和积累。包括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人员组织、资金结算,以及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等形成详实的文档,存入公司综合档案系统。为后续新项目的组织和研发提供借鉴和参照,为构建研发体系项目链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能降低重复研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经验的传承中推陈出新,触发更多新项目的诞生。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