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例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1

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的两大要素就是生产和管理,这两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许多的企业只注重生产而忽视企业的管理创新,这样的做法严重的危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通过高中生的视角研究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增长缓慢的原因,并叙述企业的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所学的知识研究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创新来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管理创新;经济效益;高中生;必要性;提高

管理创新是企业进行生存和良性发展的本机所在,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就如同高中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一样,两者都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向前。注重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提高的是企业的源动力。企业对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市场的占有率。

一、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在高中生的学习中可以知道,时代的发展会逐渐的淘汰很多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有效的开拓和发展,能够打造出更加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的到来,这是在企业的文化的层面来讲的。从企业的科技角度讲,企业进行管理创新,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另外,在企业的管理上进行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改革,把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制度通过创新的变革,使它们能够更加完善为公司的管理所用,鼓励员工积极的进行工作,激活公司的内部动力,在公司的生产上进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创新生产带来的优势,最大化的帮助公司提高生产率。在高中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明确的回答创新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大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变革,学生没有创新能力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改变自己,由小及大,企业如果没有管理创新的能力,那么等待这个企业的未来就是逐渐的退出市场竞争,没有创新管理的能力,或者不能足够的重视创新管理的能力,企业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就会因此停滞,世界是每天都在改变,每一个企业也都在追赶时代的潮流中,如果企业的管理创新不能一直的发展,消失在时代的变化中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二、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的原因

1.企业的内部环境混乱,不利于员工发展

高中的理论知识在结合企业的管理创新上,可以这样说,就是一个管理制度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看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可以准确的分析出企业的基本的管理状况。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的原因归纳在一起,其中一种就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不适合员工的工作发展。造成强企业内部环境混乱的原因就只有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不足,造成企业的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比较复杂,从而导致员工没有工作的热情。员工的内部环境混乱在高中生看来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关注,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在企业中,许多的管理人认为生产才是企业的核心要素,从而忽略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企业的用人原则不够公平,在高中生进行假期的体验生活当中听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企业中,由于a是走关系进来的,s是一位优秀的管理人才,上级在工作的时候总是把最难做的工作交给s,但是工作完成后上级总会连带的表扬一下a,a什么也不用干也会得到表扬,这样的方式引起s的严重的不满,最后导致s离开了这家公司,然而事情比想象的要严重,公司的员工有的开始不再专注的工作而是开始做一些小动作,员工之间勾心斗角,导致公司的人文的工作环境十分的恶劣,最后造成人才大量的流失,公司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所以,高中生认为,企业的管理创新应该注重对人文环境,公司结构的整顿,否则引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2.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企业的管理创新中,创新的公司管理制度也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方面,所以,在高中生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或者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留住公司的人才。在这方面,高中生有不同的见解,学校如果没有很好的规范制度,不能很好的约束学生和老师,那么,学校也不能很好的发展。同样的道理用在企业中,也能够很好的证明,企业的制度如果不能有效的约束或者鼓励员工,那么,人才为什么要留在企业中,而不是去找更好的发展呢。所以说,创新的、适合市场规律的制度是企业是否具备实力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可以这样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制度,留不住优秀的人才,企业的员工没有能力,只会守旧,这个企业的生产也不会有大的提高。市场的环境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越来越多的同行业竞争,企业没有优秀的人才,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少是必然发生的。

3.企业的生产理念陈旧,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许多的企业在管理创新中,秉持着因循守旧的生产管理方式,盲目的自大,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越来越低。在高中生了解的知识中,充分的结合企业的生产现状,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是企业管理人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对自己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感觉到很自信,第二种是企业的管理人想提高生产效率,进行创新,但是由于一直是在瞻前顾后,害怕万一创新不成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两种想法都可以归结于是生产理念陈旧。企业的生产理念陈旧,不愿意发挥主观的创造力去进行生产方面的管理创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的技术等逐渐的就和落后于已经进行创新的企业,于是,未能创新的企业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上落后于创新的企业,而生产成本却远远高于创新的企业,这样,直接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由表及里,充分的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1.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效的改进生产工序

在高中生的视角下,高中生认为科技创新实力比较强的企业的生产效率一定是很高的。所以,企业的管理创新一定要从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始,先进的生产力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企业在管理创新中,要有效的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在生产的方面有效的改进生产工序,充分的弥补生产工具的不足,通过科学精确的测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的减少生产原料的使用,减少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2.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培养人才

在高中生认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就如同是企业运行中的贯穿企业整体的一根最主要的线。创新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要素,只有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中,才能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有效的利用。创新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完善的奖惩机制,这样有利于员工能够积极的进行工作,可以使员工能够自觉的发挥工作的热情,努力的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探讨问题解决的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完成公司对优秀员工的培养。

3.优化企业的整体结构,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企业的结构如果一直是混乱而没有原则的,会不利于企业的员工的发展,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景气。现代的高中生认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整体结构的创新发展,通过对企业整体结构的创新务实的改革,从而修补企业管理的漏洞,提高员工的热情,创造出积极向上的环境鼓励员工的发展,只有充分而务实的优化企业的整体结构,有效的去除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歪风邪气,从企业的工作中保持员工的高度的热情以及向上的风气,使员工进行更加高效的工作,才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改变,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公司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目前的企业管理创新的程度不够,管理人员由于传统思想或者守成主义的影响,不敢进行创新,在高中生看来,这是一种由于害怕损失产生的畏惧的心理。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高素质的管理创新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苗蔚.企业管理创新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会计师,2012,13:20-21.

[2]蒋荣平.试论实现企业创新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15:50.

[3]韩林凤.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4,14:65-66.

[4]罗平.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OL].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5).

[5]周慧欣.技术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商,2015,18:122.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2

科技档案是设备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科技档案的质量好坏和完整程度影响到设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设备监理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重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储运、安装和调试等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设备工程质量是对工程性质、品质和安全的综合表述是,对设备工程质量的评价就是以科技档案为基础,以量化的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因此作为项目负责人应当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注重培养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作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转变思想,增强科技档案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把科技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摒弃科技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意识,要注重加强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科技档案质量,要积极探索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确保科技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设备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有利资源保证。

2建立健全有效的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科技档案工作

设备工程项目管理科技档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和结果都是需要建立真实、完整、系统的工程档案,因而需要从积累、形成、鉴定到整理、归档、利用,所有环节都需要有符合设备工程项目管理实际情况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和设备监理工作程序,实现动态管理和绩效考评,才能客观反映设备工程项目管理的完整面貌,为设备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为此建立档案需要遵循以下要求:①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要体现合理性、有效性。建立的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和程序需要考虑设备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和科技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②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要体现实用性、科学性。依据GB/T26429-2010《设备工程监理规范》,建立的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和程序应当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性和规范性。③科技档案管理制度要具有权威性。建立的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既需要有效执行就要监督落实,因此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奖赏,有过惩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3加强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做好设备监理科技档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是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决定着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的好坏,因此需要加强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按期参加内蒙古档案局和呼和浩特档案局组织的档案系列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工作,提高理论知识和水平,不断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档案技术能力,同时重视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以适应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②注重加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同时参加设备监理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通过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吸收更好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当中。③注重加强个人素质教育和自身修养的培养,科技档案工作枯燥繁琐,不容易被支持和理解。对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来讲,就需要注重个人素质教育和自身修养的培养,要耐得住寂寞和失落,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为科技档案利用者提供方便,不断提高科技档案利用率,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开创局面。④注重加强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设备监理科技档案是设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设备监理科技档案可以为公司质量体系认证提供原始凭证和法律依据,也是公司通过质量体系审核的前提条件和必要的保证。为此作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4加强设备监理科技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科技档案的利用是实现科技档案的价值重要途径,也是科技档案发展的力量源泉。丰富的,高质量的设备监理科技档案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科技档案资料匮乏、不专业、不系统、不准确、不完整,就难以保证设备监理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如果科技档案放在档案柜里不使用,也会失去科技档案的价值。保管是一种手段,利用才是目的。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价值呢。必须加强科技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①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思路,不断创新,深入设备工程项目现场,根据实际需要和设备监理工程项目程序和工作规范到项目和制造厂家对各监理项目和监理人员进行指导,了解工程进度,帮助项目部和监理人员做好基础资料的形成、整理、归档工作,确保设备监理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地归档保存。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科技档案的基础性工作。丰富的、高质量的科技档案材料是科技档案利用的前提和条件,科技档案材料如果缺乏、不系统、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不专业是很难做到合理和有效利用。作为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了解设备工程技术资料和设备监理工作内容、范围,按照科技档案管理专业方法,开展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鉴定和保管工作,确保科技档案基础性工作,以提高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价值。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适宜的科技档案存储空间,配备相应设备设施以顺利开展各项职能工作,建立健全方便快捷高效提供利用科技档案平台等。设备监理单位要根据档案数量和档案内容重要程度,完善科技档案设备设施,争取能够确保有效管理各种载体的科技档案,进而确保科技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促进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与时俱进。④加强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要想对科技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需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科技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利用公司网络平台实现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从而实现科技档案资源共享。⑤加强科技档案的宣传工作,提高科技档案意识。利用公司的网站、局域网、微信群等现代化办公条件,从档案基础知识、馆藏资源、档案查阅利用等几个方面开展档案宣传工作,从而体现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所产生的作用和为公司各方面带来有益的帮助。

5结束语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创业型科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中的问题越来明显,同时又由于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逐步升级,国家发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围绕此战略导向,国家相应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旨在实施重大研发项目,着力突破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瞄准标志性科技成果发力。要以市场需求为“指挥棒”,突出市场对创新方向选择、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在此背景和政策支持下,创业型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立并成长,但是由于这些创业型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是技术出身,在企业发展的前期阶段更多的重视技术问题,而忽略财务的重要性,所以财务问题往往导致企业后续乏力,财务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探寻出一条能够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管理的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一、创业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创业型科技企业仍处在初创期,初创期企业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和销售,但企业管理层工作目标和重点往往是业务和销售规模的迅速发展。而财务管理的相关费用支出比较直观,直接反映在现金流出中,并且管理者通常认为财务无法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所以财务管理在许多创业者眼中成了一种只增加费用,没有收益的支出。目前,就我国的创业型科技企业发展状况来说,大多数的创业型科技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战略和财务管理也没有做到对每一职能部门有具体量化的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跟踪考核和修订,造成创业型科技企业的管理不符合创业型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互相不适应。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我国创业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落后的现状。目前,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创业者对某些管理制度选择性的忽视,导致财务管理的建设不能深入到企业的每个事项中去,不能很好实现全方位、多层面的支持企业发展。许多创业型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发挥其自身价值,同时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不理解和怕花钱,使之更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效用,无法使财务对企业战略和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创业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创业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财务管理制度与企业经营和公司战略不匹配的矛盾非常突出,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济利益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行之有效的发挥其效用是当前创业型科技企业面临的难题。我国创业型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和信息沟通两个企业内部控制要素造成的。接下来,将从这两个要素方面,对我国创业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实施财务管理的基础,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各部门权责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战略及文化等等。企业的内部环境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制度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创业型科技企业在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这些创业型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是技术出身,在企业的发展的前期阶段更多的重视技术问题,同时又出于对成本上的考虑,而忽略财务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创业型科技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规模的快速成长,此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合创业型科技企业的发展,甚至不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已经存在的问题,更不必说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和纠正了。并且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一贯执行,甚至有一些管理者,出于方便自身的需要,而带头不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条款,不能给企业营造良好的风气,给财务管理的执行带来了更多困难。2、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创业型科技企业初创期间,由于管理层不重视财务和节约成本的因素存在,企业创业前期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导致会计工作秩序相对混乱,会计工作中存在重要的会计基础信息保存不完整、丢失、失真等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企业没有严格的复合审批制度,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情况时有发生,完全忽视内部牵制原则。以上因素都会导致财务管理完全不具备实施基础,这些因素也为企业后期快速发展造成障碍,如企业后期融资、上市等。3、创业型企业组织架构欠合理。权限和职责划分不明确,企业的组织架构明确规定了一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的权限和职责,但大多数创业型企业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出于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的考虑,科技型创业企业管理架构通常扁平化,一人身兼数职,缺少相应的内部控制制衡,使得财务管理规范更加困难。有的创业型企业财务部门被总经理或者实际控制人直接领导,造成财务管理不能有效运行,使创业型企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等一些问题。

(二)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创业型科技企业大都面临许多信息沟通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源于技术上的保密需要,例如基于对生产配方和生产流程的保密,财务无法准确地对成本进行核算;有的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例如最基础信息没有统一,建立的采购、销售、应收应付款系统也不够完善等;有的源于员工对信息沟通的意识淡薄,并且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效果差、及时性差,同时不能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例如员工只考虑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忽略其所处理信息在财务管理上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一个运转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应当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的运营信息,并确保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充分沟通,如果信息沟通系统做不到这些,财务无法准确核算成本和记录相关费用,那么管理层将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不能掌握企业的发展现状,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会造成企业发展时机的延误。

三、提高创业型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创业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能在企业初创期只重视技术和销售团队的建设,而忽视财务管理方面的建设和投入,企业财务管理上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上限。企业管理者应当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战略上,要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融入财务管理体系中,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把财务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到经营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创业型企业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框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与成熟企业的差异性,所以在战术上,创业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参照规范的管理会计体系,建立符合创业型科技企业发展阶段的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首先,加强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需要提高企业所有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创业科技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主要是由企业管理层造就的,财务管理是否有效,与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要改善公司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配。明确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使各机构之间权责明确,形成互相制约并监督的环境。最后,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软实力,它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氛围、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和更有效的沟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文化更需要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有紧密联系、接地气,同时也要加大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宣传力度,以便更容易让员工接受。

(二)强化财务管理的贯彻和执行。创业型科技企业应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并保证该体系和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要让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强力执行和有效遵循,使得财务管理能够发挥预期的功效。对于在实际执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制度上的缺陷,企业需及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如审批签字流程,财务应该严格审核每笔经济业务是否得到了适当层面的审批?如果发现有未经审批的单据,需要分析原因,是否因为出差等原因造成,考虑通过邮件或微信等形式签字,待出差回来后再行补签等。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创业型科技企业如果要让财务对企业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持,则一定要建立一套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必须从企业的领导者或者管理层重视信息沟通开始。企业的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对财务管理中有关信息的核算和评价来获得,因此,在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形成严密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为财务分析提供执行的条件;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反馈机制的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能力,促进信息的反馈,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企业最好做到在保证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系统高效的前提下,同时还能够兼顾多方收集信息:如政府机关、客户、竞争对手等信息,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层决策的依据,以便确保获得竞争上的优势。保持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及时、有效和与企业外部信息沟通的顺畅,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的效果,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综上所述,创业型科技企业如果要让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发展,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贯彻和执行,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系统,加强与企业内外部沟通的顺畅程度,建议健全有效的财务分析机制。总之,创业型科技企业要给予财务管理足够的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需要企业在经营中不断地总结,及时进行修订和评价,以便最终形成适合所在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这样,管理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在市场机会成熟时,迅速壮大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尹玮琦.创业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受到肺炎的影响,有不少中小型企业陷入了经营的困境,面临着亏损甚至倒闭破产的风险。在当前经济局势下,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处于不败之地。因此,中小型企业应当充分分析市场,正确合理投资,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升资金利用率,有效地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真正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水平有待提高。有些中小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开展投资活动,所以需要向外部的金融机构进行借款投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比较难吸引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即使某些金融机构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也会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加大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有些中小型企业仅仅关注眼前的短期目标,而忽视了扩大公司规模,缺乏整体和长远的战略意识。此外,有些中小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之前,没有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地论证,对整体的投资方向把握不准确,一味追求热门业务投资,往往容易出现盲目投资的情况,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是信用和担保问题。因为有些中小型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资金短缺,技术不够先进,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管理不够规范,信用等级有待提升,没有土地、房产、昂贵设备等固定资产,使得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融资时往往缺乏相应符合要求的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的条件,无法成功融资。有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筹资解决资金缺口,但是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利息比较高,容易使公司遭受高息负债的风险。

(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有些中小型企业对国家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未能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者虽设立财务管理机构,但是财务管理人员权责不分明,往往一人多岗。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弱,容易造成财务会计账目不清楚、财务信息数据失真等不良现象,难以形成相互监督和相互牵制的机制。同时,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未能发挥现金的最大效用,对于财务账上闲置的资金,未能将其合理运用到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周转过程中,也未能将其进行再次投资。此外,有些中小企业缺乏应收账款机制、赊销机制和催收机制等,应收账款回收周期较为漫长,又没有相应的催收流程,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经常难以及时回收,从而发生呆账、死账的不利现象,增添了公司资金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充分分析市场,正确合理投资。首先,中小型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之前,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严谨地调研分析。对项目的规模、资金、收益、风险等事项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制定好投资项目资金的预测模型,稳健投资,规避风险较大的项目,立足于现状,准确把控投资的方向,分散资金投向,合理剖析投资成本和投资效益,制定最合适的投资组合方案,避免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投资决策更加规范化和定量化。对于已投资的项目,中小型企业应根据各项财务指标,准确分析公司当前所处的经营情况,制定较为长远的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包括销售收入、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年利润等方面的指标。同时重视监控投资项目的中期进度,倘若出现偏离投资项目预期目标的情况,应当立即进行调整,或者中断项目。其次,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受限,以及公司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应以对内投资为主,将公司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切实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科技创新,加大生产设备的投资,开展技术改造,加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的投资等,适时调整投资结构。此外,中小企业应加强风险的监测管控,构建系统的投资风险防范体系,降低投资风险。也就是说,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明确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发展方向,通过科学可行的投资分析办法,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全程监控投资活动,严格把握资金投向,提升公司资金的盈利水平。

(二)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中小型企业应当诚信经营,提升公司的信用等级。第二,中小型企业应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比如寻求得到大型公司的支持和担保,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比如多与金融机构沟通联系,使金融机构了解公司资金的“来龙去脉”,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情况,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例如采取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融资债券等筹资方式,缓解资金紧张现状。比如有些中型企业可借助权益性筹资手段,包括在新三板、科技创新板上市。第三,中小型企业应当加强财务管理,按照自身状况,有效地对资金的使用对象进行剖析,构建相应的资金管理体制,按照计划来科学分配资金的使用,提升资金周转率,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中小企业应加强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科学利用资金,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存货管理,构建符合公司现状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加强财务会计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完善采购业务流程、销售业务流程、合同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其中,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中小型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及时回收应收账款,降低资金风险,避免大量的存货堆积。对于应收账款,中小企业应当编制相应的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相应的信用评价标准。同时,中小企业应制定科学可行的收款机制,对赊账、催收账款有相应的规定,定期清理欠款,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将坏账的可能性降至最低。2.中小型企业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加强存货管理,保证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既要避免错误库存和呆滞库存的情况,也要加快库存周转的速度,从而有效地避免因库房占用过大而增添了公司的库存成本,因存货堆积过大而提高了管理费用,进而出现资金占用等现象。3.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学习财务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同时中小企业应为财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拟定相应的财务计划,设置财务账簿,规范核算,确保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4.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物资的内部管控。在货币资金的收支、物料采购、物料领用、产品销售等方面应当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资产管理、资产记录、财产清查、核对等工作不能由同一个人负责。并且公司要定期盘点物资,不定期突击核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确保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四、结语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增加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带动国家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其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小企业还存在投资水平有待提高、资金不足、融资困难、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或不完善等情况。中小企业应当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投资和融资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构建一套符合公司现状的财务管理制度,打好财务管理的基础,从而提升公司收益和利润,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魏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

[2]宫鑫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20(08).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5

企业管理最核心的是对人的管理,在企业管理这个推手作用下它能使人各尽其能,各显其才,使人的潜能最大化,并转化为价值。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恰恰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教育。每位教师也都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各种人才,能使他们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正是向企业输送人才,输送“一招即用”的技能型人才。优秀的企业不光是经营产品、经营服务,更重要的是经营人心。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和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有着惊人的相似。虽然对待学生不能像对待企业员工那么严格和功利化,但是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企业管理模式,特别是企业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两大模块,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引入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创新与冒险、注意细节、结果导向、人际导向、团队定向、进取性、稳定性等七大特征构成。与之相似,我们的班级文化也就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和内在变化塑造一个班级精神力量,成为推动班级发展的动力源,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尝试将以上的企业文化七大核心构成引入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首先,从教室开始,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潜移默化。把教室环境企业化,引入企业文化,对现有教室重新布置,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办公环境。结合模具专业和课程特点,将对口的深圳润品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标语打印出来在教室显眼的墙壁、门口等地方进行粘贴,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通过电视剧、电影、广告、文本等载体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定期在班里宣传。在模具(1)班,我将美国的沃尔玛、香港的宏威科技、青岛的海尔、顺德的美的、珠海的格力、东莞的徐福记等等优秀企业宣传片每周三、周五在教室播放。聘请了香港宏威科技HR经理、新加坡DPEX国际快递集团东莞分公司总经理到班里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和沟通交流,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当中。组织学生到附近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感受企业上班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引入企业组织架构,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的组织架构就是一种决策权的划分体系以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需要根据企业总目标,把企业管理要素配置在一定的方位上,确定其活动条件,规定其活动范围,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如何来学习这种先进的管理体系,将班级学生干部组织公司化。作为班主任,我尝试将班级管理公司化,以期提高学生将来到企业的适应度和融合度。

1.按照公司的人事组织架构,在班级设立董事长一名,由我自己担任。

任命班长为模具(1)班的总经理,任命两名副班长为副总经理,分管财务后勤、行政人事。将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电教员进行改制调整,并且任命为行政、人事、后勤、财务、技术、娱乐、学习项目经理,每个项目经理负责领导一个项目,每学期都要做一个项目计划给副总、总经理、董事长层层审批。

2.根据课程安排,将各科代表任命为部门经理,管理对应的课程学习,也要做部门计划和组织相应的学习、娱乐活动。

另外,任命团支部书记为总监,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为副总监,与总经理、副总、经理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高执行力组织架构。

3.所有学生的模拟职位均有民主选举和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监)考核双重把关。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层面董事长只是监督执行,对于失职的领导干部董事长给予批评教育和根据“公司”规章制度处理。

4.每个星期一晚修前每个部门和项目组都各自开例会

将上周的工作情况汇报,并根据周一学校召开的班主任会议精神做出这周的工作计划,然后分别呈给分管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的副总审批,再到总经理审批。

5.对于每天的早读、晚修、考勤、请假、校医就诊、宿舍管理、第二课堂等事宜都有相应的行政、人事、后勤项目组管理

学校的规章制度、计划任务、课程考试、资料统计等工作都有相应的财务、技术、娱乐、学习项目组管理。

四、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包括员工行为准则、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等等。

(一)参照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根据模具(1)班的实际,制定了模具(1)学生员工管理规定。包括班级文化大纲、学生员工仪容仪表规范、学生员工行为规范、学生员工奖惩条例、学生员工薪酬制度、学生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等等。

(二)将各项新制定的管理规定编辑成册,印发给每位学生和任课教师。

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按照新的“游戏规则”办事,各任课老师便“有法可依”,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也多了应对之策;班级各领导干部亦“出师有名”,对违调皮捣蛋的下属也不再听之任之;班主任(董事长)更是“执法必严”,对违反管理规定的成员进行教育,直至依“规”进行批评与处罚。

(三)重点制定“虚拟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使学生的各项行为指标与薪酬挂钩。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0引言

绿色发展是指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受限的条件下,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已经成当今世界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许多国家把绿色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点,在各行各业中突出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绿色中国”发展号召,将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愈发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战略部署。为响应国家战略号召,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电网企业积极主动作为,致力于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本文立足管理视角,根据综合分析国内外电力企业在环保制度体系方面的特点与经验,基于国内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制度体系建设大背景,提出面向绿色发展的电网企业环保管理体系优化建议。

1国内电网企业环保管理现状分析

国内的电网企业主要包括两家,即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日趋提高,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都把“绿色发展”提到战略高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本文结合电网公司各个相关部门及多个地市供电局的调研访问,采用PDCA和SDCA联用模型,以S-PDCA循环管理体系分析电网企业环保工作现状。(图1)

1.1S-标准化阶段

标准化是一个行为准则经过指导、训练、实施、改善的动态过程,结果形式表现为环保工作开展所试用的规章制度、流程、实施规范等。两家公司基本都依照“基本制度—专项制度—指导意见—方案、规范或标准”的环保管理制度模式。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包括基本管理制度、专项管理制度、指导意见、方案、规范和标准,并结合各地方实际,制定其他实施细则或工作方案。南方电网公司也制定了从管理办法、业务指导书、工作指引到指导意见、行动方案、实施细则的体系化环保管理规章制度。

1.2P-计划阶段

环保计划是根据S(标准)阶段及内外部要求明确执行目标,并确立明确的执行计划。两家公司每年制定相关的环保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确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结合公司上年度的环保工作总结提出重点措施和实施计划,指导各级单位完成相关环保工作。

1.3D-执行阶段

环保工作执行是根据P(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电网企业为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及目标的有效完成,成立相关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指导,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各个业务部门协调统一负责相应的专业线条的环保工作。

1.4C-检查阶段

环保检查依据S(标准)阶段编制的管理制度及技术标准和P(计划)阶段制定的工作计划为目标条件,对D(执行)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全过程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实行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制度,纳入年度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并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南方电网公司将环保绩效考核融入到了建设项目各环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对所属各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1.5A-处理阶段

处理(改进)是总结前几个阶段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未达标、有问题、存在改进空间的进行处理改进,形成一系列改进或处理措施。电网企业一般通过定期召开环保工作相关会议,进行年度环保工作总结,根据最新环保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进而修改完善环保工作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且,电网企业逐渐加大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仅符合公司绿色电网的发展定位,也满足了内外部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2国外电力企业环保管理特点分析

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进行的大环境下,各类资源正面临着逐渐枯竭的问题,因此相关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层面针对环保要求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并在企业的日常运作当中对环保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与改革,以达到提升企业环保绩效的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公众对环保的诉求。

2.1环保工作体系方面

国外先进电力企业在环保制度体系建设方面相对健全,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环保管理体系和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企业自身环保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改革,使得环保管理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绿色品牌建设效果显著,拥有高效精干、配置合理的环保人才队伍,可持续的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优异的环保业绩。

2.2环保部门结构设立方面

在部门结构的设立方面,一些发展较早系统较为完善的相关企业通常采用成立专业的环保管理委员会和建立专业工作组的方式,此外,还聘请由不同背景的环保专家组成的环境保护政策咨询委员会,为企业的环保管理和技术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在企业内部设有相对应的各类型环保工作岗位,以配合环保管理委员会或专项工作小组的相关工作。

2.3环保工作运行方面

在环保工作整体运行方面,发达国家的相关电力企业会在工作系统整体运行当中的各个环节中提出完备的管理标准及政策,例如设计、采购、维护等方面,当下发达国家的大多数电力公司正在逐渐开始对企业的环境管理问题开始实施工作,在遵循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推动下,对企业运转当中的各个环节的环保问题进行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标准且制定了环保手册,与此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对管理目标的良好施行。在全过程环保标准的施行之下,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了环保管理的通畅连接,在此过程当中,企业的环保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

2.4环保业绩考核方面

以考核的角度出发,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会对下级分属部门进行完善的环保绩效考核,具体指标包括环保运营绩效指标和环保管理业绩指标,近些年,国外电力企业逐步比较关注定量化的运营绩效指标。

3启示与建议

基于国内电网企业环保管理现状以及国外电力企业在环保管理体系方面的特点与经验,提出面向绿色发展的电网企业环保管理体系优化意见。

3.1将环保观念植入整体的电力运营系统当中并设立相关考核目标

环保观念应当被植入到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在有效控制企业环境风险的同时,积极参与环保公益事业,树立企业良好的环保品牌形象。

3.2针对现阶段的环保工作的缺失不断对企业环保体系进行优化

从当下企业运行体系的多个方面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例如人员队伍建设、业务流程等,加强内部环保工作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制定考核监督半年度、年度计划,强化对环保工作整体性的协调,对企业整体的环保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可行规划,通过此种方式加强企业环保理念的形成且具有一定目标。

3.3出台相关环境管理标准,完善环境管理工作流程

以实现绿色发展为根本目标,梳理并优化环保业务流程,结合环保工作全过程的内容特点,对企业的环境管理提出相应标准,以此为基础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建设,推动电力企业的环保管理过程化的转变,并以此为基础增强电力企业环境管理能力。

3.4建立环保信息系统,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管控

开展电网环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构建“网—省—市—县”四级部署的环保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环保工作信息的上报录入,使各部门能够及时提交环评水保计划、验收计划、技术监督、超标治理、纠纷处理、宣传培训等各方面内容,实现对环保工作的在线监控,促进电力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提高对环保工作的管控力度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南方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十三五”节能环保规划研究[R].2016.

[2]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研究[R].2018.

[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研究[R].2018.

[4]金艳鸣,陈立斌,等.国外能源及电力企业环保管理经验与启示[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3(29).

[5]张彦军.试析国外能源及电力企业环保管理经验与启示[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9).

[6]郑幸.电网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潜力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3).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7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资金调用

引言

资金集中管理是当前很多企业实施的财务管理手段,它具有防范财务风险以及优化集团资金分配结构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企业提高利益。本文主要针对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集团如何实现资金集中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很多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开始得到应用,但目前很多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并不理想,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水平不高,使得该项工作没有发挥出实际性价值。资金集中管理的水平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集团的整体素质,很多企业虽然规模迅速扩大,但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不够成熟,导致企业内部的总体规划以及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缺陷,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有关资金管理制度,很多企业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但资金管理制度部分集中管理的要求,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资金调配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集中”二字,它并不是集团总公司一个单位的工作,是需要各子公司进行配合的一项工作,总公司利用资金集中管理帮助子公司稳定运行,各子公司配合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推动集团整个经济效益的提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集团的子公司缺少集体观念,不配合总公司的资金调用工作,也使得该项工作很难落实,制约了集团的整体性发展。

二、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

(一)利益最大化原则。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遵循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企业总公司开展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将有盈余资金的子公司资金调用到资金短缺的子公司,既能够实现对资金盈余子公司资金的有效管理,也能够确保资金短缺公司不承担资金风险。在以往的资金管理模式当中,资金出现短缺的子公司往往会从银行贷款来维持业务运行,会产生较高的利息,对集团整体经济效益造成影响,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工作以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增加企业的利润。

(二)满足子公司需求原则。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还要遵循满足子公司需求的原则,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为子公司的运行提供条件。主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业务项目的开展方面,在子公司一些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需要进行融资,而子公司若没有很强的融资能力,可以向总公司提出申请,由总公司进行委托贷款,子公司在项目完成后可归还给总公司,实现资金的集中管控。二是在运行管理方面,子公司在运行管理时若出现资金短缺急需融资,而融资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向总公司审批,总公司在核实后进行拨款,确保资金短缺的子公司运行不受到影响,这种模式一般为短期性资金,资金金额不大,周转期限也比较短。三是为子公司一些支持集团发展战略方面提供资金,只要是能够推进集团进一步发展的工作内容,总公司都可以进行资金支持。

(三)风险控制原则。资金集中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集团的风险控制原则,子公司越多的集团其风险控制的难度就越大,而资金集中管理使得总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实现了监管功能。通过对资金项目的逐笔核对能够有效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集团整体能够稳定运作。资金集中管理的系统相对成熟,子公司不能够对资金私自进行调用,都是由总公司统一调用,使得集团的法律风险得到有效规避,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四)激励性原则。资金集中管理还应当满足激励性原则,总公司可以对子公司开展年度考核,主要是考核各子公司的资金上存状况。对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积极配合表现的子公司给予奖励,帮助子公司树立大局观念,从集团的整体发展出发,对公司内的闲置资金积极归集并上交,推动集团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此外,资金集中管理还应当满足公平性原则,调动各子公司配合总公司进行资金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确保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高效完成。

三、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实现形式

(一)加强对资金预算及资金下拨的控制。企业要想实现资金集中管理,首先就要加强对资金预算及下拨的管理控制,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方面推行收款和支付两条线的管理手段,在资金预算过程中提高准确性,然后制定资金的使用计划来进行拨款。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资金预算工作,因此,从资金预算方面出发,增强预算控制力度,进一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资金预算管理也体现了企业对资金流量的掌控能力,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基于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制定资金计划,例如,可分别制定年度资金计划、季度资金计划、月度资金计划以及日资金计划等,范围有大到小不断控制资金的额度,通过制定计划并根据实际预算经验不断改进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逐渐提高资金预算的准确性,能够做到预测企业在未来经营的某段时期内的资金状况,然后提前制定筹资计划及偿还计划等,为企业的资金决策提供有利条件[1]。在资金的下拨方面,对于子公司成员有贷款需求时,总公司的结算中心若资金充沛,应当优先选择资金内部调用的方式,开展内部贷款模式并进行严格的审批管理,在内部贷款审批的过程中要对于子公司的发展情况及偿还能力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在审批通过后才能够进行内部贷款发放,帮助子公司经营运作,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实时监督管理。

(二)进一步强化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体系。要加强集团总公司会计财账的统一核算能力,对于企业子公司的财务预算工作要加强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子公司开展专项检查,检查子公司财务部门的各类会计凭证、日记账等,确保各项收支情况都能够符合企业整体计划。杜绝下属企业独立化财务部门,防止存在下属企业的私有“金库”现象。并制定专业化的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财务违规行为绝不姑息。此外,还要强化子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尤其针对银行账户管理要制定合理化的资金管理制度,对一些不符合制度的银行账户要及时清除,子公司若是想要新开账户,就要向总公司进行报告,审批通过方可开户,集团总公司还要对子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备案登记,实现对子公司账户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能够有效落实,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监督体系的作用还应当体现在集团的风险防范过程中,根据风险类型分析风险的产生点,并制定科学的风险方法制度和措施,利用银企直联系统对资金的流动情况实时监督,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转换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资金集中管理不仅要在管理模式和手段上进行优化,还要在财务管理理念上采取措施,主要是创新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大体上从三个方面进行理念创新。一是要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是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将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积极管理、主动管理、创新管理的能力作为根本,充分发挥人员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作用,为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奠定基础。二是要将依法管理的理念引入到财务管理理念当中,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性,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可以根据财务相关的法律来制定企业的工作制度,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严格履行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的要求。三是对财务岗位制定针对性的职责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能力和预测能力,能够为企业资金决策提供有效建议。

(四)对企业资金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在当前的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不管企业采用哪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制定怎样的管理制度,都要保证资金管理工作通过操作开户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完成,因此,应当对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加大科技投入,确保该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企业应当根据开户行的计算机系统,为资金管理工作配备合适的处理系统,确保企业和银行方在进行财务对接和处理的过程中实现高效同步,提高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主要是对计算机硬件方面加大投资,保证财务系统不仅能够顺利和银行完成财务工作,也能够让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对接通畅,在整体上实现联动性操作,推动资金集中管理工作高效进行[2]。此外,还要保证财务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建立起多层次的安全管理机制,保护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的安全。

(五)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相关制度。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应当让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在制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能够为该项工作提供保障,对现有的资金管理相关制度进行整理,然后根据资金集中管理的特点,规范管理制度,将推进资金集中管理有序进行作为标准,确保资金管理制度具有可实行性,贴合资金集中管理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资金的把控能力。例如,有关企业经费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优化,确保各项经费的不超过预算范围,对于办公费、电话费以及邮资费等费用制定针对性管理制度,保证每一项业务的资金流动都能够准确掌握,确保资金支出的真实可靠。同时,企业要提倡避免铺张浪费,节约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出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的综合性管控,对企业实现深化管理及资产重组等方面有着较大帮助。由本文分析可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实现形式包括:加强对资金预算及资金下拨的控制、强化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体系、转换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对企业资金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相关制度。

参考文献

[1]朱元均.企业集团如何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资金集中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2018(27):15–16+21.

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从互联网从出现到发展壮大直至如今的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仅仅只用了20年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只有光鲜亮丽,隐藏在光鲜表面下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就如我国的通信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也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创新。在通信行业中的一些项目的风险和问题都不容人们忽视,因为一旦忽视了这些问题,无论风险大小都会对公司企业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失。所以,做好通信项目管理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工作,极力避免或者减少对造成通信工程维修成本和损失,一方面能大大减少公司企业的损失,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获取通信工程项目价值最大值;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方式。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性

1.1客观性

通信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施工设备,而施工设备的正常运作对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又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若想保证通信工程的正常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就必须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但是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又需要有特定的外部条件,若是在通信工程施工和施工设备运行的过程中遇到气候条件不好,例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的时候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难以保证了。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都难以保证了,整个通信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就更加不能得到保证。因为通信工程的施工建设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施工周期长和施工涉及范围广的特性又导致在施工期间不能保证其他预测风险的出现。所以,施工过程中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就导致了风险的客观性。因此,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上层管理人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风险的客观性,随时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这样才能保证通信工程施工的正常工作,提高通信工程施工效率和工程完成质量,更能使得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得到更好的保证。

1.2不确定性

在通信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一些根据以往经验可以预估的风险除外,还有一些不可预估的风险,比如,气候突变等原因就有可能导致这个工程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和施工周期的延长。所以,在工程项目开始建设的时候,上层管理人员就必须做好风险的预估,做好风范风险的措施,这样在风险问题发生的时候,就能及时对发生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前期的制止和后期的处理,管理人员还必须带领工作人员及时查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这样就能通过对这些导致风险发生因素的备案为以后通信工程施工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1.3复杂性

因为通信工程的建设施工不可能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所以施工周期长是每个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特征之一。因为施工时间的长期性,所以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施工环境场景的变化、施工人员的行为变化以及施工进度的变化都有可能是造成通信工程施工风险的出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可能促使施工工程质量和周期的变化,所以这就使得通信工程施工风险存在很高的复杂性。所以,通信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要严格的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活动,培养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上层管理人员必须统筹全局,从大局出发,统筹管理。还有在通信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做好风险评估的工作,保证当一些风险来临时不会手忙脚乱。做好以上的这些工作之后,那么通信工程的实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就能有效得到保障。

2通信工程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2.1工程项目组缺乏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互联网时代出现不久,人们对通信风险的意识度不强,管理人员虽然经过一些专业方面的学习,但是仍然难以保证对通信工程施工风险的原因认识很多。具有专业性的风险管理团队和一个完整完善的通信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都是我国比较缺乏的。因此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完成的质量和效率都有待提高。一个具有很强专业性的风险管理团队不仅可以对通信项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监控和管理,而且还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处理。一个相对完善的通信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不仅能规范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场地中的行事行为,更能增强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当时风险出现时能及时的发现、处理和上报。因此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良好的制度建设才能防范风险的出现,可减少或杜绝为企业公司带来的经济上和名誉上的损失。

2.2风险管理控制项目组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通信企业并没有组建专业性较强的风险管理控制项目组团队,有时在通信项目工程实施的时候遇到一些风险问题他们也不能准确运用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妥善地解决。在这些风险管理控制项目组团队中以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和没学到国内外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团队中的人员责任分工不明确,风险定位也不明确。所以,形成的团队也是一个专业性比较低的风险管理控制项目组团队,这样的团队十分不利于通信项目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建设。

2.3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通信行业中,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对通信企业还是一个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相当一部分通信企业公司承接的通信工程项目都没有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根据以往完成的一些通信工程项目经验的总结完善而形成的,但是这样形成的风险管理制度往往存在很多的漏洞,更与当前承接的项目在实际上有着很大的误差与出入。一个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不仅能预测到实际施工中所发生的风险,更能规范的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解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完成效率和质量。

3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3.1风险的识别管理

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想有效管理控制各种风险,这就需要相关项目负责人加强风险识别的管理,以确定及时发现风险的萌芽,及时处理。项目负责人还应创建完善风险识别系统,这样就可以针对风险进行检测。具体来说,就是影响项目的所有因素都加以利用,帮助完成风险的识别和判断。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有两个特性,一是变化性,二是隐藏性,这两个特性就要求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一般来说都会采用测试表法和流程图法,前者主要可以锁定项目风险关键点,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和管控措施,后者主要可以有效判断风险,总结存在的风险,以便不时之需。

3.2风险的评估管理

识别风险之后,需要评估项目风险,进行风险管控。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另一个特性就是变化性。因此相关人员首先需要系统的分析和评价项目风险要素和不确定性因素,从而确定项目的单个风险。第二部则可以进行项目的综合评价,要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总而言之,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主要是将项目风险清单的量化,然后根据风险大小排序,决定采取应对措施。

3.3风险的监控管理

要先对项目可能需要承担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加强对于风险的监督,方便更加有效的进行控制与管理。因此,建立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的对风险进行估算,全面的风险的监控。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来保证风险监控预警。这项机制需要有参建单位资质、信息档案以及信誉度等等的审核。比如要建立单位信息档案资质审核方面,用来查询管理单位资质。并且,还要建立风险监理监督机制,完成自身监督职能,更加及时的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及时预测与分析。各种机制的建立可以让项目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风险管理都能更加全面与详细,保障风险监督工作的进行,更加有效的避免企业的风险。

3.4风险的应对管理

可以根据风险评估与监控情况对风险进行预防与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可以把项目风险划分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不同的方案与措施。目前,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是主要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规避是在项目建设前就完成的风险规避或解除,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损失,主要是签订合同的方式。风险转移是把风险转移到第三方平台,进而有效控制风险,主要是通过投保的方式。要想对各种风险进行及时的应对,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部门,主要是制定和实施风险应措施。采取该种措施可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及时的制定风险应急方案,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的风险。

4结语

通信公司企业必须注重对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素质和专业性的提高,并且,通信公司企业还必须建立完善公司企业施工内部的通信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双管齐下,不断对施工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中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解决能力。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风险识别应对机制,实现对施工过程中风险快速识别分析评估,进而找到快速解决的因对措施和解决办法。这样,通过这些积极的措施,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率,从而降低公司施工效率和成本。

参考文献:

[1]韩嵩.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周欣.通信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应对策略探究[J].科技风,201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