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保险公司成长性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保险公司成长性的影响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保险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探究科技创新影响保险公司成长性的具体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对保险公司的成长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保险公司的成长性,要从人员和资金同时入手,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保险公司快速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保险公司;成长性;因子分析

一、引言

在金融科技盛行、保险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险与科技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保险科技正在逐步颠覆传统保险业。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各大保险公司无不在对机构自身以及业务进行着各个层面的数字化改造,例如,中国人保正在构建保险科技综合创新平台,“孵化加速器”也即将与公众见面,与各路资金协同配合,最终形成“专业孵化+产业资源+创业投资”的创新孵化闭环;专注于保险科技领域的众安在线,其保险产品覆盖面较广,涉及五大生态系统,利用科技提升客户体验和业务效率。科技驱动下,主流保险公司均在加大科技投入。那么,科技创新能否促进公司的成长性呢?学者们通过研究给出答案:翟华云、方芳(2014)[1]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发现,科技投入高的企业成长性也相应较高;张信东、薛艳梅(2010)[2]则认为科技支出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公司影响不同,对发展稳定的公司影响较小,对新成立的公司影响较大,对成长迅速的企业有负向影响;还有学者的研究则得出科技创新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徐维爽等,2012)[3]。可以看出,现阶段较少有学者研究科技与保险业之间的关系。本文在以上学者对科技与企业发展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究科技创新与保险公司发展的关系,最终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公司成长的建议。

二、科技创新对保险公司成长性的影响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由于上市保险公司大都未披露科技创新相关指标,本文将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2015—2018年年报中采集员工情况及附注中的“无形资产”等科目中对科技投入的披露数据作为替代。所使用的财务数据以及科技创新指标来源于各上市保险公司年度报告,并以手工方式采集、计算得出。

(二)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保险公司成长性(Growth)。翟华云、方芳(2014)[1]认为公司成长性仅用某个具体的财务指标来衡量虽可直观地进行观察,但无法全面准确地考察公司成长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成长性综合评价体系来衡量。为最大限度地将原始数据的信息综合为一个指标,本文选择因子分析法构建成长性模型。具体指标见表1。2.解释变量。大多文献将科技创新指标划分为资金和人员两个二级指标,本文沿用这一划分方法,并选取6个科技创新的三级指标。

(三)因子分析结果

1.保险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通过SPSS20.0对成长性的三级指标进行KMO与Bartlett检验,检验结果(表2)显示所选取指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提取主因子。提取的前3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076%,可以认为这3个主因子涵盖原始信息的能力较好。同时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2.科技创新指标。对原始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结果显示,前两个主因子对原有数据的解释能力达到86.873%,说明所选因子可以包含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四)模型设立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由于保险公司成长性具有滞后性,在模型中引入成长性的一阶滞后项后构建模型如下。

(五)回归与结果分析

将模型回归,回归结果(表6)显示,保险公司成长性的一阶滞后、科技人员和科技资金显著影响保险公司成长性。保险公司成长性与科技创新的两个指标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符合实践情况和指标选取的预期。其中科技资金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更大,原因在于科技资金是保险公司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而科技创新可以在各个方面促进保险公司健康成长,而且资金投入较人员投入对研发活动的影响更为直接,对成长性影响更大。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上市保险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对保险公司成长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科技创新与上市保险公司的成长性呈正相关关系,即科技创新对成长性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效应。为了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本文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1.审时度势,增强技术创新。处于科技时代,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应立即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持续地进行财力投入,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培养,不断提升业务洞察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2.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模式。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创新趋势,要有不破不立的战略决心。勇于打破不符合市场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旧有体制、模式,从公司的创新机制建设入手,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打破束缚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实现传统保险企业脱胎换骨。

[参考文献]

[1]翟华云,方芳.区域科技金融发展、R&D投入与企业成长性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5):34-38.

[2]张信东,薛艳梅.R&D支出与公司成长性之关系及阶段特征———基于分位数回归技术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6):28-33.

[3]徐维爽,张庭发,宋永鹏.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及技术创新贡献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32(1):63-68.

作者:毋辰燕 王华丽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