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控管理范例

金融风控管理

金融风控管理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

1引言

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自身经营业绩下滑严重,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极大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从商业银行以往的表现来看,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不善往往会进一步导致金融案件的集中爆发,同时也会使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缩减。因此,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商业银行更应当加强对财务会计内控的管理,以确保自身能够在我国经济转型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2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会计内控体系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会计内控制度,但在日常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缺乏对内部违规行为的分析,因而无法对未来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预测和监督,甚至无法识别已经暴露出现了的内控管理问题,使得银行自身风险大增,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金融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商业银行则存在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薄弱,审计面过窄等问题,甚至还存在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混合任职、身兼多职的情况,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导致了财务工作及审计工作岗位与责任混乱的情况出现。

2.2财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依然注重对业务扩张及经济效益的追求,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因而使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增。在高层管理的影响下,部分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同时,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这是当前商业银行存在信贷风险、策略风险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导致近年来商业银行坏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在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依然有大部分财务人员保有“进银行如抱金饭碗”的意识,忽视了对自身专业水平与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即便银行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部分财务人员也抱着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最关键的是,当前商业银行大部分财务人员只擅长会计工作,对于投资、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综合性人才十分缺乏。同时,还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会因个人原因或高层管理干预的原因,罔顾相关法律法规,发生财务舞弊行为。

2.4缺乏网络信息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这一点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观一二,同时也是传统商业银行收到严峻挑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网络信息技术在给金融行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使金融行业面临更大的技术安全风险,这一点在网络金融机构与传统商业银行中都有所体现。而部分商业银行财务人员和其他不法分子正是借助内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漏洞,侵吞巨额资产,造成重大金融案件。这既说明商业银行在网络安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表明银行的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存在漏洞。

3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体系

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应当设立独立的综合管理部门,协调内部各相关部门的业务与监督工作,同时,针对财务问题专门建立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制度,从预算控制和权责管理等方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定期轮岗制度和晋升机制,确保重要财务岗位工作的独立性。

3.2强化内部人员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

针对银行内部人员缺乏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认识的现状,应首先从高层管理人员入手,通过集中培训或国际交流的形式来培养高层人员的风险意识,加深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然后再通过高层管理人员向下级财务人员传输相关认识与意识,从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认识,全面强化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在银行内部管理中的地位,形成良好的财务会计内部管理氛围,便于日常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可以由银行自身组织培训,也可以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可以与当地高校展开专项合作,培养专业性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来宣传我国传统美德,或树立“道德模范”的方式来潜移默化的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

3.4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也是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除了将其应用于会计电算化之外,还可以将相关技术应用于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当中,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电脑操作行为的实时监督,使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服务于银行日常经营与内部控制管理之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是助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而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又需要完善的财务会计内控机制来支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都应当加强对财务会计内容管理的研究,学习借鉴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通过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道德素养、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加大对新电子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内控风险防范机制、发挥金融监管作用等方式来加强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管理,实现商业银行乃至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银婉.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J].时代金融,2017(20).

金融风控管理范文2

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瞬间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说,内控管理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还是非常缺乏的。一个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能够科学的为农村信用社的长久发展、风险应对等基本问题提供合理的帮助,同时,机制的建立也可以大大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效率。总之,内控管理机制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这种机制的缺乏是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

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对于整个信用社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意义主要有:

1.有效的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内控管理最直接的作用对象就是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不能否认,目前在农村信用社中仍然存在很多腐败现象,作为金融机构,腐败是发展中的一个大忌。通过内控管理,信用社中的很多工作就会透明化,这样就减少了黑暗交易等助长腐败的行为;同时,内控管理的实行,管理者的工作也要有人进行管理,也就是说管理者不能处在绝对的领导地位而没有约束,这样,管理者在行为开始前就会多些思考。所以说,内控管理的运用可以有效的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2.提高信用社风险应对能力

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自然无法摆脱金融风险的干扰,而有效的内控管理则可以提高信用社的风险应对能力。比如,内控管理在运用过程中,会对会计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这样,财会人员的工作会更加谨慎小心,同时,出现的财会错误也会及时被发现进而及时解决,这样,由于财会等内容带来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少;此外,内控管理还会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活动进行管理来减少风险的发生。总之,内控管理对于提高信用社风险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现状,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保证内控的有效运用,比如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使内控管理人员掌握更多内控管理知识;其次是要建立起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通过机制的运行实现内控管理的科学运用;再次就是要明确内控管理的目标,不能盲目的运用内控管理,内控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盲目应用很有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

四、结束语

金融风控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

对于农业银行而言,其财务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了自身的竞争力,只有做好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全面反映农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而为农业银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银行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缺乏内控管理,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与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削弱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农业银行要想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得以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

一、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强化的重要性分析

农业银行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农业银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然而,我国金融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金融行业本身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在农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失真的根源,一旦农业银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就会给农业银行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强化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尤为重要。财务会计内控管理是银行防范风险的基础,同时也是银行工作的重点,加强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可以确保财务会计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避免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保证银行资金安全、高效运营,增强银行自身竞争力,进而推动银行的稳定发展,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1]。

二、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财务会计工作问题也随之出现,给农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财务会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与银行资金运营直接相关,但是,在银行财务会计具体工作中呈现出许多问题,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1.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不重视

就我国农业银行而言,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不重视十分普遍。银行偏重于业务的开展,忽略了财务内控管理,认为只要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即可,对财务会计整个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

2.财务会计人员问题

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效率受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影响较大,如果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能力、职业素质不高,就会给银行财务会计工作带来风险。目前来看,银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严重的怠工现象。一方面,财务会计工作专业性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银行财务会计工作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财务会计人员能力不足,其在具体工作中就会出现一些不可取的行为,无法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工作,由此增加了财务会计内控风险。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工作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但是,银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的比较安逸,风险意识较差,缺乏职业道德,进而影响到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

3.内控管理制度的缺失

在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管理制度的缺失十分严重。农业银行没有全面落实责任制,监督管理制度也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2]。由于内控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比较混乱,经常出现违规操作,严重的还会出现财务会计人员借职位的便利,挪用公款、携款潜逃等,进而影响到银行资金的稳定。

4.银行内部组织体系不完善

就农业银行而言,其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存在很大的漏洞,一方面是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紧密,对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后,推脱的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银行内部管理执行力度不强,许多工作趋于形式化,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财务会计内控水平。

三、强化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策略

对于农业银行而言,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风险是一直存在的,而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内部控制管理的缺失、不到位,致使银行财务会计工作比较混乱,进而影响财务会计的质量。财务会计是银行的核心工作,一旦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就会给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因此,农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财务会计内控管理。

1.提高内控管理的认识

财务会计内控管理是银行风险防范的关键,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财务会计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需求越来越大,而农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其要想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在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时,就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农业银行应将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抓好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农业银行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会计风险,保证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3-4]。

2.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的主体为人,财务会计内控风险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因此,要想避免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保证银行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性,银行就必须加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首先,强化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提升其内控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其财务会计工作专业能力;其次,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尊重财会工作人员,用情感感化财会工作人员,从而增强其归属感,促使其主动、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去;再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促使财务会计人员自觉履行职责;最后,要落实责任制,将财务会计相关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具体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规范和约束财务会计的工作行为,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5]。

3.强化财务会计内控管理

在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要想促进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健全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制度尤为重要。首先,要结合银行财务会计工作实际,健全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对财务会计相关细节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工作;其次,落实财务会计审查机制,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审查,避免出现岗位混乱、责任不清以及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再次,要完善内控风险管理制度,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同时,银行各部门应签订相关的责任书,把员工的利益与银行风险联系起来;最后,要推行问责制,明确各部门的权利与义务,避免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混乱,针对一些违规操作,要追根溯源,严惩不贷[6]。

4.完善银行内部组织管理体系

首先,银行必须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对银行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计,由专业的银行审计人员对财务会计内控管理进行完善,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完善措施;其次,银行要着力加强银行制度的严肃性,加大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制度的宣传与学习,确保员工熟悉、了解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工作;最后,银行要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建立以客户、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推行绩效考核与内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7]。

四、结语

综上,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了农业银行的稳定发展。现阶段,农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进而会造成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一旦农业银行采用了这些失真的财务会计信息,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农业银行必须全面抓好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在财务会计工作中,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完善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完善银行内部组织管理体系,进而推动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农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岚.强化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7,(28):76-77.

[2]张彦玲.强化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7,(12):46-47.

[3]刘凤金.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00-101.

[4]陈永生.银行财务会计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5,(19):54,46.

[5]李萍.论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6):4.

[6]张虹.银行财务会计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141.

金融风控管理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对策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系日益完善,商业银行的数量日益增多,我国的商业银行以股份制银行为主,包括全国性银行和非全国性银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稳定器”的作用。但是,部分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依然尚未完善,同时,为确保商业银行运转的健康可持续性,笔者针对新形势下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进行探讨,希望能探寻出构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有效对策。

二、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一)内部环境影响所致的所有权道德风险

作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组成部分之一,所有权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成因主要受到内部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受到银行内部股权结构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所有权结构相对不合理,银行内部呈现股权分配比重失衡的现象。也就是说,银行股东仅呈现为两种类型,包括股权集中的大股东、股权分散的小股东,使银行内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仅受到大股东的控制,加之政策利率变化等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银行股东的道德风险诱发几率大大提升,甚至对银行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银行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银行内部各层级,特别是董事会对银行经营决策无法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评价,使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对银行决策的监管职能形同虚设,继而对银行道德风险的诱发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内控管理制度影响所致的盈利性风险

伴随着国家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完善,但其内控管理制度影响所致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全面规避,银行的盈利性风险依然存在极大的可能性。一方面,银行内控管理制度与银行资金业务、信贷业务的对接深度不足。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计划部门、信贷部门、内控管理部门三者协同的财务控制程序不够完善,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财务控制环节在内控程序中具备极大的盈利性风险,难以保障银行经营管理决策的高盈利性。另一方面,银行内控管理制度无法为其盈利性原则提供坚实的支持。由于商业银行需要切实保障盈利能力的提升,部分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同时,对相关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进行探索,使内控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金融衍生工具出现对接不流畅的问题,甚至出现金融衍生工具严重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现象,使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原则难以推行。

(三)信息不对称所致的流动性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成因。在银行层面上,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对银行的贴现业务、贷款业务等资产类业务产生极大的影响,使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几率难以降低;在市场经济体制层面上,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流动性需求的主要承担者,一旦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信息获取不充分,加上允许商业银行破产清算的新政出台,那么银行的存款、投资等资金流支持就会出现动摇,最终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界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交易单方的信息获取不充分。也就是说,由于商业银行不主动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投资者不能更深入的了解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影响银行获取更为广泛的资金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交易双方的信息获取不充分。这是由于交易双方均存在投机心理,希望凭借自身获取大量的信息优势,互相抵触深度的信息沟通交流,影响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建立对等的利益联系,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流动性风险。

三、构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有效对策

(一)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的效益水平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结构和质量极大程度上影响正常业务的运转,同时,多数财务风险都受到资本充足率、资产配置结构及质量的影响,所以,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资产配置的效益水平,构建银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一方面,要确保资本金的充足率不下滑。也就是说,作为巴塞尔协议中的重要风险防范工具之一,维持资本金充足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转的基础,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升资本金的充足程度来防范各项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同时,有助于自身流动性、安全性原则的履行。另一方面,是要确保资产配置结构和质量的不断优化。这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调整信用机制、审批程序和相关评估模型,确保各项不良贷款、低质量信用中介服务的有效减少。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在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人行的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切实发挥信用机制的审核、评测作用,同时,对相关审批程序进行风险点进行识别,以确保自身资产运用过程不受风险的侵害。另外,针对大中小微客户的信用评估模型也需要及时更新,确保政策性风险、利率风险等各项外部因素所致的风险充分融入到模型中,最终确保信用评估的有效性。

(二)控制和降低运营成本,切实提升盈利能力

无论是上市商业银行还是非上市商业银行,其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的运转都需要大量的成本,同时,为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商业银行需要控制和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具体而言,管理者和领导层可以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开源”与“节流”的平衡。所谓开源,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展业务渠道、业务形式以及业务客户群体,通过各项合规营销措施、激励机制,实现自身业务量的稳步提升。所谓节流,需要商业银行控制好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运转成本,包括财务成本、管理费用等。平衡两者需要商业银行在符合金融监管规则的前提下,不过度“开源”,也不过度“节流”,促使开源的机会成本有效降低,最终实现银行自身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二是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模式。这是指商业银行为减少重复性操作、机械性业务流程,应用互联网金融,将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运营在线上,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最终实现“提升自身盈利能力、降低成本”的目标。比如,将“柜台业务”推向线上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各项安全机制,提升自身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科学的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体系

针对银行内控管理制度的不足,商业银行需要在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体系。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完善内控管理的组织设计。这需要银行管理者和领导层及时完善专业的专门化的财务风险评价机构,同时,通过银行自身的现实情况、市场因素等外部环境因素完善自身风险评估机制,确保银行常规的风险评价工作存在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中的风险评估指标内容。需要商业银行继续完善财务控制程序,确保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及财务控制环节中存在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银行经济业务的开展是在风险指标的考核中所进行的,同时,对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完善,切实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评价能力。

四、结语

综合而言,商业银行需要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入手,对财务风险及其应对进行深入有效的探讨,通过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的效益水平、控制和降低维持自身运转的成本等,促使商业银行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以期保障商业银行运转的健康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吴伟.H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7(15).

[2]李鹤.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武汉金融,2015(08).

金融风控管理范文5

1.1确保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工作相互协调,互相发展

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分散经营风险。然而一旦内控监督缺失或滞后,导致创新行为脱离了监管约束而过度创新,则会导致金融风险的膨胀与演变。国内外不少商业银行在今年来屡次出现重大经济案件,就是对金融创新固有缺陷以及监管缺失后果的充分证明。要想在新经济背景下实现金融产品创新固有的促进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确保金融产品创新与监管工作相互协调,互相发展,主动接受外部监管,谨防出现与经营发展需求相脱节,游离于经济环境之外的规避监管的产品“创新”。首先应对金融产品创新和积极接受监管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重视对于创新风险的防范,明确区分创新和投机的区别,充分利用监管来控制产品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其次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处置机制、预警监测体系以及评估体系,实现宏观层面的有效管理,同时以高效的内部控制以为补充和配合。最后应对金融产品创新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规范内控制度,为创新奠定基础,确保金融创新和科学发展之间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使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发展。

1.2建立多层次内控管理体系

(1)专业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控制功能。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专业管理部门是内控管理实施的首道防线。风险防范关键之处在于管理部门自律功能的发挥,同时应在内控部门和外部监管的协助与指导下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即对产品的整合与创新做出统一规划;针对新产品制定相应的内控规则,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纠纷问题予以协调;对必要的信息予以公开;针对不遵守内控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者采取自履行处罚措施。

(2)专业管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自身宏观控制与指导作用。应提高创新管理力度,重视立项评审关的把握,在产品从开发至推广的整个过程实施强化控制,其内容应涵盖创新技术控制、经济资本约束、内控制度完善、营销管理、检查监督以及运营支持等不同方面。

(3)应将风险监控和合规监督同时纳入监控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通常会存在较多风险,因而其创新内控管理应结合风险监控与合规监管,二者同时进行。其中内控管理是对金融产品创新的全面融入,推动合规管理职能从原来的“风险检查确认”逐步过渡至“管理业务顾问”,坚持以风险为市场导向,在金融创新和合规监督服务之间选择最佳切入与契合点,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切实把握和控制重大风险领域评估;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相关风险评估方案以及管理程序是否有效做出判断和监督;着眼于战略层面和全局来对产品创新整体的效果与效率做出评价,评估相关措施的稳定与协调性,进而针对服务、流程以及资源配置的整合与改进提出合规建议。而合规监管则对内控管理部门做出了明确要求,即对金融产品创新所具有的合规性予以依法监管,其内容涉及到创新活动是否符合基本的外部金融监管规章制度、是否与内控规定相符、是否有制度监管盲区或者瑕疵、是否同步进行流程监控与管理的改造等许多内容。而风险管理与内控合规部门在提高合规性监督力度时还应监控和监督产品创新部门,通过不同检查与监测手段评价市场环境、盈利能力、运行状况以及风险管理,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实施风险分类。

2、结语

金融风控管理范文6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构筑起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内控状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某银行省分行2011~2013年度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按照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在内控设计和运行两个层面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从内部环境来看,设计层面存在组织架构设置缺乏系统性、内控管理职责不够清晰、内控考核机制需完善、内控文化建设需深化、分支机构管控需加强等问题。如在支行没有明确具体的部门或团队专职承担内控合规工作的统筹管理,在分行部门没有明确的内控合规管理人员;内控体系建立不是以流程为导向,业务管理以部门为单位,尚未建立流程负责人或控制负责人的概念。运行层面存在主动管控意识不强、内控资源投入不足、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和针对性不够等问题。如基层员工参与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中高级管理人员对内控建设工作主动意愿不强;部分人员片面地将内部控制等同于牵制、制衡、复核、监督,认为内控建设只是内控部门的职责,在业务发展碰到难题或有压力时,错误地把内控建设与业务发展割裂对立。从风险评估来看,设计层面存在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建设不足的问题,运行层面存在风险数据管理能力不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形势严峻等问题。2011~2013年内外检查揭示问题总数和关注类及以上问题逐年增长、员工行为失范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操作风险隐患不断、信用风险管控难度加大,问题主要分布在会计出纳、信贷、电子银行和银行卡等方面。如员工违规行为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由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发展到违规经商或在外兼职、利用信用卡套现、出借账户、飞单销售理财产品等,违规手段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越来越隐蔽,更多的是通过控制账户而非使用本人账户进行违规资金操作,监测难度加大。从控制活动来看,设计层面存在制度建设体系不完善、缺乏对业务流程风险和控制的识别和描述、内控管理的系统控制水平不高等问题。如部分制度仅有禁止性规定,但对“怎么做”没有明确规定;未能及时将内控管理要求有效嵌入业务系统,系统不能自动识别代收工资账户、不能自动解冻和解挂、不能对信用额度自动控制等。运行层面存在业务流程运行不畅、制度执行不力、对创新业务管控不足、内控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关键岗位人员的管控不到位等问题。近三年来超过90%的违规问题发生在一级支行和营业网点层面;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客户经理、临柜柜员和营业机构负责人等岗位,其中客户经理由于岗位工作的特性,管控难度最大。从信息沟通来看,设计层面存在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不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不足。运行层面存在部门间信息交流不通畅、内控管理的资源与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目前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制度化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共享渠道,信息资源共享渠道未能有效打通,信息局限于单个部门或机构内部或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现象仍较为常见,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从内部监督来看,设计层面存在内控三道防线的内部监督职责尚未有效厘清、内控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运行层面存在内控监督检查就事论事、部门条线尽职监督管理不到位、整改工作需加强等问题。近三年发现问题结构特征明显,高发业务领域、环节、管理区域、工作岗位基本保持不变,但整改工作更多关注问题个案,针对问题根源的解决措施不多。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国内经济缓中趋稳,发展转型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预期加强,银行业面临着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加速、盈利模式转型等多重挑战,经营环境严峻复杂。随着《巴塞尔协议III》、《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国内外相关监管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差异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规范融资业务活动成为银行业务监管重要议题。特别是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正成为银行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银行须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约束市场行为。

(二)内部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和全新挑战。

业务和产品创新加快对内控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提出新要求。如无卡二维码支付服务、虚拟信用卡产品等创新类支付业务的开发;银行防堵各类外部欺诈事件、堵截未遂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内控案防压力还会持续增长。在发展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内部管理容易出现松懈,如不及早遏制,势必影响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在战略发展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做好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平衡,如为了即期利益而放松风险控制,就可能在客户准入和产品开发等环节埋下风险隐患;在增长冲动下扭曲激励机制,就容易诱发个别员工铤而走险;开展创新而风险防控滞后,低风险业务也会出现合规缺陷成为高风险业务。

三、商业银行全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树立全面内控管理新理念。

充分依托、融合企业文化、合规文化建设,倡导并培育“诚信合规、内控优先”的内控文化,使其成为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行为规范。整合管理资源,建立一体化、系统化的内控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内控管理向全方位、过程控制转型,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由结果检查向结果与过程检查并重转变,由现场检查为主向现场与非现场并重转变,由个案问题的查纠向对全行系统性、全局性风险的监督评价转变。

(二)夯实全面内控管理制度基础。

做好制度梳理工作,分析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为制度制定及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做好制度后评价工作,有效解决跨部门间关联业务产生的“制度盲区”,促进全行制度流程的持续优化。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制度执行力建设。开展合规文化宣教,加强制度宣讲学习,让员工掌握制度规定要求,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辩证关系,杜绝和减少变相、选择性、应付式执行的现象;加强对检查监督成果的分析,查找制度缺陷,督导业务部门及时修订制度,切实解决制度不好用的问题;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责任追究。

(三)完善全面内控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分支行两级内控委员会;制定分行本部、一级支行、二级支行、三级合规经理制度;明确职责,发挥委员会的统领作用和合规经理队伍的职能。加强组织系统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促进员工自觉遵守职业操守,珍惜职业生命;完善考核方案,将兼职合规经理履职考核纳入个人绩效计划书,考核比率不低于30%;加强管理风格、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建设,坚定员工信仰和合规追求。突出抓好柜员、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等关键岗位风控管理,在人员选聘、绩效考核、日常监督等方面的精细管理。

(四)加强全面风险主动管控。

一是抓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加快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主动争取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重视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中的风险,严防新产品设计和业务营销中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不规范经营造成的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重视社会融资活跃和外部欺诈猖獗的风险冲击,建立外部风险防火墙;关注员工行为管理,防范道德风险。二是梳理风险点,突出防控重点。加快建设风险量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操作风险的主动性、科学性、前瞻性管理;认真梳理风险防控要点,使员工掌握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做好事前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提示并控制风险。三是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状况全面扫描检视,全面查找内控缺陷,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五)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推进信贷精细化,强化对行业客户的“预管理”,落实“潜在授信客户名单”制度;加强信贷制度建设和信贷政策管理,不断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做实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推进财会精细化,规范财务开支管理,强化财务合规意识;优化经济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回报和定价管理水平;加快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机制,保障战略传导到位。推进运营精细化,深化集中作业模式改革,完善标准化基层管理系统;推动运营准入管理前移,建立新业务、新系统和临柜业务制度的扎口准入机制;加强操作风险薄弱环节管控,建设现代运营体系。推进零售业务精细化,固化操作系统、探讨员工行为管理新模式、创新零售条线尽职监督工作方式,夯实业务发展根基。

(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全面内控管理能力。

一是提高内控管理的系统控制水平。将控制措施嵌入业务流程,实现对内控管理的自动管理;优化整合各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一套全面的内控信息化系统,实现内控措施的事前、事中控制。二是优化内控合规系统管理和应用。做好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确保检查信息及时收集、高效传递、便捷共享;强化系统检查成果的综合利用,分析数据,挖掘经营管理的突出和共性问题,完善制度流程建设,提升内控检查价值。三是建立内控信息监测数据库。建立分行内控数据监测制度,开发相应管理系统,持续不断地收集汇总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使之成为内控管理动态分析及应用的综合化信息工具,为内控管理量化技术的运用奠定基础。

(七)构建集约高效的全面内控管理监督体系。

强化尽职监督,落实业务部门内控管理职责,厘清各业务部门职责边界,避免监督工作重叠、交叉和缺失;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系统完整的运营监管、风险经理队伍,承担财会运营、信贷业务、个人业务的日常监管;加大再监督力度,强化考核引导,推动业务部门有效履职,提升监督质量。完善检查管理,建立检查工作管理机制,强化计划统筹,避免重复和无效检查;实行自查与他查发现问题区别对待机制,鼓励自查自纠;推进检查模式转型,加大非现场监测,大力推进监测分析模型建设,形成“指标预警、模型监测、精准核查、及时处置”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业务经营的全过程控制;开展动态内控评价工作,由每年一次的综合评价转变为每半年或每季度一次的动态评价;加大重点领域检查力度,以风险线索为导向,利用案排、飞检、移位、专项等多种方式,突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业务、重点人员的风险防控。

四、结语

金融风控管理范文7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监督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内部控制,就商业银行而言,是指在业务开展的过程当中,通过制定规范化、透明化、系统化的一套完整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等,保障其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规避交易失误,保证交易过程可控、合规、透明,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杜绝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内部欺诈与犯罪行为,降低交易风险,从而确保管理有效、会计信息真实、资产安全,实现安全与效率并行的一种内部管理方式。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监管制度的前提下,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银行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持续进行,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防范银行内部和外部风险,降低生产经营的差错,提高员工的素质,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更新滞后。商业银行所搭建的内控体系框架基本完整,并根据框架制订了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但随着银行交易系统的版本更新、数量增加、功能扩展,内控制度会存在更新不及时、流程覆盖不全、制度配套滞后等情况,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少可参照的动作规范、执行标准。例如,国家及监管部门出台新的政策法规,从出台到落地实施有一个过程,银行对政策法规的消化和落地实施有一个过程,这期间成了配套内控制度的空白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为提高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对生产系统、交易系统进行迭代、更新,内控制度没有对系统中新的流程做及时的调整;另外,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内控制度对个人行为没有清晰、有效地约束和管控,这方面,是内控制度缺失较为严重的环节,管理人员、实操人员、开发人员在没有约束的情况,往往会简单的从便利性、功利性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但疏忽的正是安全性。

(二)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商业银行没有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或者员工没有严格坚持遵守内控管理制度,都将导致银行的经济损失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员工在平时工作中,可能会发生以下一些情况,一是有可能会因本身对内控制度理解不准确,执行不到位,在工作中出现操作错误。例如,办理大额现金和转账业务、特殊业务需要对客户的身份进行核实,柜员没有进行身份联网核查。二是员工之间或者员工和客户之间互相串通、舞弊、勾结作案,例如,员工为客户开立虚假存单,客户使用假的印章办理业务,客户冒名开户等。三是员工违规办理业务,为不符合条件、资料不齐全的客户开立银行账户。四是贷款三查不尽职、员工违规发放贷款等。上述都是因为或者商业银行没有相关的内控管理制度,或者员工没有严格执行内控管理制度所致。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有些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精简,没有单独设置内控部门,或者虽然有内控部门但是人员不足,造成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有些商业银行虽然有内控制度和内控部门,但是会发生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情况,并且没有内部的监督审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例如,已经通过银行内部的管理流程确定或者停止的事项,个别管理层人员出于某些原因会强制推翻原有结论,停止或重新开始该事项;某些项目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通过内部管理审批流程,个别管理层人员强行按照个人主观意愿推动实施,就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大量耗费;再有就是业务经办人员按照上级的指示,没有坚持内控制度,直接违规办理业务等。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内控管理制度。1.全面具体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商业银行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更加需要把内控制度管理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始终。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应该是全面完整的,有具体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操作步骤,员工在日常内部工作和对外为客户服务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可行。2.厘清岗位责任和细化岗位管理措施为优质高效的实现内控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应该按照业务发展和内部工作的需要清晰辨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明确规定岗位的责任与权限,建立相互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与融合共生的机制。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权责清晰定位后,要配套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制约措施,建立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的相互核查机制,落实各层级、各事项、各节点责任人,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员工应该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和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3.构建安全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包括格式化和非格式化)是商业银行日常经常活动的重要档案资料,是业务办理的必要保证。按照国家档案局2016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在电子档案的保管环节应利用安全可靠科技手段,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安全性,杜绝电子档案被篡改的情况发生。因此,商业银行力求建立一个不可逆并不可篡改的数据池,全面、真实、及时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建立完整的会计、统计和各种业务资料的档案,通过技术手段保证交易信息无法被人为修改,确保内控行为的有效实施与开展。

(二)严格执行内控制度。1.提高和增强银行人员素质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金融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对于其他的职业更高要求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商业银行在人员准入制度上要把好关,对新上岗人员和在职人员在政治素养、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常态化培训,注重并提高对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心里健康的关注度,增强人员防范风险的职业素养和辨识能力,降低主观犯错概率。2.岗位职责相互分离是内部控制独立性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到前台办理柜员与后台授权相分离,授信经理与审查人员相分离,系统开发、运维人员与系统应用人员、会计人员相分离。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分工明确,高度细化,员工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按所授予的权限开展工作,要做到岗无授权不可为。3.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内控管理,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运用科技手段,在建设系统时就把内控制度尽量都内嵌到各业务和管理系统中,把内控管理制度作为系统办理业务的强关联流程节点。例如:必须通过身份核查才能办理业务;采用电子验印系统,避免客户使用假印章办理业务;建立实时远程授权,审核客户的身份和开户资料是否完整合规;信贷系统要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内部审批流程可以通过办公OA等线上方式进行流程节点的设置等。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在对风险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的同时,通过对历年数据的统计、筛选和分析建立预警监督模型,改变风险点多面广、业务难以监管的现状,并将控制点由事后向事中,甚至向事前迁移,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警和实时监控。进而为风险控制增添了一道防火墙,使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被即时拦截。

(三)完善内控监督机制。1.确保内控监督制度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正确性。商业银行既要对日常业务的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也要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委员会或者内部监督部门,直接对银行最高管理层负责,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涉,该监督部门有权对各部门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有权要求各项业务对内部控制不严、不实、不真等不良情况进行整改,有权对违反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处罚建议,同时也由有义务在对内部控制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补充、修订等完善方案。并且,为了避免权力寻租现象发生,也要事先制订合法、合规、合理的监督内控制度,兼顾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正确性。2.建立高粘度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不同于独立的事后内部稽核或审计,是贯穿于银行业务运行的整个流程的一种穿透式连续性检查制度,其工作状态应像量子纠缠一样附着于每一个业务环节,在对上一环节工作准确性进行核查的同时也确保下一环节业务准确与高效地开展,在对错误提出预警及退回的同时也将错误的起因和源头进行记录保存。这样的交互核查制度,一能对业务办理人员起到及时地提醒、约束和警示作用,二能防微杜渐,有效地减少工作差错,继而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银行及客户的资本安全。因此,内部监督制度的建立,需要建立高精度的风险预测和高灵敏度的预警模式,增强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中的附着力;同时要订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违规、违纪等行为应根据其轻重程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适当、适度及明确的规定。3.加强内部监督审核机制。商业银行应该设置对内部控制风险监控和评估系统归属的主要部门,例如,内部监督审计机构等,加强银行工作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在银行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依靠人行和银监局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

四、结语

近年来,银行监管处于整体收紧的状态,监管部门的检查力度持续加大,对银行业务经营的穿透程度不断加深,监管部门不再鼓励金融创新。内控制度已经成为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其实施效果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息息相关。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不但是银行自身内部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更是国家金融安全的强制要求,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潘翠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思考及完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5):234-235.

金融风控管理范文8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内控管理;财务状况

一、财务风险成因

当今国际形势非常复杂,造成了国内经济环境的动荡,也为各个企业增加了财务风险。总体而言,财务风险导致了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下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以下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一,外部经济环境复杂。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外部的经济环境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财务风险;第二,财务风险意识不足。在企业中财务风险管控和企业内控管理是同等重要的两项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评控体系,企业员工和企业负责人的财务风险意识不足;第三,筹资方式存在缺陷。一般来说,企业要想寻求长期发展,就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融资,融资方式的不完善会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增加;第四,企业风险抵御能力不足。就当前经济环境而言,金融领域经济风险较大,我国为各企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导致了部分企业好高骛远,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转而寻求更高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内部资金链条的风险抵御能力较低,企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不足。

二、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为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企业负责人应联合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关注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综合多方因素制定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第二,以财务风险防范为目的,在企业内部充分渗透管理意识,营造企业的良好风险管理环境,相关负责人还应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整个企业的风险防控工作氛围,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二)提升企业风险意识

从哲学角度上来看,人的意识控制了人的行为,因此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企业内控管理,应从提升企业风险意识入手,强化意识操控行为的作用,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以下对提升企业风险意识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在企业内部组建覆盖全面的风险防控意识教育小组,定期分析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外部环境干扰因素,完善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加大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对企业人员的影响;第二,由企业负责人组织并邀请相关专家到企业中进行风险防范讲座,在讲座中渗透风险防控意识的重要性,并以相关案例对企业内控管理进行说明,传授相关风险防范经验,夯实企业人员的意识基础;第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企业的风险防控行为进行外部干预,要求企业满足风险防范相关要求,全面达到管理标准。

(三)合理选择筹资方式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一般为股票、债券、贷款、融资租赁等,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的财务风险也有所不同。因此,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力度,应对企业的筹资方式进行优化。以下对合理选择筹资方式提出相关建议:第一,企业相关负责人应充分调研市场经济,总结和归纳阶段内企业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状况,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审视当前企业内部的筹资方式缺陷,从而采取相关措施对筹资方式进行优化;第二,金融人才是我国的专业性人才,其在企业中的充分渗透,能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力度,因此,相关人员可引进先进的金融人才对企业的筹资方式进行分析,立足企业发展现状,对企业的筹资方式进行调整。

(四)调整企业成本结构

企业的成本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路径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企业的成本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一般来说企业的成本结构主要为研发投入、人才流失和销售费用,因此为弱化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力度,应对企业成本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第一,企业负责人应对企业研发成本加强管理,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为研发成本设置风险保障;第二,相关人员应根据员工能力对应薪酬为其设置新型发展路径,强化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同时审视现有员工管理体系,对其中的缺陷进行修复;第三,企业的销售费用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流动渠道,影响着企业的整个资金链条,企业负责人应对企业的销售费用制定详细的应用规划,强化投资合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寻求长期发展,应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和社会经济局势,制定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提升财务风险抵御能力,企业财务风险抵御能力的提升,也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申玉梅.关于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