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分析

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分析

摘要: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加强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可实现科学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提高科学数据利用率。基于此,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内容、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优势、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提高高校图书馆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为高校科研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

引言

高校图书馆的大量科学数据,为科研工作提供助力,有利于提高科学数据管理水平。相关研究人员对高校图书馆在科学数据中的定位展开深入的研究,认为高校要明确图书馆的作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价值,提高科学数据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模式,推动高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内容和优势

(一)内容。高校图书馆数据,涉及到购买、搜集、数据整理等诸多环节。统一管理、整合科学数据资源,能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满足科研工作需求,保障高校科学数据高效管理。高校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存储海量科学数据,保证科学数据命名的规范性;实现数据命名目标,支持无感知数据存储[1]。在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下,科学数据使用更规范,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优化科学数据读取,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科学数据管理系统,提供数据读取功能,可读性高;系统平台具有开放属性,利用接口,优化科学数据存储环节。

(二)优势。科学数据管理需要专业团队维护,图书馆本身具备数据存储、共享、资源优势,支撑科学数据管理。因此,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提供社会性服务,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同时,图书馆拥有信息管理优势,支持信息组织、信息传播;另外,图书馆与平台建立协作关系,整合优质数据资源,网络技术优势显著;互联网载体依托下,强化图书馆网络基础,支持新型图书馆互借系统运行,提供管理服务,构建了庞大的图书馆网络;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数据资源,满足科研工作需求[2]。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较高,拥有专业管理背景,人才结构体系完善,为科学数据管理提供支持,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图书馆员在数据管理工作中,积累大量专业经验,可胜任科学数据管理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具有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归档、数据整合功能,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建立大数据库,存储海量科学数据,挖掘科学数据价值,优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模式,能够优化科学数据管理,保证数据衔接,提高科学数据利用率,发挥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图书馆为主导,整合科研工作组、科研机构科学数据。高校图书馆作为主体,加强与科研工作组、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整合科学数据资源,存储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构建以校级平台为载体的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信息服务功能,提高科学数据服务水平;将整合科学数据资源深度挖掘,实现科学数据信息重组,持续推进科研工作进展,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保障,加快取得科研成果;高校提供校内科研数据资源,拓展社会科研数据挖掘领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社会科学数据资源,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推进科研工作进展。

(二)基于互联网载体下,建立科学数据中心。高校与科研团体、科研单位深化合作,依托图书馆网络平台,拓展科研研究领域,整合科学数据资源,实现科学数据全覆盖,优化图书馆网络平台服务内容,为科研工作提供助力。

三、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实践分析

(一)实践理论基础。新时展下高校逐渐提升对科学数据的管理与服务的重视程度,注重发挥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作用,精准定位图书馆职能,加强网络技术层面顶层设计,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专业科学数据管理团队,将图书馆科学管理服务落实到实践中,依托互联网大力开发信息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科学数据资源库,部门高校图书馆在科学数据存储、共享、数据排引、检索等、处理、挖掘等方面不断实践;主要管理服务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科学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科学数据信息海量,驱动高校图书馆建立科学数据信息平台,实现科学数据存储、备份,提供元数据服务功能;实现高校与科研团体数据资源共享,提高数据资源共享,提高科学数据资源再利用率;在科学数据信息平台中,对科研工作者所需的科学数据资源进行存储、管理,实时更新科学数据信息,提供了高效、有序的服务模式。部分高校建立了分布式数据管理中心,优化科学数据资源传递路径,积累了实践经验,实现远程数据共享。第二,科学数据导引和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强调科学数据信息可读性、可利用性。在科学数据管理平台中,设计了数据导引和检索模块,提高科研工作者数据信息检索效率,满足科研工作者需求,方面数据查找和提取。科学数据资源库内部,整合了校内以及科研工作组、行政单位的科学数据,科研工作者在检索过程中,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匹配的科研信息内容。第三,科学数据管理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图书馆员聘用门槛,保持科学数据管理人员学历层次,聘请学科馆员、技术人才、元数据专家等,打造科学数据管理专业团队,提供科学数据管理咨询服务,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识别、评估服务。制定科学数据管理方案,帮助用户解决科学数据应用中的困难;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掌握先进技术软件操作流程,提高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水平。

(二)实践成果——以某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服务实践为例。某高校图书馆积极搭建科学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在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领域展开深入的实践和探究。前期调研中,了解高校现阶段科研工作现状,结合科研进展,制定科学管理与服务实践计划,综合考量多学科数据产生方式、数据量,确保优化科学数据管理模式;基于此,某高校图书馆将重点学科作为研究试点,选取科学数据量较大、数据产生频率高的学科,并在多学科领域中广泛应用;选取典型科学数据后,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数据存储、共享服务;主要的实践过程如下:1.需求分析。科学数据平台建设,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为建设目标,通过调查访问用户真实需求,优选专家组,协商决定建设专题数据库,提供数据信息存储、管理、排引、检索等服务,监管相关的参考文献、研究成果等,便于用户高效利用科学数据信息。2.平台功能。基于用户需求,提供数据信息导引和检索功能,对文献资源、课题涉及到的科学数据信息进行注释和标引,实时在系统中数据信息,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设置了分级管理模块,加设访问控制,提供数据信息下载服务。3.平台设计与实现。选取数据库建设软件:Dspace开发软件;搭建平台框架:数据组织模型与校内科研室、学院等组织结构一一对应;设计平台功能:数据浏览、数据检索(高级检索、简单检索)、数据管理等;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保障平台安全运作,优化科学数据管理方式;测试系统平台:分析系统平台缺陷,测试数据浏览、数据检索、数据管理功能;项目成果:满足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标准,优化数据平台设计,保障科研工作持续推进。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与实践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资源雄厚,具有网络技术优势,与科研机构、科研单位协作过程中,实现科学数据资源整合,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支持下,提供科学数据存储、整理、处理功能,并在互联网载体下,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提高科学数据利用率,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数据信息保障;未来,高校图书馆将进一步在科学数据信息可用性层面上进行探索,优化科学数据管理和服务模式,推动科研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琳.高校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管理中的元数据的应用实践分析[J].兰台内外,2019(20):49-50.

[2]孙杨民,赵春艳,李东海.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与实践分析[J].经济师,2018(06):242+247.

作者:李诗恬 单位:上海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