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探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探究

摘要:东营市是我国重要的产油区,属于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转调、城市转型的双重任务。本文通过测量东营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分析了东营市产业结构现状,针对东营市转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产业结构失衡、创新能力较弱、集约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从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东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东营市

1研究背景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一类城市,按照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一般分为“先矿后城式”和“先城后矿式”两种。东营市又称“石油之城”,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驻地,属于典型的“先矿后城式”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资源要素陷入瓶颈、传统增长模式式微、环境保护压力增加,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经济转调、城市转型的双重任务。东营市“先矿后城”的特殊发展历程决定其在转型过程中需要解决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城市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其实质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规模扩大、结构水平变高、结构联系更加紧密。主要表现为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方式,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演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可以促进东营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推动东营市的石油工业产品向高附加值、高科技、高强度、高工艺的方向发展。

2文献综述

产业结构的升级建立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之上,能够促进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判断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确定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重要依据。

2.1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测度

大多数学者使用数学模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进行测度。靖学青(2005)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程度,并建立了区域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的公式。范艳丽(2008)等将三次产业构成值转换成因变量,构造函数。闫海洲(2010)用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构造江浙沪三地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张春勋(2003)从三次产业就业和产值结构两个维度分析重庆市产业结构高度。赵艳轲、余兴厚使用Chanari-Selquinn准则分析了重庆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并将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

2.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

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主要受到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等因素的影响。张平(2007)认为资源禀赋及产业政策会对区域的产业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孙韩钧(2012)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产业结构高度与经济总量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王桤伦(2006)认为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闫海洲(2010)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负向作用。彭春华(1999)指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现需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共同作用,而技术进步是直接动因。

3东营市产业结构现状

山东省东营市位于胜利油田主产区,以石油工业为主导产业1961年在东营区开采了第一口油井—华八井,并逐渐建成一座年轻的石油资源型城市。依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东营市已形成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支柱产业。资源要素成了东营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东营市一直致力于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城市转型发展,不仅持续关停高能耗、高污染的差评企业,拥抱互联网,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还依托独特的湿地城市风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但整体而言,东营市仍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占大头的特点突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传统产业发展较为粗放,创新能力不足,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根据《2019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东营市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上年增长4.2%,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0.5%,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4%,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4.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带来的突出贡献。同时,三产业结构为5∶57.4∶37.6,第二产业占一半以上,仍然没有形成“二三一”型产业结构。通过对近年来东营市的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东营市一直保持“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极小,发展较为落后,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从2009年73.9%降至2019年57.4%,但所占比重仍大于50%,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9年22.5%升至2019年37.6%。东营市产业结构正从“二三一”向“三二一”发展。尽管如此,东营仍然严重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不足,产业结构与高层次之间仍然具有一定差距。并且,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东营市第二产业发展存在重大影响,一旦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东营市的第二产业乃至整体经济状况都将受到重创。此外,小型民营石油化工企业限制了东营市第二产业发展。除胜利采油厂等大型石油公司外,东营市还有许多独立小型炼化厂。这些民营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加工能力较弱,生产的石化产品附加值低,且基本都从事重复性生产工作,甚至出现了恶性价格竞争的现象。石油化工企业“小、多、散”的状况,引起了东营市石油工业产业链上下延伸不足、产业集群效应不强等问题,也制约了东营市第二产业的发展。

4东营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

根据东营市实际情况及研究需要,本文采用范艳丽(2008)等通过应用数学方法构建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分析,为东营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横向和纵向评价提供依据。根据该模型,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a’∶b’∶c’,b=b’/a’,c=c’/a’,D=c/[(5-b)^2+0.5]。D值越大,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越大。从表1可以得出,近十年来,东营市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b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略有波动,2018-2019年下降最快。c值呈上升趋势,但在2019年有所降低。D值不断上升,且在2019年上升幅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第一产业的大幅提高导致b、c值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也对D值产生了较大影响。整体而言,高度化指标呈上升趋势,2019年上升幅度最大,东营市产业结构趋于高度化。与全国及山东省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指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东营市第一产业占比略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指数D差距非常大,直观地反映出了东营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5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等影响产业结构的维度,针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5.1产业结构

5.1.1第一产业。政府应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其地理位置造成的不利自然环境,东营市的盐碱地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面对不够优越的自然条件,东营市需要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以冬枣、棉花等优势农产品为基础,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发展;也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支持当地龙头农业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同时,东营市还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推广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5.1.2第二产业。东营市应根据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作为胜利油田的主要产区,东营市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应支持石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石化产品。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实现石化行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龙头企业溢出效应,促进小型民营石油化工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实现规模经济。东营市也需要协调政企关系,加强沟通,助力产业链协调发展,推动全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5.1.3第三产业。探索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东营市产业标签。尽管第二产业目前占很大比例,也是东营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第二产业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东营市应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整合资源,加大政策倾斜,为东营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城镇化率,建设特色城市。东营市建市时间短,本土居民较少,城市建设相对欠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东营市可以通过城镇化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如餐饮业、电影业等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变,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推进绿色油田建设,实现石油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政府应根据法律法规促进绿色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力产业的绿色发展,引导企业以节能高效的方式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支撑产业结构的调整。

5.2经济总量

全方位理解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在关注GDP提高的同时,东营市也要注重经济发展的结果,例如,居民的幸福指数等,不能盲目发展产业,一味追求更高的GDP,而应该在高度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总值稳定增长。

5.3对外贸易

扩大对外贸易,发挥资源优势。石油的进出口贸易,使得东营市的经济发展更具特色,促进了资源在国内外的流动。东营市应积极推进跨区域的经济合作,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转变东营外贸发展新老动力。同时东营市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外资的刺激与支持,来完善产业结构。政府应通过多种手段鼓励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行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实现东营市在对外贸易商业模式创新,提高进出口竞争力。

作者:仇雪 孙可心 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