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合作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面对目前建筑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中职院校建筑专业需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可以基于合作创新来实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建设教师团队;强化院校之间合作,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展开校企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关键词]合作创新;教师质量;教师团队;团队协作共同体;校企合作

虽然近年来建筑行业有所冷却,但是依然是诸多行业中的热门,建筑行业如火如荼的现状使其面临大量的人才缺口,尤其是高端人才缺口。创新能力作为高端人才的显著特征,是建筑专业教学中学生必备的学科素质。从中职院校目前培养的学生现状与实践需求不能接轨来看,中职院校建筑专业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然后才能为行业、为社会培养人才。

一、建筑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

(一)结构比例失调。随着中职院校的壮大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的强劲,目前,中职院校建筑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比例失调:首先是师生人数结构比例失调,教育部要求师生结构比例为1∶19.5,但是目前学生的比例扩大明显,师资队伍却没有相应壮大,教师人数相对短缺,较少的教师教学较多的学生,必然减弱教学的针对性,影响教学效率;其次是教师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因为学生人数众多以及学生正处于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需要众多年富力强却具有相对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需要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目前,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师资队伍不是年长便是年轻,两头大中间小,年长的教师精力不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陈旧,年轻的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如果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如果教师没有一桶水的量,是不能承担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尤其是建筑专业,涉及众多高深理论以及专业实践,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清不楚,也就不能教学生,这不仅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更是以后可能事关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建筑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专业素质。而且,教师也需要具备教学素质,仅仅肚子里有是不够的,还要把肚子里的东西倒给学生,构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这才是教师的本质。目前中职院校建筑专业的教师在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上都有待提高,有时候,教师都回答不出或者是答不清楚学生提出的基本问题,这样的教学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职建筑专业基于合作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建设教师团队。教师的教学不是独立的,需要教师之间彼此协作、互相交流,年长教师可以在与年轻教师的交流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年轻教师可以通过与年长教师的沟通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虽然别处听来终觉浅,定要躬行才深知,但有基础认知总是要好,想要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学校可以组建建筑专业教师团队,根据教师的年龄、职称以及教师的方向水电、土木、工程力学等,将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方向的教师组合在一个团队中,互相帮助,共同创新,无论是在课程的设计上还是在产品设计上,将教学和科研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需要注意的是,团队负责人必须能力突出,因为他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在教学和科研上起领头作用,所以,团队负责人具有建筑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熟悉建筑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最好在课程开发上经验丰富。团队成员友好互助,既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又形成竞争态势,竞相开发精品课程和精良产品,打造团队竞争优势,这将有利于促进教师在课程和研究上的创新,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价值的最大化。

(二)强化院校之间合作,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为了实现资源共享,让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让课程和科研更加有声有色,学校可以强化与其他院校之间的合作,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目前我国院校的山头化现象严重,这不仅导致重复开发项目浪费资源,更是难以弥补自己的弱势实现教育的普惠性,院校需要改变自我保护观念,勇敢走出去、引进来,帮助自己、帮助他人。可以若干有共同或相似项目课程或产品的院校建共同合作、校际协同,研究课程建设,研究产品开发,推动建筑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具体课程内容与建筑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对接,完成务实性培养建筑人才的任务,为国家人才建设出力;可以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尤其是在教学改革方面互相借鉴,将先进的教学方式在院校之间推广开来,推动自身的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可以在教师培训、技术合作、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沟通,实现共同发展,避免资源浪费,教师培训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责任,还是院校的共同责任,技术合作是技术上的互通有无,相互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互联网发展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是对国家号召“合理配置资源,最大化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响应;可以在团队协作共同体中实施先进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培训,包括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各个方面,培训是互相的,某个团队长于此,另一些团队擅于彼,某些教师在一方面具有优势,另一些教师在其他方面形成特色,在团队共同体中实施教师培训,可以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展开校企合作,实现共同进步。中职院校的建筑专业教师无论年龄、职称,还是专业水平如何,都是离了高等院校有些时日,离了建筑生产实际的人,如果教师故步自封,必然会与实际脱钩,培养出的学生自然也就与社会脱节。为实现教师与建筑生产实际的联接,学校需要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一方面,选聘建筑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部分课程导师,从建筑企业引进一级建筑师、一级建造师等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建筑人才到建筑专业任教,可以专职,可以兼职,将人才请进来,建设课程培养学生,当然也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另一方面,支持教师或教师团队定期到建筑企业实践,学习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精细操作,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以促进关键技能改进、创新以及提升教师的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创新能力。校企可以共同开发课程,实现教育与实际的有效对接。首先,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课程校准与岗位要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吻合;基于具体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不同的课程设置就是实际工作中的精细分类,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适时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政府最新公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比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空间规范、建筑模数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有关内容必须及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避免学生学习遗漏;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获得学历证书便意味着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另外,学校和教师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在与企业的协商下建设优质课程,开发智能化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学校可以推动自身与具有一定声誉的建筑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技术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建设教学结合模式,实现共同育人、共同发展,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又推动了企业生产,更切实提高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大有裨益。面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且品德高尚,忠于教育事业,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优秀的教师队伍支撑起课程、支撑起学生、支撑起学校,基于合作创新来培养教师队伍只是一个方案,更多的可行性方案期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兴政,肖凯,文洋.职业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52-72.

[2]王光明,张永健,吴立宝.教师核心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培养[J].教育科学,2018(8):47-53.

作者:王益琳 单位: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