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实施范例

基层治理实施

基层治理实施范文1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我国谋求“中国之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发展农村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又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有效治理。因此,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治理的有效性,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展农村事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治理的有效性,俞可平先生认为,“有效”主要是指管理的效率。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此次调研围绕着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实现有效治理的优化路径展开,以小陶镇五一村为样本开展调查,深度探索五一村党支部如何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领导基层实现有效治理。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入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推动乡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乡村谋振兴,为农民谋幸福”。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农村治理的主体,实现农村的有效治理是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必然要求。农村党组织领导基层实现有效治理可以减轻农民负担,满足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还能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形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能缺少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市场经济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的流动性与开放性不断增强,农村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从业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跟随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利益格局调整而来的是农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逻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民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农村的社会事务更加复杂,农村资源的分配问题、征地拆迁带来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事件频发。特别是疫情期间,疫情防控问题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带来巨大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思想转变的前沿阵地。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具备政治领导、意识引导、团结群众等能力,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发挥自身存在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尽最大的能力调动多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激发农村社会治理的自身动力,从而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形成。

(三)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概念,这一创新性提法不仅传承发展了我国推进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思路,而且丰富和扩展了“五个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就是要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认为,农村现代化是包括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有机整体。而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实现有效治理,是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城乡差距不容忽视,农村依然面临着许多亟需破解的难题,广大农村还未达到普遍富裕,农业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三农”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彻底解决,依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认真面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努力摆脱我国农村欠发达的状况,也就必须实现农村党组织的有效治理,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农村基层治理相结合,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路径分析——以小陶镇五一村为例

五一村位于永安市西南部,距离市区45公里,距离小陶镇7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53户,850人,共有两个新村点,现有党员25名。全村总面积8069亩,其中耕地面积1414.8亩、林地面积5458亩,耕地主要以种植优质水稻、烟叶、莴苣、蔬菜、花卉为主。201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3.4万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近年来,五一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总书记“要将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的重要指示,坚持以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特别是农村党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规范村级各项事务的运作,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呈现党建引领、群团助力、共促发展的乡村振兴良好格局。作为八一片区党委“跨村联建”村,积极融合打造小陶镇乡村振兴战略升级示范区的契机,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积极探索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把握发展新机遇,融入大局带动五一村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现了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有效治理。该村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福建省先进妇代会、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形成强大治理合力

贯穿党管一切的政治原则,五一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的领导体现在治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

1.组织掌舵提升治理水平。运用“六步工作法”,汇聚党员队伍、群团组织、“村委会”等八个方面的组织合力,建强基层治理的“一线指挥部”。通过开展“三亮三创”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创示范户、创先进党组织、创美丽乡村典型),让村“两委”干部和能人大户树立一面旗帜,带动村里的热心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带领全村乡亲创业致富。五一村党支部在八一片区党委书记、代表许光园的带领下,呈现出组织有魅力、支部有活力、党员有动力的崭新面貌,为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村、机制创新活力源、产业发展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基层主干培养方面,五一村党支部重视做好基层主干的传帮带工作,充分保证支部换届工作不掉队,好的工作作风得到传承,2018年支部换届后,各项工作均能按规划进行。小陶镇党委充分发挥五一村党支部先进示范效应,联合周边6个村探索构建以“组织联建、产业联动、环境联治、文明联创、民生联办”为主要内容的“跨村联建”新型党建模式,充分发挥五一村党支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水平,推动实施“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模式,促进各项工作在联建片区得到同步快速推进落实。

2.主体带动锤炼治理能力。发挥主干政策宣贯、服务群众、产业示范的正面典型引导,为乡村治理打头阵。许光园作为党员的典范,参加国庆观礼后,回村第一时间传达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村“两委”干部带头成立五一花世界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民入股种植黄椒、火龙果等,引领村民“造血自强”,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提升。按邻近原则将全村分为4个网格,选派4名责任心强、有公信力的党员担任网格长,负责组织党员、老人、妇女网格员开展卫生环境监督指导,对未落实人居环境整治要求的村民进行劝导,督促问题的及时整改;负责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和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每个网格有6名左右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辐射带动村民投入环境整治;带头参与平安建设宣传,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共建“六无”村。在产业带动方面,党员肖文挺牵头成立以农产品初加工及销售、树苗种植为主要经营内容的花千谷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动各村主干就业创业。

3.干群同心完善治理体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优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选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组织,建立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制度。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听取村民对村庄建设事项的意见和建议,商议得出“最大公约数”。重大事项及涉及群众利益事项经民主商议和实施,电网改造工程、路灯安装、绿化种植等工程,从招标到施工全程由监督小组监督,构筑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全闭环运行机制。通过党建引领与保障村民自治权力的过程中逐步破解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等问题,画好保障群众议事决策权的“最大同心圆”,干群合力得到显现,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二)创新治理机制,优化治理新格局

优化基层治理格局,既要实现优质资源下沉,还要让各项创新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巧妙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

1.打造美好生活的底色。以科学规划为前提,继续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全村实现道路硬化,98%的农户住上别墅式新房;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包含活动室、家风家训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及农家书屋等;颐和养老大楼设有室、科普室、台球室、老人食堂、休憩床位30余张,充分满足社区老人休闲活动的需要,使村民拥有更强的幸福感、获得感。

2.打造互动服务的特色。“福田贷”“福林贷”“福竹贷”等普惠金融服务率先在五一村推广,鼓励村民以生产资料或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为党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产业扶贫项目注入“金融活水”,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创新开展“院政共建”,科技特派员项目在五一村落地,高位嫁接福建省农科院、三明学院等单位,派驻15名科技特派员为基地农业经营提供帮扶指导。

3.打造创新机制的亮色。在立足清、聚焦整、着力改的基础工作上持续提升,探索人居环境整治3.0版本。将“保洁长”职能与“河长、路长”工作职能整合并轨,将整村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实行公司化运作管理,通过规范化管理运行和高科技的助力,借用专业公司的无人机、监控等设备巡查,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不仅有效提升了环境保洁的可操作性和道路管理的执行力,在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再加上常态化环保宣传,促进外在美向内在美、持续美转变,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聚焦问题靶向突破,实现有效治理

新时代的乡村要实现有效治理,必须聚焦问题看发展,瞄准设施建设、服务供给、环境提升、增收致富等乡村切身利益问题靶向突破,力达“四个高度”,实现有效治理。

1.向高起点规划设计要能量。通盘整合村落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内容,统筹五一村及周边村落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大五一”乡村振兴规划。区分拓展提升、特色保护、整治改善等不同内容的建设目标,将现代产业规模发展、道教文化传承发扬、宜居康养生活方式融入乡村整体功能。因地制宜配置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标准,实现规划高规格、发展可持续、治理更有效的目标。

2.向高质量补齐短板要活力。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试行轮耕制度,开展面源污染整治、病虫害统防统治,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完成甘乳岩景区周边旅游公路白改黑、计划新建马寨山休闲景观工程、提质升级整治田沟水渠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体系,重点开展农房整治、明清古建筑修复、务农器具统一置放等项目。

3.向高标准项目建设要发展。充分发挥本地优越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重要抓手,整合五一村及周边地块约1000亩优质农田,逐步扩建现有年收益达150万元的100亩钢构大棚,循序推广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建设成现代设施农业高产示范基地。大胆探索农业冷链物流、农产加工、产教研学等新型经济增长点,培育新产业经济税源点。

4.向高水平运营管理要绩效。发挥党组织堡垒在乡村治理领域的战斗力,创新颐和养老院、农村书屋、旅游公厕运营管护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乡村振兴大讲坛为载体,做活庭院自治、“老刘调解室”村级矛盾调处室、“河小禹”青年河长等4类服务品牌,做优“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农民春晚、旗袍秀等4类文体活动,引领村风向善向上。坚持邀请本土能人示范、乡贤企业结对发展,在农村营商、育商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因地制宜探索乡村运营管理有效形式。从认真摸索到蓬勃繁荣,从浅层思考到深刻思辨,五一村在党建引领下走出的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和“宽”路子,蹚出了一条产业强、生态优、人心齐的乡村有效治理新路径。五一村的实践充分证明,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乡村才能实现发展,老百姓才能更幸福。

参考文献:

[1]俞可平.善治与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0-11.

[2]闫志敏.青海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海省民和县为例[J].党建政工,2021(08):135-137.

基层治理实施范文2

关键词:人事管理制度;解决措施;基层医院;困境

引言

人事管理制度在基层医院运行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运行效果,关乎到基层医院发展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值。因此,进行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变革成为医院的首要任务。只有解决了人事管理中人浮于事,岗位与事权不对等、工作量与收入不匹配,杜绝以人设岗等问题,人事管理才能走出旧体制、不合理制度的困境,才能达到人事管理效益最大化,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人事管理体制陈旧,缺少活力

在基层医院的运行发展中,技术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近几年,一线人才的引进和诊疗设备、器械更新都很快,基层医院的硬件有比较大的提高。而内设机构、人事管理模式多年未变,人事管理制度呈现出不完善的状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事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基层医院受制于传统的陈旧体制,僵化的机制,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程序化严重,缺少活力。在人事管理岗位人员配置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虽然医院中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但是专门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却相对较少,导致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1]。

(二)人事管理人员素质缺位

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医院运行发展效果,而在现阶段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医疗条件都较为先进和开放,需要有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满足基层医院实际发展需要。但是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基层医院的人事管理队伍,一是懂专业的少,管理能力、技能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医院运行发展的需要。二是存在人员身兼数职现象,使得人员未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人事管理中,其管理能力、技能较为欠缺,无法依靠自身素质能力实现对人事管理工作的胜任。三是部分基层医院主管部门对人事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使得人事管理制度的实际作用无法完全体现[2]。

(三)人事管理制度滞后僵化

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基层医院,应具备创新性、公益性以及服务型特点。但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大部分基层医院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滞后僵化的状态,医院未认识到人力资源为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导致人事管理工作中,制度长时间内未进行更新和优化,现行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人事管理的需要,人事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一线优秀人才流失愈发严重[3]。此外,人事管理制度的滞后和僵化也使得部分基层医院出现医闹、收红包、吃回扣等现象。

二、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的优化措施

基层医院必须根据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新时期国家对基层医院公益性服务职能定位,把握卫生事业特点,对现存内设机构进行改革。对内设机构存在的必要性进行考量,按公益性服务的需要,增设机构。职能和业务相近相通进行合并,全面整合基层医院的资源,构建整体联动、运转有效的新型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健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注重优化人事管理制度

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管理人才的支撑,对基层医院重视人才结构的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已经被提上日程。基层医院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实际情况,紧握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机遇和契机,制定科学的全员聘用制度,注重对聘后考核制度的优化和完善,进而提升人才聘用制度的灵活性与科学性,这样,医院人才结构才能得到优化,才能真正做到管理人员的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做到因事设岗,按岗位需要和要求选配人才。废除因人设岗,人浮于事,人多不干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为人事管理工作岗位配备结构合理的管理人才,实现人事管理队伍的建设与扩大,充分发挥出人事管理的作用与价值。

四、注重人事管理人员水平提高

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涉及人才选用、人才开发、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定岗考核等工作内容。医院必须高度重视人事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一是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教育,引导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并结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提升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二是医院应重视人事管理人才的选拨工作,确保其人才的专业性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以此转变现阶段人事管理工作效果不佳的情况[5];三是医院需结合自身条件的需要,面向社会、高校和其它领域吸纳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五、注重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

在基层医院具体发展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事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管理体制以及分配制度的同步推行,同时,构建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现劳动付出与收入的对等,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评选争优等方面制定操作性强的激励制度,为全体医务工作者提供相应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与此同时,基层医院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核定,按照编制管理办法以及机构设置规划人才结构。通过对全员激励机制的构建,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实现对人员行为的约束,进一步促进人事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六、注重人员薪资待遇的提高

针对现阶段基层医院人才流失率较大的问题,医院需要秉承着事业留人、物质留人以及情感留人的原则,配合对相关福利待遇政策的充分落实,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获得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并结合以下方面实现对人才流失率的降低:(1)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项扶助资金等经费的充分应用,帮助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改善工资待遇;(2)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贡献、付出比例分配机制的建立,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岗位、工作量庞大、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提高岗位补贴,提高新参加工作人员薪资待遇;(3)医院需关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可以在婚恋、情感、生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以此提高人员的归属感,降低基层医院人才流失率。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现阶段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仍面临着发展困境,但是其制度本身的作用与所取得的成效至关重要。为此,基层医院必须对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制定优化措施实现对人事管理困境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基层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凤.浅谈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经贸,2016(3):70-72.

[2]王志雄.浅谈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措施[J].祖国,2017(10):105-105.

[3]朱金亚,顾人俊,马轶男.浅析基层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院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7(18):38-39.

[4]陈艳仙.浅谈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6(4):154-154.

基层治理实施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对策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层建筑工程正在不断的增多,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问题的频繁发生,施工人员必须要对此提高重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施工工作中支护施工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项施工环节。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属于一项临时的施工环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也相对较多,如果施工人员不能对此做好处理措施,很有可能会对周围的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也有可能会对施工现场的周边交通产生影响。

1工程概况

以天府云城A区工程为主要的施工案例,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展开分析说明。天府云城A区工程位于眉山市仁寿县视高镇邬家坝,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拟定将场地的北面、西面、南面全部为拟建规划道路,东面为空地,A区为81.9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9.43万m2。在本建筑工程中,1号楼(1单元),4号楼、5号楼为2栋高层住宅楼,1号楼(1~7单元)为2栋多层商业建筑,以及纯地下层建筑。

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施工

深基坑支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便利同时也能够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如期完成施工的原则。经济合理主要就是指以安全可靠为基础,同时还应当在此施工基础之上,针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材料、施工工期、施工造价以及施工人工等方面的施工实际状况,制定出更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性主要就是指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工作必须要对自身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变形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确保能够符合相关要求[1]。

3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的相关对策

3.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对策

(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内容。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护施工设计方案是否设计的合理,对于整个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之间都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我国的支护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实际的施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可以得出,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深基坑工程事故的数量并不少,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能够对深基坑支护施工造成影响的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全面的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质、水文等信息,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支护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施工重点就是需要将专业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结合,同时也要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支护施工设计团队,从而确保支护施工的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都能够得到保障。(2)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合理的选择施工主体,同时也要对对分包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想要控制高层建筑的施工成本,同时也要有效的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将建筑工程进行分包。因此,为了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能够得到提升,这就需要合理的选择分包单位,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分包管理工作。在选择分包单位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对分包单位的资质以及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要确保分包单位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应当针对分包主体以及转包主体制定出合理的管理计划,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层层转包的现象,最终导致由于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预算不足而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2]。

3.2深基坑支护施工阶段的管理对策

(1)施工人员必须要处理好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积水问题。地下水对于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施工工程产生的影响相对较为严重。如果施工人员开挖的深基坑深度较深,就会出现积水问题,如果不能技术处理积水问题,这就会导致建筑工程产生坍塌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深基坑的面积较大,施工人员不能对积水来源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无法及时处理积水问题。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对于积水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排水、防水、降水。在这三种解决方式中,排水是一项最主要的解决方式。在本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本工程的地下水位相较于基坑底更低一些,因此不考虑地下水的排除,主要应当对涌入基坑内的雨水进行考虑。如果无法及时将基坑中的雨水进行排除,这不仅会对建筑工程的基底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工程的边坡容易出现塌方现象,同时也会导致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最终导致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建筑物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要在基坑内设置明排水沟、集水井,从而确保及涌入基坑中的地下水能够被及时的排除。(2)必须要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引进管理工作过程中。在深基坑施工的支护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沉陷以及坍塌的现象发生,就需要对深基坑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全面的监控。想要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施工人员必须要在管理过程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检测手段,对于在支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位移以及变化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在监控过程中最主要的监控点就是支护结构中的倾斜与裂缝、沉降与裂缝以及深基坑底的隆起等方面。首先,要做到动态设计。由于建筑工程的设计依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建筑工程中的地质报告不一定能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等,导致实际的建筑施工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做好实时监测、分析、预测、反分析以及动态设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设计,将施工方案中可能存在的设计不足进行适当的调整。(3)信息化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对监测数据与各种过程现象及施工工况之间的关联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要将现有的分析理论以及计算工具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规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预测,使施工工艺能够得到优化,并降低工程费用,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3]。

4结语

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在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也会必须要强化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力度,从施工准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都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明确管理工作中的要点,提高深基坑支护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为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渊.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8,520(08):70-71.

[2]严孝科.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17):29-30.

基层治理实施范文4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我国基层水利工程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主要原因主要体现为基层水利管理不到位、政策执行欠缺力度等。鉴于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推进社会发展。

1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内容

开展水利工程管理时,经常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大工程保护力度,针对工程中的薄弱环节逐步完善,制定出明确的管理内容[1]。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基层水利工程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水平,有关人员务必要确定管理人员的监管内容,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加大管理力度,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确保工程质量。

1.1水利工程建设前期质量管理工作

正式开始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工程施工图纸与质量管理内容;二是相关人员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单位技术水平进行考察;三是检查原材料质量;四是完善管理制度;五是制定管理对策;六是正式开始施工之前,要签署所有文件,明确施工双方的职责,以免出现后期推卸责任的现象,为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2水利建设施工期间质量管理

一是将水利工程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处理;二是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三是全面执行责任制,保证出现的所有质量问题都能够找到负责人;四是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五是施工现场如果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六是将优化施工内容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七是践行质量监督体系,以此作为质量管理工作完善的依据。

1.3水利建设后期质量监测工作

这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最后环节,必须要全面加强事后监督力度。一方面要对水利工程涉及的所有技术要点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另一方面要检查施工期间的技术文件与质量报告,依据国家、行业标准严格检验,严禁出现质量不过关工程。

2基层水利工程质量问题

2.1工程管理手段落后

通过相关调查得知,基层水利部门缺乏完善的质量保证机制,导致质量监控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别施工单位存在盲目追赶进度的现象,所使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也缺乏效率保障;针对分包和“隐性转包”问题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按照要求处理,不允许转包机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2]。所以,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分包、“隐性转包”这两种现象并没有彻底解决,工程承包方有关资质不足,容易导致质量问题。

2.2资金投入力度小

尽管基层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比较少,然而建设资金中的一部分为地区自筹,所以整体建设资金难免会有所缺失,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存在施工设备、材料等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现象,导致基层水利部门检测水利工程过程中并没有高质量的监测设备和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影响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发展。

2.3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基层水利建设的发展,扩大了工程整体规模,然而其中一些问题依然存在,最为主要的就是基层水利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真正与要求相符的技术人员比较少,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无法吸引大量技术人才,工作人员素质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此外,基层水利人员以事务性工作为主,针对工程质量管理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没有过多的机会可以学习,所以在专业素质上有所欠缺,无法胜任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

3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针对基层水利工程施工与监管,务必要在施工初期做好相关问题的论证工作,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做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3.1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相关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保证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将施工单位中所有部门肩负的职责进行梳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期间质量控制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基层水利工程管理质量水平。其次,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的关注,利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各个环节实现管理控制。再次,结合工程管理实际情况优化基层水利工程质检制度,加强质检力度,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最后,及时记录水利工程质检情况,质检记录必须要定期进行整理,为掌握施工期间相关部位质量情况提供参考,了解水利工程是否正常运行。

3.2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掌控

基层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应用的所有原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所以原材料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针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要严格检查,按照检查制度组织检验工作,保证用材质量。针对发现的劣质产品,不能予以使用,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解决因为建设材料导致的水利工程质量问题,保证整体工程质量[3]。

3.3增加资金投入

一些小规模的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扩大投资渠道,增加地方财政投入;二是地方政府要获得中央财政部门的支持,保证施工期间有足够的资金;三是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将政府资金具备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如果施工期间资金不足就进行施工,很容易导致“头重脚轻”的现象,必须由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3.4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组织专门针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活动,基层水利部门所有技术人员必须接受业务培训,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其专业性。二是定期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进行业务交流,与发达地区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积极展开交流与学习,优化管理机制,提高技术人员水平。三是基层水利建设施工单位需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定期考核技术人员,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需要继续接受教育培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可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保证工作人员专业性,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丽,乔立峰.加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

[2]张亚芹.浅谈关于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2).

基层治理实施范文5

(1)顾客满意。

有些基层实验室未充分落实将顾客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自己实验室的意愿出发,服务顾客观念不强,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实验室属于政府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将政府任务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未将企业单位作为自己的关注焦点,忽略了市场导向,对企业委托的任务重视度不够,顾客有效投诉解决率及抽查满意率较低。

(2)质量成本。

调查发现,长期以来形成传统观念,基层实验室普遍存在浪费现象,忽略成本损失,导致材料、试剂、器具等浪费,从而导致成本相应的提高。管理质量成本时,必要的记录和数据不全,有些考核方面科学性还很欠缺。

(3)质量意识。

①管理者重视不够。部分基层实验室没有结合自己实验室的特点制定质量方针,管理者的分工不明、责任感缺乏。有些管理者经常按照自己的思路实施管理,不按程序办事和人员职责不清,导致工作无序、效率低下、管理混乱。②检验/检测人员意识不强。检验/检测人员质量意识不强,同时未能深刻的认识实验室质量目标和报告质量要求,检验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观念,部分人员未能充分理解和认识到报告质量给实验室带来的影响。同时质量监督员的工作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日常质量监督的作用。

(4)分析规程文件。

因为《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是通用准则,不是针对某一实验室制定的,有些基层实验室未能认真地宣贯和系统的学习,忽略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而生搬硬套,编写的质量体系文件不能有效的运行,仅仅是个空架子。

(5)分析检测过程。

从接收样品到出具报告,基层实验室虽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疏漏大意的环节较多,需要进一步来具体化和完善。在检测过程中,有时搞错了样品的编号、有时需要重新检测,还经常出现漏检等各种各样的情况。同时,未能及时规范地进行质量记录,存在原始记录保存记录不完善、记录重复等缺点。

2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2.1建立适合基层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相关准则要求,建立了适合基层实验室检测业务范围、规模和特点的质量体系。通过制定质量手册等,明确和阐述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描述了质量体系各要素及如何在本单位检测业务中实施这些要素。全面严格实施质量手册将使本所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得以贯彻和实现,使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并不断改进,以保证本单位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质量管理所包含的实际内容是相当多的,并非能一次性搞定所有的质量认证,需要经常更新、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层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2.2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合理的构建管理机构,明确相关领导的职责。确定质量负责人,其把握控制质量管理工作,建立适合本单位的管理体系,确保持续有效地运行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组织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一般情况下,通过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严格控制各种对实验结果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一旦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认真分析并纠正,同时制定一些预防措施。首先领导必须要重视、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管理严格有效,实验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工作,质量监督员拥有责任感层层把关,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3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是基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自身检查和完善。内部审核的责任人为内审员,具体是质量保证部门来进行实施。通过内部审核能够有效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此同时还能够验证体系文件。为了实现内部审核,除了需要成立内部审核组,受审核方还必须积极配合。在审核过程中如若发现问题,受审核部门的管理者应配合工作,及时改正并进行反思制定预防措施。为确保内审的公正性,内审工作应独立于被审部门。区别于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执行者是基层实验室最高领导者,具体工作需要对本单位的质量目标、方针是否合理实际,检验活动是否受控,体系运行是否有效等进行评审。一旦发现体系运行出现问题时,管理层应及时开展管理评审,制定措施来改进体系。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最高领导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增加评审频率。

2.4加强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

基层实验室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的《质量保障计划》需要尽可能的详细、完备。按照质量计划安排来进行日常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监督员要积极配合质量负责人,严格监督各部门的质量,对检验方法、程序、检验结果及记录进行监督。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分析原因和研究对策,如有需要进行一次内审或管理评审。设立由专职人员管理的质保机构,能够保证在不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开展工作。

3结语

基层治理实施范文6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本院将收治的80例患者(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前提下,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后,能够对患者起到明显的护理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以后的护理当中运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效果

0引言

常规性护理具有护理人员分配不合理、没有进行过专业化培训、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护理制度不够完善等缺点,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护理效果[1]。因此为研究对患者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本院选取80例患者(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调查的过程及结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观察组为40例,对照组为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女性=22:18;年龄范围在21—70岁之间,平均年龄(47.68±7.46)岁;病程在0.70-2.45年,平均病程为(1.65±0.60)年。观察组患者:男性:女性=21:19;年龄范围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45±7.28)岁;病程在0.65-2.60年,平均病程为(1.70±0.40)年。以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年龄与病程等基本资料情况相似,并且本组数据能够进行科学的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通过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规范患者的饮食行为、定期进行巡房、时刻检测患者的生态体征、合理利用药物缓解患者痛苦等方式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医院需要建立护理小组,定期对小组内的护理人员进行选拔、考核以及培训,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时间,来设立阶梯式护理层级,该层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护士长、护士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2)护士长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安排合理的护理人员,监督护理的质量;护士组长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与计划,并指导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工作;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观察患者的病情症状,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初级责任护士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2]。(3)护士长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并且优化传统的护理流程,通过实施护理责任制度以及奖励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均采用SPSS20.0软件来进行研究数据处理。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用(%)表示,并用卡方进行检验;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需要用t进行检验。以P<0.05来表示两组患者经过对比差异明显。

2实验结果

在护理时间过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研究表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还能显著地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3]。为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本院特对8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研究调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通过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规范患者的饮食习惯、定期巡房、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利用药物缓解患者疼痛等方式进行常规性护理[4]。在护理结束后发现,该方案对患者的护理范畴过于片面,并且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最终使得护理的效果与质量不够理想。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定期选拔、考核、培训护理人员,设立阶梯式护理层级,根据护理人员的等级展开相对应的护理工作,制定考核计划,优化护理流程,采用护理责任制度与奖励制度等方式进行护理管理[5]。本次护理结束后发现,该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改进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可以很好地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有效地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患者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不但能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还可以显著地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且安全系数高,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丽 单位: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海霞.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8):82-84.

[2] 郭艳阳.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4):61-62.

[3] 刘建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63-764.

基层治理实施范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质量控制;事故处理

0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供需矛盾,通过高层建筑来缓解压力,同样这也是现代化城市进程的标志。同一时间在进步的是科学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新型施工工艺、新型建筑材料以及新型施工设备不断被推广应用,这大大提升了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科学合理性,为保证高层建筑安全、延长建筑物使用周期做出了巨大贡献。

1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1.1科学合理设计高层建筑桩基基坑开挖方案

首先,高层建筑桩基基坑开挖设计方案应满足两项基本要求:①地基承载力;②变形。其次,高层建筑桩基基坑开挖前期要做好周边环境与地质信息的勘察,逐一信息核对做出成桩记录,从而将记录好的信息资料形成档案,为完善基坑开挖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最后,若发现存在质量问题,要组成专家小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且严谨的讨论,在讨论结果达成一致后制定有效的桩基基坑开挖方案。例如:通常情况下临近滨水带,就会出现淤泥层,在设计初期若忽视了这一因素,就会出现桩基基坑开挖设计方案不当,设计方案中缺失针对淤泥涌动的防御与解决方案,一旦在施工过程中淤泥出现涌动,就会使桩基位置发生偏移,严重的话会折毁桩基,造成更加严重的事故。

1.2桩孔形成后要检查记录桩孔嵌入工作

在桩孔形成后要检查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桩孔嵌入后持力层的深度;②持力层周围岩石的强度;③出现沉渣部位的沉渣厚度;④桩孔形成后的垂直度。检查记录这些数据信息后,要与初期设计方案中的具体要求进行核对,若出现记录信息与设计方案要求不符,要及时找出差错出现的原因,并组成专家小组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最终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记录、核对工作要认真对待,不能麻痹大意,一旦后期出现断桩、位移等问题,就会影响高层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1.3压桩之前要做好桩位及周边障碍物的清理工作

(1)压桩之前要做好桩位及周边障碍物的清理工作。清理工作要细致彻底,保证每一个待压桩位及周边障碍物都彻底清理干净,同时要对逐一对桩位进行钎探清查,若是在清查过程中发现桩身出现弯曲,且弯曲度与设计方案中数值差超出一定范围,就要立即停止使用,同时若是在清查过程中发现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也要立即停止使用,若是盲目进行施工,就会出现桩体断裂或者桩顶位移等现象。(2)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沉桩作业涉及到的几方面工作内容:①做好钻孔质量检查工作;②做好桩身垂直度检查工作;③做好沉桩深度检查工作。同时,还要及时观察沉桩过程中周边土体隆起情况,若是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启动紧急预案进行处理。(3)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做好接桩施工作业时的清理工作,确保没有杂质与油污,要将杂物都处理干净,最重要的是确保上下接桩始终处于同一轴线。

1.4不同桩型要科学选择与其匹配的沉桩方法

(1)沉桩的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桩型来确定,例如,钢结构桩与混凝土结构桩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沉桩方法有四种:①振动沉桩法;②水冲法;③静力压桩法;④锤击打入法。在应用这四种施工方法时,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因为这几种方法容易造成挤土现象,提前准备防范措施能够减少此现象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敞口混凝土桩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沉桩方法时内射水方法。H型钢结构桩、混凝土方桩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是外射水方法。(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内射水与外射水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是,桩顶高于2m处需要停止射水,预期高度采用锤击的施工方法来实施。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的常用沉桩方法有:①干作业成孔;②沉管沉孔;③泥浆护壁成孔。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桩孔制作,再将已经制作完成的钢筋笼放置在桩孔内,最后用混凝土进行浇筑。

1.5施工作业全过程桩位监控

实施施工作业全过程桩位监控,需要在施工之前就做好监控布置工作,以此才能实现全程监控监测,保证桩点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正确位置不发生便宜。第一,要对规划部门之前提供的控制桩进行引桩并加以保护,保证装点不受后期施工以及周围地理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桩位位移。第二,是要做好桩位的校核工作,不管是在沉管灌注桩还是预制桩的施工中,都要及时做好校核工作,防治因施工过程中地表发生积压后隆起而发生桩位偏移。

2高层建筑桩基事故处理方法

2.1处理要点

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寿命等整体质量都由桩基质量决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给予桩基作业环节一定的重视,在前期做好水文、地质的调查研究工作。统计数据后分析出高层建筑桩基可能出现事故的原因及性质,初步探究事故发生后可能波及或影响的范围。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施工单位的意见统一,制定出相应的事故处理方案。然后,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早预案”、“早发现”、“早处理”,在施工现场做好每一个工作细节的施工记录,若是发现问题就要立刻做出反应,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最后,需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做详细的分析研讨,找出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再次确定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再次基础上不断优化提升。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严重程度不等的桩基事故,在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循一直盯的事故处理流程。

2.2处理原则

上文中明确提出了高层建筑桩基施工事故处理流程,在上图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阶段的处理工作都有所不同,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秉承以下几项基本原则:①事故处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桩基事故影响范围及其性质;②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参与处理事故的人员要在意见上保持高度统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可、签字;③要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④分配固定的工作人员对处理流程、细节做统计工作,并保证处理资料信息的完整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施工质量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提升桩基施工质量既要做好施工前的防控措施,也要对桩基事故做到及时有效地策略,从文中提到了五个方面入手,随后针对桩基事故处理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保证高层建筑安全、延长建筑物使用周期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吕国仁,张群,牛奔,等.高层建筑桩基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01):48-58.

[2]金姗.高层建筑桩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建材,2018(05):292.

基层治理实施范文8

关键词:基坑支护;类浆囊袋锚索;清障施工;止水帷幕

1工程概况

1.1基坑概况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基坑总面积约30000m2,支护周长1463m,开挖深度为14m,最深处达17m。本工程地下室共2层,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后期作为商业运营停车场之用。

1.2地质、水文概况

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工程场地的四周起伏较小,东侧翠花街的标高约23.0m,西南侧船山路场地标高约24.0m,中山路场地标高约24.3m;场地中央修缮建筑场地标高22.5~24.0m。场地地下水按其含水介质和埋藏条件,可划分为上层滞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性潜水。根据勘察报告,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中,水位埋深1.6~4.3m,标高为19.97~20.48m。主要受地表水排泄及大气降水影响。根据钻探揭露,第四系孔隙性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砾层中。水量丰富,稳定水位埋深3.5~6.6m,标高为17.74~18.38m,年变化幅度3~5m。拟建场地距离赣江约900m,主要受赣江河水侧向径流排泄及补给影响。

2工程难、特点分析

2.1施工环境复杂

基坑周边有多栋2~3层待修缮的民房,砖结构、木结构,浅基础。地下室边线到民房的最近距离仅为3m。管线距离地下边线3~10m,管线埋深小于2.5m。

2.2坑外水位高

本项目地处南昌市,紧邻赣江边,坑外水位常年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平面,且坑外地表水及地下补水也相对丰富,给后期锚索施工带来不小的困难。

2.3原有建筑基础(障碍物)较多

本项目前身为历史文化街区,场地内有较多的古建筑及原有老建筑,且建筑密集度也比较高,而据现场实地观察,原有建筑的基础也基本存在于现场内,给灌注桩及止水帷幕的施工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4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复杂、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根据基坑自身条件及周边环境特点,原始场地内各形式建筑众多,包括木、砖、混凝土结构等建筑。建筑基础形式多样,其中桩、砖石基础对现场桩基施工有较大影响。同时场地内高密度的既有建筑很大程度限制了三轴搅拌桩及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就位所需的空间,对现场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场地西侧距离赣江支流抚河约200m,距赣江约900m,与赣江水系存在直接的水力联系,受赣江补排影响较大,故场地外的高水位及相对丰富的地下水,给锚索的施工也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坑底中风化的岩层地质坚硬,常规设备亦无法满足施工需要,施工质量更加难以保证[1-2]。

3施工关键技术及施工方案

3.1锚索施工方案

3.1.1原施工方案实施效果

项目现场在施工第1道锚索时,大量不明水流从锚索孔涌入基坑内,锚索下锚后连续灌浆10t左右仍无法灌满(常规灌浆1t左右即可灌满)。第1道锚索孔开孔长度为20m,在开孔至8~10m时,锚索孔开始涌水(图1),判断钻孔至8~10m时进入富含水杂填土层,且水位较高,造成涌水。故而常规的锚索施工工艺无法运用。

3.1.2类浆囊袋锚索施工方案

浆囊袋锚索(图2)是一种采用注浆工艺扩大锚杆直径、具有较高抗拔力、特别适用于软弱土层的锚杆施工工艺。常规的锚索注浆工艺对浆液的扩散无法进行控制,采用浆囊袋后,水泥浆注入浆囊袋内,浆液的扩散受浆囊袋制约,从而保证浆液在可控范围内扩散。由于浆囊袋锚索为特别适用于软弱土层的施工工艺,现场实际施工土层为富含水杂填土层,且建筑垃圾较多,故现有浆囊袋锚索施工工艺并不完全适用该现场情况。我们对现有的浆囊袋锚索工艺进行了细节上的改进,取消了囊袋中间间隔性的收束,只收束了首端和尾端,既简化了工艺流程,又更适用于目前的杂填土层的环境。现场具体施工流程为:在现场锚索制作完成后,将土工布制成的囊袋套入锚索;在钻孔完毕后,将浆囊袋锚索下锚,并将孔口堵实以止住流水;进行注浆工作,在水泥浆溢出孔口时停止注浆。

3.1.3锚索施工效果分析

相较于常规工艺,类浆囊袋锚索在材料上仅增加了少量的囊袋材料费用,在工序上仅增加了一道套囊袋的工艺,且施工较为便捷,没有影响工期;在材料用量上,与常规工艺的水泥浆用量基本持平。后期试验结果也表明,类浆囊袋锚索施工工艺在水泥浆及相关构件达到设计的强度之后,抗拔力检测数值能达到440kN,满足设计要求的426kN的最大值。

3.2灌注桩施工清障

施工前场地内主要为木、砖、混凝土结构等建筑且数量密集。拆迁完毕后经开槽探挖,木、砖建筑基础主要为砖砌或石砌浅基础,混凝土建筑基础主要为桩基础,桩与柱相连,桩间设梁进行连接,此类基础对围护施工和开挖施工影响较大。另外,本项目北侧紧邻地铁1号线,围护桩施工范围内存有大量地铁主体施工阶段的临设基础、龙门吊基础梁、施工便道等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对上述障碍物均需予以处理。

3.2.1深度小于5m的浅层障碍物

对深度小于5m的浅层地下构筑物或桩基础,直接利用DH225-9挖机和镐头机配合进行处理。先用挖机在构筑物边进行探挖,确定构筑物大致深度。然后采用明挖放坡形式将障碍物4m范围内作为开挖边线逐步进行破除、清理、装车。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原地面下2m左右开始有浅层滞水,坑内在标高低处设置1个集水井,开挖时四周设临时坡度将水汇入集水井,利用水泵进行抽排。

3.2.2深度大于5m的深层障碍物

1)围护桩受障碍物影响处的处理。影响围护桩施工的障碍物深度超过5m时,在红线范围内围护桩向外平移1.2m,每侧在相邻桩处增加1根角桩。2)工程桩受障碍物影响处的处理。按照设计图纸放样出工程桩位置,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先将工程桩桩侧2m影响范围内障碍物用反铲挖机进行探挖、清除,清除深度2m左右,然后回填至原地面。当影响工程桩施工的障碍物深度超过5m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影响范围两侧20m左右间距设置2个管井进行降水,降水井直径0.4m,上端采用黏土层进行封堵,滤水层厚度0.2m,采用3~15mm单级配砾石过滤层。管井为400mm的PVC加筋管,底节作滤管,滤管壁周围钻取直径约10mm的梅花形孔,井深12~13m,管底进入强风化不小于0.5m,降水井结构如图4所示。障碍物开挖前先进行降水,降水深度在开挖面以下1m,然后采用明挖放坡形式将障碍物4m范围内作为开挖边线逐步进行破除、清理、装车。

3.3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保证

3.3.1冷缝处理

在围护施工过程中,受现场建筑物、地下管线、原建筑拆除和地下障碍物影响,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在相应区域无法进行连续施工从而形成冷缝。冷缝处易引起桩间渗漏、涌水、涌沙等险情,为保证后续基坑开挖安全,三轴搅拌桩施工完成后需对冷缝处进行处理。同时,部分区段的三轴搅拌桩由于距离红线外建筑物安全距离不足、受地铁建筑和市政供水管影响等原因无法施工。针对以上施工难点,现场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冷缝处理,处理范围为冷缝左右各3m。三轴搅拌桩断开处采用高压旋喷桩,三轴搅拌桩外侧与高压旋喷桩重合处按照冷缝处理,处理范围约3m。无三轴搅拌桩处钻孔灌注桩止水采用高压旋喷桩在桩间设一根、外侧设一排进行咬合,深度均进入强风化岩不小于500mm。

3.3.2入风化岩层深度保证措施

本工程止水帷幕根据设计要求,需入风化岩层不少于500mm,常规设备及技术较难满足这一要求。为满足设计需求,项目现场采用GJ-200(YJ)型地质钻孔机对入岩部分先进行取孔作业,待取孔完成后再进行高压旋喷,最终完成止水帷幕的施工。

4开挖过程中的抢险措施

4.1坑外降水井的设置

考虑到本工程周边的地质环境特点和地下水丰富的特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尽量减少因支护渗水而产生的基坑安全风险,同时考虑到支护结构往往在转角处为最薄弱点,故在坑外支护结构转角处设置了坑外降水井,降水井管径为600mm,井深度为不小于入岩深度500mm。通过坑外的降水,从而降低坑外水位,以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

4.2高压注浆

本工程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几次桩缝涌沙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三轴搅拌桩无法施工的区域(现场既有建筑导致设备无法就位,后期改为高压旋喷桩)。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现场地表存在老城墙基础及填筑的建筑垃圾,高压旋喷桩存在偏孔和斜孔的可能性;高压旋喷桩在砾石砂层中成桩效果较差,场地内砾石砂层厚度在8~12m不等,局部存在不成桩的可能性;过多的回填砂,可能在地下形成了一个过水通道和地下暗塘。针对现场漏水的桩缝,在桩间冠梁顶以引孔机引孔(底部进入强风化岩1m),再以单重管高压旋喷钻机从底至顶进行喷浆。待高压旋喷注浆完成后,立即插入镀锌注浆管,进行双液注浆填充。

5施工效果

本工程深基坑目前已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施工监测数据表明:冠梁顶竖向沉降最大变形值为14.1mm(报警值为20mm);冠梁顶水平位移最大变形值为18.5mm(报警值为20mm);周边道路及建筑物沉降最大变形值为20.0mm(报警值为30mm)。通过观察发现,所有产生最大变形值的点位均处于基坑西南侧靠船山路处。经分析,船山路下管线较多、道路狭窄且大型车辆较多、船山路路边均为浅基础老旧民房等是造成此段区域监测数据变形值较大的主要原因。但所有监测值均未报警,基坑施工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

6结语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中部地区的开发,南昌地区正在进行含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改造,面临着大型地下空间开发、周边环境保护、大型生命管线保护、沿江地下障碍物密集地层围护结构施工和复杂交通组织等难题,任何关键节点均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性。在城中历史街区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前期(支护选型、灌注桩施工清障)中期(锚索施工工艺优化等)、后期(止水帷幕封闭)措施,顺利、安全地完成了城中历史街区围护结构的施工,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卢宏波.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6(增刊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