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策略分析

新媒体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尤其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党的以来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重要部署和工作安排。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开启和发展,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及挑战、当前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几点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基层社会治理;治理模式

基层社会治理是对城市社区、农村等基层组织的治理,是直接对话群众,对基层社会关系进行管理,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治理形式。基层社会治理与群众联系十分紧密,基层社会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国家、政府、社会的印象,决定着群众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关系着党和国家群众基础的牢固程度,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及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坚实基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为群众更好提地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殷切希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这些机遇,应对时展带来的挑战,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新媒体及信息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是科技创新的结果,重点在于“新”,关键在于“合”,新媒体技术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和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尖端科技及软硬件技术高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具有信息多、容量大、实时性、交互强等特点。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介传播形态和效率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媒介传播形态呈现多样化,传播效率更为快捷和高效。新媒体时代在信息传播上也呈现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一是信息传播共享化。新媒体技术促进了多样和海量信息的汇集,不同主体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选取、使用和分享。二是信息传播同步性。同步性即获取信息的主体也是和传播信息的主体,信息的处理方式实现了同步性。三是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介不再是信息和传播的单一主体,社会组织、企业,尤其是个人成为信息及传播的主要主体。四是信息传播实时性。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实时进行信息的和传播。五是信息传播突破性,信息传播不再受时空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接收和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和意义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层政府和基层群众的有效沟通互动搭建了便利的平台桥梁,强化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基层政府可以利用新媒体实时政务信息,宣传国家政策方针,基层群众可以利用新媒体表达个人诉求和意愿,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各类民生问题,基层政府可以根据群众诉求反映情况,了解基层民生情况,解决并进行问题反馈,及时改进和调整治理方式,形成双向相互促进的沟通互动模式,扭转以前基层政府单向施政、基层群众缺乏诉求渠道、治理效率不高的局面。同时,新媒体技术也为基层群众监督政务和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了有效的渠道。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政府政务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政务信息的网络公开化和透明化进程,有利于基层群众实时监督,也有利于“阳光政府”的深化推进。基层群众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更为方便高效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构建多元化主体共同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奠定基础[1]。

三、新媒体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在对基层社会治理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阻力同在,基层社会治理发展道路并非一路平坦。由于新媒体传播媒介及信息传播方式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个别不良自媒体或者公共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取得关注或者抹黑他人和政府形象等目的,往往会散布或者传播一些虚假信息,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基层群众由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原因,对信息的认知和鉴别能力有限,容易被不良媒体利用,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基层群众被无形利用而蒙在鼓里,从而在不经意间造成了虚假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提升基层群众的信息鉴别能力和风险意识、杜绝和遏制虚假信息的和传播、加强对信息主体和媒介的有效监管、强化对舆论的正确和正面引导,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强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强大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

四、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群众需求日益多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基层群众对生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物质的满足和人身的安全,而是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有了更全面和更高层的要求,原先治理覆盖面较为狭窄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群众多样化和高质量的需求。

(二)社会组织发展缓慢。一是不同区域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除经济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缺乏社会组织形式或者组织不健全。二是大部分人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强。三是由于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来源,工作人员积极性和责任心受到影响,社会组织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治理机制还需进一步转变。受之前固有落后思想的禁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转变落实不够。一是基层政府社会治理理念转变不实,“监督管控”管理理念仍占据主导地位,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理念未深入人心。二是基层政府和上级政府、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权责模糊、认识错误等情况。在某些社会治理内容上,基层政府由于权责受限而无法有效治理;对社会组织放权不够,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缺乏依据;政府部门认为基层社会治理是基层政府职责,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五、新媒体时代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策略

(一)充分发挥党领导核心作用,引领网络形态正向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坚持党领导一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新媒体的发展,使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了较为自由的展现和表达,但是,如果任由个别歪曲或错误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肆意发展,将严重影响群众的思想和社会的进步。基层党组织应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对新媒体及网络信息传播的领导,占领网络信息宣传高地,对新媒体及其传播的信息加强监管,对基层群众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新媒体信息传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增强基层群众对网络信息的鉴别意识,使正能量和优秀品质精神成为媒体信息传播主流。

(二)加强舆论监管,增强舆情处理能力。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更广。不良信息、虚假信息或者部分群众的不良情绪和无理诉求等信息和思想,往往会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在监管主体作出反应前,趁虚而入,使错误的、消极的思想和信息的影响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和舆情危机,因此,要多错并举,提高舆情处理能力。一是基层党组织和新媒体自身要加强对舆论形势和方向的实时监控,对出现舆情风险的情况第一时间加强干预,及时应对,将舆情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追责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三是要构建良好的舆论引导和矛盾疏通机制,针对容易集结造成群体影响的舆论信息和矛盾突出的舆情危机,要建立有效的、专门的矛盾表达、沟通、调处渠道,积极引导相关舆情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反映和解决,并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公开和反馈,缓解和消除舆情危机,防止矛盾激化,避免造成更大影响。

(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提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水平。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强化了基层群众和政府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基层政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利用新媒体技术,基层政府建立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平台,通过和微信公众号、微博、专属APP等相结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基层政府可以及时进行政策和政务,基层群众可以在平台上咨询、办理相关业务,查看政务信息和业务进展情况,从而逐步完善网络办公模式,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网络化、规范化、系统化、透明化,增强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的互通,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而且,基层政府利用新媒体多样化的媒介平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通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加强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教育,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实现基层宣传教育媒体全覆盖。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为基层群众、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开放性的专属平台。基层群众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可以实时进行询政、问政,随时对政务信息进行监督,也可以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讨论,提供意见和建议,进行网络投票或表决。基层群众、社会组织等主体和基层政府沟通互动日益增强,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逐渐得到提高,有利于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水平[3]。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发展对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仍有很多坎坷需要面对,要想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对舆论形势的监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等方面同步推进,同步发展。

作者:刘碧莹 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