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论文(共10篇)

中职教育论文(共10篇)

(一)

一、把好新生入学质量关

城市的地铁,是每座城市的门面,反映着城市的形象,而且地铁系统中,都装备着最现代化的各种设备,这些装备需要的员工必须与之相对应,这就是所谓的“好马配好鞍”的道理。如果招来的学生文化水平太低,智商也平平,形象又太困难,则以后他们可能难以胜任轨道交通的岗位,或者干脆就无法上岗,如此就太悲剧了,所以,太过宽松的入口关,可能会埋下日后无奈的出口关。依目前的轨道班来看,大多数学生是合格的,但也掩盖不了其中某些学生的质量低下,身体条件也许达不到地铁公司的要求,将来他们毕业了怎么办?综合各种数据表明,现在中国大陆各城市的地铁公司,没有一家是盈利的,地铁的运行,并不是惟一考虑经济效益,更多的是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来考量,这样,运营亏损的部分将由地方财政来补贴,很难想象政府会对不称职的员工发补贴。所以,这个专业有必要建立招生面试制度和淘汰制度,尽量筛选优质生源,以保证送往高职院校的学生或者直接进入城轨公司的学生不轻易被刷下,也为以后的招生与实习树立良好的口碑。

二、应加紧装备城轨专业教学设备

现在南宁地铁刚刚破土动工不久,而人才的培养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是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战略举措,学生招来了,就要教给他们真本领,职业本领的形成不是仅仅依靠纸上谈兵就能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教学设备来支撑。根据本人对一些铁道职业院校的观察与思考,认为刚刚起步的中职学校要跟高职院校拼技术拼设备,是以卵击石的不自量力行为,是不明智的。中职应该打服务牌,从地铁的服务方面入手来培养人才,具体的项目包括地铁的通风、空调、给排水、消费、自动扶梯、动力、照明、旅客引导、售检票和车站设备自控系统等,这些方面的相关设备应该配置到学校的实训室。而像轨道土木工程、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列车运行自动控制、车辆电力牵引、车辆故障诊断处理、高低压电力工程等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的课程,更应让高等院校去涉足,中职学校对此只作一般性的介绍即可,不必花大价钱去添置这方面的硬件设备。据可靠的情报显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发有这方面的软件,如能引进,则对轨道交通专业来讲,有如虎添翼之功效。另外,城市轨道的整体沙盘模型,也应着手准备。

三、引进城轨专业教师与培训现有教师双头并举

教与学的矛盾体中,教是主要方面,没有教师的启迪和引导,学生是很难完成学习的,特别在中职学校更是如此,其原因尽人皆知。这个新开设的陌生专业,要正常、顺利地轨道交通专业中职教育探讨开办下去,必须要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来领衔担纲,才能给学生予以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学以致用,才能不误人子弟,贻笑大方。所以,聘用城市轨道的专业教师应是当务之急,同时,对现有的转型教师,经考核筛选,可送一些人员去接受培训,以尽快步入正轨。培训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可考虑暑假面授培训或脱产学习,也可采取函授学习的方式,多头并举,以加快建立有效的教学体系。参观考察也是一种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联系一些轨道交通院校和企业,让有关教师前往拜师取经,其效果绝不会是竹篮打水。备选的院校与企业有:南宁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地铁公司、深圳地铁公司、南宁铁路局等等。

四、电子制冷专业与城市轨道专业可融为一体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都是依靠电力作为能源,整个城轨系统都离不开电气控制,这种交通方式跟传统的内燃发动机系统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不冒烟的运输工具,因此具有清洁低噪快速运量大的特点,这个专业的课程几乎都与电子技术和电力拖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电动列车组、地铁信号、地铁通信、地铁供电、地铁的环境控制与车站售检票系统,全部都是各种电子技术和电力技术的实际应用,当然电子计算机知识此时也大显身手,特别在车站的售检票系统上,绝对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举个例子,比如上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课程时要用到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整流电路,对于没有专门学习过该电路的城轨专业学生来说,简直就像坠入云里雾里,立马晕头转向,但这个电路在很多地方都要派上用场,如轨道电路、列车空调、屏蔽门系统、通信系统等等都不可或缺。我们在参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时候,也看到他们的学生在轨道线路控制室里,拿着万用表在埋头检测轨道电路继电器,足以见得电子和电力知识在地铁中的重要位置。因此,将学校的电子制冷专业和城市轨道专业整合起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如果将计算机专业也融合进来,那城市轨道专业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以上是本人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授课的所感所想,盘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有识之士一起来探讨,怎样才能把这个专业办好,若能如愿,则善莫大焉。

作者:梁越 单位:广西南宁市四职校汽修部

(二)

一、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1.准确定位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让职业教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得到深入推进。

2.合理引导中职学生的兴趣教学

中职教育的困难,原因可能就是其处于社会居中的位置,学历说高不高,说低也不太低,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职业发展似乎比更高学历的人稍微困难一些。笔者觉得中职教育的学生,不要失去信心,一方面可以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培训,比如计算机、网络设计等,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现在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还是广泛的,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与提高,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3.加大中职课程改革

在中职课程改革中,如果在所学专业加入更丰富的社会价值观到必修课程中,应该更有前景,这对中职学校的改革是件好事。

4.订单式培养已成为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普遍模式学校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顺应经济发展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而开设专业,每个专业设置不同的就业方向,每个方向都有“订单”。学校还要进一步外出考察,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实现“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即能就业”。

二、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1.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确立课程目标

学校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理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技术服务,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

2.中职文化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策略

教学基本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的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分成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类,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系统性与衔接性相结合,实用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树学生兴邦之志和立业之本的信心和雄心。

3.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宣传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典型,完善中职学校和行业的合作交流,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的长效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中职学校和用人单位成立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形式。

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学校各级领导应强化责任心,以身作则,在一定程度上能主动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师要以平常心直面学生存在的问题,严要求、不放弃,尽可能多鼓励、不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宽容、不埋怨;多耐心、少脾气;时时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作者:齐龙 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三)

一、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1.中职生的道德行为失范。在思想层面主要表现为不明礼、无诚信、缺乏责任感、法制观念淡薄,自私自利等;在行为层面主要表现为厌学逃学、违反校规校纪、不讲礼貌出口成“脏”、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上有所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

二、中职校德育教育新举措的探索

1.树立大德育观念,实现全员参与育人的局面

要充分认识到中职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树立起大德育观念,要让德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班级为单位,实行生活导师负责制,即每学年初学校将行政人员安排到各班级和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作为班级生活导师,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分类搭配,搭配后由班级生活导师采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指导对象,建立导师与学生一一对应关系,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为核心,以“导”为主,努力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生活导师制的实施可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学生表现情况直接与导师教育教学业绩挂钩,表现优异者师生可同上光荣榜,改变过去班级由班主任一人管理的局面,从而实现全员育人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强化教学研究,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教情、学情研究,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要开足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与政治、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规划自己的中职生活目标,形成健康向上的“三观”。

2.针对信息时代开拓中职德育教育新途径

政治课堂讲授,课下谈心教育以及家访是学校常用的传统教育途径。面对网络信息大发展的今天,仅仅沿用这些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传统的教育途径接触的仅仅是学生现实生活的那部分,几乎无法涉足学生的虚拟生活。我们应该将教育途径扩大至学生的虚拟生活中,如,我们可以利用QQ、飞信、电子邮件与学生及家长沟通,也可以利用博客或空间来传递自己的思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育。同时,作为教育者应该大胆接受新生事物,理解虚拟世界的一些规则,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才能更加准确客观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释放正能量

中职学生虽说文化成绩不尽人意,但他们在技能、才艺等方面并不比别人差,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他们的课业负担较小,精力又比较旺盛,需要在课外得到有效的释放,为此,我们要提供平台和机会给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就会无所适从,甚至惹是生非,这也是中职生的种种行为失范表现原因之一。因此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办好广播,宣传栏、墙面文化等,办好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开辟师生成就展台,适时举办各种主题班会、运动会及文体活动,经常开展知识、技能、文体方面的比赛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风貌的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又能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从而达到引导他们释放了正能量,减少负面效应。

4.用心沟通,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非社会宠儿”,难成大器而自暴自弃,因此,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他们的心灵。首先要树立“有教无类,众皆人才”的观念,彻底摈弃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扉,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励他们,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形成情感的认同。其次,要充分去理解、宽容和尊重学生,当然不等于无原则的纵容、迁就学生。没有严格的纪律是行不通的,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循序渐进和正确引导,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犯错是难免的,我们可让学生在认识到犯错的同时,用做好人好事和良好的表现来冲抵过错,做到功过相抵清零,重新考核评定德育表现成绩,激励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起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功效。

三、结语

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始终是中等职业学校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作为德育教育者应坚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大胆创新、探索、总结,实行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让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不断发展。

作者:林兰花 单位:福建省华安职业技术学校

(四)

一、对中职教育发展的建议

笔者认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这就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即在义务教育结束阶段就采取分流措施,把学生分流到普高和中职,让所有学生尽其所能去谋求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本事。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上普高,那么上不了怎么办?直接就业不是明智之举,只有先有了一技之长,才会顺利找到工作,才能顺利找到自己的出路,同时也弥补了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缺口。从这一点来说,笔者认为,中职教育的前景是光明的,要改变中职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要不仅在口头重视,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政府要出台实质性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技术工人,鼓励学生到中职学校上学,提高中职毕业生及技术工人待遇。这几年国家已出台的政策,如减免学费、鼓励中职生到大学深造等都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中职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设备建设,要改变传统教育的观念,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只有这样,中职教育才有出路。

三是做好中职教育的正面宣传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逐步加重,人们已经意识到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弊端,即造成了大批失业者。同时,大部分不太爱学习最后只能选择中职学校去学一技之长的中职技校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比起念了三年高中再读四年大学,毕业后仍旧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政府、学校要做好中职教育的正面宣传,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独特之处,让家长认识到考大学毕竟不是唯一的出路,让家长们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进行理智的选择。同时,中职职业院校自身也要逐步改革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校企合作开展得不够,与企业、行业合作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大范围存在;在专业设置、招生地域和培养方式等方面都由政府统筹,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等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较困难,而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不高,更是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结语

总之,中职是国家职业教育中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家正大力扶持中职教育,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尽其所能,按照自己的特点去选择学校就读。就现实来说,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社会是多元的,每个人、每类学校存在都有它的价值和社会意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经过改革和提高,中职会前途美好。希望广大中职教育从业者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让没能考上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看到希望,给他们鼓足劲儿,希望状元出自你我之手!

作者:赵庆雨 单位: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五)

一、中职会计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会计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门理论学科,是来源于实践的。尤其是中职会计,其教学任务就是培养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所以,在实际的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开展会计的教学,要培养学生会计学习的“应用意识”。在会计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做到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讲、做相结合。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会计教学实训基地,完善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真正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会计实践能力。

(二)坚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会计学作为现代科学中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性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也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这迫切需要我们要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吸收我国会计教育的经验,借鉴国际会计教学内容,形成我国的会计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并且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这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会计知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金融贸易、市场营销、审计、法律等现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构成。

(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讲给人听,人比较容易忘记;指给人看,人就会比较容易记住;而让人去做,人就会充分理解。”这句话就说明了做的重要性,教师只有给学生创造做的机会,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教师若要想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能立马上岗操作,那么,教师就要在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学校就学会做账。这也符合人类一般的认知规律,符合会计工作的特性。

(四)高度重视实训教学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加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能很快“顶岗”,这也是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开设的目的。在开设理论课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实训。因此,学校应该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教育观念。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会计实训室,既要有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又要有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其次,学校应该为实训室配备专门的实训人员。同时,为了保证会计实训的正常进行和实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还应该提供相应的会计实训经费。只有这样,中职院校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合格会计人才。

二、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中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现状,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努力探索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职会计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崔佳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

(六)

一、中职化学学科教育现状

1.中职生源现状及特点

(1)学习基础较差,且对学习存在排斥态度

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知识基础没有夯实,导致其学习中职课程也较为吃力。这批学生普遍由于初中学习失败,导致沉迷于失败的阴影无法自拔,对学习过程存在强烈的排斥心理。甚至一部分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习惯性的、过激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导致学习基础愈来愈差。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基础,然而由于初中时期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在存在排斥学习心态的情况下要重新塑造良好的习惯比较困难,故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

2.中职学校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以基础学科为辅、以技术性学科为主,鉴于化工公司及研究所等化学人才的需求方较少从中职学校招聘,中职学校为了提升就业率,普遍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学校化学实验室及化学器材等严重缺失,甚至化学教师水平较低,在学校风气和氛围上也使学生本身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产生轻视态度。

3.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理科性课程,又以研究和试验著称,化学学科的知识点零散繁杂,要求记忆性的知识特别多,其学习方法基本为“观、动、记、思、练”。化学学习对学习者的精神注意力、仔细程度及耐心要求极高,而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极易被学习之外的事项转移,且耐心不足,无法反复练习,更做不到将细微的化学变化记录在册的要求。故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也是中职学生无法提高成绩和学习质量的原因。综上述,由于学生、学校及化学学科本身存在的三方面原因直接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化学学习质量普遍较低,并且存在瓶颈,无法突破以提升化学学习方面的教学质量。针对此现象,笔者提出下列建议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让化学学科在中职教育的领域中能够继续前进。

二、应对策略

1.加强硬件设施化学学科建设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如化学实验室的配置、实验室环境的维护、化学实验器材的维护及更新等,都需要学校在财力方面予以更高的支持。中职学校应当设置独立的化学实验室,并保证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内能够取得实验室的使用权;必须保证实验室试验器材定期更新和补充,保证器材的安全性和充足性,以免由于器材缺乏而导致学生无器材可用,无法达到动手学习的目的;必须保证化学废品通过合理的方式收集并得到妥善处理,防止误伤学生并损害学生健康,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恐惧;必须配备专人维护实验室的环境,化学实验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人打理实验室,保证环境适合所要实施的化学实验。

2.加强师资力量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师通常水平较低,应当聘请更加专业的教师或人才参与到中职学校化学学科的教育和建设中来。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必须增加与企业的合作办学,让未来的用人单位直接参与教学,可以使师资力量更强、更专业,同时又能够激励学生对优质工作的角逐,在竞争中学好化学。

3.改进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校在化学学科的教育方面采取的是与普通高中相类似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术性较强,且方式较为死板,记忆性的知识强调使用强行反复的记忆方法,导致中职学生学习意愿不强烈,甚至低落,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中职学校应当与合作用人单位合作办学,邀请用人单位的专业人才到中职学校的化学课堂为大家讲授专业对口、与工作直接对口的化学知识;同时调整教学方法,强调动手实验为课堂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实验中主动学习;最后调整教学内容,尽量与未来工作相结合、绑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学术性的研究分散至趣味化学实验之间,增加生活化学部分。

4.举办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化学在社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定期举办与化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来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增加化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比如,组织学生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学习污水处理技术中与化学相关的部分;到垃圾处理厂,学习如何利用化学变废为宝等。

三、总结

加强中职教育中化学学科改革与建设,有助于提高中国国民的化学知识平均水平,有助于增加化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中职在化学教育方面意义深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周锋 单位:惠州市技师学院

(八)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完善我校与香港五色石集团开展的专业共建培养模式。通过企业派员全程参与学生的在校培养,确保学生在专业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培训、技能大赛参评、学生见习、实习、就业等方面能全面按照企业的职业技能标准进行,促进课程教学与岗位标准的对接。在教学资源利用上,把企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作为专业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有机融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与元素,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企业、医院岗位群的各种能力,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2.“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优化口腔、药剂、制剂等技能型、实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工厂进学校,教学进工厂”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相关专业应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让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实行双向流动,共同参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校提供生源、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在学校按企业流程建立口腔、药剂高仿真实验室。实现了学校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保证了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要,促进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3.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积极开展以项目教学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改革创新。各专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单个教学项目可灵活学制、多种方式,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数字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药剂等专业采用“1+2+x”模式,护理、助产专业采用“校内学习1年半+校外实习10个月+返校护考辅导2个月”的模式,涉外护理专业采用“校内学习2年半+校外雅思培训5个月+校外实习10个月”的模式。

二、加强保障条件建设

1.人才培养要求

①坚持“以岗定学、学岗融通、课岗对接”的原则。将企业工作中的技能要求、素质要求、职业要求融入每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中。着力研究和解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建设与职业标准脱接、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功能单一局限等突出问题。②坚持边改革边提高,注重过程的原则。认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剖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从而制定出指导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完善各专业教学标准,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③坚持分类实践,促进成果共享。以“分类改革,项目推进”为抓手,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对改革项目进行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动态管理、过程指导和成果验收,促进实验成果的共享和推广。④坚持合作共赢,促进模式创新。以校(院)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合作中厘清各自的职责、权利、义务,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合作共赢。

2.做好规划设计,增强机遇意识

①成立由教务处牵头,护理系、药学医技系等部门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项目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②项目指导委员会要从事关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事关学校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实现、事关学校前途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机遇意识,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取得实效。项目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改革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宣传和管理等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实行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管理行为,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服务实施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协同运行,促进校院企合作的协调、有序发展;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切实保证各项改革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

4.加强项目评估,完善奖惩制度

各项目组要落实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改革方案和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明确责任,制定和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年度工作问责制,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纳入部门工作年度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对推进改革工作执行不力的干部和相关部门要问责。将参与改革并在其中积极探索实践,作为评选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必备条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重要建设内容,结合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钟禹霖 单位:江西赣州卫生学校

(九)

一、中职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缺失的表现

1.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语言的本职是为了交际,为了与人交流。但是,现如今,普遍存在有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差的现象。有些学生连基本的英语自我介绍、基本的问候语句都无法完成。也有的学生不能开口用英语与人交流,只停留在听、读、写的水平,英语口语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是日后学生就业的隐患。

2.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差。专业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涉及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时,会出现全英文的语言职业场景,学生如果对仪器所标示的英文不能准确地理解,不能读懂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就不能够进行准确地操作,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调查显示,多数的学生存在有上述的问题。

3.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英语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知识,但是却缺乏对历史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力的学习也是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点,缺乏这些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产生。

二、增强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增强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除了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学态度,教学观点之外,还需要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固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如今人才的培养,教师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先进的教学措施,才能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进行英语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展开引导,比如运用一些影视素材,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到后面的英语学习中去。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关注他们的需求,使得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中,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接纳并喜欢他们的英语老师,从而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人物,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教授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不断制定和改进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应打破以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把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有效地融合到平时的课堂中去,在课堂中可以进行一些课堂游戏、趣味练习等方面的设置,实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完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实践应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英语能力的平台。同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设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或者自行编写教材,使得教学内容能够真正地满足就业的需求。中职英语教材应该在结合其他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色,突出其岗位特点。比如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科特点编写计算机英语、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教材,在教材设计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岗位的要求入手,分析整理从事该项工作所应具有的各项能力,然后辅助教材,对教学进行全面规划。对于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其内容性、整体性、趣味性。比如第一册应注重对基础英语的讲解,锻炼学生的日常英语运用能力,结合时事热点,涉猎各种题材和职场英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第二册应该侧重于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针对性较强,进行专业词汇、岗位英语的学习。第三册应该侧重于对英语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再者,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各种职业场景,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教师可选择在课堂中进行职场角色扮演,从而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对于一些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可带领学生模拟和还原技术细节,进行实际的仪器设备操作,使得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工作地点,向工作的技术人员等进行学习,认真听取参与生产的技术人员的意见,加强学生对英语教学职业性的认识。通过参观,也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会越来越多,如设备的说明书、使用手册、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接触到的知识,进入生产现场,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最后,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强调学生的思想品行教育和他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只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社会起到积极向上的带动作用。教师可以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科学家以及伟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英语语言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各国的文化、地理知识、西方的习俗礼仪等知识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也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教材中的德育信息,教师可进行延伸,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结语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也是中职教学的重点工作。中职英语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课程之一,必须要着重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现如今,英语教学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改革和创新,坚持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始终把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中职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还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汪与晴 单位: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十)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配角,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沉闷。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代表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和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从而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活跃课堂氛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以平等、真诚的心看待学生,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肯定和赞许学生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发言、每一种设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质疑问难,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理解与尊重,树立自信心,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课。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它是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而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进行合作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唯有如此,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学校教育。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改变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促使其更好地接受信息。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其生动形象、直观性强,既便于学生储存记忆,又便于学生展开联想,不愧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三、突出“实用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职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而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尤其是对语文,他们认为语文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学来无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突出中职语文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们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表达,尤其是现今社会日趋复杂化、生活化,人际关系、公共关系越发复杂,这就更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应付日常工作需要。为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中职生专业特点,通过课前演讲、礼仪活动、自我介绍、模拟现场招聘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系统、科学、严格的训练,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2.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应用文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中职生参加工作后离不开应用文的书写。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以满足他们的实际应用需要。然而,现行的不少中职语文教材却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要为准则,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训练,如训练学生写求职信、产品说明书、消息等实用文,从而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为他们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与反思,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教法,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就一定能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开创中职教育美好的明天。

作者:杨玉芝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