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改革论文7篇

中职教育改革论文7篇

第一篇

一、职业学校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1.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复杂化、多样化、技术化、现代化、信息化使生活和职业瞬息万变,这就使当代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否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了将来能否为社会所接受的重要标准。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学习适合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应该具备的技能技术,培养与发展相应的能力结构。只有将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技术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成为当今社会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终身学习是人一生的学习过程,也是21世纪的生存法则。在我们跨入21世纪的紧要关头,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迫切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二、职业学校应该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

1.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学校的教室、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是一所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职业学校应该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改革,规范管理,把有限的教育投入使用得更好,用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快教育发展的刀刃上。

2.为教师创造科学公平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科学公平的奖励机制可以满足教师个人外在和内在的需要,它是学校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谋求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而制定的,因此组织的利益要适合不同教师的期待价值和期望概率,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奖励效果。这个效果需要一个公平的评价机制,因此做到按劳分配,论功行赏,做好量化积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规范教师的言行

教师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人员,教师的言谈举止、专业知识的强弱、专业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教育不只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更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4.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人际生态环境,而以生为本的行为养成教育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根据学校的发展及学校的需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和分享的,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制度为手段、以职业学校教学的专业精神为核心、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综合体。

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职业教育所设立的专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标志,也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根本所在。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地方,是向劳动市场输送专业对口高质量人才的地方。因此,职业学校应该做好社会人才市场的调研,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设立自己的专业,组织教学活动等等,由此来确定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

1.职业学校要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

现在学生生源紧缺,很多职业学校面临关闭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克服困难,寻找目标,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灵活多变

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己的条件,开创性地设置适合自己的专业。设置专业要对路,适合市场的需求,这样培养的学生有出路,毕业后就能很快上岗。校企合作就是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3.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辅相成

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定期参加一些短期培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跨出校门就能直接上岗,受到社会和企业的一致认可。

作者:刘延兵 单位:济南市第六职业中专

第二篇

一、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1.中职教育管理的环境复杂性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很多人看来中职教育一直属“低端”教育,对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感到怀疑,因此直接导致教师无乐趣施教,学生没信心求学。中职学校间相互低毁搞恶劣竞争,学生间相互干扰,学校教育管理的理念跟不上,校园综合管理层次多,难度大,复杂性高。

2.中职教育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

中职由于发展环境、生源质量、管理机构、师资构成等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有各自为政的,有不切实际的,有死压硬堵的,也有普中式管理的等等。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没有一个良好的运行体制,缺乏正能量的引导,极大的影响了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中职教育管理改革的新思路

1.科学制定中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

要使一个理念得以很好的实施,体现成效,机制很重要,没有机制保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因此中职教育管理必须有适合自己环境的运行机制,机制的建立要紧紧以办学理念为准绳,注重提高教育与管理的理论层次,注意反映教育与管理的系统性、一贯性,要科学规划,突出管理特色,形成一年级突出校纪校规、成才观教育,品德、礼仪,卫生行为,课外、课堂行为管理;二年级突出学习、成长、责任、成人宣誓教育,技能教育,突出抱负、吃苦教育;三年级突出理想、感恩、就业、创业、人生价值教育。明确每年的教育管理目标,围绕目标制定制度,制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体现学校的实际,突出学生的特点,真正体现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要积极考虑新问题给教育管理上带来的难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细化的规章条文,奖罚分明,要善于利用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学生之间以致形成你争我赶的积极向上的校园优良局面,要明确学校相关机构各自的职能,层层负责,各有重点,全方位的构建成学生从人学到毕业的“教管一条龙,进出一条线,招生、德育与管理、就业指导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促使学生在一个好的运行机制下面学习、成长、发展。

2.重点推进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因是决定因素,在工作中既要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又要注意发挥他们的教育主体的作用。中职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培养环境的影响,表现欲很强,自我意识强,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内心脆弱,他们普遍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被老师同学认可,所以注重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作用,对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培养学生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消除对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依赖思想,使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由被动变为主动,从幼稚走向成熟;二是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服务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增强辨别是非、对错、美丑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抓好“三自管理”的主力军(学生干部、学生骨干、党团校学员)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发挥学生党员、优秀团干、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先锋形象及榜样作用,大力引导他们在学风、校风建设、教学改革、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四是注重发挥社团在“三自管理”中的阵地作用,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发挥学校团委工作的优势,利用其开拓创新特点,加强对社团发展方向的引导,帮助学生社团把握健康的发展方向,加强对社团负责人的培养和教育,社团要能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

三、积极转变中职教育管理的管理方法方式

由于开展中职教育学校一般是中高职教育并存,学校面对两种层次的教育往往是顾此失彼,有的甚至造成相互影响,学生也感到很不适应,无所适从,因此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管理的规范。首先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逐步形成教育管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是党群组织,行政处室;还是教学科研、教辅、后勤部门,都要增强主动做好学生工作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做到心往育人上想,劲往育人上使,真正形成“领导带头抓、部门主动抓、教职工参与抓”的齐抓共管的局面。实行例会制,及时通报情况,总结经验,研究措施,解决问题,组织、协调、检查、评估各相关部门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是否到位。其次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发挥学生会的工作优势,通过问卷、谈心、收取信件、参与体验等方法,深人了解学生中实际问题,及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发挥一些机构的督查职能,加大督查力度,对一些有碍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想行为坚决予以遏制。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四、结语

总之,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确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今技能型人才缺乏的时代,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要日臻完善,以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同时在工作中还得注重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知难而上。要设法让各部门、各环节统一协调、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进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向前发展,更好更多的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徐正来 单位:江苏省邢江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无论是哪一类学生,上中职都有一个“学点实用技术,拿个文凭好找工作”的共同目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中职毕业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并不足以支持他们进入技术领域工作,绝大部分的中职毕业生都是通过学校安排的校企联合办学、合作等渠道,直接进入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密集型工厂,从事最初级的加工、制造等普工工作,这样的工作技能只需要企业给民工强化培训两天就足够胜任,一天到晚在流水线上重复同样的事情,上螺丝、打孔、贴商标……完全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如此结果让大家对于当初选择中职学校产生了质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意又直接导致了中职学校招生难,这样的恶性循环让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如果不解决中职学校能否教给学生实用技能的问题,就无法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中职教育的尴尬现状,这就是中职教育的实用性改革的必要性。

二、中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本身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事业,它所产生的效益很难做到立竿见影,这个过程有时几年,有时十几年,有时需几十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改革,必须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能够做出快速甚至超前的反映。所以,中职教育的改革,要以职业前景为导向来规划设置软、硬件设备、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的根据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多元化办学、多元化教育的格局。

拿计算机系的专业设置为例,计算机行业是属于技术性强、非常具有包容性、就业前景特别宽广的行业。而我们现在的中职教育的计算机系里面如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设计的太过于笼统、不细分、无特色,多以理论课为主,像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数字电路等,太偏重于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科的系统性,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够重视。好多从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单纯运用从学校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毫无实践性的,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们进入相关行业从事技术性的工作。中职教育的这种缺陷成就了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各种私立技能培训班,很多学生也把求知的目光转向了这些培训班,去这些专业培训班(平面设计、D3动画、游戏动漫等)报名学习。和在学校中学习的情况相比较而言,反倒是培训班里面所学习到的东西更加能够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来,为毕业生创造出巨大的实用价值。

如果从职业的导向出发设置专业,想要从事广告类工作的直接学习色彩、美术和平面设计类软件,想要从事软件类工作的直接学习高等数学和各种编程语言及应用,想要从事游戏类工作的直接学习D3动画类软件,想要从事影视类工作的直接学习影视后期制作、剪辑软件、想要从事建筑类工作的直接学习CAD制图、环艺设计类软件……在课程设置上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相应的增加实践课、应用课,做好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和管理方案,引进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分类建立实验室、机房、计算机网络,加强教学研究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好考核和教学管理。这样,计算机系就产生了新的专业:平面设计专业、软件工程师专业、动漫游戏专业、影视制作专业、建筑设计专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以致用,出了校门就可以尽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

学校通过成功的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得到优质生源,并与用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构成一个相辅相成供应链条,良险循环一旦形成,必然将会持续健康发展。计算机系的改革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其他专业的改革也是一样,本着以职业前景为导向的思路,科学的规划设置专业,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再根据专业内容配置师资以及软硬件设备,做好教育管理,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对社会、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中,使学生学会并善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实用性改革,就是根据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因需育人,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拿行业标准和用人要求作为中职教学的基本目标,及时、科学、合理的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多开发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用性强的课程,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技术人才流向趋于一致,真正展现出中职教育的独特魅力。

作者:李丽 单位: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第四篇

一、明确教育目标,着眼素质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明确的思想。今天的学生今后将是我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囯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一个优秀的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所具备的不仅仅是优秀的职业技能,更需要具有高尚的素质和独立的人格。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既担任教书任务,同时也担任育人任务。“树人”是中职教育的教师承担的重要义务与责任。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年龄在16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被称为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传递正面能量,?替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取向。中职教育所面对的学生正在逐渐地形成自控能力,因此需要监督、引导。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性格有如下表现:自尊心强、激进好动、情绪不稳定、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等。针对以上特点,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笔者认为既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又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成功。及时表扬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做出的各种积极的努力,有意识地创造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认定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可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帮助学生表现自己,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任意的塑造人,教育只能帮助学生发展自己,并在此同时实现其个人与社会的价值。我们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代人的风貌,教师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在选择教育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规律,循循善诱,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给学生以希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科学、适宜的教学手段

正确的教学思想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自觉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设问。在课堂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人的思维是要不断的用脑。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要结合教学实际使同学明白“聪”耳要听,眼要看,口要说,心要想。

第二,举例。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联系,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延伸,了解更多的实际经验。

第三,调动。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吐字清楚、简明扼要、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敦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学要建立起督检机制,在课堂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监督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检查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教学中的反馈信息要认真分析,实事求是地制定出计划和方,教会学生眼到、心到、手到,用心、虚心、专心。

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身清白,两袖清风,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们教师共同的自勉。自有教育以来,教师用自己的劳动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奋好学,自己就应该是勤奋好学的典范。《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教师要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传统的中职类学校授课时大多采用板书、教案、讲授的方式。现代的教学器材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案例、视频,课件也更加生动形象。教师熟练使用电脑、各种软件可以丰富授课内容,?敦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把人类的历史先人经验保留下来并传授给下一代。

四、"教、学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师在教学工作要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二十一世纪提倡的是素质教育,高分低能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当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计算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始终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按照知、情、行、恒的规律,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而不是给学生一条鱼。教育绝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技能,而是要增长学生才干,发挥学生天赋,促进学生发挥更多的创造力。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观参与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因此研究教育就是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使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的“教”变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达到教育的终极追求,“教”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只有通过自己不解的努力,把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学习目的要求是什么明确地教给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注重教师的指导性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自治性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类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积极研究的课题。

作者:张坤 单位: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技工学校

第五篇

一、中职教育管理现状

(一)教师方面

教师管理理念落后,教育思想相对滞缓。面对消极且有很多积习的学生,部分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带有浓重的轻视色彩,不能从教育本身出发去关爱他们,而多是管而不教,如单纯重视纪律,坚决压制个性;一味重视安全,忽略人性发展;绝对坚持高压,过度轻视情感。很多教师只要学生服从纪律,不吵闹、不早恋、不带来负面影响,就万事大吉。这样的管理方法简单、粗陋,不但不会管好学生,而且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二)评价体系落后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依然是以成绩为主,单纯地以分数定优劣,这种考核方式违背了以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原则。特别是在德行评价方面,仅以是否违反纪律、打架等来评定学生的好与坏,完全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其发展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压制。

二、如何做好中职教育管理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乘长风破万里浪,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不断学习先进思想,充实自己的头脑,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建立自信,找回自我,走向美好未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爱学生,让他们摆脱被冷落的自卑意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要求。在职业教育和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信满满地成长。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处于变化发展中的身心特征,尊重学生发展的不成熟性,不能把学生当成机器,控制其思想、言行,而应当求同存异,给学生提供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接纳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选择,重视学生做出的独立判断,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赞许中获得成就感。再次,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做他们的严师益友。师生交流中,教师要放弃师道尊严的观念,与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慢慢教导,渐渐感化。只要情到深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改变学生,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创建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原有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教育管理和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应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构建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技能和德行的共同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从而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肯定,告别自卑,建立自信,全面发展。

(三)定位技能发展,用实践检验成果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和能力,而社会实践是检验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合理的实践机制。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充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检验、自我成长。

(四)建立优秀学生管理团队,实现学生自治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我们还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如建立一个优秀的学生管理团队,让学生自治,以发挥他们的管理能力,让他们自由驰骋,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自治中,教师要对其加以引导和监管,以避免学生管理中出现重大失误和错误。

三、结语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做好中职教育管理,教师就应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中,搏击风浪,破旧立新,实现突破,以促进学生的真正成长,开创职业教育的新篇章。

作者:李景富 单位:山东省无棣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六篇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受到激励、鼓舞和指导,体验平等、民主、尊重、友善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中职教师同时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能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把备课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上,放在学生问题探究的需求、思考能力的提高上;把导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试重点放在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上。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维度互动教学方法

1.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教师在内容选择与组织上要体现“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材重、难点进行集中讲解,通过设置小组讨论、情景表演、演讲等环节,把技能训练和知识讲解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做中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

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发基于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医院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环节或场景来设计教学内容,按职业需求和实际应用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目标统领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职业场景模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课后开展实践项目,从而缩短了学校与职场的差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另外,也能带动学生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

3.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

如今的中职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差,知识面较窄,迁移能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健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而难以理解所学内容,使得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并且学生也体会不到礼貌礼仪、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等的重要性。因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和综合素质是帮助其突破学习障碍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搭建支架、头脑风暴等活动使学生发挥主动性,通过课外阅读获取信息,掌握阅读策略,体会学习的快乐。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现状,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空的容器”,而要认可和尊重学生,把学习资源整合后交给学生,把大量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心理需求,从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到完全自主,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做手工、演情景剧、讨论、辩论、竞赛等)的形式解决学生实践量不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负责,互相支持、信任、帮助、配合,相互沟通,解决问题,可加强学生间的交往,增强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交技能和民主价值观,而这些素质终身受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学模式改革以角色转化为起点,以创新为核心,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主体地位。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进多种现代教学手段

1.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使原来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选定一些内容,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背景知识,组织内容,独立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讲解。

2.建立教学网站,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建立教学网站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借助教学网站这个平台展示相关教学课件、典型教案、课外习题等,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链接(如背景知识搜集、文化视点、在线医学词典、影视作品、英语歌曲、名人演讲等)。此外,网上师生互动平台方便师生交流和在线答疑。可见,网络资源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料,充实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

3.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纸质媒体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图书、报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帮助其构建知识结构,调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思考和体验,并有意识地组织一系列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搜集阅读资料、简要报道国内外重要新闻、办学习报、组织专题讨论、开展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辩论、表达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的调研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四、改革传统评价方法,构建多元评估体系

1.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

质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以及在具体情景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方法有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及成长记录等,还可采用辩论、表演、手工制作、写作等方式进行。

2.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等方式进行,更适合评价学生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它注重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改进教学,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改进管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师和学生共同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制作评估表,由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课上表现和课外活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并依此调整教学方法;学生能主动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体验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学生互相督促,共同体验学习乐趣。

五、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加强了师生互动,在教学内容设计有不同预期目标的任务,能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并在查找资料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又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师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自己首先要学在先、练在先、做在先。教师除了具备教授、讲解等技能,还要掌握设计、组织、参与、点评、监控等综合技能。因此,教育教学改革能促使教师积极地、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成长为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3.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新的教学模式适应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职学校建设特色精品课程和优秀的教学团队,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实力,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钱磊 单位:甘肃省卫生学校

第七篇

一、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期待赋予职业教育新的任务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以就业为导向”,保证学生成功就业,并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等社会服务,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新提法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内涵

发展职业教育一直是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十七大报告从优化教育结构的角度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十七大报告提法相比,“大力发展”转变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这一全新提法为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何谓“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提出,“现代职业教育”必须达到三个总体要求,即让人民满意,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准。“现代职业教育”同时还具备三个总体特征,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二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三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真正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要求。总之,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必将使中职教育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中职教育大有可为。但是,由于受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政府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学校教学设备不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当前中职教育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尤其是中职学生的发展现状,让中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中职生的现状与学生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作为中职教师,必须客观面对中职生的现状,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中职生的现状分析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他们心智还不成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表现在:心理两极分化较为突出,要么自暴自弃,要么自我膨胀;自尊心强,但情绪偏激,爱冲动,易叛逆;好奇心强,但是非辨别能力差。他们普遍缺乏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意志力薄弱,怕苦、怕累、怕受挫。在学习方面,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学生连最基本的初中知识都没掌握好。这一群体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较差。在日常行为方面,他们自控能力较差,纪律观念淡薄,我行我素,思想懒散,不思进取,好逸恶劳。部分学生言谈举止不文明,甚至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如,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沉溺网游。由于中职生心理素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方面的“三差”,导致中职教育常常出现“三难”,即学生难于沟通、难于管理、难于就业。造成中职生“三差”、“三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社会因素看,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或学生往往对职业教育持消极态度,走进中职学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市场经济带来的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负面效应,以及充斥网络的凶杀暴力、黄色暴露等不良诱惑,也是造成中职生理想缺失、行为失范的社会原因。其次,从家庭因素看,中职生多数来自社会中下阶层的家庭,他们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拥有量方面均处于相对弱势,留守儿童、问题家庭较多,部分家庭不完整或父母亲感情上的不重视,教育方法的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等,造成中职生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缺失。第三,从学校因素看,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唯分数论”、“教师中心论”等落后观念在中职学校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脱离。加之政府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教学设备缺乏,“书本上种田”、“黑板上开机器”,空洞说教、照本宣科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中职教师的学生观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引导出路。作为中职教师,我们不妨转变一下观念,换一个角度看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价学生。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第一,树立“学生主体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树立“学生主体观”,将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转变过去“教师中心论”的思想,从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需求出发,努力做好“四者”,即学生思想的启发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行为的校正者、学生心灵的感化者。具体来说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关爱学生。中职教师要有“大爱”精神,真正做到“以父母之心,兄长之情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次,要平等对待学生。中职教师要树立民主师生观,能够“俯下身”来与学生交往,真诚与学生交朋友。适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困惑,尽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难题。第三,要学会赏识学生。中职教师要能“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要善于发现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第二,树立“全面发展观”。教育部宁波师资培训中心主任、职业教育专家任君庆教授提出,职业教育不只是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工人,而且要具有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能够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幸福生活,并且具有批判、反思、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作为中职教师,应将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全面发展观”。当前,中职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部分中职学校片面强调办学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追求职业教育的“短、平、快”和利益最大化,将“职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职业培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中职教师往往只“教书”不“育人”,只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良好品行的培养。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会学生掌握精湛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在教会学生做一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社会人”的前提下,使之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并且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第三,树立“全员育人观”。中职生“三差”、“三难”的现状为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付出加倍的努力。中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职生的教育管理绝非仅仅是部分班主任、学工干部的事。因此,作为中职教师,应树立“全员育人观”,汇聚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全体教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进而成才成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中职教师心理调适的策略

当前,由于社会期望过高、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等原因,中职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它不仅损害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品质和发展。

(一)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主要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环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败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情绪倦怠。时常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遇事易躁易累等。第二,工作冷漠。对教育工作热情消失,工作动力不足,对学生缺少了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等。第三,低成就感。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没有意义,经常体验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等等。

(二)克服职业倦怠心理调适的策略

1.练就正向思维习惯,学会快乐地生活:正向思维源自于积极心理学,简单地说,正向思维指的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挫折或者挑战时,不要被负面情绪所左右,不要责怪自己、抱怨他人;要正面迎接挑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职教师应养成正向思维的习惯,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并以此去影响学生。

2.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中职教师应自觉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经常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体会不良情绪可能带给他人的感受,自觉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正确了解压力,尽量减少压力源:适度的压力有益身心健康,并产生强大的工作和生活动力,而过度的压力则会损害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和幸福感。中职教师面临着来自社会、工作、家庭及自身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应适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尽量减少压力源。

4.学会建设性地宣泄、排解不良情绪:焦虑、烦闷、忧郁等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一旦触发即可酿成大难。中职教师应学会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合理地宣泄、排解不良情绪。比如:向朋友倾诉、适度运动、欣赏音乐、充足睡眠、写作、出游等等。

5.学会自我激励,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是一个清苦的职业,但光荣而神圣。中职教师要适时调整自我期望值,学会悦纳自我,善于从生活中多方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学会体验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和成功,享受工作着的幸福。

6.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广泛的兴趣: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中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适时充电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心理弹性,形成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还要调控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给自己留下一定的活动空间发展兴趣爱好,如旅游、绘画、书法、唱歌、跳舞等,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进而缓解压力,消除职业倦怠。

7.积极寻求组织和社会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预防与减缓职业倦怠的一个有效手段。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是一个人的配偶及家庭成员、亲属,其次为朋友、同事及社会组织。中职教师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遭遇困境时,积极寻求组织和社会系统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李有斌 熊正柱 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