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统编语文教材知识整合思考

中学统编语文教材知识整合思考

摘要:中学统编语文教材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建构,达到整体教学的目的。知识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顺序性迁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但当前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存在着语文知识集装箱组合与机械化拼接、教师全盘讲解、学生的迁移能力受限等问题。因此,教师在目标设定时需要聚焦核心,以点带面,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筛选,有效联结,在具体执教时整体把握,前后勾连,结合实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统编教材;知识整合;单元整体

教学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新时代的发展,我国于2019年实现了语文统编教材在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对未来人才与建设者的前瞻思考和实际需求[1]。统编语文教材比以往的分编教材在编排方式上更加注重系统性与整体性;编排理念和特点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整合。

一、统编语文教材中知识整合的体现

知识整合指教师对相关、相类似的知识进行归类排序,并通过技能训练使之转化为关键能力与核心品质。语文知识整合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语文学科的内部知识整合;二是跨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外部知识整合;三是基于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的技能训练组合。以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必修课上册中的单元为例,在第七单元自然情怀的学习任务中,有一项是选取了文中的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与场景,制作小视频。此项任务是电影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的结合,即跨越学科的知识整合,也是结合具体情境的与技能训练结合的知识整合。统编语文教材实施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每单元中的所有选文都有着同一个人文主题,所有本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都要基于这个单元大情境下展开教学。且语文要素被筛选与排列组合,将各语文知识线性地分配细化到每一个单元中。教师需在这一特定的单元主题下,将本单元课文中的知识进行筛选与排列组合,实行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而这一知识框架就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任一单元都包含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语文知识,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这四种语文基本素养进行整合。在统编语文教材中,知识整合还体现在新的阅读理念中,如初中“1+X”阅读与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思想中,统编教材改变了以往单篇阅读的教学理念。一个课题下有时不止有一篇课文,多则四篇,需要融会贯通,整合多篇选文的知识进行群文阅读。统编教材也增加了自读篇目的数量,有效串联起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教师需要通过教读定篇与例文,讲授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自读篇目留给学生通过知识迁移与运用来进行文本解读。语文知识整合还体现在新课标提出来的新概念“学习任务群”上。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下,凝练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个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与活动,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中就已提出了“整合”的观念,在具体的任务群中也可以看到对知识整合的重视。以“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为例,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的目的来看,此任务群打破了不同文体间的障碍,也打破了读与写间的障碍。对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知识进行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研讨、读写结合等具体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多方位的素养提升。

二、统编语文教材中知识整合的价值取向

整体性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对知识点进行框架设计与整合统筹,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顺序性迁移,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利于知识的顺序迁移

课程知识的顺序性迁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习得的知识技能正向地运用到另一新的环境中去。教师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时对各单元进行知识整合,有利于学生将精读课所学知识内部联动迁移到其他自读文本中去,甚至可以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第一单元,教师通过精讲《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赏析,学生在自主赏析第二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歌时,就会下意识地将第一课学习到的诗歌赏析的方法运用到后面几则诗歌的鉴赏中去,这也就构成了知识的内部联动迁移。宏观地从整个学段的教材来看,除了同一单元中选文与选文间存在知识整合的可行性,单元与单元之间也存在着知识整合的契合点。在统编语文高中必修上中有三个文学阅读与写作单元,虽然这三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不同,但在语文知识方面具有联动性,同属于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创作单元,也都有讲到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情感主旨等的赏析方法,而三个单元的赏析知识呈递进的关系,后面的单元也在不断地回顾以往学过的语文知识。因此,需将整本书甚至学段进行一个大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起一个又一个的小框架,最后整合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框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统编教材开创性地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主线”[2]。统编语文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各语文知识点的训练被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导语与学习任务都是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提示,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完成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统编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编排都观照了听、说、读、写的知识整合,也同时观照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也就对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任一选文都有四大核心素养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挖掘出文本中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方面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依托于文本,将四大核心素养下的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统编语文教材教学实施知识整合的现实困境

当前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中进行知识整合时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使得统编语文教材的优势特点未能体现出来,知识整合的价值也就未能充分体现。

1.语文知识集装箱组合,教师全盘托出

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能够整合单元知识,真正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以往单篇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每一篇文本都有很多知识点可利用,所以部分语文教师总有将文本利益最大化的想法,使得课堂容量被无限扩充、拓展,打破了原本统编教材中知识整合的逻辑,违背了统编教材整体教学的理念与特点。同时,统编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总数比旧教材增了很多,教师针对每单元每篇课文中的语文知识集装箱式组合拼接到一起,全盘托出,向学生进行全面讲解,虽然讲解的知识点多且细,对学生的掌握有一定帮助,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课程进度减慢,教学结构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学生也就不能系统地接受学习。

2.语文知识机械化拼接,学生迁移受限

从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师在语文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机械化、简单化拼接等问题。教师不能让学生深刻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在拿到新教材时没有完全抛弃旧的单篇教学的理念,没有树立起整体教学的理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未能厘清各个单元或整本书与前后语文知识的关系,未能构建起本单元或整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都是片段式教学,最终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机械化地拼接到自己的学习框架中。在这样机械化拼接的学习情况下,学生缺乏知识串联与框架建构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正向迁移并解决相关复杂问题的能力。

3.语文知识静态传授,知识不能有效转化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根据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部分教师仍存在实践性缺失的问题。教师忽略了知识整合需要将静态的知识与具体的实践进行整合;忽略了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要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完成知识整合;未能将语文知识与真实的情境整合,而是单纯就教材讲知识;在课堂上讲授了语文知识概念后,通过相关的习题进行巩固练习,这样的教学仅仅停留在静态的传授,知识并不能有效转化。

四、统编语文教材教学实施知识整合的实践策略

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整合并不是对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简单拼凑,而是一种知识再造的过程。要在注重层次分明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及时处理过时的、无用的知识,吸收、内化新的知识,最终构建起核心知识体系。

1.聚焦核心,以点带面

聚焦核心,以点带面是进行语文知识整合的一个基本要求。如今,统编语文教材倡导“一课一得”的核心理念,温儒敏先生认为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内容目标更清晰,教学要点明确,备课时应当抓住“干货”(单元语文要素),做到“一课一得”[3]。语文学科的高度综合性决定了语文知识的重复性与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应着眼于语文核心素养,为每一课每一个单元围绕核心素养确定一个核心目标,从而聚焦核心,以点带面,实现放射性涵括所有知识点。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需要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统筹与安排。

2.适当筛选,有效联结

教师在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借鉴结构主义哲学的思维来进行设计。语文教科书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整体,教师需要从这个庞大复杂的整体中对各语文知识点进行筛选,选择恰当合理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单元教学目标框架。在这样的目标框架下,学生也更能自主建构起知识框架,迁移到相关联的问题情境中去。语文教师在对一篇文本进行解读的时候,要有的放矢,优化文本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知识的多维联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系统之下,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选择、分类、重组,在重组再加工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系统性,使知识点的呈现更加具体、丰富、明晰。

3.整体把握,前后勾连

整体把握、前后勾连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首要要求。“整体性、综合性”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教材的编者在采选选文时也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因此教材中文本与文本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是前后关联,递进上升的。因而,教师需要遵循教材编者的意图与理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体化地布局,从单元甚至整本书进行整体把握,前后关照,将前面教读内容与后面自学内容相连接,在学习新文本的时候温习以往所学内容。这也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与应用。

4.结合实践,实现转化

根据建构主义观念,知识应该在实践中建构起来的,因此,语文知识的整合不能仅停留在静态传授,而是要以技能的训练进行组合,实现语文知识的活化与动态整合。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完成学习,教师也需要将语文知识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整合,并完成书本知识到语言情境中实践的转化。同时,教师需要注重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王欣禹 刘光成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