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思考(9篇)

中学语文教学思考(9篇)

第一篇:中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提升策略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只有找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制定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完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对中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中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导致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大大降低,且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所以,必须在明确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要转变当前落后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主体,从根本上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1]。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当中,还存在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对于当前的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虽然能够从三大标准维度上明确教学目标,但却没有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调整和整合教学目标[2]。第二,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完善。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注重课本知识教学,却没有拓展学生的课外相关知识,无法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最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合理。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受授课制度的影响,教师只会选择满堂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无法凸显出学生的核心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受教学人文性的影响,课堂过于开放,学生过于活跃,特别是在那些展示课堂上,过度凸显学生的核心主体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不到实质性知识。第四,教学反思反馈工作落实不彻底。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学反思工作比较重要,通过加强教学反思,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但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来提升学生成绩,导致教师教学反思工作落实不到位,反思工作都落实不好,后期教学反馈工作也无法有效落实[3]。

二、中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提升策略

(一)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必须首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只有保证教师德才兼备,才能保证学生学到足够完善的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良好引导。所以,必须加大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教师责任感,从根本上促进中学语文教育理念的良好实施。因此,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4]。

(二)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针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必须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运用小组学习方法,通过问题创设的方式让小组进行沟通,加强对相关文章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针对文章提出相关问题,由小组成员发表各自观点,为学生深入思考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优势。比如情境创设法,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更多的教学视频,直观地呈现出语文文章中的相关画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增加学生课堂表演的机会,保证学生相关知识掌握牢固[5]。

(三)加强课后教学反思和评价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师还必须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工作,对课堂教学情况加以评价,明确不足之处,从而进行完善。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从各个教学环节入手,深入反思和及时反馈,还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制定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也要加强课后知识点总结,明确学习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和学习体会加以归纳,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后期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6]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传统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当作核心主体人员,大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目标[7]。

作者:马晓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才轩.当前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才智,2014(11).

[2]倪琴兰.中学语文小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9).

[3]熊云.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素质提升策略[J].江西教育,2013(12).

[4]陈瑜.对症下药系统促成—初中口语交际训练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3).

[5]曾志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5).

[6]付银花.浅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J].速读(下旬),2014(3).

[7]秦重军.“中学语文3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

新课标改革要求下,对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原则是:让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文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继而能够生活化的教育教学,让学生不仅仅是活在象牙塔之内,而是能够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中学语文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生活回归

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不仅仅关系到中学生所处阶段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还关系到中学生走向高中以及大学阶段的综合素质[1]。语文作为我国母语文化的主要传播教材,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培养综合素质强以及鉴赏能力高的中学生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需要严格把握好语文的教学实质。在搞清楚语文教学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就能够准确掌握好学生的整体语文的教学进度以及目标。因此,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研究分析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向生活回归,以期能够为广大中学语文教育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1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现状以及教学问题的实质

1.1教材的统一性以及规定性过强,缺乏一定的选择性以及灵活性导致难以满足中学生的多元化要求:

就现阶段的教材内容来看,大多数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与现实生活实际不符合,因此极大的忽视了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脚步,上述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方式比较被动,对待语文知识的态度也比较不充实,造成了情感方面的障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于课程上不上无所谓,上课听不听也无所谓,反正与自己的现实生活不相关,所以会造成在上语文课时做别的科目的作业或者练习。

1.2语文的综合素质能力普遍偏低,与此同时还拒绝阅读其他优秀的文章:

在进行语文写作时,部分学生为了凑字数会随便在杂志上或者课外文摘中摘抄一些词句,让整篇文章看起来比较充实,而所写的相关内容都比较空洞,没有具体实际例子,因此写出来的相关文章普遍存在结构混乱、语句不通以及胡编乱造等情况[2]。从上述角度来看,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没有达到相关要求。

1.3练习题质量不够高,学生不堪重负:

对语文练习题的选择主要以以下三个方面为原则:其一,思维需要适度开放;其二,富含比较高的知识含量;其三,厚重的文化内涵。思维需要适度开放主要指的是不要一味给学生布置比较死的论题,而是应该提供充分的思维想象平台让学生自由的创作;富含比较高的知识含量主要指的是在布置相关习题时尽量避免重复,把所学的知识点概括进去;厚重的文化内涵主要指的是布置的相关来向你提需要逐渐向厚重的文化知识以及生活实际的色彩靠近,精挑细选相关题目。

1.4语文教学问题的实质:

语文教学问题的实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学生的主要需求是什么;其二,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内容是什么;其三,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能够交给学生的又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学生的主要需求是什么才能够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不同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特点来保证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主要需求,继而做好教材内容的设计与规划,针对学生不了解的地方进行着重讲解。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类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两种。教育就是讲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者互相结合起来,希望能够让学生在两种生活之间自由的伸展,提高其综合素质[3]。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教材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继而能够给中学生更实际的讲解与生活体验。但是,我国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基本上没有反映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作品,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补充。

2向生活回归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2.1树立生活化的意识:

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好生活化的意识,主动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挂钩,设计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目标,而是要将所教育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中学语文教师只有树立了强烈的生活化意识才能够让每一节课都被学生所主动积极的接受,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是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展开的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中学语文作为我国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可以在生活中不受时间、地点以及环境的限制而渗透到中学生的生活中。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也应该积极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利用好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学习。

2.2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相关原则:

在课文的教育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以及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而应该告诉学生什么东西为什么能用这样的修辞手法,为什么不运用另外一种修辞手法,分析两种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另外一方面,需要教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下以及不同的情感表达中应用不一样的表达方法,将实践出真知的原则贯彻到底。中学语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遵照“浓缩就是精华”的原则把不必要讲的内容忽略掉,对生活中的热点进行着重讨论,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关注热点以及时事的行为习惯。在写作的教育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向生活化的目标看齐,从细节处发现生活的真谛。

3结束语

中学语文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知识性比较强;其二,实践性比较强。针对中学语文的主要特点,对中学语文的相关教育教学不仅仅要深度的体现在课堂中,还需要结合相关生活实际将中学语文内的所学知识向社会生活延伸。

作者:曾涛 单位:江西革命老区会昌珠兰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乾坤.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5(9):21-21

[2]李锦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96-197

[3]王瑞雪.关于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1(1):151-151

第三篇:中学语文作业设计问题与对策

摘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重要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其学习效果进行准确评估,而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则可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文章通过调查问卷总结初中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分析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包括提高作业设计的探究性、实践性、针对性等。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轻负、高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调查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分析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可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初中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包括以下几种:一类是调查访谈类作业。通过调查访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对生活现象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发现实际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类是体验探究类作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喜欢探究性、开放性作业,通过查找资料开阔自己的眼界。还有一类是益智趣味类作业。这类作业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锻炼了脑力、巩固了知识,又减轻了学习负担等。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课堂教学影响,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很多语文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仅是通过作业约束学生们的课后时间,或者填鸭式地让学生通过重复的作业练习掌握课堂知识,这种语文作业不仅乏味无趣,而且失去了其原本的存在价值。

(2)忽略学生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却往往忽略了作业的趣味性,向学生布置抄写等枯燥的作业内容,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强。

(3)作业量过大。

一些老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布置作业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有效的语文作业需要老师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作业的难度适中,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但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包括了太多的重复性内容,未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目标布置作业,降低了语文作业的实际价值。语文作业课外多于课内、书面多于实践、记忆多于理解,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感,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提高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其有效性:

(1)提高作业的探究性。

新课标提出了学生个体差异的观点,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因此初中语文作业也要向着探究性的方向发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将自身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学习《鸿门宴》一文时,笔者就设计了“从历史人物语言看历史发展”的作业,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探究过程中,老师需向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空间及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想象。

(2)提高作业的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语文就要侧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知识中包含了许多社会生活知识,因此设计实践性作业,则可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语文老师要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构建一个开放、动态的语文教育体系,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展语文的外延,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其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及表达,拉近文字与情感的距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学习《我与地坛》一文后,学生所能感受到的是作者所表达的母亲深沉、内敛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之处。笔者针对这篇文章设计的作业就是:回家之后每人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件事,然后将这件事记录下来。这种实践性作业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

(3)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做到因材施教,语文作业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提高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知识水平设计不同的作业。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可有意识地提升其知识积累;一些学生成绩中等,则可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相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要补充其不足之处,提高作业设计的灵活性。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笔者就设计以下作业:①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背诵出来;②尝试写出生活中你遇到的难忘的背影;③写一篇课文的读后感。三项作业难度有所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这种灵活的、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体现出显著的实效性。

作者:赵圆圆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第四篇:新课程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

摘要:

诗歌教学中,要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注重积累、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通过驱遣想象、大胆进行联想、教学生品味语言,培养想象与联想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语文;诗歌教学;诵读;想象;联想;感悟;品味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诗歌,既有旧体诗,也有新体诗。不论是何种诗歌,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概括;想象丰富,感情炽烈,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声韵和谐,富于节奏感,具有音乐美;形式整齐,或大体整齐。在诗歌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品味和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代强调“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有别于其他的文学形式,许多东西都是只能用心去体会。只有在对诗歌的阅读中慢慢体会,才能对其所表达的含义进行深刻的理解。

(1)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诗意朗读。

诗歌的语言比较凝练,诗歌的内容也充满诗意,是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达,是诗人内心声音的体现。诗歌在创作中通常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朗读课文的情感基调,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并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情景,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对诗人的内心情感用心去进行感受,把诗人的情感用朗诵表达出来。在进行诗歌朗诵时,一定要情感充沛,字正腔圆。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读出诗歌的感情呢?我的方法是准备一台录音机和跟教材配套的磁带———配乐朗读。阅读时,同学们在音乐背景的引领下,身不由己地走进诗歌中,在乐曲和诗歌的融合中感悟,进而声情并茂地进行阅读。例如,教授《,你在哪里》时,先引导学生谈谈对的了解,再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抒发人民对怀念之情的诗。然后,播放配乐朗诵《,你在哪里》让学生聆听、体会,并注意这首诗的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的美感,感受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读出深沉的哀思,如潮的激情。

(2)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学生不可能拿到一首诗就能迅速地有感情地读出来,要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出诗歌的大意,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学习《,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民对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在跟读录音时,尽可能在具体生动的朗读情境中快速感悟出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朗读的规律,进而通过反复大胆的训练,模仿掌握朗读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境,以及亿万人民无限怀念总理的深切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把对总理深沉的哀思、如潮的激情读出来。久而久之,他们也能将这些朗读技巧驾轻就熟地进行运用。

二、培养想象与联想的思维能力

(1)驱遣想象,进入诗人创造的“意境”。

想象是一个人思维的拓展,想象的空间无边无际,诗歌中的想象能让文字描写更加鲜活生动“,意境”无限。诗人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通过诗歌的意象传神地进行表达。因此,学生在对诗歌进行朗诵时,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中自由飞翔。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非常凝练含蓄,常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关键词语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对诗的分析。当然,想象要适当点拨,以免偏题。

(2)大胆进行联想,对诗人的心声进行感悟。

倘若没有感情的投入,就不会有诗歌作品的诞生。诗人总是在诗歌中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又是含蓄而微妙的。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自我形象,触摸诗人的心灵,并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就是诗人自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读懂诗人。例如,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同学们通过联想,让自己进入到作者所描写的夜景之中,这样就更容易感悟作者的心声了。

(3)教学生品味语言,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诵读诗歌,一定要对诗歌的韵味进行仔细的品味。诗歌一般言简意赅,情感丰富,诗歌就像一首经典老歌,越品味越有味道。比如,诗人贾岛所写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作者在写作时反复揣摩,留下了典故“推敲”。一个“敲”字,让读者对诗歌的意境流连忘返。

三、诗歌教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很多诗歌是对社会生活、自然风光的描述,通过诗歌,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自然美;通过诗歌,可以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诗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眼界放宽。审美教育与开发智力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诗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教育,并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学生从感知美的内涵到探究美的表达方式,到动口或下笔去创造美,不但可以养成形象思维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与想象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对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进行运用。要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的诗歌素养进一步丰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郝云云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焕焕.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2]张琴.中学诗歌鉴赏细读方法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

第五篇: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理性思考

【摘要】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文章主要围绕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阐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和特点,并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理性思考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贯穿于整个中学时期,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写作教学,不断地研究并探讨切实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和特点

1.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功底更加深厚,能够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有所用,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内涵和要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特点

综合性和实践性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两大基本特点。要想更好地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要掌握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特点,根据其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首先,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综合性,写作包含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写作涉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个人的思考习惯,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久地努力学习和锻炼。其次,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实践性,写作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并且高于现实生活。写作其实就是写作者组织语言文字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展现出来,并将写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其中。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让学生到实践中去,细心观察生活并积累写作素材和经验,一步一步地提高写作能力。

二、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因而严重制约了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阻碍了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写作教学目的单一

单一的教学目的严重阻碍了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过于看重分数,将写作教学的重心放在高分作文的研究和探讨上,重在让学生掌握高分作文的规范和模式,流于形式化,而忽略了写作的内容和技巧,严重地抹杀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2.缺乏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使语文写作变得枯燥乏味。写作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目前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严重脱离了实际生活,学生不仅对语文写作没有兴趣,也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写起作文来难以下笔,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语文写作教学的开展。

三、改进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具体措施

1.从易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写作教学要坚持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写作的信心,不会一开始就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写作学习的兴趣。

2.积极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素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而来的,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积累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丰富写作的内容。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多看、多写、多思考,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基础及前提。

3.创新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完善作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批阅分数,还必须要对学生的作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修改和完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学习及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在传统写作教学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积极探讨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作者:周艳芬 单位:宁夏平罗县回民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耿红卫,张丽娟.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14):113-115.

[2]张春霞.试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2013,8(14):180-181.

[3]管婷.影视资源渗透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11(16):157-158.

[4]王永芝.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4,36(25):172-173.

[5]应雪盈.海南省农村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2014,6(18):168-170.

第六篇:中学语文情景化教学应用

摘要:

情景化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情景化教学的重要性,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有效应用情景化教学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

情景化教学;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提高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取向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科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分析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有效应用情景化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主要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内容主要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在落后的教学观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但是,这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只有教师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式不合理。

语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语文学习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实际情况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较低。灌输式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学习,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教材知识,即使掌握了做题的方法,也没有深入理解题目的内涵。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改进教学方式。

(三)创设情景形式化。

情景化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形式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创设的情境与课本内容的关联性低;情景脱离生活实际;情景缺乏感染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1]。情境的创设应该随着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而改变,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情景化教学理念。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将情景化教学有效地落实到中学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进行情景化教学的设计,避免情景化教学流于形式。其次,响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号召,将培养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步骤。最后,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对课本知识进行外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例如,学习《五柳先生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与作者陶渊明有关的小故事,以视频和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总结小故事的寓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拓展了课本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本知识。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能否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会引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抵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情景化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兴趣特点,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首先,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部分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出师表》时,学生不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背诵很吃力,会产生负面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同时带领学生解读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2]。最后,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不歧视、不放任,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采取鼓励策略,引导其树立自信心。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积极的关系,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情景化教学中。

(三)科学创设情境。

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是初中语文情景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进行情景化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课本内容创设情境。例如,学习《智取生辰纲》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而对于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事迹的兴趣不浓厚,因此,教师可以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播放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电视剧。其次,创设的情境要联系实际。情景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若创设的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则会大大削弱情景化教学的效果[3]。例如,学习《故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事先调查各个学生的户籍所在地,收集各个学生的家乡的图片,再将作者所描述的故乡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思念家乡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最后,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情景化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以课本为根据,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情景化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工具不仅能够展示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还能够与网络进行连接,及时搜索各种信息。教师要求掌握多媒体的操作技术,在课堂上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情景化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设合理、科学的情境,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情景化教学的作用。

作者:刘彦玲 单位:吉林市龙潭区缸窑中学

参考文献:

[1]孟祥桃.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6):121-122.

[2]李梅.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4):178-179.

[3]杨柳.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J].语文学刊,2012,(22):76,120.

第七篇: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快乐的学习、自由的遨游,通过语文学习认识世界、感悟生活。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如果一堂语文课仅仅通过课本指导学生,那么在课堂学习当中,一定会有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或者是出现精力涣散的问题。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将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学生《济南的春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前查找一些关于济南春天的代表性图片。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提出“你眼中的春天有什么特点呢?”“你喜欢春天吗?”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播放济南春天的美景。很多学生都没有见到过济南春天的样子,也没有去过济南,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展现济南春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快乐的学习、自由的遨游,通过语文学习认识世界、感悟生活。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如果一堂语文课仅仅通过课本指导学生,那么在课堂学习当中,一定会有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或者是出现精力涣散的问题。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将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学生《济南的春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前查找一些关于济南春天的代表性图片。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提出“你眼中的春天有什么特点呢?”“你喜欢春天吗?”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播放济南春天的美景。很多学生都没有见到过济南春天的样子,也没有去过济南,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展现济南春天的美景,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对济南的春天产生一定的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我们一同走入《济南的春天》,去感受老舍先生眼中《济南的春天》”等话语,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三、采用主题教学模式

主题式教学模式即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题式构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一定的语文思维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产生更多的见解。例如,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教师可以“鲁迅”为主题,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式学习。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性主题研究。比如,有的小组可以《孔乙己》为研究主题,在小组合作模式下,一位学生负责查找相关资料,一位学生负责查找文章写作背景等等。在分工合作下,快速掌握文章主题及情感。文学即为“人”学,是人性之学。学生主题思考时,也是学生深入认识文学作品的时刻,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丰富多样的人文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活动参与的过程当中,形成一定的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例如,在《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等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维引导,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学生自主交流和学习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内容及中心主旨分析,存在不同看法的学生可以进行反驳和辩论。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应用,需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通过“这个想法非常有创意”、“你们真厉害”等语言,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因素的价值,教师切勿维持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在中学生心里,玩仍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生喜欢玩,教师可以结合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游戏完美融合,真正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文言文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较差,学习兴趣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五柳先生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中的生字、生词或者是语句进行含义竞猜。比如提出“不慕荣利”“造饮辄尽”等词汇,让学生进行拼写,答对的学生可以获得1分,首先答对3分的学生为优胜学生,可以得到“自由活动”的奖励等等。在课文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组织学生参与填词或者是填字的游戏,比如可以播放“亲旧知其如此,或____而招之”等语句,组织学生以教室中的“排”为基准,进行小组竞答,座位是一排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优胜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等等。在游戏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能力,同时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总之,结合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兴趣成为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领路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牛传福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第八篇:中学语文教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

【内容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调整心态、保持最佳的语文学习动机,顺利、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关键词】

学习动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因。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学生学习行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受语文学习动机制约。一般说来,学习积极和学习动机的性质一致。如果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饱满而持久的学习热情,能够吸收、借鉴成功者的经验教训,喜爱读书、自觉练笔、主动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注意语文知识和语文修养的积累,积极参与文艺活动,正常情况下,语文学习动机越强烈,语文水平提高得越快。但同时要避免动机过强,因为动机过强,学习者内心会因能力暂不够、语文基础薄弱等原因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使得注意和知觉的范围变窄,并限制正常的语文学习活动,降低学习效率。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调整心态、保持最佳的语文学习动机,顺利、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一、创造良好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氛围

学习动机本身是一个集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在现实生活中,引发的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学校、家庭、社会是外部因素的主要构成。学校的生态环境、学风建设、学校管理等都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因此,学校要狠抓校风管理,搞好校风建设。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但要求在硬件设施上,而且要在软件上狠下功夫。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美丽、典雅、舒适的学习生活场所,别一方面要围绕着学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严格把握好每层工作的开展。

二、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语文教学不能仅满足于教材的消化吸收,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挖掘课文的精华,并能补充必要的科普知识,讲一些有意义的故事,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潭活水。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为学法服务,对于语文而言,不论是教学还是学法都不可以进入模式化的死胡同,要使语文课具有生机和魅力,就应该把握学生心理,针对不同文体、内容,采用相应的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读说明文时,在了解文体常识后,可进行实物、实地观察,然后编写产品说明书和广告词,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学习各类文章的兴趣动机,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热闹。

3.教学气氛民主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美国的一位教授在《情感》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智商仅占20%,而情商却占80%,由此可见,在情感领域的教育和培养有助于学习动机的培养。以“学”为中心任务的课堂教学提倡民主合作、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自觉感提高,乐于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对人的影响,民主的课堂气氛能促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喜爱语文学科。

三、课外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语文课外活动中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均可以不同规格进行个人或团体之间的竞赛。团体竞赛活动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教师应注意尽量使团体中的所有成员发挥作用,才能激发并维持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由个人竞赛带来的嫉妒心理和自卑感,因为这种情绪往往会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削弱学习的动机。在课外语文活动中还应提倡自我竞赛,树立自我超越意识,在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上不断提高,例如,开展制作小报比赛、摘录比赛、自编课本剧比赛等等。

四、运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当的评价即适当的表扬与批评能激发人的斗志,激起人们勇往直前的意识。一般而言,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有助于促进学习,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感的维持,是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应注意两点:第一,评价必须客观、公平、及时。若评价不公会使评价产生相反的结果。第二,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性格特征。对自信心差的学生更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于过于自信的学生则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不足。

作者:曾春霞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

参考文献

[1]谷睿.加强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

[2]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

[3]王利华.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2).

第九篇:高效中学语文教学早读课构建

语文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早读课是否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然而中学早读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应从四个方面提升早读课的效率。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康德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同样,没有明确目标的语文早读课,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因此,在高中语文早读课之前,教师必须制定明确、科学、具体、可实施、易操作的语文早读目标。教师在早读开始时,就应该通过板书或者PPT的形式,给学生以明确的早读目标。

1.早读的内容

教师不仅要使早读内容科学化、具体化,还要使其系统化。在制定早读目标时,教师要结合手头的早读材料,并根据早读材料的类别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早读目标,力求科学化;在板书或投影早读目标时,要具体到早读材料的某一页甚至是某一条,力求具体化;此外,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临时任务、短期目标、长远目标来安排早读内容,力求系统化,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2.早读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早读内容,明确哪些内容是要求泛读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熟读领悟的,哪些内容是要求背诵默写的。其次,早读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情,不宜定得太低,让学生丧失早读的激情;也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成功感。

二、形式多样,点燃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在传统语文早读课中,长时间单调的朗读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倦情绪。而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可以点燃学生朗读的激情。

1.站读

早读课时,尤其是早读课刚开始时,总会有部分学生坐在那里或精神不济,或注意力不集中,或开小差。如果站着,双手捧书,那再去做其他事情的机会就大大减少,而且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集体站读,也可以个别站读,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站读的时间都不宜太长,否则过犹不及,给学生带来疲倦感,反而不利于早读效果的提升。

2.教师范读

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在教师范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训练。最重要的是,教师范读还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

3.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因为唯有深入阅读,才能进一步理解文本,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而早读课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容易点燃学生朗读的激情,让学生读得开心、有效,读出语文好成绩。

三、方法指导,事半功倍

对于早读课,只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学生才能在记忆的黄金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早读效果。比如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经常有学生辨不清究竟是“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不见长江滚滚来”。只要学生能够理解这句诗描写的是杜甫登上高处眺望绵延不绝的长江滚滚而来的景象,记住正确的诗句就易如反掌。古诗词往往是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并通过典型画面激发读者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朗诵时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加之明朗的思想,饱满的激情,便会展现出“借景抒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生动形象。如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境雄浑而奇丽,朗诵时,我们要通过或轻或重,或抑或扬,高昂豪迈,迂回缓荡的技巧声声传情,步步入境,从而把诗中那种雄浑的意境、缤纷的形象展示给听众。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果我们能够教给学生科学的朗读技巧,那么,语文早读课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定向检测,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所谓“早读定向检测”,就是要求早读检测的内容与早读目标必须吻合一致,做到有布置必有检查,有目标必有落实,以此促使学生对早读课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早读定向检测作为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可以教师亲查,也可以安排小组长抽查,甚至可以围绕早读目标,制定定向早读检查学案,巩固早读朗读成果,提高早读效率。只有中学语文早读课能有明确的早读目标、异彩纷呈的朗读形式,科学高效的朗读技巧、严谨周密的定向检测,我们才有可能每天为学生提供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早餐。为此,将精彩早读进行到底,势在必行。

作者:于会芹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