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引言

语文,是小学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加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重视,并努力制定科学的改进对策,通过对策的严格落实,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此为出发点,本文试图在系统总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可行的或者可供参考的改进对策,以期帮助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应当更多地偏向于引导者、激发者,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及求知欲。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仍然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授课,而学生很少有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机会,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授课意图进行授课,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教师制定教学策略的时候,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很容易导致教学策略适合教师而不适合学生,进而造成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反感情绪。

2.2教学手段存在单一性、枯燥性的特点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新鲜的事物存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应用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必然会牢牢吸引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存在单一性、枯燥性,教师往往只用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即可完成整个授课环节,非常容易使学生出现反感情绪,可以说,教学手段单一、枯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授课能力的不足,反映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缺乏思考、缺乏创新,这种死板、固化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广泛施行的情况下显然是行不通的。

2.3语文教学没有实现生活化

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最容易让学生接受呢,实践表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熟悉感,从而产生亲近欲和求知欲。但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很多教师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更不用说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了,这一现象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是非常不利的。

3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对策

3.1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是最直接的凸显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的时候,应当多角度考虑,尤其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对于教师所采用的恶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和接纳性,从而找到最佳的、学生最为接受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采用自顾自的教学方式,而应当充分和学生互动,多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没有听懂的时候及时提问。此外,教师应当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本着和学生做朋友的心态进行授课,这样有助于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性地采取更加有效、直接的互动方式。

3.2丰富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丰富与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这是和小学生自设的特性以及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分不开的。应当积极丰富小学语文教学采取的教学手段,做到: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拓宽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教室中配备的多媒体投影仪,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相互之间多沟通、交流,在丰富教学手段方面相互学习,通过丰富和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3让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化,是各科教学中的一个常见的话题,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时,应当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提高小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最好是小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感兴趣的例子,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点内容,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4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每一个学生的母语启蒙教育阶段,也是每个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打基础、筑根基的阶段,因此,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凸显的情况下,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当针对问题,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并不断充实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如此才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学改善当前的现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额尔登托娅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分析

一、兴趣是自学的动力

对小学生来说,自制力还不是很强。支撑他们自学的动力主要是兴趣。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在不断的探究中形成自学能力。

(一)设疑激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质疑是产生兴趣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学习《乌鸦喝水》一文,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教师设疑:除了向瓶子当中投入石块使水位升高的方法,乌鸦能够喝到水,大家想一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使乌鸦喝到水?学生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地表达奇思妙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活了思维,学会了独立思考。再如,学习《狼和小羊》一文,教师提问:课文的最后一句是:狼向小羊扑去。狼扑向小羊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学生们有的说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闪身,狼扑到山下摔伤了;还有的说,狼扑到了羊身后的大石头上,撞得头破血流;还有的说,狼扑向小羊的紧急时刻,忽听一声枪响,狼被隐蔽在树后的猎手击倒了等等。因此,设疑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中形成创新意识。

(二)情景激趣

情景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情景,让学生置身创设的情景,感受语言美、情景美、意境美。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作为阅读背景。采取齐读、分读、指名读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此同时,多媒体视频播放桂林山水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之高峻、水之秀美。最后,让学生根据喜欢的段落发挥想象,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秀丽风貌。通过多媒体情景的创设,营造了唯美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置身优美情境,饶有兴致地阅读、感悟与体味,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增强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自学技能是自学的基础

学生只对学习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自学的技能。自学技能可以通过课堂的学习进行示范指导,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强课外的实践,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一)课堂指导

让学生有效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船长》一文时,一上课教师就跟学生商量:我们学习《船长》这篇课文,需要掌握一些什么呢?有的同学说,要了解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有的同学说,要了解船长做了什么事情,即了解船长的所思所做;还有的同学说掌握课文是如何描写船长这一人物的;有的同学说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船长动作、神态、品德等等。这样,学生们踊跃发言,本课的学习任务也就确定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在阅读中逐一解决,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探讨加以解决。整个课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学生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外巩固

通过课堂指导与示范,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但还要通过课外的阅读与学习,学生的自学方法才能得到充分训练与巩固。为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预习。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笔者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预习,要求学生自主设定学习任务,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预习。学生们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网、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实录、网络电子教材进行了预习。在课堂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对课文有了比较好的把握。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外预习对学生的自学技能加以巩固,使学生形成自学的习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作者:朱一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教学研究室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要改变教师课堂唱“独角戏”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入手。而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很难产生问题意识,因为一切问题在教师那里可以得到解答,只有在教师那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这就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学习上提不出问题,就难以形成探究能力,自主学习习惯得不到培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与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中,一是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针对课文的题目自主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船长》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当我们看到这个题目时,你想知道些什么?你会产生哪些问题?有的学生说“想知道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的学生说“想知道船长做了哪些事情”,还有的同学说“想知道船长有哪些值得赞赏的事情”等等。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阅读课文,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船长的言行,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进入更深的层次。二是通过学生阅读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乌鸦除了用向瓶子中添加石子的办法使水位升高喝到水外,还可以有哪些方法喝到水?”,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学生提出:司马光为什么能够急中生智解救落水小朋友?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打下基础,学生们在问题的驱动下,会通过阅读思考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自然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根据其活泼好动、善于表现的特点,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例如,在教学《小松树与大松树》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画出小松树与大松树以及风伯伯说的话,然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每个角色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通过不同的语气体现不同的角色性格。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在小组内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进行“汇报演出”。学生们在表演中从语气、神情、动作等方面进行了设计,表演得很有韵味。在以后学习《揠苗助长》《晏子使楚》等课文时,学生主动提出用表演课文剧的形式进行学习。课本剧表演需要学生在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人物心理、表情动作进行设计。在表演中学生们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本意旨,而这一切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编与自主理解。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得法,才能有所获,有所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教师改革传统教学中字字解释、段段解析的教学模式,而是与学生一起制订教学目标。教师问学生:通过学习这课我们打算学什么呢?学生回答要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要了解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了解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还有的同学甚至说,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发挥想象,想象南沙群岛的美丽景色。接下来,学生围绕自主制订的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小组间展开讨论与探究,从生字新词到课文的阅读理解,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解决。整个课堂以学生学习探究为主,教师只适时进行点拨,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注重从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一篇课文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此外,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学习《七颗钻石》一文,笔者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外通过工具书进行学习,有的学生还经过家长允许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在课堂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学生对课文的生字新词都能牢固掌握,并且按照教师平日教给的方法,在学习时能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进行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整理,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来解决。

四、总结

总之,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才会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者:蒋成玲 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作用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人们来说,是自己热衷的事物,对某件事或某样东西感兴趣可以激发出人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要对语文有一定的兴趣才能有效的进行语文的学习,相反的,若没有兴趣,在学生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无趣疲惫,对语文课堂教学感到厌恶。因此,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也是教师要注重的,而生活化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生活本身就是色彩斑斓的,教师将生活与语文教学相连接起来,也就等于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带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无趣,也不会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因此,生活化教学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既有效又有趣的方法,教师只有将生活化教学恰当的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效率才会有所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也才会随着提高。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把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既掌握了知识点又接触到了生活。如教师在教授汉语拼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仔细地想一下在生活中出现的与汉语拼音相似的东西,如c像月亮,n像门,f像爷爷用的拐杖,o像鸡蛋等,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生活化,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可以情景再现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的理解知识点,教师要努力的将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加入生活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知识化为情景,知识在经过教师情景化之后,可以简单明了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文知识,且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教师可以将所发生的事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将生活中发生的事和语文知识串联起来,通过对生活了解去思考语文中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联想到语文知识。与此相同,在进行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可以将语文知识联想出相关的生活情景。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语文知识点,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例:教师在教授“女娲补天”这一课时的时候,由于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就可以将情景教学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感受这篇课文,再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讲解女娲补天的由来,从这篇课文中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对神寄托安定和平的愿望。让学生通过接触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加全面。

三、生活化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世界如此之大,无奇不有,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无穷无尽的,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活动的地方少之又少,主要在学校与家之间行走,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外面进行学习。这就会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具有局限性,只是教材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也要为学生普及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知识恰当的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提高,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作为年长者,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阅历都比学生的丰富,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中可以以自己在生活经验为教学教材,多为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技巧和经验,让学生能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除此之外,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所发生的事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将每一天的新闻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国家大事,从小就加强学生的爱国思想,从而使学生所学习到知识更多,看事物的眼光也更开阔,所制定的认识目标也会更远大,对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将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效率以及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斌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小箐小学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探析

1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1语文素养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传递人类的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解放人的思想,发展人的综合素质。语文素养是关注人的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获得语言价值的能力,可以说,语文素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在人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着核心的作用,是贯彻自身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素养。

1.2摆脱应试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以要求学生获得高分数为主要教学目的,教育教学单纯为了学生在升学考试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它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唐诗的教学中,学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背诵唐诗,并不了解唐诗中所包含的意境,单纯为了考试而背诵,而新课改之后,语文素养的培养将教会学生为什么去学习和怎样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2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现状

首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比较严重。虽然随着新型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趋势,但是在很多的地区,尤其是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浓重,教师为了业绩往往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强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学中过多地关注考试内容的讲解,忽略了一些附属知识,这种应试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其次,教学内容比较狭隘,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的学习主要来自生活之中,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以课本知识为中心,缺乏对课外知识的扩展,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存在狭隘性。最后,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到位,正处在孩童时期的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一些家长也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忽略了对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措施

3.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

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不力的现象突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问题,因为我国教育系统在培训教师的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也势必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因此,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观念的转变,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先进的素质教育观念,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加强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生命》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坚强生命的故事,例如小草在石头缝隙中生长、科学家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等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并且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材的筛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教材,避免盲目跟风,通手机,加强教师思想转变,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促进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应该加强教师专业化的培养,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切实摆脱语文教学的应试教育现状,学校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专题讲座和座谈,给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第三,应该加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邀请优秀校外讲师举办讲座,向语文老师们讲解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4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作者:韦秀兰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西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困境探究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论观念的陈旧

我国教育部对新课程的标准早在7年前就已经颁布了,对于新课改理念在实验教学探索中已经深入人心。而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新教学理念都有所体现,但仍然有极少数的一部分教师未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标准,无论是在教学理论方面还是在教学的方法上,都还没有跟上教育理念的更新,还在崇尚传统的“填鸭式”机械教学,将小学语文知识枯燥的传授给学生们,无法实现课改教学目的,导致教学课堂的氛围死气沉沉,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

(二)教学形式与教学成效的不同

在我国新课改标准实施之后,有些发达城市的部分教师教学理论紧跟课改理念,大胆探索实验教学,教学方式也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课堂气氛是学生们喜欢的自由氛围。但经调查研究表明,在教授课程结束后,有些学生就连课文的内容都还没有弄清楚,更不用说让他们领会到课文中的精髓了,导致教师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的困难。而这种只是盲目地追求实验教学的形式,反而忽视了教育教学实际效果的现象俯拾即是,而这种现象正是我国教育工作应该解决的棘手问题。

(三)出现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原因

对于出现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现状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首先是主观因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活跃在新课改实施教学方案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为培养优秀的人才而辛勤地工作着,堪称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正是因为这一至关的因素,才导致教师素质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我国教学困境现状的主观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在教育调研者的调查中,发现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教学理念上实现根本转变;教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落后,致使新课改教材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环境;而对于一些盲目追求教学目标和进度的教师来说,他们过分地强调学生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致使文化功底薄弱,职业道德低下的现象频繁发生。其次是客观因素,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家庭方面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因素。即便新课改对教材内容进行大量改编,但教育的主管部门对语文课时安排不合理,同时,对教材的配备资料比较匮乏,还没有完善的教学目标考核体系。对于社会环境这部分也是影响小学语文学习方面的不足,社会没有提供给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实践活动的合适场所,而家长对新课改理论认识不深刻,对孩子语文学习的关注度不高。

二、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

要想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教师本身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素质,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学校要定期地对教师进行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学校的教学模式。根据我国的新教改标准,切合学校的自身形式和条件,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有所改变和更新,才能教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来。

(二)优化教学形式

在对教学形式的优化上也是极为重要的,这点同样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形式有所改变。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新课改的标准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教课,在原有的授课形式基础上,多增加一些活跃的元素,将课堂的氛围提高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小学生是比较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都很难得到集中。因此,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知识点讲解给学生,进而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双赢的局面。

三、结语

本文就新课改标准实施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进行阐释,并提出了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此同时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潘洪举 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塘州社区龙角小学

第七篇:儿童思维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一、小学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处于8-12岁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此时期的儿童的思维方式从以具体抽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仍旧是通过具体的、直接的、形态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思维,在此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具有步子局性和具体形象性;

(二)语言是儿童思维方式的直接表现,也是表达其心中所想的重要工具。在此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模仿能力发展都相对成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从整体而言,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正处在增长的阶段,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对于新鲜事物和精彩内容也有很高的热情。但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有待成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特别是学习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严重的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大部分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语文知识的理论性不强,其教学内容重在实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一味将理论性知识交给学生,小学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语文知识不能吸收和掌握,语文教学难以出成绩。其次,小学生在身体发育初期,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精力分配不平衡,大部分的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差,这主要表现在上课开小差,说话,小动作多等,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就无法集中,学不好语文知识。再次,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学生收获良好的语文知识的保障,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中的有利资源,融合进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总之,正是以上这些不足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强人意,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造成了教师疲劳教学,教学积极性不高。鉴于此,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从而提起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用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武装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支撑引导,要做好教学反思,就必须首先学会学习。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教学反思理论,而且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看待问题的敏锐性,开阔看待问题的视野,为教学反思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说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太过枯燥或老师的教学手法太过沉闷,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的教学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插入适合教学的游戏,或者是以游戏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更应该慎重选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辅助手段,以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听觉,视觉,为学生提供多界面、生动形象的互动式学习环境。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情景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意境美的图片、声音和视频,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阅读的氛围中去,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实现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虽然学校是普通化教学的平台,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水平、性格心理等因素的作用,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必不相同,即使相同的课程和相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所表现上课的情绪和状态方式也必定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跟随自己的个性发展。此外,学生语文水平的程度高低,很大部分原因是由学生的思维状态以及学习环境的情况而导致的,只有放松的思维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多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不能用比较强制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学习。

(五)强课外语文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环节

课外语文教学实践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认知水平。在大部分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时都过于重视课内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外的语文教学实践。在课内教学之余,教师也应该积极组织课外教学,例如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语文竞赛或者排名比赛等方式,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语文实际操作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四、总结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有义务去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作者:赵香军 单位: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能够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使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容量得到扩增,促使学生在原有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内容的整合,并促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小学生的的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认知的水平还是思维方式都处在直观的阶段,自身喜爱与否对他们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正好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将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更加具备积极性,对语文学习更加具有兴趣。信息技术的利用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对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合作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缩影。在语文教学中,趣味性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主要要求,也是当前阶段成功课堂最为显著的教学特征。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动画教学、PPT教学,PPS教学等,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规范性以及低效率,而且能够实现语文课堂的生动、形象,能够让小学生在图画、视频、文字、动画的组合中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成功地创造具有趣味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才能进一步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平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课程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繁琐的课程,不仅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而且很难做到对语文知识达到一次性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制作各种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整合,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以及直观性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载花生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穿插放映该部分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文学动画世界,从根本上调动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友好的关系,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喜欢听你的课。另外,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下载生动的视频、音频以及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图片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内容真正有所理解。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下载鸟的图片,并且下载朗读音频,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中不仅掌握相关的教材内容,并且还能够提高感性认识。

3、积极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比较差,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设生活教学情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对多媒体的运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喜爱和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开发小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进行更加有效的导入,从根本上增强教学吸引力,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李亚琼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将台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识字与阅读教学关系研究

一、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使得教读分离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一阶段的儿童来说识字的数量不断增加,借以满足初期儿童对阅读的需求。在现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就是阅读,可见阅读和识字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认识足够的汉字就能够大量阅读,追求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追求多识字和快识字,造成学生的识字效率低,不仅不能准确地阅读,也很难在口语表达中正确运用。

(二)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且让学生反复阅读读准之后再讲解课文。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识字时间,但是形式单调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在给学生安排的课后作业中,教师安排了大量抄写默写作业,这样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中识字和阅读相结合教学的特点

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并熟悉汉字的音、形以及义,能够对汉字熟练运用。识字最终的目的就是将所学的汉字能够运用到阅读和写作等语言活动中。所以学生在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就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巩固所学到的汉字,为以后的口语交际和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识字就是基础,而阅读就是对汉字的吸收和运用,识字和阅读是互相独立的,但是二者也是相互促进的,共同存在于语文教学的整体中,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识字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所以应该统筹安排识字和用字,将识字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分散了识字的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能力。将识字贯穿于阅读教学中,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综合语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在阅读中有效识字

在阅读中有效识字,在儿童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不能正确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也不能准确地掌握汉字的基本写法。所以在儿童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要注重在儿童的脑海中建立对汉字音形义的基本联系。在识读相结合的教学中,教师要先领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自读,熟悉汉字的字形。反复的阅读主要是为了提高陌生汉字对学生的刺激度,增加与汉字的见面机会。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有效地将识字、阅读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学生识字的基础阶段,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造句的语言训练,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应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量,也有利于了解词汇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在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时,教师就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将识字与学词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含义,也可以将识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们深层次的了解汉字,汉字中有很多多音多义字,汉字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往往也不一样,所以对于汉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运用。

(二)在识字中轻松阅读

在识字中学会轻松阅读,语言是对汉字丰富的感受力,也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读者真情实感表达的工具,所以要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含义,就要培养一定的语感,训练学生对汉字以及词语的感受力,这种语感只能在大量的阅读中进行培养。学生在借助拼音阅读的时候,首先要读通课文,扫清陌生汉字带来的阅读障碍,在字词读正确的情况下,语文课文也就能够读正确了,学生还应该反复朗读,阅读课文不仅应该读正确,还应该读的顺畅流利,能够诵读整篇文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最终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严格的字词训练,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随着将识字带入阅读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培养语感,训练词语的运用,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简单的记住语音和字形,并不能够学会真正的运用。对于汉字的学习,学生不仅应该掌握汉字的写法、语义和语法概念,还更应该学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的运用。对于汉字的深层次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识字认词上,而是应该借助字词的运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平台,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运用,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

四、结语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要有机的和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听说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既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也能够开发他们阅读的能力。

作者:杨丽 单位:陕西省横山县第五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浅议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也日益丰富,涉及到的知识点和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在这样的形式下,就要求小学教师能够正确的掌握语言知识,并能够准确地将小学课本中的知识表达出来。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课本中,主要有:诗歌、课文、故事、古诗等等,这些内容在生活中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处世能力。而这些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想完全了解、掌握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讲解。因此,要想让小学生能很好的学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本知识中来,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学习效率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析

2.1规范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智慧和知识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行动和语言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保证教师语言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学到标准的普通话,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现在有的地方的一些教师,根本没有通过普通话考试,自身的语言水平就不达标,存在平卷舌不分、发音不准、语法掌握不正确等缺陷,这在教学过程中,就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就会养成语言不规范的习惯,以后也会很难纠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使用标准化语言,只有保证自身语言正确性,才能正确的指导学生,保证学生语言的正确性。

2.2可接纳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掌握课本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用那些学生熟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需要讲解的内容,并能够生动、准确的将课本的内容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就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鲜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来讲解,运用简单的语法来表达,循序渐进的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中学生并不常见的大自然景物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式,通过使用优美、亲和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在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3生动性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小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掌握课本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保证语言的生动性,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将深奥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中的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一步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而提高对语言的掌握能力。

2.4艺术性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最高境界就是能够通过口语来展现这种艺术,语言艺术特点主要包括:音调、形式、内容、境界等,教师通过使用艺术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进而对文学产生一定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洪亮的声音、流利的语言,有节奏、有逻辑的将书本上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对语言产生不一样的审美观,真正发自内心地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乐趣,进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内在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效率。

3.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运用规范性、可接纳性、生动性、艺术性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和更正,在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王艳华 单位:内蒙古鄂温克旗大雁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