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而阅读是知识来源,人才的培养当从阅读抓起。小学是阅读习惯和阅读模式建立的初始阶段,因而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习惯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学科,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理解思想的一种知识途径。语文水平取决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创作能力。而理解能力是语言的基础,只有对语言深入理解,才能够学会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创新。

一、营造阅读氛围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有效的阅读必然经历长久的阅读时间以及多样的文学内容积淀,才能形成完善的阅读行为,体现合理的阅读效果。阅读习惯是帮助学生开展有效阅读的重要因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让学生能够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开展阅读,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进来,将课堂构建成为一个共同阅读、共同探讨、共同分析的活跃环境,长此以往,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并且在探讨和分析中发现阅读的有效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课文描写了经过一夜的秋风秋雨,水泥路面上铺满金色梧桐叶的美丽景色。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PPT或其他音频视频,营造秋风萧瑟、秋雨淅沥的场景,让学生在柔和的背景声中缓缓朗读,通过金色梧桐叶的动态飘落场景,结合琅琅读书声,学生能够将书上的文字幻化成脑海中的一幅幅美丽场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柔声朗读,并探讨文字中的用词用语,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展开了美好的想象等。经过分析探讨,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深刻内涵,继而形成了阅读时要深入分析、总结、探讨的习惯,从而让阅读过程更顺畅。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以发展阅读思维

多样的阅读内容能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教材的阅读内容虽是节选自经典文章,但却由于内容较少,无法真正起到拓展思维的作用。而课外阅读涵盖内容广泛,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在课内阅读培养阅读方法,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水平及文学素养,在课内外阅读的综合作用下,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将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手段,让学生开展多元化阅读。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为例,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会被“胡萝卜先生”的名字所吸引,继而通过阅读去探索和挖掘故事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课内阅读后,拓展类似的“名字故事”书籍进行阅读。譬如,可以向学生推荐《小王子》《长腿叔叔》等书籍,并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书目阅读,探索不同的名字中蕴藏的故事。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过程中,能发现描写不同人物的不同写法,也能发现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与奇遇。在多元化阅读的促进作用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提高,知识面逐渐拓宽,为后续的阅读及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三、引导自主阅读以提升综合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自主阅读不仅是学生自发主动地去阅读,它还涵盖阅读模式的整体变迁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自主阅读已经从单纯的文字阅读到读与分析相结合,再到读与写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基础的文字阅读着手,加入分析总结提炼,随着阅读分析的积累,再拓展为读写结合,从模式上提升综合阅读能力。以《海滨小城》为例,文章透过蓝天、军舰、海鸥、云朵、沙滩等景物展现了海滨城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极强的景物描法,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深刻感受到海滨城市的祥和与美丽。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首先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多频次阅读,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而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让人觉得优美,哪些词能够衬托出美景等,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将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吸收,继而能够结合文章自主创作美景习作,将读与写相结合,综合提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不单是书籍内容的阅读,它还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习作能力形成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指引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注重阅读内容的选择,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阅读渠道,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在整体上改变传统的阅读模式,建立主体式阅读,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发挥想象,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知识水平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德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教学衔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64-165.

[2]郭文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

作者:张丹丽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周市华城美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