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3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3篇)

第一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被广泛应用的学习方法,体现出了其实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作为教学主题,在实际文章阅读讲解过程中,教师会对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进行总结,而学生从来只是被动的吸收,并没有自主地对文章进行个人的理解与思考[1]。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取长补短,友好合作,有效填补了小学生阅历不足的弊端,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强化对生活与世界感知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时期,而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项全新且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良好的效果。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合作学习当中,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的形式去开展合作学习。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且组织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小游戏去加深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与关系,为将要进行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进行《文成公主进藏》一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组织问答竞赛,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去辨认少数民族的服饰,答对题目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促进小组成员、小组之间的亲密关系,并且能够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与服饰等有大致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与兴趣,为将要开展的阅读教学做好准备。

二、制定明确目标,展开合作讨论

由于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针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并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避免教学内容杂乱无序,结合小组学习形式去促进合作学习模式的良好进行,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此外,当让学生出现见解和看法不一致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思想能够回到正轨,再辅以专业知识的补充,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收获更多新知,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比如,在进行《难忘的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设立合作讨论的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是难忘的一课?通过问题的设立,让每一组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表独特看法,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对比,推选出更加合理且富有说服力的观点。通过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更有方向性,阅读教学的效率则进一步提升。

三、教师适当参与,及时给予指导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其理解能力尚且不足,即便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也难以对阅读文本有十分全面与透彻的解读,特别是在小组成员都遇到理解瓶颈时,更需要教师从旁进行相应指点[2]。所以,当学生在遇到难以理解之处需要帮助时,教师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深入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看法,收集小组讨论中争论较多的关键点进行及时引导,帮助小组成员将看法统一。比如,在进行《望庐山瀑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略到山河的壮丽雄伟,然后,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通过讨论与资料翻阅去尝试理解古诗大意,赏析古诗中的优美画面,并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等等。在针对性探析过程中,小组成员难免会遇到问题,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而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情感。

四、科学分组,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小组划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环节,只有保证分组的科学合理性,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更深的理解,才能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所以,教师在实际分组过程中,应该确保每个小组中都应有学习成绩、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对学生进行能力均衡分配,切不可在一个小组内安排过多的学优生或学困生,只有两者相互搭配,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一起进步,才能够巩固学优生的学习认知以及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其切实应用在阅读教学当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潜能,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同时,助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S2):304-304.

[2]陈建伟.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88-89.

作者:任阿丛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棋盘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但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基本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提出了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能力

阅读不仅让学生能够获取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课内外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高度重视阅读教学,还应该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获得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终身阅读夯实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于阅读缺乏有效的对策,部分学生不够重视阅读,有些学生缺乏阅读的方法,阅读质量不高。本文从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入手,分析问题,提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基本现状

在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占据着核心地位。教师需要花去大量的阅读课时,学生训练了不计其数的阅读分析题,但他们的阅读能力依旧不高。探究其原因,很多小学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只是停留于课文阅读层面做一些理性、机械的分析,课堂阅读气氛僵硬,缺乏主动积极性,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忽略学生阅读个性的培养等。

(一)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阅读课并不是简单的学生选择喜好的书籍,自己随意翻一翻。对于阅读课堂,教师要明确阅读的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从课堂组织形式看,部分教师往往一味追求课堂阅读教学的气氛渲染,出现表面繁荣现象。有些学生表现的朗朗读书声,但当问他们的阅读体验与感受时,却吱吱唔唔。这样的阅读课堂,显得主次不明,阅读缺乏重点,学生没有带着问题阅读,或者教师设计的问题质量不高,学生阅读过程中并没有深层次地思考,最终造成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二)忽略学生主体性阅读,而注重基本知识的训练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而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部分教师在实施阅读课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阅读上成了新授课的形式,而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指点点,最终将阅读课演变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课。这样的阅读课,就相当于基本篇目的新授课。这需要教师清楚的认识到:阅读课,老师固然重要,但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三)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

由于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错误的认为耽误了课堂黄金时间,教师以将代读现象普遍,更谈不上阅读方式的渗透。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要,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阅读方法单一,阅读缺乏实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启蒙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阅读。并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和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不同角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对于长时间的阅读缺乏意志品质,这样他们会感觉到阅读是枯燥,无趣的,阅读质量当然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主动性,教师需要结合阅读素材,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例如,在开展科普类阅读训练时,教师在阅读课上选择了“第一次发现”丛书中的《蛋的秘密》时,由于学生对于比较熟悉的蛋有了了解,开始就他们读这篇文章时,会失去好奇心,阅读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首先让他们说一说在生活中对蛋的了解,你已经了解什么,还有那些未知的秘密呢?让学生先通过讨论,各自说说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秘密,然后在给学生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这样就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积极探索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有时往往几句话,两分钟的导入语,但是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二)明确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环节

对于课内阅读,一般的学校每周都开设一节阅读课。教师要利用好阅读课,并设计具体可操作性的阅读目标,选定典型的阅读素材,科学合理地设计阅读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内容选择好阅读教学素材开展阅读课教学,也可以依靠教材中的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推荐阅读素材,并找准教材内容与阅读素材的结合点确定阅读的目标,从目标出发设计好阅读活动的每个环节,提高阅读的质量。

(三)渗透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

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放羊式”阅读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读而不思的现象,让学生的阅读深入到文本之中,引导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比如,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创新阅读课堂模式,设计好阅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阅读更具有针对性;根据阅读素材的不同,教师可以让他们选择默读、朗读、速读等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通过阅读问题的题组训练,让阅读步步深入,思想情感投入到阅读素材中,与作者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此外,教师还需要处理好学生的“读”与教师的“讲”之间的关系,既要突出阅读的主体性,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学会阅读,灵活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

作者:秦香莲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意识培养

阅读是实现小学生和语文老师、文本之间交流对话的一项重要途径[1]。针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究思考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均非常重要,而借助探究性阅读,上述这些均能够有所提高。另外,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还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的知识与眼界进一步开阔。所谓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立足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将现行教材作为基本内容探究内容,将学生周围世界与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质疑和探究。但长时间以来,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将阅读教学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培养探究意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并未改进与完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采取的都是强制性灌输,如此一来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也让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受到影响。将学生们的自信心唤起来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其实,每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均是非常大的,但是因为部分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向,才会畏惧语文学习,进而让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如预期一般好。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着主导位置,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以单项填鸭式为主,如此就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在阅读课堂中,教师没有和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强制性的灌输给学生。这样一来就使得课堂气氛显得枯燥乏味,并限制了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同时也会阻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成长。

二、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具体措施

(一)分析文题,探究题眼

在一篇文章来说,其眼睛就是题目,其或许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内涵给揭示出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文或文章的题目展开阅读思考,并通过分析题目的关键词对文章可能的中心内容进行探究,将其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学生带着疑惑、问题,从探究的角度对文章展开阅读与思考,长时间以来就会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遇事均会站在探究的角度去思考,进而形成探究意识。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或文章进行预习之前,可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注意文章的题目,但问题必须与学生思维与兴趣特点相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有计划地将学生对课文、文章题目的敏感度提高,从课文与文章的题目出发,对其内容与思想内涵展开探究。

(二)精读课文,在探究中确定主线

将课文标题抓住了,也就能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但多数学生通常都是了解情节,还不清楚文章的脉络结构,也就是文章的主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通过获取主要信息并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将文章的主要脉络与主线给揭示出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阅读的重要因素就是文章的主线,因为只有将文章的主线抓住了,方可将文章的重要内容串起来。确定文章主线,即是获取与重新组织主要信息,若在这个过程中不具备研究精神,只是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的展开阅读和了解,则主线串起精华的作用也就丧失了。因此,精读仅为一种形式,重点是渗透与培养探究意识。若是缺乏了探究意识,主线的确定也就毫无意义。在探究中确定主线,一方面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主要线索与情节抓住,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将实际内容教于主线。

(三)反复阅读重点内容,探究人物性格特点

对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而言,作者的着力点一般都在塑造人物性格特点上,而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所在[2]。但人物性格的特点通常都没有在文章的文字中直接表现出来,让你一读就能够明白,其大多数时候都是利用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如情节的发展、环境的烘托和作者刻意使用的表现手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物性格更加合理和生动。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复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般都在情节的发展中体现出来,多次阅读文章,将重要内容抓住,引导学生讨论与研究其他多个方面的描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同时重视将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方式挖掘出来,抽丝剥茧,如此一来也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四)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对多种意境进行模拟,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真实情境中的感觉。多媒体技术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动态的教学环境,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学生的阅读视角予以拓展,使之想象力更加丰富,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主动接受知识,对个好予以发展,创造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激发。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情景画面进行创造,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非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作为教师更应该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给调动出来,进而顺利完成培养小学生探究意识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双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6:171.

[2]张岩.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2):79.

作者:林珠英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新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