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10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景教学研究

【摘要】

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情景教学的方法并且结合有关的概念来完善教学。此方法可以大大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特别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情景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本文将具体论述情景教学的方法,细致的讲述情景教学的核心并将问题指出,与此同时,本文也将细致的论述重点问题所在并且为以后工作立好方向标。目的是在此原则上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并做到标新立异。为以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打下奠基石。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研究分析 情境教育 教学思想

引言

需引以为重的是,小学生的年龄都偏小,所以直接导致他们最基本的阅读的能力会偏低,这样一来他们在课上的积极性就不高,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以往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关注的比较偏向于学生的阅读的数量上,但是在质量上却需要进一步提高。并且教师也会存在问题,有时候教师对阅读的内容上也会存在偏差也会不够深入,这样就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完全的激发。其次,小学生普遍都有好动的特性,如果想让他们十分专心的将课文仔细阅读完成是存在困难的,因为他们有时候往往会心存抵触,这就会导致教学不能完美进行。所以在当下除了课程需要出现新的标准之外还应该倡导教学的创新改良,需要在教学中引进合适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能更好的更直观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加强并且给教师教学开创了新的天地。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教师应当搞清现阶段阅读教学的情状,并一目了然所存问题,这是制定解决方案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才能为以后的教学做出改良并提高,更好的为以后的教学做出贡献。当务之急,教师首先应当营造出便于让学生很好的学习的氛围,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想办法将其改进,在改进新课程为前提下,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的改良,课堂上,教师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运用文本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例如选出适合的用于教学的课本并且主动指导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来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语文阅读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教师需要引以为重。传统的教学课堂,老师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老师通常采用抄背模式,将答题抄于黑板以此为模板,让学生死记硬背,最后加以检查,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并不会真正意义上透彻的理解其中的内容只是单纯的背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课程产生厌学。

2.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难题,应当在以基础为本的前提下集中处理并且确定以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原则。下面将具体分析情境教学在教学当中的思想与原则,目的在以此为前提下让教师的教学达到新的高度。

2.1教师应当确立自己的引导者身份。

教学当中,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师需要大力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有想学习的欲望,学生只有自己想学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专注,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并理解知识。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分析并想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也是不同的,要结合实际,针对性的给学生进行讲解。结合各年级的具体实际要求,从课堂的教学目的出发,依附课本,这样的课堂才有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本知识。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而言,教师至关重要的就是引导他们入门。但是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不能一直遵循传统教学模式,需要用独特的教学技巧加以改进,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才行。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策。当学生遇到不懂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但是也要注意要让学生自行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结合相关的阅读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松懈,不能因为自己身为教师就放松学习,要做到在教学中也能让自己学到新的知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如果长期放松思维墨守成规,不仅自己得不到提高,学生也会没有兴趣学习。只有在提高自己的学术领域后,才能把自己的学生很好的领到阅读情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一边阅读一边学习的乐趣。总而言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是尤其重要的。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既能将原有的知识教授于学生,又能将新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吸收,这样学生学习的方向目标就更为明确。

2.2情境教学应注重有效性。

如何有效的建立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创造出情境式的方法。这点是重中之重。情境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出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了解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刻吃透学到的知识,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知识的能力。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一般学生都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学习。老师在做情境创造时要有根有据,并不是毫无头绪的随意联想,必须要结合教材,与教材内容相关才行。有些没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出头绪让学生清楚知道其中的隐形关联。并且提供的情境不能是单一的,要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教材和情境理清这其中的多重关系。这样学生会主动思考这些情境与问题的关联,学生有了好奇才会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结束语

3.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就像本文所叙述的,现如今的小学生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都比较薄弱,有待加强。那么教师需要做的,除了让学生对学习拿出热情来。更需要结合目前教育形式联合实际情况把情境教学加入到教学进程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同时也能让以后的教学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方三保 单位:高台县宣化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泽旺布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7).

[2]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

第二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浅探

摘要: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诸多可喜的变化,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出发,重点探讨了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水平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研究及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课改明确提出,教师要致力于富有个性、创新性的阅读教学的构建。实现以往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转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积极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有利于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1.对于个性化程度的把握不够精确

从现如今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看,教师并没有做好对个性化程度的精准把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个体的需求过分强调,以完全放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阅读。但因为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展成熟,辨识程度不高,无法掌握完全自主阅读能力,这其中,包括阅读范围、阅读技巧、阅读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进行辅导时常常会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阅读范围分散不集中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最重要的是,学生也会感到阅读本身具备太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些均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初衷相背离。因此,以学生的个性化为基础,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一定的集中和统一,并且根据教学对象的灵活多变而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是促进个性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

2.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完全重视和体现,因此其中蕴藏的创造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教师“一言堂”形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会不断磨灭每个小学生的差异性,甚至对语文学习本身产生抵触心理和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削弱。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注意到,自己的授课语言方式、回答学生问题时用的概括语言是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3.角色错位导致个性化阅读形式化太强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尚存在部分教师对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认识误区。他们通常片面地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不对学生进行必要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指引,没有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个性化阅读就变成教师作为课堂的召集者,只起到召集人的作用,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只是旁听,并没有对学生的讨论和质疑进行评论和引导的一种形式化的“放任式”阅读。而且,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日新月异,但是其中不免存在一部分太过形式化、太过“花哨”的形式,导致学生在阅读中迷失方向,不思考语文阅读本身应有的内涵和精髓。

二、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水平的具体策略

1.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传授

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必备的一种语文素养,而阅读经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在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适时提供一些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和指导。比如,引导学生在准确、流利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象和情愫。在《彩色的非洲》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非洲大路上骄阳蓝天、动物世界、花草树木等缤纷多彩的景象,然后进行朗读情感的自然抒发,实现更深刻的阅读感受的获得与文章纲要的把握等效果。

2.支持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合理阅读方式

个性化阅读反映了阅读本身的客观规律,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阅读取向。小学生个性特征十分鲜明,好动的、好静的,开朗的、内向的共同存在。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对于适合自己阅读方式的选择决定,并且对于其阅读方式给予可行性分析,对于合适学生本身阅读的给予充分支持,对于不太合适的给予合理的改进建议。比如,在《落花生》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身阅读方式的选择,提供包括小组齐读、合作分读、教师范读等阅读方式供学生选择。由此,一种民主而又和谐的课堂阅读氛围就被营造出来,继而能够帮助学生张扬自身个性,使其畅所欲言。

3.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整个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还必须发挥其引导、解难、评估等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倾听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经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总结等方式,使自己对于阅读内容的思考实现良好的归宿。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意识到,个性化阅读要想顺利实施,必须保证阅读数量。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等其他阅读形式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比如,在《一定要争气》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本文主人公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其他事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和阅读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致力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带动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个性的充分张扬,促进思维充分拓展。

作者:魏海芳 单位: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

 

参考文献:

[1]吕吉军.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语文学刊,2015(1):175-176.

[2]王海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1):395-396.

[3]李文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8):218-219.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写作训练实效性研究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需要给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通过对语文阅读的不断强化,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实效性”这一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训练 实效性 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十分重要,离不开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在扩大阅读知识面的基础上,真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写作成为当下许多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喜欢用篇幅较大的阅读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对阅读教学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对写作训练产生害怕心理。在没有认真学习阅读教学内容时,写作材料严重缺乏,作文条理不清,结构混乱,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出现一些错别字,这些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造成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来开拓学生的视野,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合理的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课堂。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学习很多的优美词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结构,为写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技巧。要想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就离不开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熟悉文章内容,之后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个了解,结合自己的想法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精华。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的阅读量,以及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在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材料。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

(三)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教师不断对学生开展写作技巧训练,真正做到勤说多写,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对这些所见所闻的感想,都一一记录下来,在写作文时,学生就可以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恰当的应用到写作里去。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仅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还给学生一个锻炼口才的平台,因此,教师需要多多开展阅读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主要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词句上渗透写作训练;二是在段落里渗透写作训练;三是在读后感中渗透写作训练。

(一)在词句上渗透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王兆新村小学李宁宁和局型,这时就离不开对阅读教材中的词句分析,通过阅读教材将生活中的材料一一应用到写作中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题材。因此,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优美的字词时,采用摘抄的方式将优美的语句记录下,不断积累直至变为自己所用。还可以教会学生养成记录优美词句的好习惯,如将阅读材料中好的词语抄在本子上,装订成册,久而久之,拿着这个本子开始诵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为写作提供词汇支持。例如在学习《夏夜多美》时,教师就可以将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画出来,之后让学生抄几遍,加深印象,直至背诵下来,成功的运用到写作内容中去,特别是一些好句型的使用,逐渐学会使用类似的句型在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二)在段落里渗透写作训练段落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段落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好坏,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分层。在阅读文章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模仿文章中优美的段落进行写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写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教会其借鉴和模仿优秀段落的写作手法,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这样的不断积累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文笔,逐渐提高作文水平。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读一遍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优美的段落,然后教会学生理解这种写作手法的优势,掌握写作技巧,最后让学生尝试自己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来进行创作,在借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和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准。

(三)在读后感中渗透写作训练一篇好的阅读文章可以给学生带来许多启发,特别是在写作上的灵感,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多学习名著,在深入学习名著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借鉴能力。同时,让学生多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可以采用多种记录方式,真正促进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该文章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之后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概括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然后挖掘写作技巧,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加深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印象。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布置学生任务,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借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成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作品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教材里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之后教会学生多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教师只有成功的将阅读材料中的词句和段落认真分析,教会学生借鉴好文章的内容,及时记录读后感,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激发其写作灵感,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李宁宁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王兆新村小学

【参考文献】

【1】宋秋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意义【J】.学周刊,2013(22)

【2】黄素玲.如何进行一年级早期写作训练【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Z1)

【3】邹木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痼疾种种——以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小学调查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22)

第四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

语文阅读是让孩子们通过书本的知识来认识世界,也是想要通过阅读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改造世界的过程。给小学生开设阅读课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方式来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一种学习方法。

一、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当前社会,网络之风盛行,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他们都受网络的熏陶特别大,孩子们阅读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的被游戏时间所取代,那么如何才能扭转当前这个局面呢?兴趣是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什么人,他们要想学习好一件事情就必须首先对所要做的事情产生一定的兴趣。所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所教授的不同的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年龄特征来给他们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灵活的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他们的阅读效率就会更高。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又特别的强,受网络的影响,他们特别喜欢听一些故事,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性格发展特点,然后开展一定的阅读活动。大部分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的抓住孩子们的这一个特点,多多的自己去阅读一些好的童话故事,就比如说《童话寓言故事》、《格林通话》等,然后在自己对故事内容特别熟悉的情况下给学生进行故事讲授,相应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相应的表情、动作等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可以走进老师所讲的故事当中去,这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就会大大的提高。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关于图书阅读分享交流的班会,让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读书过后的心得体会讲出来让大家意一起分享,这样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好的沟通,另一方面也是在锻炼学生的发言能力,一举两得。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最应该注意到的就是努力的激发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他们可以主动的去开展课外阅读。

二、善于阅读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对于小学生这样一个身心发展比较缓慢的群体来说,要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就必须要有老师对学生的非常好的带动,这就需要教师要主动的给学生们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此外,当学生们阅读的知识多了以后他们就会对事物有更加丰富的认知,就会主动去探索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无穷的力量。例如,在讲授《丑小鸭》的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对于课文有所了解,然后在课文讲述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去谈谈对课文的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丰富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进行主动的思考,也能够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的浓厚,他们就更加的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这对于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三、精心选取拓展阅读材料

要通过给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就必须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可以吸引住学生,当然了教师在给学生选取阅读内容的时候,也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够盲目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从而选取与课本知识有一定联系的课文来让学生去阅读。这样的阅读,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本知识的了解,也让他们主动的去拓展了自己的阅读范围,这对于他们的阅读水平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因此,必须要说给学生选取合适一点的阅读材料也是让他们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所在。

四、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于知识的主体越来越多的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不再是主要依靠老师的教授,而是越来越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境界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阅读的重要性理解的也越来越透彻。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述学生听讲,而新课改以后要求教师教学要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到课堂当中,不仅仅是让他们自己讲故事,也可以让他们以更加好的方式与别人交流。例如,教师要想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可以定期在自己班级里举行读书交流活动,并且最好每周都举行一次,让学生以自己的创新的方式去给其他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去尽可能多的把自己读过的文章通过话剧表演等独特的形式呈现给其他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站在讲台上以自己对所阅读的课文的了解把课文重新复述一遍,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对自己阅读过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巩固,也可以通过别样的形式来让其他孩子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起到了一举多得的阅读效果。

五、结语

新课改要求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需要去加以引导,那么对于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更是如此,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的去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对于提升现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作者:刘艳明 单位:松原市逸夫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情境阅读教学模式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情境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提出合理的应用方案,以期为后期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情境阅读

一、情境阅读模式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如果课堂气氛过于单调枯燥,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久而久之,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将语文知识与情境教学模式相结合,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2.有利于深化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学校的教学模式需要突破瓶颈,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语文中应用情境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带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影响更多学科的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新课改实行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比以往进步很多。比如,多数教师利用情境阅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发了不同类型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上,很多教师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是盲目地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不了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十分不利。情境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存在以下问题。

1.情境设置过于简单

很多教师理解的情境阅读教学模式即简单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认为学生能通过阅读过程中感情的融入充分理解文章的含义,其实,这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生对很多知识的理解有限,仅通过朗读来理解作者的行文意图比较困难。比如,学习《皇帝的新衣》一文,教师安排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学生虽然读得热闹,但是关于文章真正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还是无法充分了解。因此,教师需要改善情境阅读的方式,不能盲目进行。

2.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足

教师是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制定者和引导者,如果自身就对其认识不足,自然无法结合实际去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尤其是很多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模式不存在应用的必要性。在如今我国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情况下,教师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课外拓展训练并不重视,反而认为是在耽误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3.学生的参与性不高

有些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兴趣不高,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地投入进去。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少,效果自然达不到。可是归根结底,学生兴趣低的原因还与教师的教学模式的设定有关。比如,教师让学生完成难度很大的任务,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甚至影响到自己原本正常的学习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三、情境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具体应用

1.设立合适的阅读情境

阅读情境设立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及实用性来合理设置。以《悯农》这首诗为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首先教师自己要明确此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珍惜盘中食物。明确教学目的之后,再制定相应的情境模式。教师也可拓展想象力,根据诗的内容编写情境故事,让学生分角色参与故事的演绎。比如,让学生假想自己穿越到了诗中老农所生活的朝代,与他进行对话,教师扮演农民,学生扮演路人,向农民提出任何他们想问的问题。可以问“农民伯伯,你为什么不等天气凉快一点再出来干活呢?”农民伯伯(教师)就可以回答说:“因为我有太多的农活要干了,必须抓紧时间,不然到了收获的季节就会因为收成不好而没有饭吃。”设立诸如此类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情境设立的过程中要注意所传达的情感,不能过于悲观和消极。

2.鼓励学生自己创设阅读情境

以《乌鸦喝水》一文为例,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比如,除了往水瓶里加石头,乌鸦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喝到水?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帮助乌鸦找到其他喝水的方式。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还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组织班级故事大赛,让学生以“帮助乌鸦喝水”为主题编写小故事,并通过班级投票选出故事写得最好的三个学生对其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让他们在情境阅读教学模式中获得成就感。

3.情境阅读模式教学的多样化

教师设置情境阅读模式应注意多样化,如果只依赖于一两种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和现实环境,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的声音和景色。比如,学习《春晓》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的声音感和画面感都特别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风声、雨声、鸟啼声等带有春意的音乐,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写诗的时候所看到的场景。在学到《咏鹅》这首诗的时候,学生对诗中描述的情境可能感到比较抽象,并不能体会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一幅怎样的场景,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公园实地观赏,这样就能很好地将诗中描写的内容具象化,不需要过多解释,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诗的内涵以及作者描法的高超。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观赏之后对看到的画面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图文结合能力。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期望短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从接受到适应以及主动参与都需要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慢慢引导学生参与、融入,在此过程中激发其潜能,为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在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教师应注重方法,不能盲目跟风而不考虑学生的适应性。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兴趣特长,设置合理的阅读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作者:房玉玲 单位:磐石市呼兰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2]单东相.“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7).

[3]吴永梅.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7).

第六篇: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探索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展现要创设阅读情景,有效感知课文,开展读练结合教学,让阅读教学为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并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有效性策略 解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以来一直强调“有效性”,而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则必须要考虑到对阅读教学原则的全面解读,并将先进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阅读教学之中。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并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解读

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内化。通过这一轮的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生动,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一些新问题,由于缺乏对很多新课程改革内容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刻意创新,导致许多课堂教学“人性化”的追求变得极其的盲目,学生的情感态度也没有被允许传播。这就使得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正规教学的有效性,将教学内容在情感训练和基础训练整合起来,对教学现象过多或过少的修改也要充分强调“有效性”。有效阅读教学应注重文本的阅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有效教学应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能力,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来实现这一能力。正所谓:“易见花难,不难体会”,因此,语文教学应摒弃枯燥的固定形式,而应该做的内容丰富,使“训练”和“感知”双行,并确保相互之间的和谐。这是一个简单、复杂、永不停止的语言发展的教学艺术,而新的课程改革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创设阅读情景。

创设阅读情景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进入到阅读的感受之中,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阅读情景要做到:第一,重视对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结合,不能为了情景创设而创设,而是要为了认知文章而创设情境。第二,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多多少少都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因此情景教学的创设要考虑到现实性,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第三,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之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里,或欣赏爱慕,或讽刺嘲笑。通过语言启发教师让学生去感受文中的情感,扣击小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我的“自白”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语言引导:新中国的成立,无数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面对死亡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有共产主义信念指引。因为有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更进一步的体会他们又怎样坚定的信念。

2.有效感知课文。

阅读教学自然要详细地分析课文,有效感知课文内容要做到:第一,课堂上进行关键词句的交流。例如: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藏羚羊跪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这段话中藏羚羊哪些举动最让你感动?”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关键词】望、跪、泪。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从这些词语中,你读出了藏羚羊怎么样的心情呢?”学生联想回答:乞求老猎人放它一条生路,给它未出世的孩子一次生的机会。最后,教师请同学们带着新的感情去朗读课文,关键词“望、跪、泪”要重读。第二,围绕文章线索进行交流。任何阅读都要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线索,因为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阅读线索的总结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教学课文《桂林山水》的过程中,因为线索较为明确,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线索,内容突出“总、分、总”的结构,找出“山、水”的分段表现手段等。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教育学生找出阅读线索的本领,让学生能够经过训练,自己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

3.读练结合教学。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便把学生带向《红楼梦》;教《对子歌》,便把学生带向“对联知识”。在这样的引领下教师要采用读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阅读分析之后,教师要安排一些练笔活动,做到读写结合,诸如:“仿写练笔”、“补写练笔”、“改写练笔”、“续写练笔”和“扩写练笔”的教学策略。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学生对优美的课文语言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口语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笔”,让学生回忆自己旅游过的地方,仿写一段祖国的美景。另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字词练习,包括拼音填汉字、组词、连线等简单的练习内容。这样学生会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展现要创设阅读情景,有效感知课文,开展读练结合教学,让阅读教学为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杨亚杰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白山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胡静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点滴探索[J].科技信息,2013.19.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工具性与实践性兼备的科目,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应重视教学整体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阅读的情感因素,将阅读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文化的角度来实践语文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关注度。

一、明确目标,树立整体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的教学包含着很多因素,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这些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系统,一种纵向的教学结构方式。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进程中,需要多个方面进行联合,用一种横向的教学结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些因素组成了一个学习的木桶,任何一块拼图都会影响到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目标转变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于教材规定的内容的了解,使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工具,而不是一篇简单的课文和对字词的理解。教学目标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明确的目标是语文教学前进的方向,树立整体化以及语文能力的目标能加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语文阅读方面,教师从宏观角度可以选择最有利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阅读教学的过程

把语文教学看成是一个整体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其中的阅读部分单独出来分析,并且分析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构组成。

1.抛砖引玉。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会首先对内容的知识进行概述。一般情况下,如果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会让学生进行朗读,或者在上课前进行阅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便于后续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无目的状态,阅读课文是完成教师的一项任务,自身没有多少融入课堂的感觉。教师需要在课文阅读前发问性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阅读之中,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并且巧妙地设计课文前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思维的方向。

2.内容详解。

在学生简单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需要对课文进行深度讲解。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较弱,在初读阶段,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文中的含义。教材中的课文是由教学专家精心挑选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一部分都会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从课文内容的段落开始讲解,在段落讲解之后对通篇内容结合阐述。这种详解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会有更大的理解空间,同时对于文章结构等方面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写作过程中对结构的认识,完善读与写两个语文教学部分。

3.学生体会。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都是“填鸭式”又或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种教师单方面向学生倾倒知识内容的模式。课文的内容是需要学生自己体会的,教师的完全透彻的讲解不能够活跃学生的语文探索思维,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体会,学生体会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了解学生的体会也能够知道学生的心理活动,对于课文的理解。教材中一些经典的文章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4.简要评析。

在阅读完毕的时候学生进行一个对于课文认识的表达,教师针对回答的内容要对学生进行简要的评析。在评析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文没有数学一样的严谨性,在评价学生的答案的时候不应该以“对”和“错”来进行区分,阅读的含义是深层及广泛的,学生由于个人情况不同,感悟的地方可能会与教材要求的存在差别,但这不能用“错”来评价。所以在评析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整理阅读的思路,让模糊的感受清晰化,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向进行引导,使文章阅读能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阅读教学的重点

在了解了阅读教学过程之后,作为教师应该分析在过程之中的教学重点,最大化地提高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1.读写结合。

上文提到过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与写是需要紧密结合的。首先,阅读是对文字知识的吸收,将外界的内容传递到自己的感觉中。其次,写是一种文字的表达,将所吸收的内容转化糅合成学生自己的产物表达出来。阅读决定着学生知识内容的数量,而书写则是知识内容质量的表达。在读与写结合的情况下,学生语文学习的两方面技能都会得到提升,拉动了整体的语文水平。

2.发音朗读。

现阶段由于课堂内容的限制,阅读课文中发音朗读只占到较少的比例,语文教师认为字词的发音和阅读是另一个关系的学习任务。阅读要了解的是文章的内容,而发音只是对于字词的了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注意力转移,在加入了发音的阅读中,学生会由口中的发音引领着目光与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

3.教师互动。

语文教学除了是实践性教学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感性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互动之中会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也会提升学生对于教师的喜爱程度。那么在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最有利其个人发展的教学方式,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也会转变成一种依赖,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做出积极的回应,在互动过程中,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会有显著的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树立整体性的语文教学观念。其次,要熟悉阅读教学的过程,对阅读进行结构性分析,了解学生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完善整体的阅读教学,抓住关键的教学点,以整体性的原则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者:王双萍 单位:辉南县杉松岗镇中心小学

第八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运用

【摘要】

将合作学习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本文结合当前教学实践,在对合作教学的优势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应用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合作学习语文 阅读教学 小学高年级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中,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成了阅读教学中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相比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内阅读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合作小组基本以学生的自愿组合为前提,再根据小组间学习情况加以调整,总体上达到使各小组的学生合理搭配,达到学习能力程度上的基本平衡。相比普通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形根据各自能力进行组内合理分工,促进探究和实践活动,满足小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励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愉悦而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深文章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对文章进行总结,学生跟着学习。结果是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并没有得到知识和能力上明显提升。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和发言,说明自己的看法,探索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经过学生们动脑后而得到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可以明显促使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同时,小组成员们通过交流和讨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南行实验小学俞华文表达能力。

(三)牢固知识,提高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同伴间共同讨论问题、完成任务,师生间及生生间的交互活动以多边的方式来进行,个人的自主发挥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学生有更多机会充分开动思维、发表看法,有助于提高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自身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因为在提供给别人信息前首先要对答案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和概括,才能将其清楚地说出来。这就一方面激励了学生自己进行严谨、细致的思考;另一方面,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就掌握得更为牢固了。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明确阅读目标

合作学习需要借助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创设开放、积极的合作学习环境,通过问题讨论或游戏、比赛等方式来增进小组间的互相了解。这些教学活动既拉近了组员间的距离,也能够形成组间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予其明确的任务和必要的紧迫感;使学生能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讨论,从而避免有的小组讨论课堂外的内容和个别成员不积极参与的情况。

(二)适度参与,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作为一个辅助、指导甚至监督的角色;教师既不能像以往那样不经学生思考地传授知识,也不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因而在学生阅读和小组讨论前,尤其是在遇到难度高的文章或难以解决的困难时,教师要就阅读方法等问题进行适当的指点;在小组内发表想法后,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帮助小组对组内意见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最佳答案,完成一个共同的研究讨论结果。如,教学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海伦•凯特》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美句段,同时又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写作特点,采用“抓精彩语段,用心品味”的阅读方法去指导学生品读学习。读后让学生就文章中得到的感悟和看法进行小组讨论、发表感想,最后小组发言。而在古诗词的课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领读或让学生听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感受能力;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如查资料、理解字词的意思、分析意境、了解写作背景等。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示,帮助学生挖掘已有知识和经验,同时组织和提供给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交流中体验研究、讨论的喜悦感和成功感。

(三)积极恰当的评价,让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没有教师恰当的点评,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激发。因而,在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后,教师要给予评价。然而,合作学习有其与传统教学评价不同的评价观。合作学习的评价观把“不求成功,但求进步”作为所追求的教学境界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同时也将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的竞争成功而转向大家的合作达标。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评价时,教师需将结果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结合,并给予学生以适当的积极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愉悦感以及探究知识的满足感。

三、总结

教师要通过采取科学的策略,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做好组织、引导的工作,让学生在合作的阅读学习中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对知识的探究思考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俞华文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南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范雪娇.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1(9)

【2】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第九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第一吸收途径都离不开阅读的效用,而成功的阅读则不仅仅来源于课本内,更需要全方位地拓展延伸,让语文阅读学习视野更加广阔,感受更加丰富,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意识充满敏锐与活力。本文结合语文实践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拓展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拓宽语文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质量,跳脱出常规的课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宽度与深度上都有所提升。拓展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是生活阅读的积累,要想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展开拓展阅读实践,就必须贴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做好教学引导,为学生开启自由、快乐的阅读空间。

一、营造氛围,激发拓展阅读兴趣

在兴趣基础上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很高,语文拓展阅读对学生来说就如同浩瀚的海洋,宽广而神秘,如果没有兴趣的牵引,那么学生将很难找到拓展阅读的方向。教师要营造阅读氛围,扩充阅读的周边元素,让学生自然、主动地投入。

(一)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关注欲望。

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并且因为思维尚不成熟,学生的学习关注点往往向更生动、更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靠近。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故事情境创设便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对拓展阅读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要想让学生主动聚集关注力,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故事元素的融入为情境中加入了色彩,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十足。每个小学生都可以说是伴随着听故事长大的,故事是他们最熟悉、最容易建立共鸣的信息传达形式,透过故事,也最容易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故事情境,为学生搭建课文阅读和拓展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关注中激发兴趣,进而提高兴趣。例如,学习《总司令挑行军锅》这一课时,教师联系课文给学生讲了总司令的另一个有关“挑”的故事:《的扁担》,深化传导了红军首长不搞特殊,和战士们共甘苦的品质。学生被吸引感动的同时也激发了进一步了解红军精神的拓展阅读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感知,强化学生自主参与。

多媒体工具早已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着获得具象化知识、调动学习情绪的重要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所带给学生的感知促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小学生的阅读认知力需要被催化、带动,才能够发挥得更加全面。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工具对课本阅读内容进行关联和扩展,让立体的声、光、影、音效果对学生形成新奇、生动的感官刺激,由此能够让学生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拓展阅读的兴趣。此外,多媒体工具的网络化、信息化特点,能够迅速丰富和延伸学生的课内阅读,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宽广渠道和方向,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兴趣。在实施中,教师要注意紧扣阅读内容,集中、明确地展示多媒体效果,而不要盲目追求量度与广度。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展示了桂林风景区的动态影像资料,并整理了刘三姐的传说,包括戏剧片段等,从景观和人文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激发。学生的反应相当热烈,纷纷表示愿意阅读更多有关内容。

二、整合资源,培养拓展阅读意识

语文拓展阅读学习虽然要靠教师的引导带动,但归根结底,还需要学生建立自主化、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阅读资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阅读资源一方面代表着对学生拓展阅读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融合了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精神追求方向,因而学生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引导尤为重要。小学生的三观认知尚未成型,对社会辨识度不高,对人生追求也无法达到成熟阶段,因此,如果没有科学引导,就很容易发生选择偏离,导致与课内阅读的延伸发展不相符,甚至造成精神反效果。教师有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拓展阅读资源进行收集、整合,为学生制定出相对系统、贴近、启发的阅读引导,并且让学生顺着选择思路,一点一滴地培养正确、自主的拓展阅读意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拓展阅读计划,按照不同深浅程度、不同文体形式、不同内涵精神等,将拓展阅读资源分门别类,制定阅读周期。如此,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更有方向地进行自主阅读。

三、开展活动,优化拓展阅读体验

教学活动一直活跃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体验学习细节、学习内涵。拓展阅读相对课内阅读来说自由性更强、内容更丰富,如果光靠传统、单一的阅读形式,那么学生的阅读收获将是有限的。将拓展阅读与活动联系起来,能够让阅读过程充满欢乐,更能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由被动引导转化为主动享受拓展阅读体验。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懂得创新,注重个性,让活动尽可能贴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有所收获,阅读能力不断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活动开展必须避免形式化,而要有所深度,有所指向,同时活动也需要具备广泛的调动性,让不同学习基础、不同认知观念的学生都能投入。例如,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将课外读到的拓展阅读资源进行意见交流,互相推荐阅读,互相品评阅读,或者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活动,比如,指定拓展阅读内容的读后感交流等。

四、总结

在对学科素养与个性内涵要求与日俱增的当今教育时代,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顺利开展,能够完善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迪学生的内涵沉淀意识,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牵引,让语文拓展阅读发挥出实效。

作者:张波 单位:扶余市三骏乡第一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一种好的、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说,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一种好的、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不仅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说,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前提

天才在于积累。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方面,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阅读教学才能“有礼有节”的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语言形式丰富多彩、风格也多种多样。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其中灵活运用。其中的语言也很丰富,细腻、准确、通俗易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一一积累下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积累的营养。否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在课文的内容表面上下功夫,就会形成了“隔靴搔痒”的尴尬局面,对语言的形式却了解甚少,这就基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

1.小练笔。

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的练笔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确定内容,不要求字数,只有这样的练笔学生才有兴趣坚持,最终积累的更广泛、更全面。

2.开展比一比。

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比赛和竞赛的方式进行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想积累。当然,积累的方法方式很多,但要找准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学生的积累只能“引导”,却不能进行填鸭式、框架式的强迫学生遵循,使学生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以引为主、循序渐进、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才是积累的真谛。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脉搏”,在学习导向上下功夫,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阅读,把“逼迫阅读”转化为“渴望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要把握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这三个关键点。阅读前,调动学生对课文兴趣。阅读时,教师要围绕课文中心目标,提出疑问,刺激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渴望。阅读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冲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学生阅读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

在阅读教学中,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环境分为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两大块。怎样发挥着两大块的功效,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也是阅读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阅读教学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创设这一情境时,教师要把握本节阅读课教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发学生了解事物的真相;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存在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教师应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渴望阅读”作用的驱使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阅读教学时,教师所设计得活动情境一定要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例如,朗读课文时,配上背景音乐;小组举行竞赛时,组织拉拉队来鼓励学生,为学生的阅读锦上添花,让他们在轻松、开心、自由的情境中阅读。阅读环境的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任何事情的成败,都与环境的因素相联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现在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但认真读完一本书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因为书籍已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笔者的办法是:教会孩子们也要学会看电视剧、看新闻、看生活中的现象,为语文阅读增加新鲜的血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抽出时间用来与学生交谈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理的小秘密,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四、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打好坚实的基础呢?只有拓展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对学生所要阅读的文章进行筛选,同时,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不要对学生的阅读范围圈的太“死”。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内容来拓展阅读,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上的一篇《老人与海鸥》,课文讲述的是吴庆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在昆明的翠湖边投喂海鸥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那如亲人般的深情。课文对小动物喜爱之情,表达的很深刻。学生对于《老人与海鸥》这样的文章阅读就会十分投入。因为我们用爱的力量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大门。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2.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阅读时不要三心二意,要静下心来阅读,不能只“浮”在阅读内容的表面,而要“沉”入其中;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领会文章的精髓;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和作者进行“跨时空”的情感交流,与之产生共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在文中做批注、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阅读教学的动力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阅读时的自主性

不重视学生阅读自主性,导致阅读教学的“动力”不足。以往的教学,老师总是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学生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精髓。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一场戏,主要演员是教师,观众就是学生,学生是被强迫的接受者,失去了学生对阅读住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演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中领衔主演。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并不是处于次要位置,而是有着一定自主性的主导位置。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这样阐述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对阅读教学有很大帮助。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一篇好的作品只有感悟它的精髓才是阅读的关键。不会领悟,单单是阅读,这只能停留在作品的表面,是肤浅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搜集大量的与作品有关的音像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字词的含义,先读通、读熟、再领悟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尝试进入作者的内心去感悟作者、感悟作品。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领悟作品或文章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理解,以学生的自己的想法为主。不能将教师的自我感情强加在学生的思想里,例如,某老老师对某一作家的文章很欣赏,于是让自己的学生也要对其产生崇敬之心。这显然是一种禁锢,把学生的思想禁锢了。这种阅读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说,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六、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通、读熟、读出感情三个阶段去努力,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敢于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把课文读熟,在此情况下再由教师指导,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情感读文,让学生达到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读中巩固、读中进步的目的。当然,小学阅读教学,针对的是小学生,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阅读教学方法。要敢于给学生时间,敢于“放权”,但也要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宕军 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南阳镇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2).

[2]胡振燕.有序•适度•高效———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1).

[3]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01).

[4]罗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5]金爱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对性评价开发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