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思考(10篇)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思考(10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讨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及其特点

1.探究性阅读教学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通读和浅层理解,而应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其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结合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作品予以运用。

2.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具有问题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问题性即围绕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自主性即在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开放性即在探究内容,探究过程及探究的结论具有开放性。如问题的提出、探究的方式以及问题的结论等方面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不再是传统模式下封闭的、唯一的模式。

二.当前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探究性阅读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不当。

部分语文教师因对探究性阅读教学理念的理解不足,过多地在不适宜的课文中安排探究性阅读,实施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在教学方案中,有些教师过多地加入探究性阅读的教学,对一些不太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小说以及科技类文章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习,不但实际学习效果不高,还影响整体教学安排。此外,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过度重视教学的延伸性,使教学活动偏离原有教学目标,例如对文章作品中问题的提出超出语文学习的范畴,不但打乱正常教学任务,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偏重于形式。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注重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表现层面,难以深入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例如在教学中只重视完成探究性阅读的教学安排以及较快追求相应问题的探究结果,忽视学生具体的探究过程,使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意义不能得以体现。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安排未做出科学改动的情况下,为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运用,仅仅简单地将探究性阅读的教学任务安排插入到自己的教学方案当中。

3.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未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

探究性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学生的知识素养也有一定要求。实际中学生往往具备不同的认知水平,对不同类型、不同题材文章理解的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设计中忽视这一现象,设计的教学方案未能全面顾及学生的能力,削弱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三.解决对策

1.结合教学安排和学生实际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

为使探究性教学的安排更加科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并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当前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探究性阅读教学,避免盲目性的安排。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把握探究内容和探究问题的范围,避免不当话题的延伸。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偏重于形式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对自身进行定位,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没有准确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难以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主题。这些原因使探究性阅读教学出现形式化的现象,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要引起重视,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3.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整体状况。

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探究阅读内容或欠缺解决问题能力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总体情况以及认知水平,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从根本上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探究性阅读教学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科学、灵活地运用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积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郭春华 单位: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未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个性化阅读感受加强重视,不可单纯要求“同一性”。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很多教师为能够完成既定教学目标,通常讲授给学生的都是所谓标准答案,然而并未真正做到对学生个体化以及差异化阅读感受加强重视。利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思考积极性以及探索积极性,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创造性发展。随着时间逐渐推移,则学生可能就会有思想惰性产生,不想主动去思考,不愿意主动进行探索,在他们看来,教师给出的答案才是唯一正确,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无法获得自身感受。

1.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担心学生在消化教学内容时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选择“满堂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只有教师讲解,很少留有时间及空间使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一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很难有效传承文章主旨,并且也很难使学生及教师之间协调,进而造成学生基本都是被动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基本都是由教师控制,很少有时间及空间独立思考,发挥其个性学习能力。

1.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未实施针对性学习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通常都是先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浏览,然后开始对课文进行分析,甚至有时会对课文中一些句子及词语进行仔细分析,这样一来导致本来有着紧密联系的一篇课文被肢解为比较零碎的小知识点,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仅仅是具体句子的分析,并没有深刻领会到整篇课文内涵。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没有针对性,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很难达到较好效果,因而只有跟随教师被动学习。

二、增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1积极组织讨论,强化教学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在组织讨论过程中应当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话题,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以具体话题为中心,通过讨论在更大程度上深化阅读教学,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口头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将语文知识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首先,教师应当设计好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作为依据,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教学资源,设计好有关议题,从而使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及辩论;其次,教师应当对讨论进行合理指导,当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当积极巡视,同时及时关注学生参与程度,督促学生仔细听,认真发言。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讨论参与度及质量适当掌握,对于讨论情况应当及时关注,对于有新价值素材应当及时发现,并且迅速介入,从而对学生讨论内容进行引导及矫正;最后,应当合理评价,在学生讨论之后,应当及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以学生认知正确度、广度以及创新度等当面作为着眼点,要做到客观全面评价,在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将学生思考习惯、参与程度以及有关能力方面突出出来。

2.2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有效性提高,对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做到全面实施,从而保障学生能够自主发展及全面发展得到保证。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对于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应当不断推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之内实施大量阅读活动。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前提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提高其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及研究,与其他同学主动分享资料,在阅读过程可不断感受到快乐以及课文内涵,从而使自身独特思维得以形成。另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展示其个性,使学生能够实现其价值,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其积极性,进而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全面分析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应当针对所存在的问题选择有效策略解决,使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发展。

作者:翟明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一中

第三篇: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培养与训练

一.在阅读中领悟体验,培养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阅读中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是作品蕴含的真挚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正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因此,情感教学是语文学科突出的人文特点和独特的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和剖析教材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让运动员学生读中悟情,受到感化,获得启迪,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兴趣、意志品质、人格情操等多种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提升。

1.外部助读领悟情感

文学形式的产生、文学作品的创作总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个人的生平经历、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产生情感的共鸣。了解了苏轼贬谪黄州的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交织的悲苦和旷达、出世和入世、消沉和豪迈的复杂情绪,领略和欣赏作者乐观开朗的胸襟、淡泊名利的品格、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不断追求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高尚情操。了解了梁启超生活的时代以及他在“公车上书”、“”、“云南起义”等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了解了“饮冰室主人”的来历、《箜篌引》、《桃花扇》以及课文所引用的诗句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就可以水到渠成地理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作者所景仰的任公先生不仅是政治家、大学者,更有一颗忧国忧民、炽热的爱国心。在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情感的同时,运动员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关于助读,正如阿德勒所说:“助读,特别是其他相关资料和个人经验,不仅可帮助了解,甚而有时是必须的,不然即无法全部领悟。”语文文本的阅读理解,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宽泛的知识视野。竞技体校运动员学生由于从小进行专业化训练,集训、比赛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文化学习断层很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困难且时间有限;而教材里提供给学生的相关助读材料是很少的,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因而需要教师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助读方面的教学材料,如选编相关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课文翻译、作品赏析与评论、原著选读和解析以及经典回顾等,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由于降低了阅读难度、提升了阅读效果,阅读兴趣也易于随之激发而产生。

2.内部研读体验情感

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不论是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还是作品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或自然或社会,无不投射了作者鲜明的态度与情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走进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复杂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感受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点点滴滴……”这些通俗简朴、明白如话的词语有层次、有深浅又自然生动地描绘出作者遭受国破家亡、丧偶流离的变故后,晚年生活愁肠百绕、茕独?惶的景况;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对这位身世飘零的游子典型动作和神态的描绘,字重而情急,语浅而意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叠用营造出的是天长水远的阔大;“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四个数量词连用点染出的是似有若无的神韵、朦胧迷茫的空灵,以表达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深沉感慨!这是文章灵动的语言表达。孙犁的《芦花荡》,以人物的核心性格“过于自尊和自信”来生发所有的故事情节;以强烈的反差来渲染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的运用让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极富传奇色彩。叙事诗《石壕吏》中高度概括的典型环境和具体描写的家庭不幸,以惊人的广度和深度炉火纯青呈现出战祸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藏问于答的方式更艺术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这是文章巧妙的构思。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让运动员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精准的语言表达,巧妙的结构方式,在深刻体验和欣赏作品所营造的强烈的情感氛围、艺术效果以及高尚的思想境界时,于自身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和情感体验,积淀文化,涵养精神,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爱国精神、国际视野、竞赛品德等特殊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在阅读中梳理分析,训练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篇语言文字总是或直接或间接、或明白透彻或含蓄蕴藉地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或观点,表达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观察与思考,无不是思维的结果。因而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1.梳理文章思路,训练思维条理

文章各有思路,不论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前后衔接、行文起迄总有一定的条理顺序,或纵式,或横式;按照一定的关系,如主次关系、因果关系、动静关系、详略关系等。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注意文章思路的开展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方法。循着文章思路的阅读,才易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和主题,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同时,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也得到训练。如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主要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有名的故事。三个故事各有中心,各具首尾,又贯穿着矛盾,前后呼应,合成一个整体。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国并未就此罢休。出兵“伐赵”是“完璧归赵”的余波,也是“渑池之会”的先声。“渑池之会”中赵国将相外交和军事两相配合取得胜利,可蔺相如的再次升职、“位在廉颇之右”的结果又导致廉颇心生不服,甚至要侮辱他。这样,秦赵两国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又构成了将相之间矛盾的前因。但以秦赵矛盾作为主要矛盾的始终存在,蔺相如的高瞻远瞩和廉颇的刚直勇气,使得二人矛盾终于消解。司马迁就是在主次两种矛盾的展开中完成了他理想中典型儒家将相的形象塑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这种依照事物逻辑联系和矛盾运动规律来发展情节、安排结构的思路,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欣赏到司马迁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学习的过程如同作者行文的章法,波澜起伏,曲径通幽。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生长的过程和探究的状态。《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通过描写人物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典型作品,通过廉颇、蔺相如、李牧等人的事迹反映了赵国前后七十年间的兴亡史,同时也反映出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蔺相如大智大勇,且“退而让颇”;廉颇也战功赫赫,且心系大局。然而,他们两个还是没能遇上明主:赵王偏听偏信,致廉颇报国无门,李牧蒙受冤屈,终使国破家亡。君主善于举贤授能、知人善任,国家就强盛;若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国家就败亡的主题就这样得以体现。抓住这样的思路和主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选段到课外阅读整部经典原著,思维训练也在更为广泛的阅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梳理文章的思路,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方法进行思维,思维方法的运用也得到训练。教师还可以通过精简而系统的板书,将抽象的文章思路转化为鲜明的视觉思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布局谋篇的技巧等写作思维,不仅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还可以有效提升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和能力。

2.分析观察角度,培养思维方式

文章的写作思路体现的是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分析,解开作者写作时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从中学习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描述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作者的观察是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眼光的。那间山路和山坡多有不便的山中小屋,室内又没有什么设计和装饰,然而在作者眼中,“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原来作者将现实景观与人生理想交融在了一起,这间建筑在山上的独立的、安静的小屋便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作者是以开放自由的胸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才创造出这空灵秀逸的画面和深邃含蓄的意境的。《赤壁赋》中苏子泛舟赤壁之下,借江水和明月表达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从变化的角度看,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物各有主不可强求。作者分别从变与不变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终于排遣了苦闷,消解了忧患,让自己的内心在儒家的入世、道家的避世和佛家的超世之间得到了调整和统一,从而形成了“一蓑风雨任平生”式的自适与旷达以及在困苦环境中自我完善的道德操守,也形成了这情、理交融,如诗如画的千古至文。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实际上体现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眼光,观察事物的感受和结果、所写文章的内容和趣味是完全不同的。竞技体校很多运动员学生从小就开始专业训练,生活较为封闭,社会阅历不足,价值观尚未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以上分别探讨了竞技体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培养与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二者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对情感的领悟和体验,离不开思维的积极参与;而积极的情感、丰富的体验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促进思维。二者有机结合,才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在竞技体校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培养和思维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探索竞技体校运动员学生情感培养与思维训练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将大为拓宽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空间,也更有利于探索竞技体校以及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路径,值得研究。

作者:刘振英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竞技学院文化课教研室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现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还没有达到教育相关人士的期待,特别是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一个教学漏洞,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师忽视“读”的能力培养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关注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部分的考查是通过学生答题完成的。也就是说,为了让小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更加关注小学生阅读答题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感受。读,是阅读学习的必经过程。只有通过读的方式,深入到阅读内容中,才能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教师对读的能力的忽视,让小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死板的教学,让学生逐渐成为阅读答题的机器。

(二)“读”的能力培养方法不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读”的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开发丰富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疑不利于学生读的能力的提高。许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自己经常应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最有效,不愿意进行创新。而一些年轻教师乐于创新,却无法对小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只是自顾自地在进行创新教学,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教师的有效教学方法不足,影响了小学生读的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好“读”的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开发有效的方法。重视教学过程与评价,给小学生能力提高的机会。

(一)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小学生语文思维活跃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阅读材料,教师都可以通过朗读这一普通且有效的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朗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与把握字、词、句子与篇章的过程。通过朗读教学,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情感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与思维。第一,教师要明确“读”的能力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代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所学课文。所谓正确,就是正确应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清晰且洪亮,读准字词。而流利,就是能够熟悉朗读材料,在朗读时尽可能保持连贯。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朗读时讲究抑扬顿挫,将个人情感与文章的情感风格结合在一起。对于这些朗读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内化于心,坚持教学目标的指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教学。第二,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教师的示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正确的示范,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意识到朗读内容在课堂中的存在,激发他们的朗读主动性。第三,教师要做好小学生的朗读学习指导工作。要促进朗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只靠教师的力量,也不能期望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正确的朗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促进小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要建立在其理解的基础上。像在讲解《七色花》的时候,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剖析课文,并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做好示范朗读,给小学生的朗读提供模板,减少阻碍。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纠正错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给学生多朗读一次的机会,使学生建立纠正朗读错误的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默读能力

默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让小学生全身心阅读的绝佳方法。无论是在语文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默读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阅读方法。同时,默读,也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一项阅读技能。教师要明确小学生默读学习的重点,所谓默读,就是不出声地阅读。在一、二年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默读形式。到三、四年级,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默读,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默读速度与质量提出要求。像每分钟至少读300字等。比如在讲解《窃读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规定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能够概括文章大意。做好限时默读训练,有利于小学生默读水平的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朗读与默读是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只有掌握了朗读与默读的正确方法,才能促进小学生开展真实有效的阅读学习活动。将朗读与默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思考,积极地探索,才能促进阅读方法的丰富以及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

作者:唐蜜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杏南第二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兴趣是根本,习惯靠养成

电子娱乐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学生智力启蒙阶段,已经是电子化了,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阅读兴趣的降低,甚至是排斥阅读。要知道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学生的动力,没有兴趣何来习惯呢?所以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阅读中汲取到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精神愉悦。这个是基础打好,夯实,才能让学生养成习惯,一旦养成阅读的习惯,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创设出适宜的课堂环境,这种课堂环境必须是生活化、多元化的,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从生活实践走进语文世界。这种师生交流融洽的情景,需要教师来创设,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让文本深入学生,让阅读成为对话,成为双向交流的渠道。如在教学《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时,我将课文打造成一次有趣的西藏之旅,让学生在游中学。让学生与蓝天畅游,在旅行中感受“如蓝宝石的天空”,让学生感受到无论“隆冬还是盛夏”,拉萨的天空始终都是那么的蓝,这种蓝是其他城市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

二、“读”为木之本,以“读”促理解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读书是最基础的一种模式,可以这么说,一节阅读课教学,读书如果不充分的话,那么必然不是一节成功的阅读课教学。对文本的感知,感悟,不是凭空而来,是靠阅读产生和实现的。虽然古人所言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不难从中窥见“读”的重要性,只有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完整的读书空间,不懈的感悟时机,那么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真正走进文本。比如在教学《第八次》这一次,一次一次,这种语言上的递增,情感上的升华,只有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朗读,去诵读,才能有所体会。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让学生小组读,让学生范读,让学生互相诵读。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阅读中去感悟。感受“第八次”的魅力所在。

三、只有心灵对话,方能促进感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性个体,虽然存在共性,但是个性发展才是学生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更注意到学生的个体体验。正如课标中所言:“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阅读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而这种体验是个人的体验,所以我们培养“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阅读,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验证。所以我们要将以前的一元解读,更多的发展为多元解读。只有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发展出个性化的人,完善个体的人格。

四、注重实际体验,提高多项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已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实践是语文学科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要将阅读中的感悟、积累都能运用到时间中去,用它去感悟问题,寻找思路、实现价值。比如在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只有通过思索,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情况下,我们和学生们一起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的办法。师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体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时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动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是关键。

作者:谢礼兰 单位:南京市栖霞区花园小学

第六篇: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一、有效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

为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将阅读与“看”、“思”、“说”、“演”、“写”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有所感悟。首先,再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生动活泼的插图来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进行文章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来对画面进行观察可以有效地将文字转化为图画,这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学生观察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学时就应该把思考的思想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文章进行精读与思考,每次阅读都要明确阅读的要求与目标,实现阅读的层次化。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学生把课文中的情景表演出来以后不仅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写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课文《小松树与大松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续编,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抄写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模仿,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阅读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与情感丰富程度,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对相关知识的经验不足,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对学生加以充分的引导,对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的讲授不仅要注重对其中的一些生字生词的讲解,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句的意思的讲解,让学生在对文章的语句进行理解时能够逐步对文章的整体思想感情加以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文章来对学生进行阅读课程的教授,让学生在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学习时,自身的阅读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教授《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时,由于文章较为简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行阅读,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与把握,在对文章中最后部分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明白人与树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语文是积累型的课程,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水平,语文学习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有效提升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阅读教学的方式加以创新,转变原有的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的方式,可以将游戏式阅读法引入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阅读或者立足于某一篇文章开展一些词汇游戏,让学生们在对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寻找到答案。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给同学们分享一些良好的阅读方法和经验,例如,边读边勾画重点或者养成对文章中的一些优美的句段进行摘抄与朗诵,让学生逐步养成对文章进行阅读鉴赏的好习惯。另外,每次教授完一篇课文教师都应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注重对学生的思考到的内容进行汇总与分析,针对学生的思考状况来加以引导,促使学生的思考水平的提升。例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课文《古诗两首》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对古诗的内容进行预先的阅读与分析,然后再根据学生思考的内容来加以总结,引导学生对古诗的意义进行理解,让学生们逐渐爱上古诗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注重将阅读教学与语文课程的教学巧妙的结合起来,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的有效提升,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作者:饶辉娟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第七篇: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一、多元解读小学语文课程价值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因语文课程涵盖丰富多样的人文内涵,会给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塑造带来巨大影响,而学生个体化差异也会对丰富人文内涵有差异化反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性。传统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采取非此即彼思维,未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其他方面的理解。小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思维和内心单纯。因此,基于新课改背景,小学教师应逐步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平台。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肯定学生的价值理念。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如此,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强化阅读有效性,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多元分解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并非为教学而教学的,是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情感态度、价值理念、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出发。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忽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理念等方面。教师往往是一味地把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全部传授与学生,而未考虑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理解或见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非让学生表达自己所想所思,而仅仅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要表达的话。为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静下心去阅读。同时,也可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在各自小组里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但要强调的是不能形式化,而应真正落实下去。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可让学生动手去画、去想象、去评论。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真正学习和理解知识。

三、充分重视语文阅读课程的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理解和读懂文章意思,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探究及创造过程,学生应带着疑问、思考、发现及探究的心态进行阅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性阅读,也就是学习阅读的相关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如此使学生形成单一化的阅读习惯。而此种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提倡的自主、探究及合作的阅读存在明显差异。语文阅读不是以教师分析和讲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时间,让他们自主地阅读更多的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散思维,进而让学生的思想与书本对话,和作者开展交流。让学生认真、精读课文,必然会有不同的疑问,此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轻松的讨论和交流的环境。如果在讨论和交流后,学生仍有疑问,教师应协助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去解答。通过问答方式,能让学生更深更全的理解文章,且学生也可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势,达到相互启发,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的目的。通过此种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验阅读,进而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感染,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比如:《雪化后是什么》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出雪融化后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这样的阅读教学可达到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

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并非孤立的,而应贴近现实和生活。应积极拓展语文学习及应用领域,特别是要重视跨学科应用,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较为独立,仅仅在于教材文章的阅读,而新课改要求,应有效拓宽学生阅读思路。比如:风景古诗阅读教学,可安排学生查找与风景相关的古诗,并归集成一套风景古诗集。或通过参访、演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所表现出的景色美。同时,学生在语文阅读上也不能局限于教材阅读,应多组织课外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课外阅读世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让学生懂得,语文阅读无处不在,阅读内容就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给学生适当布置课外阅读内容,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仅仅是倾听者。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协作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文章核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把这种感受融进生活中,得到更多人生感悟。

五、结语

总之,基于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思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阅读教学,如此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作者:陈慧敏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新安小学

第八篇: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有:一来,课程改革矫枉过正。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也做出相应变革。一些职业高中采取措施以期实现实现教学理念从以往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受此影响,语文课堂氛围明显活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探讨、课堂辩论等。但是,在课堂氛围活跃背后,仍是没有真正实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甚微,甚至有的收获的仅仅是肤浅和浮躁。究其原因,与没有真正了解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仅重外在环境,轻学生内在阅读能力培养,最终导致矫枉过正有很大的关联。二来,单一的评价机制。多数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定普通高中教育痕迹,在教学评价上亦如是。多数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多是通过一张试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忽视了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本质上的不同。事实上,职业高中教育并非选拔性教育,它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根本的教育。所以单纯利用试卷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严重缺乏职业意识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职业高中的语文阅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接受人文熏陶,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职业高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策略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自学习惯,以便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针对当前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提升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促动下,学生才能自主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多样,首要的便是对任课老师的认可度,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可度。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优美的语言阐述、抑扬顿挫的语调等教学技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善于分析教材,直观生动地将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述,使其变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述《春》时,其中部分春花图内容较为抽象,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针对这部分进行引导性提问“本段都描写了什么样的事物?你能找出来吗?”、“作者描写的景色美不美?美在哪里?”等,学生在轻松有趣解答的过程中便能逐步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提升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是强调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学知识”。所以,在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升其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阅读实践,比如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猜读等,以阅读实践活动为纽带,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引导其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讨论、解决问题,促使其积极阅读、品味、感悟、探索、寻求答案,从而提出自我独到见解。比如在阅读课文《绝品》时,可以在教学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围绕课题和课文内容提出两个或以上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并进行探讨,写出自己认为最恰当的答案,随后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问题及答案。这样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投入到文本阅读中,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积极性。

(三)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新课程改革要求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职业高中教师认识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不仅仅仅将目光锁定在课本范围内,还应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将目光延伸到书外、社会等,扩大其阅读量,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具体做法上,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鼓励学生按照课内知识去搜查相关的资料,在搜查过程中吸收最为鲜活的材料和实例,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阅读内涵,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语文阅读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生机。以课文《荷塘月色》为例,高中职业语文教师在讲授中,除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掌握作者应用的情景交融协作手法及相关语言技巧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利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其掌握散文分析的具体方法,以此来提升其审美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增加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职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做出相应积极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不应脱离具体实际,只抓表皮不重本质,活跃的课堂氛围仅仅是课堂教学成果的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断拓展学生阅读空间,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柳顺荣 单位:湖北省崇阳职业技术学校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存在着不明确现象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更加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则致使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加的注重中心思想的体会和理解,但是初中甚至是高中的阅读教学也是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泛化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学习有效性不高,在加上与教学要求相脱节的现象,教师只是进行生搬硬套,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

2.在教学形式上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响应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现代化的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虽然在形式上响应了新课改,但是却造成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相脱节的问题,教学陷入了程式化,缺乏有效性。例如,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但是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导致课堂有效性不高。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1.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从某种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整个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需要更加的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从知识、过程以及情感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且通过探究式、合作式等方式来对其中存在的生词、生字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则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练习并且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的想象,体悟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把握中心思想。总而言之,在学生进行文章词句理解的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实际情感,实现中心思想的深入把握,提升整个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的把握小学阶段学生在性格以及心理上的特点,利用其好奇心重的特点来进行文章内容的不断开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课文《小草和大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学,同时让学生归纳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之后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情境,为小草和大树来设计一段生动的对话,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练习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实际的课文中,不断的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教学方式的合理性

从某种角度来看,教学方式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心理、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高阅读教学的多样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的频繁,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牛郎织女》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段牛郎织女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课文的内容,之后教师借助一定的引导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的领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合理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以及所要表达出的情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样就能够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其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教学形式程式化的问题,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坚持新课改的导向作用,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不断的加强教师与学生、教材之间的关联,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周汝霞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龙虬实验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为基础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核心,从上世纪末到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结果,有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学教师也发表了众多与之有关的教学论文,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运用原则、内涵、标准、内容、评价等都进行了研究探讨,在吸收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分析体系。但是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其有效性的分析往往脱离实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前提条件;(2)构建内容充实,知识架构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是关键;(3)在课堂教学中要狠抓落实课堂训练是必要的检验手段;(4)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产生根本性影响。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意义

语文在我国是一门关乎学生心灵精神的学科,其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其文化精神活跃,给学生的世界观和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成才意义十分深远。

2.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丰富精神内涵的积淀,形成良好的国文功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学作品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为了提高其效用,应新课改的要求。

3.推动新课改的深化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人生趣味。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响应新课改的要求的同时,助推新课改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中不断深化。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否高效最终要取决于是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没有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难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充分吸收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知识,拥有基本的语文阅读技巧,能够熟练的掌握阅读方法。其次,是满足语文的内在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他人的语言表述和感情流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思想觉悟,为生活得更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指导。

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1.以学生兴趣为引导,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兴趣是做好的导师,也是学生最直接的动力来源,兴趣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个人兴趣,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有意愿、有兴趣将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吸收得更好。因为学生认知局限,缺乏阅读经验,因而教师要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为学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案。

2.教师要尤其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教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应该成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匙,让学生能够面对不同作者、不同语感、不同情境的文学作品。教授可以通过对具体阅读方法的讲授,加深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认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方法,不至于走弯路、走冤枉路,提升学生阅读的效率。

3开发学生智力,导之以情

小学阅读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丰富个人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教育的目的是开启学生智力,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剔除人类固有的劣根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开启人生生涯新篇章前,教师通过对阅读方法、阅读思维的教学,讲授个人阅读经验,让学生学会自己判断思考。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导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启学生智力,让学生在通往阅读神圣殿堂之路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健全个人的人格,学会思考和判断,助力辉煌人生新篇章的开启。

作者:付小辉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乡光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