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做法探析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做法探析

一、克服“命令主义”的传统观念,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久以来,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有照做的份,“老师说了,要这样做”“老师不让这样做”“你做的不对,我们老师教的不是这样”这些观念影响了学生,他们的思想遭到限制,严重的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教育教学中,教育者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道判断题“250×40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有两个零,根据“因数的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却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应该是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根据“因数的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看出有两个零外,还有25中的5和4相乘的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老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那将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老师和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此外,教师还要能虚心的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大胆思考,积极发言,说错了不要紧,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学生总结为把边长为1厘米正方形依次摆放在长方形上,看摆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那样就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数。老师为这一举动叫好。接着再问:“学校的操场(长方形的)用摆一摆的方法行吗?简便吗?”有的同学互相看看,“不简便,很麻烦!”大家的意见很一致。“怎样做简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好奇心一起迸发出来。此刻,教师不急于表白,而是乘胜追击,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图,问:“要知道游泳池的面积,能把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教室里出现短暂的安静,“不能,绝对不可能。”此时此刻,学生的探究已经到了颠峰。老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能总结出“使用摆、数的方法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而且有时还使用不上这个数学方法”的结论。这种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突出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可以让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别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长方形。再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直视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不仅理解了这一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这一公式的由来,从而也实现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这一目标。

四、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给学生留足参与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的解决,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滔滔不绝地讲,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学。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总结

总之,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老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能力的机会。

作者:陈艳丽 单位:图们市石岘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