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美术学科有效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下美术学科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2015年,我国课程正式进入“核心素养”时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以及创意实践。教育领域掀起了“核心素养”热潮,很多人逐渐知晓这个名词,但也有人常有疑惑: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能给教育带来什么?核心素养落实到美术学科该怎么做?这些问题值得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深刻思考。结合核心素养重建美术学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鉴赏;有效教学

一、相关的名词界定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模块,教师往往希望能在45分钟的课堂上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就要界定相关的名词。

1.美术核心素养

国家在教育上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后,又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这是为达到立德树人目标采取的重要举措。此后,核心素养在教育界备受关注。杨向东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索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从其描述中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运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涵盖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对美术的认识;其次涵盖美术的创造过程和方法,以及美术对社会的价值。因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2.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有效的进步或者发展。就这个理念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我国学者陈厚德在《有效教学》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基本观点,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本质,同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全面了解学生的特征,鼓励其保持积极学习;发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能够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把握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明确学习的指向;等等。

二、国内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美术鉴赏模块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美、懂得美、发现美,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建立在学生对众多优秀传统作品的理解基础上,由此可见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美术鉴赏模块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感受,运用自身的语言形式评价美术作品。学生要认识不同的材料、工具以及技法和题材,能够区分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可以理解中国优秀传统书画和一些民间艺术的造型语言,激发自身的文化自信;能够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主动查找并探索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更好地理解艺术家或者设计者的内心想法;等等。

2.以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为例

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共有20节课,其中,前八课的内容是美术的基本类型以及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其余课程主要是围绕中外的绘画、雕塑、现代艺术、民间艺术以及建筑和园林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美术鉴赏知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一定的革新。尹少淳教授说过:“我们未来的教育的‘新常态’,形式可能是单元教学。”而在单元教学下,教材以单元为主题单位,在单元下以“课”的形式展开情境,并在单元课程内设置一定的情境内容,对课本的知识进行统整。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设计

在倡导核心素养的今天,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教学工作者,都需要找到能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有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都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准确、适宜。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依然采用三维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定。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应该着眼于美术鉴赏的大概念。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组织知识结构,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大概念的元素。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核心素养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重点的设定。教学重点是在整节课上师生投入主要的精力且实践较多的部分,也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因此,教师需要依据课程内容要点,结合美术鉴赏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差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对于教学难点的设置,一些教师有一定的困惑。教学难点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其也是必须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解决的部分。在实际的美术鉴赏课中,教学难点大多是让学生自主鉴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3.教学策略

在三维目标提出之后,教学的内容开始初步单元化整合,但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核心素养时期要把握一定的教学策略。

(1)主题单元式教学

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主题,主题应和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或者来自生活,使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选择主题时,可以结合与之相关的大概念进行思考,并且在大概念之下的每个小课程中,设置一定的相关“小概念”引起学生课堂思考。在课时方面,不再采用过去的单课时形式,而采用单元形式,将知识内容细化形成单元课程,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单元式的教学下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对知识进行统整。在美术鉴赏课程中采用主题单元式的教学,如,人美版教材《走进抽象艺术》一课可以设置以“抽象”为主题的单元式教学。第一课时:教师围绕“具象”的定义,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抽象艺术,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并阐述中外的抽象艺术有哪些且各有什么不同。第二课时:教师根据学生课下查阅的结果,引入中外的抽象艺术,通过不同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抽象艺术的差别。第三课时: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实践,如,用蜡笔、水彩、水粉、彩铅等相结合的方法创作。第四课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讲述自己的作品。

(2)研究性学习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上学习的知识完成教师设置的一些课题。学生主要通过查询资料或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美术相关的课题,如跨学科课题或较复杂的社会实践课题。学生可以自己搜集信息并用美术创意实践,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完成课题。在美术鉴赏模块,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鉴赏课题,让学生在课下自由结组,查询相关资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一定的思路,设置一些活动,如改造美术馆或者策展,通过这些项目让学生深层次了解某个时期、某种流派或者某位大师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深层次解读,从而让学生在美术鉴赏模块学习中有深入研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3)情境化学习

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对知识进行整合,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或背景,可以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美术鉴赏模块设置一些生活化情境,如老年活动等,以日常生活的情景化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一些帮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社会性的话题,如“街道上有人涂鸦,其中有些低俗内容,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如果你是市长会怎么做?”这类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4)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合作”是工作中的关键词汇,因此,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真正使学生学会合作,就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设置合作环节。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习惯这样的成长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不落后于人。教师可以在美术鉴赏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合作环节,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挖掘每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挥群体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让学生以两人或者两人以上为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再完成美术鉴赏课下拓展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并提高审美判断、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等能力。

4.教学评价

过去的美术鉴赏教学往往以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对某一模块的学习效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鉴赏教学评价首先应该嵌入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及时评价,并且将评价融入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价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时评价同学的表现及其作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或者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小型展览,邀请家长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在评价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日常作业,及时制作学生成长档案袋。

四、结语

培养核心素养强调学生不再局限于学科内的知识体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美术教育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因此,美术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上下功夫,让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学科。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4]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5]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国美术教育,2007(5)

作者:李金枝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