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及培养数学思维,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然后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维;传授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三点改进措施,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实效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被消磨殆尽,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更多更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此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作为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深入地研究新课标要求,不断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以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生活情境,借此让学生模拟购物,列出购物清单,让学生买1元的笔记本、2元的铅笔、五角的橡皮等,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对钱币有直接的认识。通过上述教学可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进入情境参与体验,可以显著提升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所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吸引其注意力,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二、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维

疑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推动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特点合理设置问题[2]。以“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但他们对颜色、声音等直观事物很敏感。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课本中的图片和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如何分割一块月饼”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月饼分割”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传授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所谓学会学习即找到正确的思路,思路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2]。首先,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综合思维即从已知向未知思考的方式,而分析思维则是从未知向已知靠拢的行为方式,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与分析思维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就开始,可用启蒙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先开展“说图”训练,如“池塘边蹲着两只小青蛙,其中一只小青蛙扑通一下跳入水中,现在池塘边还剩几只小青蛙?”。此种训练形式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综合思维,在进行综合思维训练的条件下,可逐步渗透分析思维训练,通过问题想条件的形式来展开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四、结语

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课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质疑、分析、交流、总结归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调乏味的现状,引导学生将学习情绪、注意力、思维状态调整到到最佳状态,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其数学思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彰显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白振华.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9):56-58.

[2]胡桂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2(3):120.

作者:郭昌东 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