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关键。以贵州省务川县的中心幼儿园为调查对象,探讨仡佬族文化资源在当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贵州省仡佬族;民族文化

仡佬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仡佬族文化含有价值观、宗教信仰、道德品质,生产活动、节日习俗、文学作品、音乐舞蹈,建筑、服饰、饮食、民间工艺等内容,涵盖物质层面和意识物质层面,涉及文学、科学、社会、健康、艺术、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极具多元化特征[1]。将仡佬族文化资源作为其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保护和传承仡佬族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2]。基于此,课题组于2014年1月对务川中心幼儿园进行调查访谈,并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该所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

一、仡佬族幼儿园课程设计状况分析

务川中心幼儿园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镇书院路,主要接收附近年满3周岁幼儿入园,大部分学生是仡佬族、苗族,是贵州省仡佬族农村幼儿园的代表,具有典型性。该园吸取了国内外优秀幼儿教育经验,又结合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务川中心幼儿园课程可归为三类,即教育类、生活类和游戏类课程[3]。同时,结合务川地方特色所开发的园本课程也具有辅助性课程的作用。务川中心幼儿园学生幼儿每天在园时间为9.5小时,被分为17个时间段与17个环节。生活类课程总计11个时间段,历时5小时10分钟。教育类课程总计3个时间段,历时2小时50分钟。游戏类课程为4个时间段,总计1小时50分钟。其中,生活类的课程在幼儿园全部课程中占一半(53%)以上,这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类课程占全部课程的29%。游戏类的课程相对时间最少,占18%。

(一)生活类课程。

务川中心幼儿园与国内幼儿园生活类课程设置相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结合学前儿童身心特征设计,有入园、餐点、盥洗、入厕、喝水、午睡、离园等课程,基本贯穿了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天生活当中。该类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如自己吃饭、如厕,能自己穿衣、穿鞋等,能简单整理物品、图书、玩具等。

(二)教育类课程。务川中心幼儿园的教育类课程可分为三类:主导性课程、特色性课程与园本艺术课程[4]。

1.主导性课程。

主导性课程是务川中心幼儿园按照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根据幼儿教师教材与学生课本进行的。此类课程在幼儿园的不同年龄班级设计了不同的主题,通常每学期有五个主题,分月进行[4]。由此可知,主导性课程是以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生活体验、爱好、认知发展来确定活动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散,呈网状结构,将主题的概念进一步细分、扩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幼儿思维的引导,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与学习,能够理解课程的概念及其内涵。该类课程的主题范围广泛,囊括了幼儿知情意行等各领域,语文、数学、绘画、手工、科学等内容融合到了主题活动之中,并整合了《幼儿教学纲要》的五大领域内容。

2.特色性课程。

务川中心幼儿园的特色性课程是根据各年龄段班级开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课程,各年龄段班级都设有幼儿园区角活动(理发店)、蒙氏数学、分享阅读,但各班级课程内容范围与程度深浅不一。此类课程设置主要在园长的统筹之下确定各班级选取的教材,幼儿教师则依据教材内容安排与设置课程。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材料创设情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学习,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积累经验、激发情感和表达感受,在体验中得到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5]。区角活动是一种个别化教育,它是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性以及每个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而实施的一种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方式,它为孩子设立某些适当的环境刺激,让幼儿在这种模拟生活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去发现新知识,懂得主动学习。而决定区角活动是否能很好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提供的活动材料。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务川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想办法收集一些可用的废旧物品、不花费资金的“本土化”材料,如稻草、草凳、筛子等,由此意识到,本土仡佬族文化物品是幼儿园最丰富的宝贵资源。

3.园本艺术课程。

因务川是仡佬族聚居集镇,是仡佬族的发源地,民族风情比较浓郁,有独特的仡佬族文化资源。务川中心幼儿园结合仡佬族文化与艺术的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园内教师的艺术专长,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为主题,以幼儿“快乐游戏、健康成长”为基本教学原则,把仡佬族孝、义、忠、勇、包容与和谐的传统美德融于教学之中,通过参观龙潭古寨、九天母石寨、古丹砂遗址,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通过游戏、歌舞表演、手工制作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本艺术课程。仅从音乐课程来看,课程都是由专人负责承担,不同年龄班级教授的内容也有差别。课程分教育类课程与活动课程,教育类课程主要有《敬酒歌》、《摇扇打把扇》、《花号》、《山歌》、《务川仡佬族民歌》等课程,部分内容和课时作为幼儿园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自主开发的教育类课程主题单元。另外一部分课程内容,是利用课外、课间或课后时间进行的仡佬族音乐活动课程,旨在发展幼儿的兴趣特长,从而传承和发展仡佬族传统音乐。

(三)游戏类课程。

中心幼儿园的教师经过不断的积极思考,根据游戏不同的种类、性质、内容,再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仡佬族民间游戏分门别类地融合到大中小班的日常课程中。无论是室内游戏还是室外活动游戏,都不是直接以民间游戏取代其他游戏,而是有选择地将传统游戏加以改编,并且可以根据本园的教育教学目标、不同幼儿的游戏爱好,以及教师对游戏内容、性质和活动的了解和掌握来对民间游戏在幼儿游戏中的比重进行一定的调整,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内在价值的吸收能力,反映了该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仡佬民间游戏开发的创新精神,使游戏从内容、玩法、玩具上更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需要。

二、促进仡佬族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

可以说,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是一个长期且开放的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参与人员和多种多样的资源。务川县的仡佬族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还处于初试阶段,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为确保课程资源开发有效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效益,一些保障措施是必要的。

(一)加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对于务川县的人们来说,仡佬族乡土资源就是他们平日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大多数人看来,很难将平日生活的锅碗瓢盆和行为习惯作为幼儿教育课程资源来看待。在调研中显示,有部分的教龄稍大的教师很难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对将生活中的“琐事”运用到幼儿教学课堂上感到不理解。而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如果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没有正确的认识或缺乏积极主动性,那么再好的实施计划也难以落实,所以改变教师的观念至关重要[6]。地方教育局以及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尽快适应从执行者到开发者的角色转变,提高老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另外,不仅是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管理者也需要进行培训。幼儿园管理者需要转变观念,积极策划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从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和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等更高的视角来看问题,同时要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放权,让教师有更多的自主空间[7]。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对于幼儿园以仡佬族乡土文化资源作为幼儿课程资源并不理解且持否定态度。幼儿园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们了解传统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及重要作用,或通过让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活动来转变他们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看法。

(二)确立有利于民族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体系。

不管是地方教育局还是幼儿园开展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相应的科学管理体系是必要的保障。首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必须纳入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去,作为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保证园内所有人员对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其次,应建立园长负责制度。再次,应加强对幼儿教师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活动的考核,制定完善的幼儿教师机制,从而加强对幼儿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的积极引导。另外,务川县中心幼儿园在进行仡佬族课程资源开发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工作小组,这是值得借鉴的。幼儿园可以成立专门的教研组,每个老师都各有所长,看问题的角度也各有不同,教研会可以集思广益,让各位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好的解决方法作定期的交流,可以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展开。对于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成果也应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方面的信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合理管理该过程中教师运用的、园内已有的、外界提供的,物品形式的、文本形式的、视频形式的等等各方面的资源。合理的资源管理能帮助教师和幼儿园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更有效率地使用这些资源。

(三)获取财政支持及技术支持。

财政支持及专业的技术支持是必要的。一个项目的开展,不管从什么角度进行,都需要一定的财政支持,仡佬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需要幼儿园购进一些仡佬族特殊物品,并还需要进行活动课程展示,让家长以及社会了解并认同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这也就需要当地政府对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财政的有效投入和利用[8]。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过程,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很容易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地方教育局应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请学前教育课程专家对研究活动进行指导,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论坛,建立各个幼儿园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在论坛上进行专业指导员的交流活动。

(四)构建支持课程资源开发的良好外部环境。

如前面所说,家长的支持在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幼儿园外部人员,属于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此处所说的外部环境指幼儿园之外的社区、地方、社会环境,即幼儿在幼儿园之外所处环境。外部环境是幼儿园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大环境,当幼儿在园内和园外都能接触到相似的环境时,对儿童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同时,园外环境中有着更为多样和广泛的资源,是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信息来源,外部环境的支持将会为园内工作带来更多便利[9]。建构良好的支持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环境,就是让人们认识到本民族文化可以作为幼儿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让人人关心幼儿教育。幼儿园和地方政府可以进行课程展示和成果宣传,让人们更多更正确地认识园内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活动。

作者:徐宝华 甘永涛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学校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周小艺.中国仡佬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2]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务川仡佬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3]郭元祥.关于地方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1).

[4]李冲峰.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8).

[5]张廷凯.课程资源:观念重建与校本开发[J].教育科学研究,2003(5).

[6]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7]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8]吴刚平,樊莹.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

[9]李玲.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遵义仡佬族地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