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幼儿园美术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对儿童是独特的个体、学习是意义建构过程的充分体现。有效组织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学习品质及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包括:合理的小组划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精巧的教学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有效的组织实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及时的多样性评价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保障。

关键词:美术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幼儿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儿童社会性发展,促进幼儿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早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2]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与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合理的小组划分是小组合作的前提

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之前,应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愿望和基本的合作能力。幼儿园美术教学要基于幼儿现有的合作能力进行分组,同时教师应提前向幼儿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规则和要求。合作学习小组可依据幼儿的年龄、性别、技能、兴趣爱好采取同质划分或异质划分,还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关系或兴趣点进行自主组合。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形式多样,但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即有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合作,以达到每个人的学习成效和完成团体教学目标。幼儿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会十分兴奋。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不但能保护其兴趣,还能让幼儿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创新的闪光点。例如,在《我熟悉的公交路线》一次绘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说:“你们坐公交车去过什么地方?你还记得公交车的行驶路线吗?乘坐公交车经过的地方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建筑?”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幼儿叽叽喳喳地开始说起来。于是教师提出按家的距离和乘坐的公交线路进行分组的建议,进行分组后自行展开讨论。在绘画时,幼儿的思路更宽、更广,一条条生动的公交路线呈现出来。如果强行制止儿童,不去开展小组交流、畅所欲言,他们的兴趣会大大减弱。所以,分组合作不仅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保护幼儿的兴趣。

二、精巧的教学设计是小组合作教学的关键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形式多样,泥塑、绘画、撕纸、裁剪等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美术活动中,同班幼儿年龄相仿但美术方面的能力却各有不同,有的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很快就能掌握技能;有的幼儿色彩搭配和选择上比较有优势,作品色彩协调。但大多数幼儿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优势,创作出更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需要解决这样的难题,让幼儿通过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效果必定来源于好的教学设计,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或策划人,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实际水平、个体差异等作好课前准备,细化分组合作的目的、形式、内容、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幼儿独立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师生、生生交流,拓展幼儿的思维,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真正实现“在课堂上幼儿是学习的主人”的目标。例如,夏天雨水多,每到下雨的时候,大班的儿童都十分兴奋,对下雨的某个场景和变化讨论不休,于是教师可以带幼儿到雨中去体验雨的变化和观察雨中景物,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创作和表现《雨中即景》的活动设计意图,将雨中场景画成系列组画,由幼儿进行商讨和自由组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分工,共同将看到的雨中场景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作品完成后,将不同组的绘画作品连成一起,形成一副完整《雨中即景》,画面生动、有趣,创意十足。从以上的活动中,研究者深深体会到,在美术活动中精巧的活动设计是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关键。

三、有效的组织实施是小组合作的核心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有效的组织实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在组织实施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提示等方式,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幼儿明确活动的任务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名有一定的组织力、有表现力、乐于助人的幼儿作为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小组的活动和解决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不仅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且表现出相互依赖性;他们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有合理的分工,有情感的交流,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互相启发、相互学习,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中,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桌椅位置,打破固定的座位“约束”,让幼儿自主调整桌椅,选择便于合作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充分自由地交流。例如,大班的美工活动“五彩生日蛋糕”,教师设计通过搓、捏、粘、压等方式,让幼儿独立制作蛋糕,以此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在第一次活动后,班级没有一个孩子制作出一个完成的蛋糕,未达成活动目标。课后,教师及时反思,认识到让幼儿从选择制作蛋糕的原材料到组合蛋糕、装饰蛋糕,再到展示蛋糕这一过程,不适合让幼儿独立操作完成。于是,教师尝试将本次活动课学习方式改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师把幼儿分成7组,幼儿自由组合,每5人一组,每组确定1个小组长,自行分工,自主选择制作场地。活动形式变化后,幼儿对这种全新的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个幼儿的创作热情都被释放了出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活动进行巡视和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学习小组的操作情况,一旦发现小组学习中存在困难,就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活动后,小组合作创作的作品效果非常好,即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展示作品的环节,各合作小组在展示自己组的作品同时,还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小组作品的优点及其他小组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这样的小组合作模式,不但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和发展特长的空间,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协调能力得到发展,还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四、及时的多样性评价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保障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优化,成为小组合作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积极开展互动,在活动中或活动后对幼儿的合作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梳理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习效果。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价时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标准评价不同儿童,对能力弱的儿童要关注其成长和进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小组内幼儿互评,小组间竞赛评价,活动后的集体评价等,通过巧妙的引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集体荣誉感。最后,评价应面向全体幼儿。给每位幼儿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每位幼儿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使幼儿在一个适时、愉悦的环境中完成美术作品,提高了幼儿学习的效率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种形式,不能僵化,而且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不可以盲目使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策略”巧妙运用的基础上,追求“变式”,把“不求大家的成功,追求每个人的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必将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中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G].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G].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王思懿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