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探究

音乐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探究

摘要

中职学生正处在性格塑造阶段、思想成熟阶段,他们面对着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压力,容易出现一些逃避、放任自流、我行我素以及对家人和学校的管束而产生逆反的心理。这种心理时间容易形成一种心理障碍,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相当不利的。音乐课作为一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寓教于乐的课程,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康心理,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作用

一、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音乐这门课有它独有的特性,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音乐利用人们的感觉刺激和听觉体验,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让人们从内心感到愉悦、轻松,或者忧愁、悲伤。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音乐的规律是含有各种频率的机械波,能用声音、规模、频率的变化作用于学生的肠、胃、脑电波、心脏,甚至人的各个神经细胞,从一定程度上调整学生烦乱的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音乐从整体上来说对人的心理健康培养是非重要的,它的节奏也能从不同程度影响人的行为和生理节奏,从而影响到人的运动速度、如呼吸速度、心率,等等。我们也都体验过,当优美的音乐经听觉器官的选择、辨别、转换成生物信号并作用于大脑时,会提高人们的神经调节作用,有效促进身体各器官分泌出健康的激素,使学生健康成长,并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音乐教育可以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音乐的教育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逆造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如,带领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四交响乐》时,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贝多芬对待音乐的精神,并让学生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了解他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结合贝多芬不同的人生,真正懂得“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你自己”的深刻道理。从而,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在学习和生活中战胜困难。通过音乐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能有效对一些问题学生起到辅助作用,并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陶冶和感染下,克服自我封闭的心理,大胆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并一起活动,创造奇迹。

2.音乐教育可在刺激学生积极进取的情绪和状态的同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中职学生的心理和个性都趋于成熟,在他们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学习中、活动中就有独立自主的表现欲,并想有独自体验情感。所以,作为音乐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特性,并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一些有关的影视,把学生带到音乐的意境,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并在感受、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和感受体验的空间,使学生能在音乐教育的感染下、调动下真正动起来。同时,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鉴赏水平、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实践和创造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想象力。

3.音乐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能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与欣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一些有表达障碍和心理困扰的学生,通过音乐与外面世界建立正确的联系,培养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音乐活动课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音乐的语言和非语言来达自己的情感、情绪、意念和思想。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破除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壁垒,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达到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音乐教育可以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学生对集体的热爱,提高协作意识。在音乐教育的感染下,能让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凝聚力,增加学生的对集体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我们知道,音乐教育活动往往是集体参与的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参与者有高度配合精确,任何一个教学中的失误,或者学习中的失误,都会影响学习效果,音乐的效果,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增强学生热爱集体,提高协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大合唱中,如果有一个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跑了调,或慢了快了半个或一个节拍,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合唱的效果,导致合唱失败。可见,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促进学习的效果,并要把这种合作与协作的精神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真正地融入集体,提高协作意识。

三、结语

我们知道,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明天,是21世纪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让他们不受各种心理问题的干扰,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所以,作为音乐老师,我们要利用音乐这门特殊的学科,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等方面,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作者:周亚娜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