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音乐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实践能力的内涵

所谓实践教学,主要是指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与形式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实践能力,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主要包括艺术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两个大的方面。这里的艺术实践能力专指在中小学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所必备的示范表演、专业辅导、活动组织等多方面能力,而不包括专业舞台表演能力。它强调的是“多能”而非“一专”,关注的是“厚基础”而非“高精尖”,侧重的是“上讲台”而非“上舞台”。而教学实践能力则是指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科学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表现、欣赏、创作音乐等所必备的能力。

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1.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走向教师岗位时却容易感到力不从心和不适应,尤其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缺失使他们难以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换似乎存在一些难以跨越的沟壑。

2.原因分析

(1)专业定位不明确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成绩斐然。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是与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几近雷同,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却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毕业立即遭遇专业技能无法企及专业院校的学生、教学技能也没有突出优势的尴尬,走向教师岗位自然会无所适从。

(2)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低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由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课程结构不尽合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课程比例偏高,而教育实践课程部分比例偏低。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密切相关的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存在内容设置单一、孤立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科本位,重视各学科的自身逻辑,却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利于教育课程的综合化、多元化建设。第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第三,实践课程存在时间少,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3)教育观点和方法滞后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尤其是专业课程依然沿袭了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没有及时吸收当前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学生的教育体验和实践放在首要位置。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扩招的势头有增无减,艺术招考的热浪阵阵袭来,看似风光的艺术招考指标数据下暴露的并非的是广大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倍增,也不是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崇尚和热爱,隐藏在背后更多的却是音乐专业成为迈入高考门槛的简易通行证。音乐教育专业因为其文化录取线远远低于普通的文科录取线,使很多原本高考无望的学生通过短期突击专业课程成为艺术考生而进入高校学习,因而也造成了学生素质的不尽如人意。

三、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应当成为提高学生修养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2.明确专业定位和方向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好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系统掌握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又能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只有明确专业定位,明确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才能把握学科专业发展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3.调整课程设置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立了“课程指导方案”所规定的11门专业必修课程的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课程实施与评价原则等。2007年9月开始,教育部又开展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指定45所试点学校,以“课程指导方案”为依据,积极探索音乐教师教育改革。2011年10月,教育部组织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教育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调研,全面了解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和整体发展状况。这一系列动作,说明了国家对音乐教师教育的重视,对推动中国音乐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课程指导方案”,对课程体系做出相应调整,是顺应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数和学分比例,实践教学由社会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科研实践等内容构成,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第二,整合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如中外音乐史课程与音乐赏析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还有一些专业技能课程,比如声乐、钢琴的课程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演唱或者演奏,还应当将如何进行声乐、器乐教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因为我们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歌唱演员或者演奏家。第三,增大学校自主设课的自由度,拓展实践类选修课的门类,如小型乐队编配、声乐教学法、音乐midi制作,艺术管理学等。同时,开设一些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紧密相关的课程,比如围绕中小学音乐教材展开的自弹自唱、即兴伴奏课程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加强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走向教学岗位时尽快实现从专业新手到教学能手的蜕变,对于他们的业务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提升、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延长实习时间,丰富实习形式

各高校近年来在不断探索和改进音乐教育实习模式。目前的实习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统编模式,即音乐专业学生统一组队进行实习;二是混编模式,即音乐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混合组队进行实习;三是顶岗模式,即实习学生承担实习学校原任教师整个一个学期的全部教学工作,将原任教师置换出来参加脱产培训。将三种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实习形式更为丰富。此外,积极与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建立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形成教育实习长效机制,达到高校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互惠双赢。

5.通过活动提升能力

通过比赛,以赛促学。比如两年一届的全国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将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中外乐器演奏五项内容纳入比赛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艺术与教学实践能力。并且参赛学生并非由各高校择优选择,而是由主办方随机抽取,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到院系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来,比如元旦晚会、毕业晚会、合唱比赛、“三下乡”活动等等。另外,积极投身于其他院系或者外单位的艺术活动,比如参与指挥、排练合唱或者担任钢琴伴奏、舞蹈编排等等。通过对外单位的协同演出、编导等活动,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交流,也更了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锻炼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丰富了音乐制作、舞台监督等经验。此外,国家和省级教学科研项目、创新项目和优质课、精品课程等项目的经费为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的创新及培养提供了经济保障。

四、结语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的重要标杆,不仅决定着学生的专业发展,也是影响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期能为高校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作者:黄绮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