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树立“快乐音乐,与美同行”的教学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潜心研究,深入分析,确立音乐课的审美目标;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为学生做好审美准备;培养习惯,发挥通感,训练学生审美耳朵;丰富实践,重视体验,引导学生积累审美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是有关美的教育,音乐教师要树立“快乐音乐,与美同行”的教学理念。其中,“快乐”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心理状态,让学生充满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美”是指音乐审美,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为前提,通过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交流、沟通,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快乐音乐,与美同行”的教学理念。

一、潜心研究,深入分析,确立音乐课的审美目标

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做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突出重点,有所侧重。音乐教师要以教材、课标、学情为出发点,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便确定音乐课的审美目标。首先,分析教材。对于音乐作品的教学,教师要找出与作品相关的各种音乐要素,从音乐要素中提炼出音乐形象,结合作曲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充分理解音乐以及相关文化。在分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的深入思考是重要且必需的,因为教学参考书里的分析过于简单而且表面化,无法将音乐想表达的情感充分体现出来。例如,《老爷爷赶鹅》这首音乐作品的教学,教师深入理解后可以挖掘出《老爷爷赶鹅》中的两个音乐形象,一是歌曲第一乐段的“老爷爷”,二是歌曲第二乐段中的“鹅”。结合相应的音乐要素,我们可以看出:“老爷爷”的音乐节奏舒展,旋律平稳,表现了老爷爷稳重、悠闲的形象;“鹅”的音乐节奏紧凑,旋律跳跃,形象地展示出了一只欢快、充满活力、正在鸣叫的鹅。教师挖掘的程度越深,学生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就会越丰富。其次,分析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把握课程标准的主方向,握住课堂的主方向。最后,结合现实情况因材施教。一是分析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二是分析整个班级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课标、学情,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为学生做好审美准备

在一定艺术审美的前提下,美以愉悦为前提,愉悦以兴趣为条件,兴趣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例如,学唱歌曲《理发师》一课,首先,笔者模仿吹风机的动作,让学生猜一猜。笔者的动作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其次,笔者让学生模仿吹风机的声音,具体要求如下:一手做剪刀的动作,一手模仿剪刀的声音,这样,学习聚焦在了对音乐声音的体验上。最后,笔者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模仿吹风机的声音,一组模仿剪刀的声音,这样的开场既能使学生充满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二声部的知识。同时,教室配备一套音质清晰的音响设备,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干净优雅的音乐教室上课,这些都为学生的审美感受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培养习惯,发挥通感,训练学生审美耳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三听”的要求,即安静听、认真听、用心听。让学生明白,在聆听音乐时,如果周围的环境嘈杂、注意力不集中,是很难感受到音乐的美的,也很难理解到音乐的内涵。在每次欣赏音乐的时候,学生都会闭上眼睛,用心体会。因此,学生养成了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同时,笔者注意丰富学生倾听的方式。考虑到听觉的不稳定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心理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类感官,笔者选用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比如,视听结合、听唱结合、听动结合、听画结合、听演结合等。另外,笔者注重课堂上的语言美和示范美,在组织教学、导入、新授、评价等环节,用既形象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感染学生,让“美”的语言贯穿课堂,用美的范唱、范奏带动学生,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丰富实践,重视体验,引导学生积累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欣赏美的艺术品时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音乐中这种审美快乐主要来自听觉。在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审美经验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广泛地聆听音乐作品积累音乐经验,在每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本节课主题类似的作品,让他们课下聆听,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例如,在教唱歌曲《三峡孩子爱三峡》时,当学生会唱歌曲后,笔者引导学生聆听了男声独唱《三峡情》,学生被演唱者高亢明亮的声音所感染,深刻感受到了演唱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当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演唱歌曲时,情感更加深入。二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音乐更加形象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唱歌曲《冬瓜与南瓜》一课时,对最后一句的处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笔者让他们想象现实生活中搭架子的情形,让学生用一个搭架子的动作轻松掌握歌曲。正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那样,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中,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陈丽 单位: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