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研究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音乐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模仿的特点,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采用了游戏导入的教学手段,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游戏中,如何能够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成为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在教授《音乐小屋》这一课时,我设计了搭建“音乐小屋”的游戏方式,老师引导学生寻找音乐教室中小“音符”,然后把找到的音符唱出来,并用“手号”表演出来,然后根据音的高低搭建“音乐小屋”。学生在有趣的“搭房子”的游戏过程中,既避免了音符学习的枯燥乏味,又体验到了游戏中的快乐。最根本的是为学习《音乐小屋》情景表演音乐小屋做好了准备。在学习《大树妈妈》时,导入新课时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画面,并以摇篮曲为伴奏,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用动作模仿妈妈是怎样哄孩子的?听音乐做律动,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然后出示课件,老师声情并茂故事:有一天,小鸟迷路了,善良的大树妈妈救了它,摇呀摇哄着可爱的小鸟睡着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爱的同时,懂得热爱大自然的道理,使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在“动动玩玩”的有趣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让他们自觉地快乐地走进音乐的世界。如在唱歌教学中,只是单调地、机械地讲述乐理知识和学唱歌曲,就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了,所以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在教授《这是什么》这一课时,我知道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猜谜语,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唱谜语”这一教学环节。“嘀嗒嘀嗒当当当……老师边唱边表演,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然后引导从生活经验中寻找钟表不同的节奏音响,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模仿钟表的声音,钟表走路的样子,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音乐,体验到了音乐活动中的乐趣,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火车开啦》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模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火车的声音,同学们可高兴了,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好像来了“一群”小火车,火车鸣笛的呜呜声,车轮转动的轰隆和咔嚓声,交织在一起,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音乐会”。老师抓住这一切入点,积极地引导学生用声响和拍手等其他动作分组模仿火车节奏。如,火车汽笛声:呜—︱呜—‖,火车开始启动时的车轮声:轰隆︱轰隆‖,还有火车飞速驰骋声音: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动动玩玩”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即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三、在表演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坐在那里,单纯地听音乐或演唱歌曲,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没有了学习激情和兴奋点。所以,在课堂上适当的让学生“动”起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受美妙的音乐世界。如在学习《猫虎歌》这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小猫遇见大老虎时,摇头摆尾装师傅的神气样子;还有“狮子豹子都是猫啊”,以此吓唬大老虎的样子,老师引导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来模仿猫和老虎,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亲身体验怎样做才能表现小猫的得意、老虎被吓得稀里糊涂的滑稽样子……学生在课堂上的分角色表演,入情入境的亲身体会,在课堂上既体会到了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又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参与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在感受和体验中找寻到了音乐学习中的乐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欣赏交响乐《彼得与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了解了乐曲中彼得、大灰狼、小鸟、小猫、小鸭子等角色,明白了每一种角色的音响、形象、动作的特点后,老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了不同的形式的角色表演来展开情景教学。如分组表演,当听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时,这一团队的同学站起来,在团队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动作表演或着进行乐器模仿演奏。当学生对乐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后,可鼓励学生进行乐曲情景剧表演,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角色表演在音乐课堂上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生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模仿活动,而是一种富有感情的再创造活动。学生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和实践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交流,密切合作,从而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记忆力和表现力,使我们的课堂真的“活”起来。

四、在编创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不只是学会几首歌,会跳几个舞蹈动作,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编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感受自己成功的快乐。如在《音乐小屋》教学中,在音乐拓展环节,引导学生编创歌词。师:喔喔喔,谁来音乐小屋做客了?生:大公鸡。让学生戴上头饰来音乐小屋前,边表演边编创歌词。老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创作。还有在拓展环节,音乐小屋的“小主人”要休息了,我们要和他说声再见了,所以我们临走时,要给他“关”上门,“关”上窗,声音也要“弱”一点。师生唱着:再见再见,关上小门,再见再见关上小窗……离开音乐教室。在此时的教育,老师不仅仅是音乐教育,而是以此为契机,进行人文教育,实现音乐教育的“以美育人”。俗话说得好,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只要留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孩子就会在这里唱学习,唱生活,唱一切可以编到歌曲里的事情……孩子刚开始也许编创的并不是很“完美”,但是这是他自由发挥最高兴的时刻,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他们享受着歌词编创的快乐,享受着焕发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感受属于自己的音乐殿堂。

五、在丰富多彩的视频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应用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我们音乐教学中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原本抽象的音乐内涵以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展示出来。对于缺少乐理理解的小学生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带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知。如在学习《赛马》时,我设计了观看“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得了“美丽的大草原”,让学生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闹,进而播放了赛马、射箭、摔跤等草原上独特的节目,为欣赏《赛马》,感受赛马时精彩和热闹的场面做好铺垫。还有在视频中,我们还可以欣赏到,音乐老师一人无法为同学们展示的大型交响乐视频资料,使学生在欣赏中,如同进入大型的“歌剧院”中,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会”给自己带来的无法比拟的音乐效果,从而扩大了同学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多媒体的介入如同进入了“音乐时空隧道”,灵活地进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音乐文化,感受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目的。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音乐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音乐、关注学生,只要坚守这两条主线,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作者:苗美玲 白宝义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湖滨镇见桥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