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充分阐述了高等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的特点,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在研究生专业英语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实践。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改革和探索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阅读、写作和学术交流等能力,使研究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其教学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如何培养精通英语和专业技术的行业精英,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成为高等院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是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和电路与系统三个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基础英语的延伸,该课程涉及文献查阅、科技文献阅读、学术论文写作/修改/投稿、学术报告等,该课程的学习培养研究生学术英语的运用能力[1-2]。但是,由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研究方向包含了MEMS/NEMS技术、传感器技术、功能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纤传感与通信、光电检测及应用、激光超快、SoC设计与测试、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教师在教授专业英语课时,还有部分专业必修课同时授课,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完全部的研究方向相关专业知识;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通常包含许多复杂的专业术语、长句、难句,研究生英语基础薄弱就会引起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再加上课时少,教学形式单一,授课内容陈旧等问题,使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受到高度重视。对于高等院校研究生来说,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查询和阅读科技文献,并且熟练运用专业英语撰写科技论文、报告和英语学术交流的能力[3],以及与国外公司或同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交付方式等环节沟通交流的能力。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进行科研工作,讲授先进学术思想理念和科技前沿成果,承担起将研究生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任。如何真正发挥研究生专业英语的作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精通专业技术,并服务于科技、军事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高校需要投入更多努力。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逐渐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内消化、课后巩固的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模式。

一、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中,教师多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大量科技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研究生没有获得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使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索的研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课程目标不明确。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被安排在研一阶段,但在这一阶段,研究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课程目标如果只集中在教材内容的英译汉和专业词汇的背诵上,研究生理解和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其对理论知识和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动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绝大多数专业英语教学是对学习材料的翻译和教师“灌输式”地讲解词汇,这种方式导致研究生被动地学习,有的甚至恐惧或排斥专业英语的学习。此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涉及学科比较广泛,研究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容易力不从心。缺乏高质量教学内容。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授课内容是科技论文阅读及翻译,通过教授一些常用的科技英语,使研究生了解基本词汇,掌握基础语法,单纯的翻译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缺乏专业背景知识介绍,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加之研究生科技英语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其对专业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科学前沿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授课教材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要求;将专业英语当基础理论课程讲解,以汉语教学为主,使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效果大打折扣。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衡量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传统的专业英语期末考核方式陈旧,仍采用“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无法真正体现研究生运用学术英语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更会抑制研究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教学建议。明确课程目标,增强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基于研究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能力,从大量的科技论文中筛选出学习资源,在有限学时内指导学生实现高效、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该课程要使研究生掌握文献查阅方法,并能够具备文献阅读和总结能力;通过学术论文写作、修改和投稿等培养,使研究生具备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利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学术报告的事例性教学,培养研究生具备制作海报和进行Oral学术交流的能力。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双语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模式。鼓励研究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全面提升并锻炼研究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科技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在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需要补充行业发展和科技论文的最新报道,让研究生紧跟科技前沿,增强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还要增设各类专题的交流和讨论,课前布置专题内容,让研究生提前搜集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并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有教学中以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能瞬间点燃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均被全面提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内容浅显易懂,专业词汇量充足。教材内容既要涵盖各个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又能展现科技论文的表达习惯,同时还能体现电子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为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引入学术论文等英文资料作为教学素材,避免授课内容的枯燥乏味,将研究生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学术问题进行凝练、归纳和整理,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如查文献、会议资料、硕博论文、基金、SCI、EI检索(2学时),投稿、改稿(8学时);英文学术论文阅读、写作、文章总结(12学时);模拟国际会议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讲授2学时,学生讲口头报告和教师点评8学时)。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侧重翻译,还要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要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方法更加多元。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翻转课堂、微课等),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与研究生互动的机会,适当增设签到、提问、投票等多种互动环节,调动研究生学习热情,打破课堂沉闷的学习气氛。为强化教学效果并提升研究生实际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工具(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促使研究生自主学习,形成“做—学—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发问,促进研究生多思考,调动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如何运用精讲和泛讲,做到详略得当,采用精讲的方式讲解句式结构、构词法等常用的英语知识,采用泛讲的方式讲解科技论文大意、短语等。考核方式多元化,更加全面体现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最终期末成绩(满分100分)考核包括查阅文献(30分)、写一篇高水平英文文献的摘要(30分)、做一个会议海报(20分)、做一次模拟会议口头报告(20分)。经过一学期32学时的锻炼,研究生在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将会更加轻松地进行接下来的两年研究生科研工作。

三、信息化教学工具在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倡导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的学习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不断回顾,仅靠每周90分钟的短时课堂学习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要求研究生充分利用课后碎片化时间加强记忆。信息化教学平台用于探索碎片化学习模式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具有以下两点优势。(1)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能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资源,以此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从而摆脱原有课本学习的束缚。(2)新型教学手段的实施能够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研究生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如手机APP,可以不再受学习时空限制和纸质教材制约,极大地满足了研究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需要。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来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最大程度地实现“教”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连接信息化教学平台智能终端,方便快捷地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学管理,使“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个环节都给予师生全新体验。以线下课程为主,结合了签到、课堂在线测试、提交作业、问卷、分组讨论等信息化辅助教学功能,极大地增强了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实施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研究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专业英语的机会。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作为移动教学工具,提高线上教学的优势。课前准备环节。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教师预习任务,要求研究生自主查找和分析资料,为课上展示预习成果做好准备。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研究生预习工作的完成情况,并起到督促作用。该环节还可使授课教师提前了解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充分了解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对他们在专业课程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有准确的预判。在此基础上,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设定,适当地调节教学内容和模式,灵活地调整相应的配套教学计划并开展教学。借助信息化平台,教师能够完成的内容包括课程材料的完整、课堂在线检测、作业提交、学习任务追踪和通知等。为更好地改善研究生课程体验和参与度,授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增添了多个环节,如发起学生翻转课堂及视频评比、适时课程要点或推送学术界最新科研或技术创新报告视频等。过程性评价考核将以平台的各项统计数据为重要参考依据。课上环节。研究生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签到进入课堂。教师根据统计结果不但能够准确了解研究生的出勤情况,而且能及时反馈研究生前一堂课的上课状态。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设计并在线测试题,可实时统计答题情况,依据研究生在线测试答题结果,了解研究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一旦发现研究生在某一知识点上有疑惑或不足,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利用作业和分组讨论等功能,帮助研究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教师利用投票功能评选最佳小组或个人,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强烈地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实现良性竞争和有效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的课程内容,有不懂之处或有疑问的地方,研究生可以进行标记并发问,教师随堂答疑解惑。课后反馈环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对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实践情况,进一步调整之后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将课前和课上的教学效果达成度作对比分析,通过整理课程中研究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工具所反馈的数据,综合剖析每节课分项考查的成绩。如何整合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已有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课前沟通与准备、课上互联网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后综合反馈。文章根据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特点以及研究生科研与就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实现双语教学,并精心选择了紧跟科技发展前沿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并引入各类专题讨论,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还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将枯燥的专业词汇与深奥的专业知识结合演变成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学习科技英语的主动性和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学术沟通交流的能力,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作者:李蕾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