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思路3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思路3篇

第一篇

一、培养学生兴趣,做好教学思想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迈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步是困难的和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思路模式往往会因为其他课程的模式而同化。毕竟信息技术的普及受到限制,地位还难以企及传统教学。传统型教学典型的模式在于,对学生的教学是任务驱动型的。教育工作者时常的做法是,分配给学生大量的作业去做,完成者就是优秀的,完不成的就是较差的。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和态度,是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决杜绝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律性不强,辨别真伪的能力较弱,但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所以,教学工作者一定要认真负责,在学校中做好学生的父母,引导学生做有意义的任务。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反馈,自然能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慢慢喜欢去做,从而做到优秀。

二、合理安排学生任务量,抓住重点教学

合理安排学生的每日任务量,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是劳逸结合的最佳途径。在信息技术课上要一再重申当堂课程的目标,重点教会学生完成任务安排。课堂上多进行师生互动,不要一味赶超教学的进度,重点把握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协调各门课程的轻重缓急,主要的课程不要过分挤压其他次级课程。每日安排的任务量符合重点要求便可,其余不必要的可以在课堂之上完成。小学的各门课程要协调高效进行,让孩子学有所成,学得轻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东西。网络是活的,学生的大脑也是活的,知识就应当活学活用。老师要告诉学生的是更好的学习方法,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不要规定过多的任务,以免孩子的叛逆心理产生反作用。有好的方法,学生自然愿意完成规定的任务。课堂中切记一点就是,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这要求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备好文案,熟练运用计算机,通晓任务的分配方案和解决方式。

三、结合其他科目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突出实务性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能熟练运行计算机,但仅限于游戏方面。游戏对至于学生是否有实务性,在这里暂且不去探析。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结合其他科目进行教学,教以学生实务性的东西。举例来说,很多学生数学不好,一堂数学课不能完全明白老师所讲的。这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数学视频重复学习。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多到网上进行筛选优秀的教学视频、课件、文献资料等等,之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课堂,把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联动起来。各门课程的老师多进行交流,畅谈自己的心得,把教好学生的工作放在首位。具体而言,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要结合其他课程的安排,制定符合自身的教学模式。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信息技术信息量大、网络人员流动性大、优劣内容参差不一。教学工作者必须进行精心筛选,为孩子提供充实、新鲜的内容。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慢慢发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和有趣的课程,就会积极参与与之有关的各项活动。这样,不但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搞好,同时更能克服传统的任务驱动思路,将其他课程学好。

四、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的教育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是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小学时期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学校一方既管理学生的教学,又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定期要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关心孩子,为他们的未来塑造设下双重保险。具体到信息技术教学来说,要明白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它既是教给学生以知识,发挥其潜能的良师益友,也是不良信息散播,易让学生沉迷网络的工具。这一方面要求教学工作者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另一方要求学生家长多和孩子谈心,引导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五、总结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最应该反思的一点在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不但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失败,更是家长的失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就回到本文的头条所指出的,做好在学生教学中的思想工作,是教学的前提,成功的根本。

作者:黄婷婷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第二篇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1.在重要性上,信息技术是“副科”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关注远大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因而对各教学科目的重视程度始终都围绕升学考试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的课程被分为“主科”和“副科”,由于信息技术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自然就成了“副科”,和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相比,它们在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受重视程度很低,认为这样的课程升学不考试,反而会因为占用学生的时间和占用学校的资源而造成一种浪费,从而造成小学信息课课时开不足或者被占用、师资力量弱、教学投入不够等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也影响了信息技术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发展与普及。

2.在教学目标上,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上

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将教学目标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成了单纯的计算机培训课。原因在于信息技术课程长期得不到重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信息技术教师不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准确,完全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等。

二、走出误区的策略

1.确立学科地位,加强学科建设

要打破“主科”和“副科”的站队现象,从素质教育的宏观角度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把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小学课程体系中数学、语文等课程等同起来,在学科地位、教学设备投入、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大投入,促进学科建设。

2.提高信息技术课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建设一支专业水平、信息素养、教学技能等多方面突出的师资队伍是走出当下信息技术教育误区的关键。一是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任教,保证对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科学、准确的把握。二是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才能保证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实施。比如,组织教师到信息技术教育先进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从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深化教育改革,使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迫切性,为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还不太成熟,探索出一套比较适合现在小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走出教学误区的又一个关键方面。国务院副总理陈至立曾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方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在教学方法上,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有的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任务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任务的驱动下,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形成能力等。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还有的教师创新了教学实践活动,把小学信息技术课搬到了某大型企业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学生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规模发展趋势。

三、总结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各种误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胡朋贵 单位:安徽省铜陵市金口岭小学

第三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小学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对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认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培养出对使用计算机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网络资源与他人进行沟通以及检索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充分挖掘和发展个人兴趣及爱好,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及责任意识。

二、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改进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正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虽然如此,目前我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仍然处在初级探索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社会的宏观角度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我国正处于社会初级阶段,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得到发展,因此在教育经费方面,也一直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这就导致各个地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各有差别,导致全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

在发达的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绝大多数儿童在其上到小学五年级或六年级,接受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之前,就已经普遍与信息技术有所接触,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打下很深的基础,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跟不上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拖慢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此相仿的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小学教育,由于很多基础设施跟不上,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技术所必要的硬件设施,即使有些学校可以勉强提供部分硬件设施,但也仍然存在设备陈旧或设备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很多地区,学生们无法接触到显示的计算机设备,即使能够接触到计算机设备,也不能深入地进行学习。这种情况导致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极不平衡,小学信息教育的目标便无法得到实现,因此,为了解决小学信息教育教学的平衡发展问题,解决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经费上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性问题。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无论从教育的教学角度方面,或者是学生的学习角度方面,都属于应试教育、应试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深深地影响到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心态。在这样的教育环境背景下,由于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并未被纳入到学生升学考试的科目之中,而只是作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参考,对于学生的升学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导致老师、家长在思想上并没有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引起必要的重视,而是把这门科目当成是日常教学中的课外活动课或者劳动技能课,更不用说学生自身不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即使是在发达地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学校,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上,仍然遵循着由老师进行单方面的机械性的讲授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通常十分抽象复杂,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操作才能有效掌握,而这种方面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非但不能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还会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厌恶情绪,影响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受到影响。

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当前我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还十分薄弱。由于当前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尤其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提供的薪资待遇不甚理想,导致很多毕业于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人才不愿选择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而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则大多是从其他专业、学科调转到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很多地方甚至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下,由于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自身并非专业人员,在工作中也处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这样就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对促进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社会和政府应该提高重视,加大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从而使学生从过去只能通过课堂进行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发展到可以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发达地区的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时,对于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并且具有一定水平的学生,可以不必拘泥于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老师应该对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了解,根据其实际水平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强化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次,在思想观念方面,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改变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偏见,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引起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从而引导学生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最后,改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增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小学阶段作为人生的启蒙和起步阶段,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启圣 单位:兴化市荻垛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