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对策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对策

【摘要】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倘若教师只是讲解教材内容,学生不一定能够听懂。而教师如果在科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即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文从意义、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出现是时展所驱,从宏观讲,信息技术可以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从微观讲,信息技术还能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要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但是,要想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就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下列针对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和策略两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望可为业界人才提供参考。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使学生知识量更加丰富

信息技术依托于互联网,互联网中有海量的知识,所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变大,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运用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所以课堂教学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呈现大量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使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形成运用知识的意识,进而使学生的知识量和实践经验更加丰富[1]。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多为形象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形象化,轻而易举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种子发芽与成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相应知识,使知识直观地进行展示。如此,学生就会被相应的画面、视频吸引,产生一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过程中。

(三)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化,使教学形式创新。而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效率会得到有效提高,学生接受的知识也能变得更多,学习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

课堂导入环节极其重要,倘若教师采用了较好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可轻而易举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可以达到这一效果[2]。例如在教学“把固体放进水里”时,教师要知道,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倘若教师直接进行教学,极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不符,学生并不能产生探究兴趣。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呢?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在课堂导入时播放一些视频,使学生进行深思。比如,教师可以制作出一个小朋友拿着一堆东西往水里扔的动画片。看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可以点击暂停,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它扔的这些东西到了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会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快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播放视频,进而将这样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在水面漂浮着,有的东西就沉了底了呢?”由于学生并未思考过这一问题,所以会产生求知欲。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教学内容进行教授。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营造出来,学生可以产生探究欲望,教学的趣味性也得到了增强。

(二)在理解实验现象时运用信息技术

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实验内容,而科学实验需要一定的场地、设备,而多数院校并没有准备这些,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而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可以将实验内容、现象直接进行展示,进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3]。例如在教学“气候与季节”的时候,教材中呈现了相应的实验内容,虽然可以不进行实验,但是会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制作实验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然后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并基于动画片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原理。倘若出现了学生不明白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反复播放相应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对其的理解、记忆。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实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三)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关能力进行培养。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不过,教师需注意,素质教育提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地球上的水”时,教师要明白,这部分知识说白了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的。但是,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很难进行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水循环过程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太阳照射着大地,由于温度太高,水里面产生了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开始逐渐地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了冷空气变成了云,随着云中的水蒸气积累得越来越多,云层就会越来越厚,在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下雨、下雪。当雨、雪落在地上的时候,会变成三部分,一部分渗到泥土里,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流入江河与大海合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界的水循环就会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就可以快速地进行理解、掌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视频内容,尽可能对水循环的过程进行描述。如此,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就能得到强化,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增强。

(四)在教学资源需要丰富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

科学教学应当面向所有学生,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从不同的层次、方位进行教学,使所有学生获得知识。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因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资源、内容变得丰富,使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得到增强。例如在教学“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伊始这么说:“相信大家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了,也掌握了相应的原理,所以现在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对相应的材料进行收集,然后基于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这样,学生就会进行小组合作,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此外,学生还会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知识和素材。比如,有的学生会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进行资料收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方法,可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课堂教学的资源会变得更加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得到了有效拓展。但是,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因为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生活经验是匮乏的,极有可能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而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知识研究和探索,会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增强。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可以使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变得丰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是可以进行有效整合的。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而这可以对课堂教学的资源不足问题进行弥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的保障,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在理解实验现象时运用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能力时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需要丰富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但是,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需进行不断的探究、实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过,在进行实践、探究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科特征。如此,才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并获得更大发展。

作者:徐艳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