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论文(4篇)

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都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再者独生子女人数较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特别大,现在节假日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让这些小学生的压力倍增,早早的就面临择校问题和升学问题,在心理形式上属于过早的告别童年阶段,这样就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情绪和道德素质培养上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上的高度重视成绩

在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上,教学老师也相应的紧抓小学生的成绩,可能就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上往往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和对对词句的掌握,同时死读书的形式让语文课堂也变的枯燥乏味,这个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老师就会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采取强硬的命令措施,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没找到有效的手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就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充满兴趣的小学课堂还需要老师的更加努力。

(三)小学高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

小学高年级是一个孩童向青春期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根基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都会较以前增强,那么关于这个世界的大课题,在这个阶段是会开始逐渐对小学生渗透的,他们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对这些都显得困惑和焦躁,学业的压力、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幸福感,这个阶段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更加的丰富,在自我意识上变得不断的增强,对老师和家长不在言听计从,甚至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些早熟的现象,让一些小学生甚至出现了迷恋游戏、明星、和谈恋爱的情况,这个不但影响了小学生高年级的学习成绩,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当今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电子设备对小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巨大,在家长使用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看或者使用,这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们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外界的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塑造尤其重要,电视等电子设备对儿童生活的渗透,也会让他们过早的成熟,在教学目的上家长也会让孩子过早的接受一些学习辅助工具,这个工具的长期使用也会让孩子在这个渠道获得大量的外界信息,甚至娱乐信息,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少,应该对语文老师进行培训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应用到教育理念当中,营造和谐的教室氛围、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小学高年级语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心理教学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语文独特的丰富内容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奠定的作用,因此需要借助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观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氛围

在教师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情绪乐观、意志健全、价值观念,人际和谐、适应能力等问题上进行重点探究,比如老师的亲切程度,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老师是否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而不是敷衍了事。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是能学的更轻松和愉快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更加的广泛,有语言训练也有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还有许多心理因素的信息,教师的充分挖掘有利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塑造潜移默化的功能,只有以教材为载体,把心理健康融入其中,才能让孩子明白怎么客观的去评价别人和自己,把孩子心灵的保护保持下去,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勇敢自信的展现自我,能充分恰当的表现自己。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语文素材

小学生的高年级语文教材在多个方面有具体的广泛涉及,比如自然、科学、情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十分的丰富,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在积极正面的品德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教材作为知识和意识的载体,是小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教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起到直接的引导,比如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讲述的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是正面形象的榜样作用。这些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人格塑造形成深刻的印象。在发展促进积极健康教学中,用积极乐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自信心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课堂作为传播文化的有效阵地,在传统的授课中,怎么来把握心理健康授课的传播,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三)丰富语文学习活动

对于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认识的困惑,这些困惑也会带有心理上的困惑,在小学高年级里,需要面对升学择校的问题,让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表现为焦躁不安等,这个时候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关键,老师可以通过语文活动带动学生的乐观情绪,让孩子的发展能够更加的积极向上,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实情况,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实行情境再现,开展语文活动,把课本中的内容在实际中情境再现,让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本所要表达的知识和情感,积极的引导学生发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扩展学生的学习层面,做到积极的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把学生的个性优化,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尽量张扬学生的性格,通过实践消除学生情绪的不利因素,老师也要把握住机会,在语文教学中,见缝插针的进行教育渗透,争取让心理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确立学生品格塑造许多学生可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有一些畏惧心理、还有不同程度的自卑问题,比如在课堂上不敢积极踊跃的发言,应在日常教学中多多的鼓励学生,给与学生信心,在批评上也争取做到善意的批评,维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在学生的创新问题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在课本上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文章上纵深拓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研究,把小学生的心理发育问题分为类别,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以结合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找到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让心理健康的教学功能越来越凸显。作文也是小学生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师生互动上多听取学生的心理想法,准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加强学生培养和品格塑造,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社会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让小学生的教育更加的“以人为本”,学校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总之是让学生学会得正确看待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开阔。

作者:成桂明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红旗小学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一、正确对待自我

人贵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己、发展自己的人,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正确对待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文提供了两方面的范例。

1.不自炫不自卑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到了周瑜寨中。可是一个回合较量下来,自己中了计不算,还让曹操也中了周瑜的离间之计。从蒋干的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中,血气方刚的高中学生怎么会不吸取一点教训?如果说蒋干是因自炫而遭人唾弃的话,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里的母子三人,则是因不向生活低头,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尊敬。由于生活拮据,母子三人的年夜饭只有一碗阳春面,十四年过后,哥哥在京都大学医院里当实习医生,弟弟在京都的银行里工作。今天又来到了北海亭面馆,店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鼓掌声。如此积极奋斗,以非凡勇气迎接生活挑战的母子三人,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

2.要发展要超越

当今世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主题。每一位职高学生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紧迫性。《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妇女,原本连家门都很少出,却在风起云涌的抗日形势下,在一望无际的白洋淀里,乘着一只只小船穿梭于芦苇之中,与凶残的日本鬼子面对面地较量,成长为一支立下显赫战功的抗日妇女武装。这是多么惊人的变化与进步!她们不仅发展了自己,而且超越了自己,以女性的坚韧刚毅在民族解放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二、融洽与人相处

与他人相处,“其乐融融”,这是心理健康的人的美好感觉。而语文教材又为我们做好有关交往的心理指导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案例。

1.要乐于交往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信陵君,在这一点上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君子”。他礼贤下士,“致食客三千人”。他结交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侯嬴,“亲枉车骑自迎嬴”,到他面前,举酒杯为他祝寿。亲自登屠夫朱亥的门,多次请他。虽然司马迁要表现的是信陵君的“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但是,我们还是从字里行间看出了信陵君确是一位乐于结交天下豪杰的英雄。

2.要善于交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将相和”的故事是善于交往的典范。蔺相如从一个舍人而一跃位在上卿廉颇之右后,面对扬言要羞辱自己的廉颇,一忍再忍,一让再让,那种气度、那种风范,令人折服!而廉颇幡然醒悟,登蔺相如门负荆请罪时表现出的那种率真诚恳、难道仅仅使蔺相如一人感动?还有什么比交往中的那份真诚,那份直率、那份宽容更有价值呢?

三、主动适应现实

“适者生存”是一条基本法则。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能直面现实,适应现实的。课文也为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例。

1.正确观察,积极适应

“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这是唐弢《琐忆》中对鲁迅先生的高度赞扬。正是靠非凡的观察力,鲁迅的讽刺和幽默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正确观察认识只是适应社会现实的前提,而真正地适应又是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莫泊桑小说精品《项链》中就塑造了这样一个形象。路瓦栽夫人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为了参加一个舞会,向朋友借了一条项链,她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可在回家的路上把项链给丢了,最后只得付了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一条还给朋友。为了还清那笔可怕的债务,路瓦栽夫人过了十年艰难的生活,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小说尖锐地讽刺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其中带有的那一丝酸楚的感叹,正是基于以下情节:路瓦栽夫人在艰难生活面前所显出的英雄气概,用十年的辛酸去偿还片刻的虚荣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2.处变不惊,慎谋能断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抗日战士过敌人的封锁区是家常。周立波在《娘子关前》一文中为我们真实地记录了八路军队伍中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十四岁的四川“小鬼”鲜才文,一位是张瑞华,她是战士们中过敌人封锁区的唯一女性。就是这样两位非常的战士,非常的镇静,非常的耐得艰险,表现出非凡的精神风貌。

作者:周厘里 单位:湖南省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研究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1.网路时代冲击着小学生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高速发展,计算机高度普及,各种思想在小学生中快速传播,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冲击着小学生心理,出现了炫富等不良现象,例如:2011年的“最小炫富女”童心怡(7岁)。小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初期,对外部世界的抵抗能力弱,经不起各种诱惑,容易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健康成长。

2.城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城市小学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齐全,教育资源丰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为了取得更高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消极等心理问题,再加之,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缺乏,使得城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平衡加大。

3.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深入发展,但是有些学校由于升学的压力,依然采取传统模式管理学校,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成绩的指标,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直接取消了体育课、心理课等,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优势

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的严峻形势,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更好地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它们结合拥有许多优势。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天然契合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强调“主体参与性原则”,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教育中得到体验,从体验中领悟其内涵,增强学生的自我抵御能力。同时,教师注意参照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来设置不同的情景,以此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众所周知,教师通过课本来“灌输知识”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没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现代语文课堂当中随处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中体验作者的真实感受,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我们熟知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小女孩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和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我们在讲授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最后一段:小女孩的遭遇明明是遭遇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再反问大家,什么是“幸福”?在大家发言之后,要告诉大家安徒生对“幸福”的解读: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结合这些,教师要告诫学生要拥有一颗隐忍的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放弃对幸福渴望和追求。其次,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从业者除了自己主修课程之外,教育学和心理学也成为必修课程,这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供条件。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通过认真研究语文教材,来寻找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素材,使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结合。例如:《乌鸦喝水》,通过这篇寓言来告诫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拥有众多优势,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冯来成 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院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

一、利用文学人物,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课本中的作品,都是文学名篇,其中的文学人物也都具有典型性。要做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有效评价,从而保障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学生能够积极地认识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才能具有学习与生活的信心,摆脱自卑心理的影响。教师要从初中语文课堂中找到典型的文学人物,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学人物更好地认识自己。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重点分析文章中皇帝的行为与语言,引导学生了解其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皇帝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每人用一个词形容皇帝,并反思自己的性格。当学生发现自己有别于文章中愚蠢的皇帝,他们便会更加详尽地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个人观念,找到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课堂交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交流,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交流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潜能,更能够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学生乐于交流,就会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学习与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信任,相信学生可以学好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种被尊重的感觉,突出学生的主体。比如在考学生生词的时候,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准确率可能不高。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而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准确率不足的原因,鼓励学生进步,表达自己对于学生的认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正能量。

三、利用教学文本,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表现在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上。让学生学会交际,学会与人相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实现心理压力的减小。比如在讲解《论语》十则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论语中的观点试着改变自己的交际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都有着积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会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出现,更有利于扩大语文教育的价值。做好二者结合,落实素质教育,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陈谋东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丹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