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例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1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完善岗位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甚至是错误。况且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问题重重,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又如何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分层培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机构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使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师的自主学习延伸培训的效果。

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操作。

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集中困难,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及时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

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知识类课程。

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3)技能类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2

关键词:积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培训考核

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领、指导、辐射作用,根据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12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2014年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长春教育局下发的《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及认证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长春市教育局联合长春教育学院在2011年、2012年连续对长春地区570多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初级岗位资格培训及认证,首次实现了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专人负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在初级岗位资格培训、认证的基础上,2015年、2016年、2017年从已取得初级岗位资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中选拔了市级骨干及工作开展较好的教师,进行了中级岗位培训及资格认证,共培训了100名教师。其培训目标是在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基本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工作能力,强化心理咨询理论及运用的能力,打造一批理论素养高、咨询能力精、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型教师,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实现其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推进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基于现有心理健康教师中级岗位培训现存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向,结合专职教师的心理需求,探索出更优化的专职教师培养模式及更明确的培训方向,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源不足,参培机会受限。现有的培训多数是学科培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并不是以一门学科,而是以活动设置的,导致有的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学科培训。现有的培训工作不受重视,一年仅有的几次培训,只能是一些好学校、骨干教师参加,普通学校甚至一些偏远的乡镇学校根本没有机会。中小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没有参加过培训,做得相对较好的教师(由各区进修院校筛选)也从未参加过省、市级培训,更没参加过国培,他们进修的主要途径就是县市级的继续教育、社会开办的各种自费学习。第二,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参培教师水平相差悬殊。对初级、中级的8次培训进行调查,发现学员的专业背景各异。有学习心理健康专业的、有具有一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有刚转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还有一些班主任是因为工作需要,其专业水平相差很大,同一期的培训很难保证其效果。因此,培训要合理安排课程,使其具有层次性。第三,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参培教师的需求。在前几期培训的准备阶段,项目组都进行了有关培训需求的调研,但由于参培者不都是本专业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选择稍显困难;且多数培训班的课程内容在培训前就已经设定好,在培训过程中很难进行调整,因此,调研结果只能在下次培训设计内容时才能予以考虑,而下次参培主体又发生了变化,其培训需求仍然没有满足,培训效果很难保证。第四,形式单一,参培教师参与感差。往期的培训方式,大多是专家讲座、一线教师介绍经验等,其共同特点是“一个人在讲,所有参培学员在听”。设置的讨论环节,时间仅安排5~10分钟,多数学员很难深入思考问题,更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近期的培训增加了体验式课程,但学员反馈没有学到知识,只有体验过程,没有体验收获。第五,培训时间长,参培教师接受稍显困难。国培、省培、市培的时间多为7—11天,教师工作很忙,很难保证每天的出勤。培训期间参培教师的电话不断,尤其兼任学校其他工作的就更难完成学习,即使在听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方面,如果按每天2个专题来计算,他们在培训期间要学习14—22个专题,即使有些专题讲一天,也至少有10个不同内容的专题,这对参培教师的能力是个考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短期内过多的知识不利于其理解、掌握。因此,培训时间和内容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培训的有效性。第六,后期追踪缺失,很难检验培训质量。质量评估是培训工作的关键,是对培训项目的实施者、受益者,培训效果的价值,培训质量的优良差,培训主讲团队,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等效果的质量检测。对指标的评估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培训效果。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参培学员将所学、所感、所悟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但对此的检测较难实现。一是参培学员较多,后期追踪耗时、耗力,难以检验其是否将所学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二是忽略了参培学员的反馈机制,无法对培训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因此,现阶段对培训效果的检验还有待完善。

二、思考与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3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依然秉持知识教育为本的育人观念,却对幼儿心理健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严峻形势缺乏科学预判和专业疏导;有些家长还是一味地追求高分的教育观,却把因儿童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类问题全部归咎为“不听话”或“调皮捣蛋”。

(二)教育设施不够齐全

一家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某省100家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配套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81%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65%的学校没有放松躺椅,60%的学校没有多感放松仪(生物共振音乐治疗系统-01,带功放,床垫〈含换能器〉,75%的学校没有XZT多感心理放松系统(生物共振音乐治疗系统-02)多感放松仪、Ⅱ型专用音乐放松沙发,86%的学校没有多感心理放松系统(生物共振音乐治疗系统-03)多感放松仪、Ⅰ型专用音乐放松床。面对如此严峻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短缺问题,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根本无法开设。[1]

(三)专业心理教师十分短缺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加之对专业教师的早期培养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导致心理健康教师资源十分短缺。据调查发现,某县目前专业心理学教师仅有10余人,一个心理咨询教师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还有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以及从其他学校转过来的学生。靠这么少的心理教师资源来维护全县师生的心理健康安全,几乎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由此可见,专业心理教师短缺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困难。

(四)没有健全的心理教育培训制度

就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建设问题,笔者对某市八县区100所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规章制度》的学校3所,仅占比3%;有《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制度》的学校5所,仅占比5%;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学校2所,仅占比2%;有《心理教育设备管理制度》的学校2所,仅占比2%。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要把心理健康课程开起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必须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教学计划的重要位置来安排部署,竭力克服各种困难,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还没有开设心理咨询教育课程的学校,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筹措资金,努力解决心理咨询教室布置、器材购买、师资配备等各种困难和问题,力争每校每园都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起来。

(二)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专起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目前,专业心理教师缺乏是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开展的最大障碍,各校在设法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加大对现有教师资源的整合、培训和转化力度。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布局与优化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新兴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

(三)家长要把心理健康知识学起来

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学会从科学的视角关照孩子,并对孩子的心理、行为能够准确预判、科学疏导。比如,让胆小、害羞的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与性格开朗、阳光的孩子交往,多为他们创造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经常能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使他们的心理水平向着自信、自强的方向发展。比如,给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听什么样的音乐和歌曲,让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熏陶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冠琦.幼儿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学周刊,2019(22).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导语

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工作方法,理论水平,专业能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能把心理健康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相融合,所以造成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为例分析该院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升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程度不高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也不断健全完善,但是部分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还停留在专业不限,很多新进的辅导员因为专业背景原因,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理论知识不足,在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过程无法将心理学知识及技巧运用到实践之中来,与此同时,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将心理学教育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学生不能从心理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过于僵化等。由于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开展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排查中,不能通过大学生行为情绪变化找出心理问题原因,难以把握心理问题的关键。以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辅导员为例,该院辅导员共5人,学历背景方面:无一人是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基础。这就给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重阻碍。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不健全

高校没能构建完成的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教育体系。第一,部分高校不注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没能定期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更新补充,即便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覆盖面也仅仅个别心理专责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局限。第二,辅导员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过程中,仅仅知识批评教育,不能适应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新要求。所以教育效果不明显。第三,辅导员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以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为例,5名辅导员仅有2名辅导员具有全国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模糊

高校辅导员目前的职业定位还停留在过去“学生保姆”“学生管理者”的形象中。第一高校辅导员认为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很多时候辅导员会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非常重要,与自己无关,但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学生抑郁症,学生自杀,学生极端恶性行为的增多)高校辅导员才真正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第二,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指导,自己无能为力。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第一时间想到是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认为心理疏导工作,心理咨询工作,都属于专业人士的职责,与己无关。第三,部分辅导员缺乏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遇到心理问题学生时,超过自己能力和职责范围,工作错位,职责越权“帮助学生”造成适得其反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高校辅导员未能构建体系完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涉及的工作内容和对接部门较为多,所以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定位方向被冠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业创业指导者,职业规划者,学业预警者,科研管理者”等等。正是纷繁复杂的工作内容,渐渐冲淡了高校辅导员主要的工作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能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没能动用身边的资源及时进行处理,进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辅导员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应第一时间关注,通过“同学-教师-家长-心理专家-医生”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路,才能保证高校辅导员健康有序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纵观我国中职学生现状,不少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如:文化课基础不扎实,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厌学情绪较为普遍;在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缺乏自信,对未来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伴随单亲家庭的逐渐增多,相当一批中职生形成孤僻、焦虑、偏执的性格缺陷,对自我情绪缺乏控制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困难;逆反心理明显,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缺乏阳光心态等。为准确把握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组。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项目组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健康文明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出一条能切实解决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子。

一、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是一所财经商贸服务类综合型中职学校,开设11个大、中专专业,拥有青年教师280余名。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着重强化了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每年都聘请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学校给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分两批共遴选了百余名师德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和成长平台,鼓励和引导他们成长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白人”和“引路人”。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学校103名青年教师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其中,10名教师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3名教师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目前,这批教师在班主任、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等不同岗位上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不良心理矫正、心理问题咨询等任务。专业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已经建成,为学校做好各级各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必修课范畴,自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至第五学期结束,每周2课时。学校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将“翻转课堂”应用在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师还通过微视频、“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心理健康课变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课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较好地掌握了自我心理调节与保健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形成。截至目前,学校6000余名在校生系统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拥有了积极健康的心态、娴熟的专业技能、合理的人生规划之后,大多数走上了专业技术岗位,成长为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还有一部分优秀学生,经过学校的培养和自身努力,升入了本科院校。近三年来,笔者学校共有千余名毕业生通过春季高考升入本科院校,本科录取率超过60%,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也因此被誉为“鲁西春考第一校”。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全方位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心态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学年,学校都会根据学生年龄、系别、专业及性别不同,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新生入学第一年,主要开设“适应新环境、做好心理自我调试”“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文明校园从我做起”等讲座;针对二年级学生开设“学生优缺点自我评价”“正确面对挫折”等讲座;针对临近毕业的学生开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走进社会之前”“成功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等讲座。二是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几年来,学校以广大青年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教学骨干教师为核心,成立了教师“红烛”志愿者服务队;以青年团员为核心先后成立了“清荷”“白云”“蒲公英”“星光”“机器人”等5个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人数达到500余人。2016年,学校的志愿者师生全程参与协办了共青团聊城市委发起的“水城清洁日”活动,全年开展活动近30期。师生志愿者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美丽聊城建设中,足迹遍布城区的水域两岸、旅游景区。2017年,全程协办“青春创城”文明主题行动,全力助推聊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在市儿童福利院建立爱心基地,组织“呵护与爱•一直都在”走进市儿童福利院志愿服务活动,并定期赴聊城市敬老院开展献爱心及爱老尊老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中,广大学生形成了积极乐观、文明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显著提高。这一举措也带动了学校整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提升,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连年被聊城市教育局、聊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合授予聊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聊城市团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顺利通过了市级“文明单位”验收。

四、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化解个性化心理健康难题

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注重区分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项目组主要成员积极参与到中心工作中。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学生的倾向性问题,为进行学生个性化咨询奠定了基础,对于因家庭、个人经历及性格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心理困惑,采取及时主动咨询的方式帮助学生。当学生遇到自己想不通、弄不明又羞以启齿的私密问题时,心理健康咨询信箱成了学生咨询个性心理问题的“桥梁”。2016年以来,中心根据中职学生特点选择了信度和效度都相对较高的心理测量工具,在普测的基础上,为全体在校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尽早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及时跟踪咨询辅导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营造良好健康育人环境

学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以立德育人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知识技能教育、艺术体育教育、家庭社会教育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按照“三个一体化”和“十个融入”的总体思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德育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营造了积极、健康、文明、优雅的校园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及省、市相关文体比赛,活动参与累计超过了2000人次并屡获国家、省、市各级荣誉。学校每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春季运动会、师生书画摄影展、迎新春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类活动的举办,在校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外展示了学校朝气蓬勃的师生风貌,树立并传播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目前高级财经已发展成为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雅、办学管理规范的现代化中职学校。2016年1月,笔者学校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6月,被批准为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单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成果特色鲜明,成果丰硕。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课堂”活动为主要途径和基本框架,建立了课上与课下、集体咨询与个性问题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了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心理咨询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了以“课堂教学、健康咨询、心理测量、德育研究”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中做了有益尝试,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许明.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培养的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7(6).

[2]程宏.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3]张译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的探索[J].职业,2017(7).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3月重新修订且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健康教育部分增加“促进心理健康”一项,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度不断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南》进一步解释促进幼儿心理健康需要教师“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1]教师作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需态度上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尊重幼儿个体,知识上具备科学的心理健康观,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力上懂得运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心理健康观指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对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观点。[1]这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工作的基石,显性或隐性地影响教师教育行为。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研究对象

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市各区有代表性的共计17家公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各幼儿园随机选取共计350名幼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根据目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心理健康内容和维度的划分,采用自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问卷共31题,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等。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26,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39~0.901之间。因素分析结果KMO系数为0.820,各因子α值>0.70。共发放350份问卷,实际收回312份,其中有效问卷2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9%。

二、教师认知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包括教师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以及看法。分别从教师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两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差异进行比较。(一)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知1.不同地区间的比较不同地区之间在幼儿心理发展认知方面,市区得分最高,县城得分最低且低于总体平均得分(22.894分)。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认知存在显著差异(F值为5.178;P=0.006<0.01)。2.持有不同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较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幼儿心理发展认知得分最高,其次是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教师,得分最低的是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初级教师资格证和无教师资格张的教师得分低于平均分(平均分为22.894分)。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值为3.467;P=0.017<0.05)。不同地区间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可见,在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认知方面,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和无教师资格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0.05),其他教师资格证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二)教师心理教育行为差异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经因子分析后,包括两方面:教师日常精神环境创设行为,教师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行为。下面将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差异分析。

1.教师日常精神环境创设行为

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比较。经分析,民办幼儿园教师最注重日常的精神环境营造,其次是集体办幼儿园教师,而公办幼儿园教师得分最低,且低于平均分(平均分为35.809分)。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之间在日常精神环境创设上存在显著差异(F值为3.541;P=0.030<0.05)。并对组间样本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4<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教师不同最后学历的比较。经分析,最后学历是本科的教师得分最高,最低分是专科为最后学历的教师群体,且低于平均分(平均分为35.809分)。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之间在日常精神环境创设上存在显著差异(F值为3.541;P=0.034<0.05)。并对组间样本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可见,最后学历是本科与专科的教师之间在日常精神环境创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0<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

2.教师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行为

专科毕业教师是否提升学历的比较。专科学历起点的教师中,提高学历的教师与无提升学历的教师相比,在专门的教育行为上得分高于平均分(23.524分)。

三、讨论

(一)各地区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有差异,行为表现无差异

本研究显示该市各地区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存在差异,且县城的幼儿教师认知得分低于市区和乡村的水平。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77.1%的教师完全认同“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有1.2%的教师不赞同或不确定,且仍有少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行为表现不良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保健医生的工作范畴”。其中,县城的教师有73.2%完全认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而市区和乡村分别为76.7%和84.6%。另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幼教人员对幼儿高发的六大心理问题的辨识能力较差,对其致病原因、治疗办法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5]。在本研究中,教师对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评价显示,接近过半教师认为自己“完全了解”,但仍有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或“不了解”。教师“看重幼儿自信的自我概念”上,52.7%教师“完全认同”,37.6%教师“比较认同”,选择“不确定”的占6.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不同地区不存在差异,教育行为评价的平均值为59.2分,中值为60分。

(二)提升学历的教师中,最后学历层次高,教育行为表现越好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学历等是目前加强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其中函授课程相较于培训内容更加系统,授课时间更长的特点。本研究发现,提升学历至本科的幼儿教师人数为67人,在第一学历为专科层次的老师中占40%,最后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在日常精神环境创设和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表现上优于最后学历为专科的教师,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结果进一步发现,专科起点的教师中,提升学历至本科的教师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与无提升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前者表现更好。

(三)在日常的精神环境创设上,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差异大

《指南》中指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需要教师“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精神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情意系统,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7]公办幼儿园教师中总是“使用微笑、点头、抚摸、目光接触等让幼儿感到安全、爱和支持”占60.2%,民办幼儿园占63.4%;“我会表扬或肯定幼儿”一题中,公办幼儿园教师中63.7%选择“总是”,有1.8%的教师选择“从不”。民办幼儿园中74.8%选择“总是”,无人选择“从不”或“偶尔”。公办园中,41.6%的教师会主动询问幼儿的消极情绪并帮助化解,1.8%的教师选择“从不”,无人选择“偶尔”。在民办园中,会这么做的教师比例为31.7%,2.4%选择偶尔,无人选择“从不”。由此可见,民办园教师相较公办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及时肯定与鼓励更多,但公办园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干预频率更高一些。

四、结论

(一)加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上给予教师指导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岗教师的相关培训机会较少。一方面,建议增加培训频率,增大培训覆盖面。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应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心理健康幼儿的行为特征。教师能够敏感发现幼儿的异常表现,如吸吮手指、遗尿等。除了注意侵害他人利益的儿童,还需注意不忽视那些有焦虑、沮丧、抑郁等自我损害情况的儿童。此外,还需增加幼儿行为观察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具体观察技巧和方法,从行为上给予具体指导。二是教师自身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情绪具有传染性,幼儿易受暗示,易模仿,因此要重视营造良好和谐的情绪,创设积极的精神环境。幼儿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气质和性格特点设计自己的“情绪形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平和的心境、稳定的情绪状态出现在孩子的面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情绪示范。如果教师经常有爱冲动、急躁、情绪不稳、喜怒无常、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大声呵斥、发火等情绪不良、行为失控的表现,则很容易感染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和暗示,促使其形成不良情绪特征和性格[8]。

(二)教师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学习力具有五种曲线,包括蒙智曲线、早谢曲线、中庸曲线、卓越曲线、睿智曲线。[9]本研究调查可见,教师普遍认为平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较少的原因是“认为它重要,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即“未知”,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不仅需要外力,更重要是个体内部的驱动力,知识资源的获取、采择、建构过程都依赖个体自身。人的学习力曲线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从适宜性的角度出发,明确心理健康的教育重点———“健康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7

1.1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高。尽管目前各大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但各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却迟迟没有跟上脚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寥寥无几,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发挥它的作用。

1.2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匮乏。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极少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部分高校仍然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相对于心理素质,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传统素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会了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社会与自然,个人与集体,却忘了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面对生活。当高校一味地注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很多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他们成绩很优越但却无法承受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很高但却无法处理感情生活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缺失,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1.3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落后。目前,在高校中,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往往是一些政治老师,班主任,辅导员。这些教育工作者中鲜少有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特别是辅导员。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由于年龄差距较小,他们比较容易融入学生的世界。但也因为年轻,他们的人生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工作能力也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时,常常只能生搬硬套学校的规章制度,无法疏导学生的苦闷,引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在开展教育的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从一种教学方法转变为一种教学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只有真正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工作中很好地贯彻实施,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2.2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比重。高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在向上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比重,使二者在内容和方式上相互结合,能最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建设。例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以枯燥无味著称,学生对于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比较反感,学习的热情不高,甚至常常反其道而行之,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上,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加显著。并且,当学习变成一种倾诉心事,表达意见,抒发感想,共同交流的平台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这个平台,也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倾诉,感情得以排解,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2.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建立一支专业素养高的队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科目,而目前我国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还很匮乏,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还相对落后。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复合型队伍,这支队伍中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精通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擅长心理健康教育。为建立这样一支队伍,高校可以组织思想政治老师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学习,使二者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3、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8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对策

步入新时代后,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向越来越好的方面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也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了负担。各个年龄段的人所面临的心理负担是不同的,而学生感受到的压力非常明显,学生们不仅受到学术的压力,而且受到社会、家庭、同学甚至更多的压力,因为年纪不大,在社交生活中也将承受很大的压力。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本文致力于小学心理健康进行研究。

一、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

虽然已经提出并引入了心理健康的学习,但是基于中国考试的传统学习概念,教师和家长侧重于考试成绩的单方面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的大多数学校都有心理健康教科书,但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并没有加入课程表,而且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老师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致使心理健康的基础课程已经失败,因此很难取得重要成果。

2.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较低

尽管小学只是学习的基础部分,小学生每天的任务却不少,除了家庭作业外,还有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在等着他们,教师和家长的期待超出了小学生能做到的标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的身心都很年轻,难以适应密集的强化训练和学习,最终的结果是小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越来越不喜欢被束缚、叛逆等。而现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普通教育难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无论教育水平如何,师生关系始终是关系着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因此,教师与学生应保持密切联系和良好的沟通,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全面关注和倾听,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倾诉自己压力的地方,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让学生表达自己,尽快消除不良情绪,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2.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被忽视,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在学生心理健康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父母对学生而言是真正的启蒙教师,父母的言行对学生有深远的意义,家庭环境的质量是影响学生性格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以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老师应经常与学生的父母进行对话,以便学生可以在家中独立生活和学习。

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正确实施心理教育,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对有些小缺点的学生也要鼓励,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除了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为未来的活动和生活创造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指导他们的心理得到正确和健康的发展。总之,学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和成长不仅是新的机会,也是一个必经的挑战。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快改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创造健康的环境供学生们成长。

4.加强理论学习,转换观念

许多学校将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混淆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比较少。大多数心理健康教师都是道德教育教师,或者是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其他科目教师,他们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对某些理论没有深刻理解。学校需要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招收专业心理学领域的教师,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加大培训力度,分清并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使用科学评估方法,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教导学生怎样应对压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5.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联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第一批教师,而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父母的心理状态、语言行为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方法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直接影响。因此,学校有责任与家庭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以确定学校与家长的共同目标。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并保证他们未来的成功,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鉴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直接面对稚嫩孩童的教师应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不断实践,以更好的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