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范例6篇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效果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者中,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歌曲演唱、舞蹈以及音乐优秀等内容,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要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审美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接下来本文将从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案设计、重视情感体验、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角度出发,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一、积极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初中音乐课堂的主人,自己则主要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这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表达权,对学生的音乐情绪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控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音乐课堂氛围下,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带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升华自身的情感和能力。此外,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打破应试教育传统思维的影响,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避免音乐课时被挤压或压缩等情况的发生。

二、创新教学方案的制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以及创新的能力,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据此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丰富自身的音乐技能,不断巩固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例如,在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宣讲彝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征,让学生先了解彝族民众的好客心理和周边生活环境,然后再让学生欣赏这一歌曲时,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彝族同胞的好客情怀,激发了初中生热爱民族同胞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尊重音乐教材内容和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要增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欢乐颂》这一课时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对这一交响曲带来的心灵震撼,教师应当先对贝多芬创作这首音乐的背景进行介绍,像学生传达《欢乐颂》在维也纳初次演出时的空前盛况以及这首音乐的风格、旋律和欣赏要点,先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的准备,然后教师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曲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给人心灵上带来的震撼。

四、让初中音乐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音乐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这样可能有效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情趣。例如,在《给未来一片绿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室内的座次形式改变成“圆形”的座位形式,教室的中间就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表演的舞台。在学生学完新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新歌词,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己制作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沟通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音乐无处不在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五、实现音乐教学评价的积极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甚至存在很多教师的主观因素,这都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的保护与培养,甚至会抹杀学生在音乐创作与探索中的个性与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评价,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下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增强学习音乐的动力。此外,音乐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的音乐教学评价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还要考核学生的音乐特长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丰富音乐教学评价的主体,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语

基于以上所述,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音乐教学给予更高的重视,认真、细致地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紫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邹芸,李育斌.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范文2

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知识内涵,也从艺术涵养方面提高了学生个人素质。随着新课标准则日趋完善,初中音乐教学开始走向多元化模式,乡土音乐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普及推广。为了更好地体会音乐知识乐趣,教师要根据乡土音乐教学实际需求,采用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案。案例教学法是课程知识教学的先进方式,将其用于闽南乡土音乐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第一,民族性。乡土音乐是富含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闽南乡土风情浓厚,其音乐也带有了很强的民族性,这些都为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指导。教师要立足于民族特征,展现出民族艺术的蕴涵。《灯红歌》、《王大姐》等诸多充满闽南乡土情怀的民歌,体现了闽南地区独特的音乐气质,彰显了闽南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以闽南语演唱的歌曲,同闽南戏曲、曲艺艺术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密切的关联。

第二,统一性。音乐艺术涉及领域广阔,主要体现于音乐题材的广泛性,案例教学过程要坚持统一原则,将艺术与教育相互协调起来,引导学生领悟闽南乡土音乐的潜在价值。例如,“天乌乌,要下雨,海龙王,要娶某(妻)”,这首唱响海峡两岸的儿歌童谣,成为闽南与台湾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见证。唱着相同的儿歌,念着相同的童谣,两岸儿童从童稚走向青年,走向明天。

第三,艺术性。为戏曲、曲艺和民间歌曲的伴奏,以及传统民俗演艺活动而发展起来的闽南民间器乐演奏,展现出另一种独特风韵。案例教学要筛选出符合闽南地区特点的艺术元素,将这些艺术带进课堂教学活动,为初中生创建多层次的艺术平台。例如,“笼吹”、“十音”等民间器乐演奏已经成为闽南音乐的象征,在当今的街头还常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列举这些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知,奠定了乡土音乐内在的艺术感。

2乡土音乐案例教学应用流程

闽南乡土音乐是传统音乐艺术的构成,对当代音乐创作及思想革新具有指导性作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闽南乡土音乐教学选用案例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展开设计。根据笔者经验,乡土音乐案例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案例准备。闽南乡土音乐具有地域性特点,案例教学前要做好准备。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乡土音乐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案例准备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前期有足够时间熟悉闽南乡土音乐,掌握一些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减小音乐课堂的教学难度。教师选定某一乡土音乐曲目之后,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其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为课堂案例讲解做好前期学习工作。

第二,课堂分组。不同学生对音乐案例教材有不同的看法,案例教学需汇总不同的学习观点,从多个角度体会闽南音乐的艺术内涵。初中音乐课堂采用分组法,可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以小组形式对案例进行多方面探讨。例如,闽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地区,分组讨论每一个地区乡土音乐的艺术特色,更加详细地认知乡土音乐。此外,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闽南音乐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第三,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闽南乡土音乐讨论的结果和意见。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这一阶段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闽南乡土音乐,如:音乐特色、创作意图、表达方式等,讨论越多,学习到的知识越多。对闽南乡土音乐集中讨论,既发挥了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最大限度地表达个人想法,这是对闽南本土音乐学习的基本过程。

第四,学结。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闽南音乐本质上属于地区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总结闽南乡土音乐可以为其它地区艺术学习提供借鉴,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本土音乐艺术。例如,对探讨案例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本次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指出实际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为其它课程案例应用提供指导意见,不断提升乡土音乐教学质量水平。

3结论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范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精彩课堂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音乐的要求是让学生可以将音乐与生活实现结合,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将音乐与生活结合,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基础知识方面的阐述,主要是打稳学生的音乐根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唱法,并树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成为热点议题。[1]

一、巧用导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导入对于激趣生疑具有很好的作用。音乐教师可以巧用导入,提升教学有效性。结合音乐教学特点,可以采用故事讲述导入、学生演唱导入、借助多媒体工具直观化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但在导入时,应考虑导入与音乐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如何,考虑导入形式是否能调动学生音乐细胞,调动学生参与。以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华夏古韵》这一课的导入为例。首先,我利用歌曲《送别》作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回答问题。师:同学们,刚刚的歌曲都很熟悉吧?能否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几句?此时,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一起唱几句送别中的歌词。师:这首歌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情感。我国古诗当中也有很多送友离别的,如《送友人》、《留别王维》等。今天我们即将学习一首以古诗为歌词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学习?此时,学生齐呼“想”。在正式学习歌曲《阳光三叠》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 这首歌曲所描写的意境如何?2. 这首歌曲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这个案例中,音乐教师利用背景音乐,设计问题调动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奠定了有效教学的基础。[2]

二、丰富教法,演绎精彩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课堂教学上,音乐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法,调动学生的音乐感官,演绎精彩音乐课堂教学。一般而言,音乐教师采用的教法需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利用乐动调动学生参与。通过各种教法,学生得到不一样的体验,真正感受音乐科学的魅力所在,也才能更深地体会学习音乐的价值。例如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欣赏教学、示范性演唱、引进流行音乐等。以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神舟音韵(二)》这一课为例。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关于凤阳花鼓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何种乐器,引出歌曲《凤阳花鼓》;其次,我简单介绍凤阳花鼓的知识,例如凤阳花鼓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等;再次,我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让学生观看、倾听这首民间小调,初步感受这种类型的音乐;然后,我进行示范性演唱,并渗透一些歌唱知识:歌唱中要注意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然后让学生跟着一起唱,并提醒注意要点;最后,我对整个歌曲的曲谱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有哪几个音构成的曲调?主音是什么?通过逐层渗透,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不断丰富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交叉使用多种教法,从视听到示范性演唱、再到教唱,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渗透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高,实现有效教学,构建精彩音乐课堂。此外,在新课改下,教师音乐教法的不断丰富是必然,因为传统的音乐教法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

三、搭建平台,强化学生音乐应用能力

新课改下,音乐教师还需要主动给学生搭建平台,强化学生的音乐应用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培养自身的音乐个性,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同学不一样的音乐,加深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此外,通过音乐自主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教材上的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学生从体验中了解、感悟,从而更好地表演出来。例如音乐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音乐盛会,主题可以随教学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可以举行主题为“流行音乐盛会”、“春之歌”、“民歌盛会”、“故乡之歌”等课堂音乐会,同时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方法,调动学生参与。通过举办主题音乐会,学生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在每一次主题音乐会结束后,音乐教师应进行及时总结,并强调可以在音乐演唱过程渗透情感,让音乐表现力更强、感染力更强。

四、多元评价,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实效

评价是有效教学课堂的需要。但是,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不能仅以歌唱结果作为评价标准,也不能以自身的评价代替所有。因此,音乐教师应引进多元评价,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课堂教学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以《神舟音韵(二)》这一课的评价为例。首先,音乐教师可以请学生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评价。可以提醒学生从教法、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设计、示范性演唱是否到位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反思;其次,教师进行评价;可以从学生参与课堂、课堂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演唱如何、是否渗透情感等方面进行,尽量找出闪光点鼓励学生。通过师生互评,构成多元评价,促进教学相长。因此,可以说,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凸显出其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音乐。[3]

总之,在新课改下,为了实现有效教学,音乐教师应注重导入、丰富教法、搭建平台实践和构建多元评价,让音乐课堂教学更精彩。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提升自身的音乐专业水平,适当引入流行音乐,创新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兴花. 浅议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若干有效方法[J]. 文理导航(上旬) 2011年05期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范文4

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有一个充分的备课,本来我们的教学时间和课时就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学习量却不少,所以每堂课都需要细心地安排。教师备课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各种情况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备课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枯燥的教学模式,丰富知识面,做到让学生每分钟都有事干,教师在做备案时,要想到各种突发状况,更多地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们在备案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力求使学生更容易学习音乐。另外,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敢于去尝试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处在初中时期的学生进行启迪式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掌握,打破原本的教师一直在台上讲,学生一直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还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负责解决学生的困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应该在这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音乐知识。

二、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课堂学习是以音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音乐素质以及能力的全面提升。具体点来说,音乐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表现以及创造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本着这个原则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可操作性的实施,把教学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可实施的、合理的小目标。教师可以每堂课去实现这样的一到二个这样的小目标,在此期间要将要传授给学生的价值观、知识技能、音乐学习方法融入这个过程当中去。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范文5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方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87-01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研究,坚持以创新和改革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的执行,再到学生兴趣的培养,都要进行充分的优化。

一、博采众长,设计更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对音乐教学工作而言,高质量的教学方案至关重要,是整个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的依托,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在教学方案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高质量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先在更广的范围内了解其他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理念,然后再回到音乐教学中寻找融入的结合点。还应广泛搜集成功的音乐教学设计案例,从而增强自己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另外,还可以将教学对象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内容研究结合起来,既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从技巧把握、知识拓展等方面进行发掘,还要从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综合着力,以提高教学方案设计的完整性。

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韵味、旋律、情感,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提高。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学生从舒缓、深情的旋律中,从生动真诚的语言中,感受到草原上青年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康定情歌》,学生既能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又能体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和热烈相爱的情感。《阿里山的姑娘》,学生可以感受到低昂有致、富有韵味的韵律,嘹亮圆润的旋律等。总之,学生从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和美好。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程度

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例如,教师进行了一首歌曲的示范演唱之后,重点要引导学生抓住歌曲的节奏、旋律、音色、音准,但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逐一的指导纠正,此时,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互助学习的作用。互助学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组建学习小组,将几名学生编成一个小组,由小组中演唱较好的学生担任教练进行指导。另一种是选择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担任教练,分布到学生中重点针对演唱有难度的学生进行指导。无论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兴趣更高,而且大面积地开展了技巧指导活动,对音乐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方面的演唱技巧难点进行专项辅导,也可以结合歌曲演唱,让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总之,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积极氛围,打造生动课堂

初中生在情感方面非常敏感,他们渴望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教师一定要注重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特别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表扬激励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进步要进行表扬,学生歌曲演唱得好,旋律把握得准,节拍拿捏得到位,都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有效提高教学的生动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针对训练的目标或教学的歌曲,进行一些比赛活动,以赛带训,以赛促学,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比赛活动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

五、拓展教学空间,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

音乐教学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既是音乐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也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息息相关。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还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各类课外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无论是专门的兴趣小组,还是以社团形式出现的一些自主组织,都要为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将课堂训练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侧重对学生进行技巧方法的指导,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而在课外活动上,则侧重开展学生的技巧指导和训练活动。无论是引入流行音乐作品还是传统歌曲,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乃至艺术节目的表演等,都可以在课外挤出时间安排专门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提高艺术素养、能力,在音乐作品的教学演奏、演唱中陶冶性情,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在课外空间的运用上,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广大音乐教师要注重整合资源,使课外空间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

六、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全力发挥音乐教学对学生成长的辅助功能。

参考文献:

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范文6

一、“梨园式”阶段

(一)教—唱模式

19世纪末期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也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抵御外侮、进行变革、力图自强的思想在知识分子当中普遍高涨,社会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有识之士亦开始宣传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的一要件。”又说:“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万不可缺者。”1904年1月的“癸卯学制”将音乐课正式列入蒙养院的课程设置之中,并对“歌谣”的教学作了规定:“歌谣俟幼儿在五六岁时渐有心喜歌唱之际,可使歌平和浅易之小诗,如古人短歌谣及古人五言绝句皆可,并可使幼儿之耳目喉舌运用舒畅,以助其发育,且使心情和悦为德性涵养之质。”1909年5月15日,清政府颁布《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规定在初等小学堂增设“乐歌”课,并对教学内容作了规定:“乐歌乃古人弦诵之遗,各国皆有此科,应列为随意科目,择五七言古诗歌词旨雅正、音节谐和、足以发舒志气、涵养性情、篇幅不甚长者,于一星期内酌加一二小时教之。”至此,音乐课在全国中小学校正式设立,音乐课也正式列为学校的必修科目,初等小学设“唱歌”课,高等小学设“乐歌”课。“学堂乐歌”正是人们对这些新式学堂中所设音乐课程的称呼。

与此同时,爱国知识分子沈心工、李叔同东渡日本,研习音乐,并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经验带回国内,推动了近代中国学堂乐歌活动的兴起与发展。但由于学校制度刚刚建立,教材短缺,“唱歌”课的教学主要采取旧曲填词的方法,通过集体歌唱的形式,向学生传播西方音乐知识,对学生进行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加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走在师范音乐教育的前面,担任中小学“乐歌”课的教师主要是教国文的老师,或临时聘请的一些民间艺人。这样,受传统音乐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影响,课堂上主要是“先生唱,学生跟”,或者是“先生讲,学生听”的“教—唱”课堂教学模式。近代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丰子皑曾在《艺术趣味》一书中回忆当时学校教唱《勉学》这首歌的情形:“我们学唱歌,正在清朝末年,四方多难,人心乱动的时候,先生费了半个小时来和我们讲解歌词的意义。慷慨激昂地说,中国政治何等腐败,人民何等愚弱,你们倘不再努力用功,不久一定要同黑奴红种一样(歌词的第一句“黑奴红种相继尽,惟我黄人鼾末醒”)。先生讲时声色俱厉,眼睛里几乎掉下泪来。我听了十分感动,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这样危殆的祖国里。唱到‘东亚大陆将沉没’一句,惊心跳胆,觉得脚底下这块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

(二)练—唱模式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教师紧缺,迫切要求建立起专业音乐教育机构。1920年9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建立;1922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成立;1920年,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成立,1922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1927年,我国第一所规模比较大、制度比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在上海建立。这些音乐教育机构的办学方针,虽然大多数仍沿袭过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提出的“兼容并包”的方针,而设有国乐方面的课程,但是,实际上它们主要都是参照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以传授西洋音乐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的教育内容。据1921年6月出版的《音乐杂志》第2卷第5、6两号合刊上发表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分组办法》,可以得知音乐科学生的专业必修科目是:1.理论课:普通乐理、普通和声学与应用和声学、对位法、音乐史、声学、曲体学、乐器学、作曲法、作歌法。2.技术课:钢琴,钢琴练习、独唱、合唱、默谱及节奏练习,指挥。共同必修科目是:国文、英文、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史、实地教授。大批受过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培训的学生,在走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把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到了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唱模式演变为练-唱模式,即:基本练习(发声训练)-歌唱(识谱、教唱)。

二、“凯洛夫”阶段

(一)五步模式

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提出了一个较前完备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新模式,即:感知-理解-巩固-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教育部于194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大会提出“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本方针。凯洛夫的教学论体系被引入到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中,由凯洛夫主编《教育学》中提出的“五步”教学过程理论和“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环节教学模式也随之应用到我国中小学文化课堂教学中。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该模式融入了我国一些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变通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五步教学模式。

1950年8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它较为详细、全面地对小学音乐课程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并对教材的选编、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也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正朝着正规化方向发展,使小学音乐教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布《小学暂行规定(草案)》。规定“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小学应开设音乐课,以“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力”。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然而,受文化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凯洛夫教学模式也被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如音乐知识教学课: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课前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之中。

2)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音乐课礼式,了解缺席情况。

3)向学生介绍本课学习内容。

2.复习旧课

复习四分音符,切分音后,分别检查2~3名学生并讲评指导。

3.新课教学

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是节奏,现在老师用自己的名字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节奏练习。如:XXX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二拍节奏。

1)学生用自己的名字作自我介绍,龙头接龙尾,学生可采取相同时值不同的节奏变化。如:我叫|XX|我叫|XXX|

2)进行训练:(略)

4.巩固练习

教师分别拿各种乐器(木鱼、三角铁、碰铃、铃鼓等乐器,让学生用正确演奏姿势为下面的小乐曲伴奏(未拿到乐器的同学拍手)。

5.小结,布置作业。

(根据吉林市宋丽红教案整理)

(二)唱游模式

受“左”倾思想影响,不恰当地片面地强调了实践的作用,以社会实践来代替上课;1958年9月以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日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了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了游戏教学;为了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如:唱歌课:《牧童之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学生在愉快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律动:一组学习的动作;一组劳动的动作。3)师生互相问好。

2.发声练习

1=D—F2/4

54lala32lala|12lala34lala|5la3la|1la-|

3.音程练习

如:“3—4”音程的练习

1)学生听唱“3-4”

2)听“3”,构唱“4”

4.节奏练习

XX锵咚X0锵|XX锵咚X0锵|XX锵咚XX锵咚|XX锵咚X0锵

5.视唱练习

1=D2/43456|5432|1234|3217|67•••12|33|1175|6-|

6.新课教学

1)导入:教师讲述,并出示幻灯片与歌单。

2)范唱。

3)教唱曲谱。

4)学生随琴唱词。

7.巩固新课

1)律动:扬鞭催马的动作。

2)拍手唱:抽查;用打击乐伴奏唱。

8.小结课堂情况:学生在愉快的乐曲声中走出教室。(根据长沙市樊西巷小学戴冰教案整理)

(三)听创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如:欣赏课:《赛马》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随音乐做跳马步,活泼轻松进入课堂,然后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故乡是北京》

3.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板书课题)

2)欣赏音乐《赛马》并展示图片。

3)展示歌词,朗读歌词,分析大意,提出创作要求。

4)深入课堂,指导创作。

4.展示作品:教师把关,学生范唱,评选佳作。

5.小结

(根据辽宁李国文教案整理)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始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真正确立了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随之公布,新课程也一同在全国38个部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

新观念、新教材、新方法等部级骨干音乐教师培训已经圆满结束。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代表参加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员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部级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也随之出版,省、地(市)级等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也在全面铺开。这样,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开始出现在中小学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一)“导入-导学-掌握-体验-创造”模式唱歌课:《我爱大自然》教学过程

1.导入

运用学生谈话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联想、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

通过练声,为歌曲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

3.掌握

1)通过让学生初听、复听、依琴默唱、哼唱歌曲旋律、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和重点难点乐句等教学环节,逐一解决教学难点,最终为学唱歌谱和歌词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高潮、力度、速度、歌曲中的关键词以及每个乐段表现的情绪及内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掌握艺术规律,较完美地表达歌曲情感。

4.体验

通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反复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根据音乐风格特点加入律动,让学生在歌舞中创造欢乐,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表现音乐,亲自体验到音乐表现的美,将课堂教学引向高潮。

5.创造

通过简短的结束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遐想,让学生课后自己动手画一幅表现歌曲内容的图画,将音乐和绘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描述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根据河南省西平县完小王涛教案整理)

(二)“导入-导练-巩固-创造”模式

器乐课:《八孔竖笛教学法》教学过程

1.导入1)组织教学(略)2)导入新课

2.导练1)简介、姿势:(出示图形幻灯片)2)介绍吹奏的方法3)课堂练习(步骤略)

3.巩固

4.创造

5.课堂小结(根据安徽省阜阳实验小学马璐教案整理)

(三)欣赏课:情景-感知-体验欣赏课:《苏珊娜》教学过程

1.情景:选择颜色表现情绪。

2.感知:1)听音乐:用颜色及图谱表现音乐结构。

2)听乐曲:结合图谱模唱旋律。

3)听音乐:创编音乐活动。

4)听音乐:分组表演。能用断、连的歌唱技巧唱歌。

5)唱歌曲:并加入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