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

纵观我国小学教育成果,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已经成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逐渐运用到小学教学改革之中,但是真正运用到实践当中可以说收效甚微。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仍然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有的时候会不自然的忽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如人格的建立,实践能力的训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等。教学仍然存在于“授人以鱼”的阶段,距离陶行知所说的“好先生”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当然这种状况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当中进行。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大胆尝试,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中,班上有一名学生对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中“微笑”这个词很不理解,认为:人死了应该是悲伤的,怎么还会微笑呢?在教学中我便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文中的矛盾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二、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堂

无数实践证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可取。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佳时机,从课本上了解到的东西是有限的,《月亮湾》一文将农村恬淡美好的景色描绘的再好,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孩子们来说也很难引起共鸣,但当他们真正见到月牙一样的小河,闻着河岸上的桃花香,听着采茶姑娘们的欢声笑语,时不时和水中的鱼儿打声招呼,就会是另一种效果,在今后他们遇到类似的情景时也会知道怎样描绘和表达心中所思所想,语言功底自然有所提高,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另外,一教一学的模式也缺乏自主性,陶行知在其创造教育中提到教、学、做要统一。以往这种你来我往、你教我学的模式,师生之间交流反馈、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不利于综合性学习。对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户外采风、主题演讲、经典故事改编话剧等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表达之中,达到视、听、说的结合。学生在自我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再解决问题,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之中建立起自主学习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三、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或者说是学生“悟”出来的,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综合性学习的课外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索意识、创新能力通过实际的创造性活动逐渐得到发展。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样做学生通过对课外活动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天赋、审美鉴赏力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得到提升。例如:针对某一具体综合性学习课题开展的课外活动形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例如: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板报设计、演讲比赛、综合实践活动等等。此外,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真谛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寄情山水”这一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游历风景名胜,让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故事和传说,然后,开展知识竞赛,也可以畅谈渴望去旅游的地方。在这样一系列的课外活动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看出老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道和授业,至于解惑,如果老师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试问怎么可以做到解答疑惑呢?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均是处于老师高高在上、学生随声附和的状态,这也是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通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传和受的关系,而应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师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之中共同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来出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是引导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精神也是息息相通的。我们一定要继续学习、实践,用以指导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让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

作者:沙?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