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生主观能动性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学生主观能动性策略研究

摘要: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多是沿袭诵、记和写的模式,这样无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我们课堂设置要以生为本,根据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整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生龙活虎,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怎样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主观能动性;趣味

许多一线语文教师都曾听到学生抱怨语文难以捉摸不好学,教师本人也感觉教得很吃力。其实小学语文知识点多吗?不是,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活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最多就是你教一点他们掌握一点,无法完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样的语文课堂肯定是低效的。为此,新课改要求我们一定要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设置要以生为本,从他们的认知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契合他们认知和发展的教学方法。鉴于此,我们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激活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一、让语文知识活泼展现

小学生缺乏直接经验,多以形象认知为主,他们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基于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以形象的方式进行知识展现,以恰当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唤起他们的认知需求,为进一步深入知识体验和交流、互动奠定基础。

(一)趣味故事拓展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耐心不足,对抽象难懂的知识容易浅尝辄止。为了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就要挖掘语文知识的趣味属性。实际上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也以此为原则,筛选了许多优秀故事篇章来引导学生学习,诸如,五年级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丢失的骆驼》《西门豹治邺》等,每一个单元最少有一篇趣味性故事课文在体现单元主题,来激活学生兴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要借势从趣味的故事中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爱上语文,产生主动学习的乐趣,进而就能掌握新词句运用,提升表达能力。

(二)知识灵活展现

语文知识覆盖面广泛,如果语文教学依旧沿袭传统的抽象理论说教,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会让认知受限,呈现的知识是线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语文知识要以灵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连点成线,才能生成知识脉络。就拿学生比较头疼的写作教学为例,如果我们以理论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去套记叙文的六要素,学生肯定感到枯燥,甚至抗拒。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结合教材中的单元主题进行记叙文写作技巧渗透,结合教材中经典文章进行例说。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往事”栏目内几篇课文都是记叙文。我们就可以拿来串讲,通过鲜活的案例,从多角度展现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让原本死板的知识变得鲜活、可爱,便于学生系统掌握。

二、让学生参与知识生成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学生经过体验才能生成刻骨铭心的记忆,才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生成体验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有生命力的知识,才能及时内化迁移生成运用技能。这里以北师大版十一册《三峡之秋》教学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掌握写景文中描物状景的技巧:1.先通过多媒体让为学生观赏三峡风光,从主观上对三峡有形象的认知。2.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以怎样的视角来写三峡的秋季美景的;3.学习作者的精巧表达方法,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对三峡的赞美之情,然后结合自身的旅游经历,模仿作者的写作技巧,也写一段景物描写的短文。这样设置,结合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完成知识生成,先通过比较容易的口语表达,然后再整合成书面文字,将自己所见所闻诉诸笔端,完成知识到运用的迁移。

三、用问题启发交流互动

语文知识内容驳杂,只有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才能完成知识拓展和延伸。实际上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多边互动,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针对语文这样的开放学科,许多知识点并不是固定的死答案,诸多问题都是见仁见智,只有让学生经过互动、讨论分析才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正如萧伯纳说的: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你一个观点我一个观点相互交换就每人两个观点。比如,在教学《母亲河》这一单元时,因为这一单元多是学的景物描写和山水观澜,所以我们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然后再一一去对比和体味每篇文章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描写山河景色的:作者以灵活的语言,分别介绍了三峡的不同状态,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三峡早晨的特点吗?三峡的中午又有怎样的特点?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如此设置,鼓励学生参与深度交流和讨论,强化了对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描写中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潜移默化生成能力,在将来写景作文中就能巧妙运用。

四、教师做好评价鼓励

评价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传统教学往往忽略评价的作用。评价实际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总结,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深入探索和学习语文知识,我们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鼓励性评价。还是以教学《三峡之秋》为例,在对比《长江之歌》环节,我们要能发现每位同学不同的对比角度,找出他们思维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这样才能让他们有勇气去探索综合性知识。然后再结合本文的教学内容进行启发性评价:看来大家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如果能再去找一些描写三峡的诗篇进行补充阅读,我相信大家还会有别样的感受。这样就在肯定评价的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的学习要求。以上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怎样构建生本课堂,激活学生学习语文主观能动性的分析与探索。总之,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我们要想激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要设置趣味性话题,驱动他们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拓展知识面,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作者:马建华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北滩小

参考文献:

[1]袁明军.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以生为本[J].新课程学习:下,2013(11).

[2]杜珠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本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